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森林防火工作的意見

《洛陽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森林防火工作的意見》是2019年洛陽市人民政府發布的意見。

洛陽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森林防火工作的意見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為有效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保護森林資源,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生態安全,現就做好全市森林防火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
1. 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森林防火條例》《河南省森林防火條例》和《河南省森林防火責任追究辦法》,堅持“預防為主、科學撲救、積極消滅”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針,建立健全森林火災應急工作機制,做好森林火災撲救工作,確保處置森林火災準備充分、反應迅速、決策科學、措施得力,切實保護森林資源,維護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和生態安全。
2. 工作目標。樹立底線思維和憂患意識,以落實責任為基礎,以依法治火為手段,以隊伍建設為保障,完善森林防火責任、預防、撲救和保障等體系,未雨綢繆,防患未然,科學處置,全方位提升森林火災的綜合防控水平,實現“確保不發生大的森林火災、確保不發生森林資源損失、確保不發生人員傷亡事故”的工作目標。
二、責任體系建設
1. 嚴格落實森林防火責任制。森林是重要的生態資源,保護森林就是保護本地區的生態環境和資源。森林防火工作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對本轄區森林資源保護負總責。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行政部門、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本行政區、本部門或本單位森林防火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森林防火工作承擔主要責任;各級人民政府及其行政主管部門和單位分管森林防火工作的負責人,對森林防火工作承擔具體責任;各單位明確的森林防火責任人,對本單位的森林防火工作負直接責任。市、縣(市、區)、鄉(鎮)、行政村要層層簽訂森林防火目標管理責任書,做到目標明確、措施落實、責任到位。
2. 落實森林防火格線化管理制度。按照格線化管理的要求,劃分責任區,分片包乾,做到市領導包縣(市、區)、縣(市、區)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村幹部和護林防火員包組、包林地和山頭,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護、火有人防、責有人擔”。
3. 認真履行成員單位職責。市護林防火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實行分包縣(市、區)責任制,定期不定期對分包縣(市、區)的森林防火工作進行督促檢查和隱患排查,發現問題並督促有關縣(市、區)及時整改落實。
4. 林權單位落實好自防職責。各林權單位(含國有、集體林場及承包大戶)要按照《森林防火條例》規定,建立健全防火責任制,細化分解任務,劃定責任區,確定責任人,配齊森林防火設施、設備,積極採取預防措施,切實承擔起轄區內森林防火責任。
5. 明確各級信息員職責。各地要層層建立信息員制度,各鄉(鎮)、各村要明確分管負責人或林業專乾為信息員,各村民組、林權單位要明確村民組長和單位主要負責人作為森林防火信息員,在醒目位置公布信息員和市、縣森林防火值班電話,明確發現火警及火險的報告時間,做到早發現、早處置。
三、預防體系建設
1. 強化防火宣傳教育。廣泛開展全覆蓋、多層次的宣傳,提高全體公民的森林防火意識。市、縣(市、區)要精心制訂年度防火宣傳方案,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和網路,深入開展民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活動;創新宣傳載體,在防火緊要期出動宣傳車、印發宣傳材料、傳送手機簡訊、微信,在林區豎立和刷新防火碑牌,懸掛宣傳橫幅、標語和警示標誌等;林業主管部門要會同公安、消防、應急、教育、婦聯、共青團等部門,廣泛開展防火宣傳進課堂、進家庭、進社區等活動;積極開展警示教育,及時對火災典型案例及肇事者進行曝光。通過開展多層次多頻次的宣傳教育,確保森林防火知識和要求達到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2. 做好火情預測預警。及時有效的火情預測,是做好森林防火的重要環節,是早發現、早處置的前提條件。各縣(市、區)護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各鄉(鎮)防火值班室,要在現有視頻監控的基礎上,整合資源,加密前端,建立轄區內所有林區全覆蓋的“森林衛士”視頻監控系統,與市護林防火指揮監控中心實現互聯互通、實時監控,並利用“雲視迅”視頻會議系統保持通信聯通,確保監測預警及時準確、指揮調度迅捷高效;各縣(市、區)護林防火指揮部及國有林場要根據實際情況,購置適量的無人機,實現重要林區定期巡護、重要火情準確定位和信息實時傳輸;市、縣(市、區)護林防火部門要加強與氣象部門之間的協作,在高火險天氣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火險等級和應對措施的預報播報,並視情向各級人民政府提請劃分禁火區、發布禁火令;各級護林防火部門要加大巡護監測力度,發揮視頻監控全天候的優勢,充分調動轄區民眾參與護林防火的積極性,實現技防與人防的高效結合、無縫銜接。
3. 注重強化源頭管控。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及林權單位要根據實際情況,加強森林撫育管理,減少林內可燃物載量,視情修建防火隔離帶、營建生物防火林帶,在重點林區林緣邊界、重點防火單位附近,通過人工割灌除草、機耕等方式,建立防火通道和防火隔離帶;市、縣(市、區)要視情組織開展森林火災隱患大排查,對排查出的風險隱患,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明確責任領導,督促整改落實,從源頭控制森林火災發生風險。
4. 依法杜絕野外用火。嚴格管控野外火源。市、縣(市、區)要根據氣候條件及實際情況,劃定轄區內森林高火險區,明確森林高火險期,必要時根據需要發布命令,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各鄉(鎮)要對特殊群體人員加強監管,指定管護監護人員,明確監管責任。市、縣(市、區)發布禁火令後,對不聽勸阻違規野外用火的,堅決依紀依法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5. 嚴格信息管理處置。嚴格執行森林火災信息歸口管理、報告和公開制度。森林防火緊要期內,實行森林防火24小時值班制度。各級森林防火值班人員要及時受理報警,做好調度指揮,跟蹤詢問了解,做好值班記錄,及時報告帶班領導。對林火熱點等重要火情要及時通報有關單位及人員,通知相關領導靠前調度指揮。
各縣(市、區)接到市防火辦通報後,必須第一時間核查火情,組織力量迅速撲救,並按規定向市防火辦和市政府報告;對林火熱點等重要火情,2小時內必須上報結果,每隔1小時報告一次森林火災發展蔓延與現場處置情況,火災撲滅後要及時報送火災撲救和損失情況。
四、撲救體系建設
1. 制訂完善應急預案。市、縣(市、區)要制訂森林火災應急預案,並結合實際情況及時修訂完善,進入年度防火緊要期前,要根據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綜合演練。
2. 組建森林消防隊伍。市及有防火任務的縣(市、區),必須組建專業森林消防隊伍,配備完善的硬體設施和撲火機具、裝備。組建方式可以採取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依法簽訂勞動契約或聘用契約等多種形式,但人員必須相對固定,防火緊要期要集中食宿、集中管理。專業森林消防隊伍建設的具體要求是:市級建立一支不少於40人的專業森林消防隊伍;一級、二級火險縣(市、區)建立不少於30人的專業森林消防隊伍;國有林場、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根據需要建立不少於15人的專業森林消防隊伍;以有森林防火任務的鄉(鎮)為單位組建半專業森林消防隊伍,有重點防火任務的行政村必須成立森林防火突擊隊。所有參與森林消防的隊伍均需配備相應的撲火機具、裝備。
3. 配備森林消防物資器材。各級財政要安排充足的經費,加大對森林消防隊伍裝備建設的支持力度,重點保證專業和半專業森林消防隊伍的交通、通訊、撲火、防護等基本裝備和基礎設施建設,並對民眾森林消防隊伍配備必要的撲火裝備。市級和一、二級火險縣(市、區)及有森林防火任務的鄉(鎮),必須建立森林防火物資儲備庫,按照《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關於加強森林防火物資儲備管理的通知》(國森防辦〔2012〕33號)要求:市級戰略物資儲備庫,儲備不少於300萬元的森林防火物資,每年更新不少於100萬元;一級、二級火險縣(市、區)物資儲備庫,儲備不少於150萬元森林防火物資,並依據本地火險形勢、物資消耗使用情況和儲備年限及時更新。有森林防火任務的鄉(鎮),配備不少於5萬元的撲救物資。所有儲備物資必須專庫存放、帳物對應、標識清晰、擺放整齊,並保證性能良好、隨時能用。
五、保障體系建設
1. 組織保障。根據《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改革完善應急管理體系的通知》(豫政〔2019〕11號),各級護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仍然設在林業主管部門。市、縣(市、區)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修訂預案、調整指揮部領導及成員單位,配足配強各級護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工作人員,切實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部門協作上下聯動共同抓”的良好局面。
2. 經費保障。各級政府要把森林防火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並根據實際需要逐年增加,以保障森林防火工作的正常開展。
3. 考核保障。市政府將森林防火工作納入政府目標考核,各縣(市、區)要加強森林防火工作督查考核。森林防火緊要期內,各級護林防火指揮機構要對本級森林防火工作責任制、格線化管理制度、經費投入、物資儲備、隊伍建設等落實情況進行不間斷的檢查、督查。市護林防火指揮部負責對縣(市、區)森林防火工作的組織保障、部門履職、工作開展、火源管控、防撲火能力建設等進行監管檢查,每個防火緊要期結束後要進行一次綜合考核。
4. 嚴格獎懲。對在預防、撲救森林火災任務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森林消防隊伍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對履行森林防火職責不力的各級森林防火責任單位及其工作人員,要根據情節輕重,提請各級紀委監察委和有關單位,按照管理許可權,根據相關規定進行責任追究。對在一個防火緊要期內,未發生森林火災的各縣(市、區)按規定進行適當獎勵;對在一個防火周期內,森林火災受害率突破0.9‰,或被確定為省森林防火重點管理縣(市、區)的,由市護林防火指揮部進行約談,主要負責人要向市護林防火指揮部作出檢查,並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
2019年6月11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