洞雷村

洞雷村

洞雷村隸屬湖南省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隴城鎮,位於隴城鎮南部;東接本鎮甘溪村紅星村,北鄰本鎮西壁村、廣西三江縣林溪鎮林溪村高友村,南連張里村,西與廣西三江縣林溪鎮程陽村、冠洞村交界。距鎮政府駐地20公里,距縣城45公里;2012年5月完成了村道公路通暢工程。境內群山起伏,山林逶迤,全村坐落於一個山間小盆地之中,四面環山,村前水質清純的洞雷河急湍向南併入珠江水系。屬亞熱帶溝谷雨林氣候。主要土特產有生薑、茶油和朝天椒等;生薑以個大、塊肥、纖維少、肉質嫩而遠近聞名,種植面積350畝,年產量達50萬公斤以上,行銷省內外;茶油林面積3500畝,年產量30萬公斤左右;朝天椒種植面積405畝,年產量達60萬公斤;為全鄉生薑、茶油、蔬菜重點產區之一。2016年11月,洞雷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洞雷村
  • 別名:小台灣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侗族自治縣
  • 電話區號:0745
  • 郵政區碼:418511
  • 地理位置:通道侗族自治縣隴城鎮南部
  • 面積:18平方公里
  • 人口:2681人
  • 方言:南侗語,通道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溝谷雨林氣候
  • 著名景點:洞雷古侗寨、嶺沖寨
  • 機場芷江機場桂林兩江機場
  • 火車站:三江高鐵南站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社會事業,歷史文化,洞雷大寨,民俗民情,紅色侗寨,文物古蹟,著名楹聯,土特產,地圖信息,

村情概況

洞雷村總面積約18平方公里,是通道侗族自治縣“百里侗文化長廊”南片重點地段。2014年10月申報國家“傳統古村落”。

自然資源

該村利用區位優勢,在發展生薑的基礎上,又從廣西引進韓國天椒種植項目,全村種植面積200畝。進入8月,韓國天椒迎來了銷售旺季,每天均有來自廣西的客商上門收購,價格也在不斷攀升。據村民介紹,每畝可純收5000多元,今年全村200畝的種植面積。可為村民帶來100萬元的收入。

人口民族

全村共轄洞雷大寨、嶺沖寨、坪柒屯、坪竹寨、背山屯、岩上屯、弄龍屯7個自然村,19個村民小組,570戶,2681人,占全鎮總人口13%。其中洞雷大寨337戶,1558人,系目前全縣最大的侗族團寨之一。

經濟概況

該村利用區位優勢,在發展生薑的基礎上,又從廣西引進韓國天椒種植項目,全村種植面積200畝。每畝可純收5000多元。2013年人均純收入1898元,2013——2014年列為國家級“整村推進”扶貧村。

社會事業

村裡有兩幢教學樓,一幢是磚樓,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生上學,另一幢是兩層吊腳木樓,也是一所保留侗族傳統建築風格的幼稚園。

歷史文化

洞雷大寨

洞雷大寨建寨於明朝永樂年間,已有近600年歷史。明清時期至民國2年屬廣西懷遠縣(今三江縣),民國3年至解放初期屬綏寧縣半里鄉,1951年劃入通道縣。
洞雷大寨以前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古時的稱為“龍虎寨”,雷姓的先祖為避戰亂最先到此定居,雷氏先祖居於成衙山山腳,苗人住在山頂,雙方為爭地盤發生多次爭鬥。接著楊、吳、石、莫、粟、姚、黃姓相繼遷入,侗人人多勢眾把苗人趕到現廣西境內,此地便成為侗人的地盤。後來,人們發現山腳下的盆地森林茂密,風景秀美,更是“別有洞天”;於是紛紛遷居於此。“洞雷”(同雷:同雷姓而來至別有洞天之地)因此而得名。解放初期,洞雷村寨四面都還保留著3米高1米厚的石城牆,每隔5米有一個槍眼,因被國民黨殘餘和土匪盤踞,且村寨地理環境特殊,使團寨易守難攻,被當時剿匪的縣大隊稱作“洞雷大寨就像侗鄉的台灣”,因此又有“小台灣”之稱。
如今村寨內吊腳樓鱗次櫛比,若人在寨中走,根本無需打傘遮陽擋雨;同時巷道萬千交錯,就像一個巨大的迷宮一般,初來咋到的客人往往需要本地的嚮導才可“進得來,出得去”。商店、農家菜館、肉鋪、菜攤、農家酒吧等分布於主要村道中,儼然是“別有洞天”內的繁華,是名副其實的通道侗鄉的“小台灣”。

民俗民情

洞雷村世代以純侗族聚居,勤勞的洞雷人使燦爛的侗族文化和古典淳樸的民情風俗得到了繼承和發展。除了中國的傳統節日外,這裡還有不同時節的侗族節日;如農曆五月十三日關公誕辰、六月初一神農祭等。最熱鬧的就屬農曆七月十四日的“中元節”,如果籠統地將“中元節”和“鬼節”混為一談那就大錯特錯了。在洞雷,過“七月十四”是從清朝中期開始的,當時人們在農曆七月十四日那一天把“關公”,“張飛”,“忠靖大王”等八方神靈的雕像開光並供上神位;從那以後洞雷村從未發生任何天災人禍,人們便覺得這天是黃道吉日,諸神顯靈,洞雷的中元節就此形成了。如今已逐漸演變成了民俗文化節或者侗族年,成為湘桂黔三省交界民間往來交流的重要平台;每年的農曆七月十四日,都會舉辦盛大的傳統侗歌會、吹蘆笙、哆耶、鬥牛、才也(搶客人之意)等,家家戶戶殺雞宰鴨放塘撈魚,四鄰八寨的親戚朋友到洞雷“為也”(集體做客之意),整個寨子比過大年還熱鬧。

紅色侗寨

洞雷還是是一塊紅色的土地。1930年10月份,鄧小平率領的紅七軍部分部隊途徑洞雷侗寨,留下大量的紅軍遺蹟和故事,在侗鄉灑播了革命火種。當時洞雷的村民民風淳樸,訊息閉塞,根本分不清國民黨,共產黨和土匪。總之帶槍的都叫“黃衣服”。一旦發現寨門和城牆外面有“黃衣服”就會緊閉寨門,全村戒嚴,並鳴槍警告。紅七軍二十師到達時,待遇也是一樣,紅軍部隊只有在寨外駐紮。平靜地“僵持”兩天后,紅七軍二十師某團團長沈洪英親自到寨門邊與當時的寨主雷啟天對話:我們是共產黨,是紅軍,我們不會傷害老百姓,我們是農民的部隊,我是紅軍的團長沈洪英……就這樣,洞雷才打開寨門,迎接紅軍進寨;同時“沈紅軍來了”在寨里傳開了。部隊陸陸續續經過了一天一夜才走完。紅七軍二十師部分指站員及傷病員還在洞雷住了一天一夜。他們組織人員幫助洞雷人民修建了仰霧橋;在洞雷古戲台觀看了侗戲、桂劇;在洞雷古井喝水時捐獻了6個銀元;送給洞雷6桿搶,並組織成立了農民兵護村隊,分了地主惡霸楊通能的穀倉;他們走時,老百姓自發地紛紛捐米、捐布、捐鞋、捐蛋在北寨門送別“沈紅軍”。後來洞雷人民為了紀念“沈紅軍”;把仰霧橋叫映紅橋,古戲台叫望紅台,地主穀倉叫紅糧倉,古井叫長紅井,古寨門叫送紅門。

文物古蹟

全村的文物古蹟在文革“破四舊”的時候被銷毀殆盡,尚保存有洞天樓鼓樓、龍虎樓鼓樓、臨江閣鼓樓、洞雷古戲台、古寨門、薩壇廟、南嶽忠靖大王廟、青石坪、毛主席語錄、紅軍橋、紅軍井、紅軍穀倉、大禮堂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洞天樓鼓樓,建於清同治9年,樓高九層(高約30米,其中,石砌地基10米,遠觀若登天台),寓意九層洞天而命名為“洞天樓”,是洞雷第一樓;洞雷古戲台,建於清同治10年,樓雖不高,但這裡是桂劇在湖南發揚光大之地,曾極盛一時,有“古今千年台”之稱。同時,洞天樓、古戲台、古寨門、青石坪、紅軍穀倉、毛主席語錄等都集中在一片,很有民族和歷史韻味。

著名楹聯

1.洞天桃放源流仙遊魚泛;雷澤波翻浪涌蛟化龍騰。(洞雷古寨門)
2.洞天落銀河黨恩滋萬代;雷神拓金泉功德銘千秋。(洞雷飲水工程泉上亭)
3.今事借古事,要通今事見古事;世情鑒戲情,欲曉世情看戲情。(洞雷古戲台)
4.盅盛美酒請君品,箸夾佳肴邀爾嘗。(洞雷大眾廚房)
5.大洞雷四百侗家依山傍水迷仙境;小台灣二千同胞繼往開來造古今。(洞雷古侗寨入口新寨門)

土特產

  1. 生薑
  2. 茶油
  3. 朝天椒

地圖信息

地址: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