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社鎮

洛社鎮

洛社鎮位於無錫市西北側,2004年2月,由原洛社鎮、楊市鎮、石塘灣鎮三鎮合併而成,是江蘇省重點鎮,是惠山區“一區四組團”中最大的一個組團,是無錫市主城區西側的衛星城。全鎮總面積77.57平方公里,總人口超過17.7萬人,設有19個行政村、6個社區居委。洛社鎮東接無錫,西臨常州,南依太湖,北近長江。

2018年10月8日,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洛社鎮
  • 別名:六龍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惠山區
  • 下轄地區:轄19個行政村、6個社區居委
  • 電話區號:0510
  • 郵政區碼:214187
  • 面積:77.57平方公里
  • 人口:17.7萬人
  • 方言:吳語毗陵小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
  • 火車站:惠山站,無錫站
  • 車牌代碼:蘇B
情況概述,地名含義,地名來源,地名傳說,行政區劃,教育經濟,教育文化,經濟發展,人文地理,歷史名人,地理位置,洛社奇聞,建制沿革,榮譽稱號,

情況概述

洛社鎮位於江南名城無錫,距無錫市區約12公里,是無錫市主城區西側的衛星城。全鎮總面積93.45平方公里,總人口17.7萬人,設有19個行政村、6個社區居委。洛社鎮東接無錫,西鄰常州,南依太湖,北枕長江。京杭運河312國道,京滬(高速)、滬寧、新長三條鐵路,滬寧、錫澄、錫宜三條高速公路或穿境而過,或毗鄰相伴,水陸交通十分便利。
洛社鎮洛社鎮
洛社鎮是江南歷史文化名鎮,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自古文教昌明,人傑地靈,物阜民豐。二十世紀以來,洛社工商業頗具盛名,素有“小無錫”的美譽,是蘇南鄉鎮企業的發祥地之一。
進入改革開放的輝煌三十年,洛社鎮以鄉鎮工業、小城鎮建設、民眾文化三大亮點,成為無錫市所轄鄉鎮中一顆耀眼明珠,曾兩次榮獲“中國鄉鎮之星”稱號,是國務院11個部委批准的“全國第二批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還先後獲得“全國文明鎮”、“國家衛生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全國民眾文化先進鎮”、“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等榮譽稱號。
胡錦濤江澤民、李鵬、喬石李瑞環劉華清榮毅仁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到洛社鎮視察工作。
洛社鎮堅持不懈保增長、促轉型、惠民生,切實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全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2011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1.2億元(占惠山區經濟總量四分之一),工業納稅營業收入345.5億元,服務業納稅營業收入290.1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60.7億元,服務外包業務總額6752萬美元,到位註冊外資1.2億美元,財政收入17.0億元,一般預算收入7.3億元。
洛社鎮

地名含義

地名來源

洛社 洛社地名的最早記載,見於朱鹹淳四年重修的《毗陵志》,可見在南宋時期就已有洛社這個地名了。其命名的由來,則無可考證。長期以來,本地流行著一種所謂“六龍”、“六蛇”的傳說,實屬牽強附會,無稽之談。但為了保存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創作,特錄之如下:
據說,洛社原名“六弄”,以進行牲畜、農副產品集市貿易的6條弄堂(即當弄、橋弄、觀載弄、石人弄、桃花弄、寺巷弄)而得名。後來,乾隆皇帝下江南,龍船經過這裡,問隨從人員所到何處,當他聽說是“六弄”時,誤以為是“六龍”,就大發雷霆,認為“當今天下,只有我一條真龍,一個天子,哪有六龍?”於是立即下了一道聖旨,改名為“六蛇”。但洛社人民沒有遵奉封建統治者的旨意,卻巧妙地借“六蛇”的諧音,稱作“洛社”。
雙廟 雙廟地名的由來,是紀念南宋的兩位民族英雄
南宋末年,抗元將領文天祥駐平江府(即蘇州),聞元統帥伯顏率軍20萬圍常州,即派尹玉、麻士龍兩位部將領兵二千前往援救,拒元兵於五牧一帶。尹、麻二將軍率兵以寡敵眾,英勇作戰,因孤軍無投而全部壯烈犧性,有“血膏原野”之稱。麻士龍戰死五牧附近的虞橋(屬武進縣),尹玉戰死五牧,歷來統稱戰死五牧。到了明朝,當地人民為了紀念這兩位民族英雄,就在五牧南二里(合1公里)之地建立了一所祀廟,叫做“二忠祠”,又稱“雙忠廟”,簡稱“雙廟”。廟內供奉了尹、麻二將軍的塑像,並刻有碑記。雙廟這個地名就由此而來。後來因武進縣的同地名“雙廟”(北雙廟)相對而言,故又稱“南雙廟”。
鵝子岸 尹、麻二將軍抗擊元兵戰死五牧,民間又有“麻士龍戰死彭郎村,尹玉餓死鵝子岸”的說法。彭郎村(即彭村)和鵝子岸都是五枚附近的村莊。“尹玉鵝死鵝子岸”,卻點明於鵝子岸地名的由來,有一段動人的傳說:
尹玉領兵在五牧與元兵作戰,由於元兵人多馬眾,他的士兵傷亡很多,就率殘兵500人,從運河岸邊轉戰至附近的蘆盪灘(在今鵝子岸村旁,安莊西南)支持抵抗。這時,在蘆盪里的漁民們,都義憤填膺,搖船出來支援,有的奮臂舉起劃漿、魚叉作刀搶,有的拋擲右塊當飛箭,截擊元兵。在元兵的重重圍困下,尹玉500將士和漁民們孤軍戰戰,最後因糧盡援絕,都英勇不屈地餓死在蘆盪岸灘里。
後來,人們就以此地取名為“餓死岸”來紀念尹玉將軍及其勇士,因為名稱難聽,所認又逐漸改名為“鵝子岸” 。在安莊村旁,原有一塊2畝左右的田。叫做“餓煞岸田”,這田名同樣含有紀念的意義。
五 牧 五牧,位於洛杜和武進縣橫林之間,臨大運河。相傳北朱熙寧年間(1068),當地有強氏兄弟5人,名淵明、浚明、偉明、陟明、獻明,考中同科進士,並同時出任郡牧(郡,是古代行政區劃,管轄幾個縣,郡的行攻長官稱“牧”。郡牧,又稱郡守、太守),均知名於時。人們就將強氏五郡牧出生之地稱作“五牧”。
志公橋 志公橋,即志公橋村。志公僑,原是村西橋名,村名因橋名而來,志公橋則因當地有志公寺而得名。
南朝梁武帝(蕭衍)崇信佛教,廣建佛寺,傳說志公寺是他敕建的(據舊縣誌記載,志公寺系朱建炎初年建),並曾駕幸寺院,封住持高僧為“志公禪師”,衣缽相傳。寺院盛極時有5048間屋字,大小僧侶360個。原有山門聯語云:“梁朝古剎,蓋世叢林。”院中有銀杏一棵,高聳入雲,十里方圓都能看到這一古剎目標。如今,志公寺已無蹤跡可尋,而“志公橋”這橋名、村名依然如故。
曹 村 群勝村的曹村,從來沒有曹姓。“曹村”的命名,有個由來。相傳,北宋趙匡胤派大將曹彬督師下江南,滅掉割據江南的南唐(五代時十國之一)。曹彬下江南時,曾駐軍在這地方,操練兵馬。他約束部下:不妄殺一人,不妄取一物。軍紀嚴明,秋毫無犯。後人為了紀念他,就把這個地方取名為“曹村”,並把搶練兵的所在取名為“曹公岸”(在村北,共有160多畝面積)把他放馬的所在地取名為“馬池岸”(在村東北,共有30多畝面積少)。
搖頭浜在浜口村,有一條通向大運河的長河浜,名叫搖頭浜。搖頭浜里的水日夜流,有兩個神話般的故事,一直流傳著。

地名傳說

傳說(一)
很久以前,在這條河的浜底,住著一家姓陳的富戶。陳家老夫妻已50多歲,只有一個女兒,名叫月娥。這個且娥,生得真象月里嫦娥一樣,能繡得一手好花。當她18歲的時候,四方八路的媒人紛紛上門來說親,但都因門戶不對,被老夫妻拒絕了。就在這一年,河浜頭有家姓王的富戶,雇了個看牛郎,這看牛郎非但勤勞耐苦,還很聰明伶俐。他白天騎在牛背上唱山歌,晚上在河邊牛欄旁的一棵楊樹下吹笛,那笛聲,方圓十里卻能所到。凡是聽到他吹的笛,高興的人格外高興,傷心的人也會解悶。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浜底陳家的月娥遠遠聽這笛聲已聽得入了迷。她一天不吃飯好過,一夜不聽笛聲卻難睡。在一個月明之夜,她又聽著遠處傳來的笛聲,看著河中的月影。心想:要是見了那人吹笛,多么好呀!可是富戶人家的小姐是不能隨便出門的。
月娥想著吹笛的人,想著,想著,終於生病了。陳老夫妻就只月娥這個寶貝,如何不急。可是,什麼醫生都請過了,月娥的病卻越來越重,嘴裡還時常說著囈語:“吹呀,吹呀!”母親急得沒辦法,就問女兒:“你想什麼,娘一定低依你,快說吧!”女兒直說了,陳老太便瞞著老頭派人去找尋那吹笛的人,第二天就找到了,一看,卻是個住在牛欄里的看牛郎。陳老頭知道了這件事,非常惱怒。於是想了一條計策:立刻托人到王家富戶去做媒,叫他家的公子來冒充吹笛的人。
王公子來到陳家,月娥就叫他唱歌吹笛,可是他唱的歌吹的笛都不好,月娥知道受了騙,當場哭了出來。從此,她每天晚上總是對著河浜連連搖頭,過不多久,就憂悶死了。訊息傳來,好心的牛郎非常悲傷,他知道月娥是為他而死的,就發誓一生不娶妻。從此,他每天晚上總是站在楊樹下,朝著浜底吹哀笛,笛子吹過後,便一陣搖頭。表示他的不滿和悲傷,年長月久,人們就稱這條河浜為“搖頭浜”,浜口村也稱搖頭浜口。
傳說(二)
從前,緊靠搖頭浜的運河邊(塘河口),住著一戶財主,家中有位千金小姐,長得如花似玉,身居高房樓屋。當時,有一隻從鄉下到城裡去的航運班船,每天清晨總要從這河邊搖過,船上有個小伙子,總是唱著婉轉動聽的山歌。那歌聲傳到高樓上,小姐料想是好個聰明的年輕人唱的山歌,聽得出神。班船天天老辰光輕過,小伙子唱的山歌也老辰光吸引佳小姐,久而久之,使她生起愛慕之心。但她只聽得歌聲沒見過人。最好見見“意中人”。於是不斷思念著他,幾乎奮起相思病來了。一天清晨,小姐記身得早。倚窗潑一盆臉水,剛巧那班船經過,小姐無意中把水潑在小伙子身上,小伙子抬起頭來,小姐仔細一看,原來他是個瘌痢頭,不覺大失所望,就連忙搖搖頭。從此憂憂鬱郁得病而死。“搖頭浜”這河名就由此而來。

行政區劃

全鎮轄5個社區、32個村委會:六龍社區、徐貴橋社區、運河社區、石塘灣居委會、楊市社區、綠化村、雙廟村、群勝村、華圻村、花苑村正明村紅明村張鎮橋村、新開河村、盛巷村、雅西村、錢巷村、鐵路橋村馬盤村、萬新村、梅涇村、陡門村、天授村、秦巷村、五秦村、楊西園村林莊村、石塘灣村、保健村、勤余村、鎮北村潤楊村福山村。鎮政府駐洛社新興西路,在區政府駐地西南17.5千米處。
洛社鎮洛社鎮

教育經濟

教育文化

洛社鎮是具有1600餘年悠久歷史的江南名鎮,建於梁代初年的開利寺,相傳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別墅原址,“池邊滌硯”和“亭上觀鵝”,千百年來成為墨林佳話。洛社鎮擁有4所中學、3所成教中心和3所中心國小,各類學校均為省級重點或示範學校,100%的學齡青少年接受9年制義務教育,國中畢業升學率為98%。2004年完成了洛社中心國小新教學樓建設和洛社實驗幼稚園整修工程,教育環境不斷最佳化。
洛社鎮洛社鎮
洛社培養了一大批高級人才,遍布海內外。有為我國首創長途電話和載波電話通信作出重大貢獻的電信專家陶鳳山,有早期專營精良產品“大無畏”牌電池電筒,後旅港發展其它工業的愛國實業家丁熊照,有恪守民族氣節,多次慷慨資助家鄉教育事業的旅日華僑李景良,有捐資重建洛社石拱橋(即今洛社大橋前身)的李金鏞,有愛國愛鄉創辦匡村中學(即今省錫中前身)的匡仲謀,著名評彈演員吳子安等等。
鎮內各類文化設施齊全,現有圖書館、影劇院、書場各3個。洛社圖書館是國家級圖書館,三鎮合併後圖書館藏書達19萬冊,圖書流通達69700冊次。民眾性文體活動豐富多彩,文藝創作碩果纍纍。風羽舞龍參加中國文聯等單位組織的國安杯全國舞龍大賽獲得銀獎,並選中在天安門廣場參加慶祝澳門回歸這一歷史盛事;農民攝影家馬玉煥的小品攝影,享譽全國。洛社鎮先後獲得“全國民眾文化先進鎮”、“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全國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先進單位”、“江蘇省民眾文化先進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等榮譽稱號。

經濟發展

一、堅持“雙百”不動搖,經濟發展水平實現新提高
2007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71億元,比2006年增長16.1%,人均GDP突破5500美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38.1億元,其中工業投入完成23億元;完成財政收入10.3億元,一般預算收入4.2億元,分別增長24.2%和33.2%。全面完成了區委、區政府下達的“雙百”目標任務。高效農業穩步發展。高效農業規模化、外向化格局基本形成,積極推進“一綠二園五基地”工程,太湖王鴿、益家康生態農業等龍頭企業發展良好。精細蔬菜園區列入無錫高效農業規模化惠山綜合創新試驗區總體規劃,核心區面積達1.1萬畝;投入20餘萬元用於水蜜桃高效核心區域建設,開展水蜜桃綠色有機食品及基地申報工作。工業經濟量增質升。預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28億元,工業納稅銷售收入226.5億元,分別增長14.7%和16.7%,實現工業增加值52.68億元,增長15%,其中201家超千萬元規模企業產銷兩旺,共完成工業總產值161.7億元,占全鎮總量的70.9%,增長15.6%,起到了支撐大局的作用。科技創新成績顯著,新增橋聯重工、藍天電子2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5家,新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5家,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39家;專利授權量161件,其中發明專利3件,實用新型145件,外觀設計13件;8家企業被認定為區智慧財產權示範企業;產學研合作項目簽約10個,太湖鍋爐和天奇股份獲批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個,為全區實現了零的突破,獲科技專項支持資金2100萬元;“三創”載體建設完成2.25萬平方米。服務業發展取得突破。預計完成服務業增加值21.4億元,增長24.5%;完成服務業納稅銷售收入47.6億元,增長22%,總量和增幅均創歷史新高;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76億元,增長14.58%。全面推進洛社新城建設。新城按照區委、區政府加快項目開發進度、建設亮點突出形象的要求,全面啟動新城四大板塊的建設,全年預計完成投資8億元,完成銷售9億元。三橫四縱道路框架總長達20公里,投資超過1.5億元,洛城大道和雅中路已完工,其餘道路除運河西路外,都已完成工程量的一半以上;總投資1.5億元的新城三大公園即高爾夫公園、新長公園和張涇河水上公園已全面啟動建設,高爾夫公園年內完工;新城商業中心項目已與香港華潤達成合作意向,洛城商務中心、酒店合作項目已完成設計,上述項目均已在7月28日開工;新城第一區橄欖郡、第五區上院年內完工,已全部預訂銷售完畢。加快啟動西站物流園區建設。作為“十一五”期間江蘇省服務業重點發展項目,總投資24億元的無錫西站物流園區進展順利,園區管委會於6月2日正式成立,“三縱二橫”路網骨架年內將基本建成,洛南大道路面基礎已全面貫通,累計投資16.5億元的園區商務辦公中心、工業產品倉儲轉運中心、金屬材料剪下加工中心和工業原料展示交易中心都已簽約,已開始全面啟動。全力打造服務外包示範區。全鎮有服務外包企業7家,其中軟體企業2家,嵌入式軟體企業5家,外資企業2家,07年新增大專以上從業人員271名,新建服務外包載體4800平方米。軟體研發在全區率先破題,虹業自動化和飛象電子相繼通過“雙軟”認證,認證數占全區的一半;虹業自動化成為全區首家軟體企業,並被列為全省50家重點服務外包企業之一,我鎮軟體研發水平走在了全區前沿;嵌入式軟體企業漸成規模,5家嵌入式軟體企業逐漸成為服務外包的主力軍,博耳電力成為施耐德、西門子等世界500強的電氣控制設備的研發、生產商,天奇物流成為國內工業智慧型自動化系統整體解決方案的最大供應商;新能源產業服務外包蓄勢待發,我鎮已有瑞爾竹風、橋聯風電、文匯鋼業等一批涉足風能新能源領域的企業,正從傳統的設備製造商向研發、設計系統供應商轉變,已完成總投入5億元,風能業務訂單已達50億元,預計年內完成銷售6億元。
洛社鎮洛社鎮
洛社鎮洛社鎮
二、強力推進“一城一區”建設,開放型經濟實現新突破
按照“高起點規劃建設、高水平招商引資、高效能經營管理、高品位創建特色”的要求,洛社重點開放園區和石塘灣工業集中區按照各自的功能定位,乘勢而上,加速發展,取得了令人振奮的工作成效,全鎮開放型經濟繼續保持在全區的領先地位,園區載體建設成績顯著,利用外資高位增長,赴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舉行的招商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在國內外的品牌效應和平台優勢進一步放大。全鎮預計完成協定註冊外資1.1億美元,到位註冊外資4000萬美元,外貿自營出口總額1.74億美元。洛社重點開放園區按照確定的六大功能區、“三縱四橫”道路骨架總體規劃,自全面導入ISO14000環境質量體系認證以來,正朝著省級開發區的目標奮力推進。表面處理科技工業園重點引進產業鏈長的電子元器件、汽車零部件等外資企業,石塘灣工業集中區重點建成承接市區工業退城入園的優勢載體。“一園一區”集約、集聚發展的效應進一步體現,逐漸成為我鎮新型工業化的基地和開放型經濟的主陣地。貢獻份額不斷提升。2007年,預計園區工貿銷售收入完成105億元,其中工業銷售收入完成91億元,增長26%,占全鎮比重達40%,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完成20億元;繳納國、地稅總額2.8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20%;完成工業投入20億元,占全鎮工業投入的74%,表面園區污水處理一期改建工程竣工運行,達到日處理3000噸能力,建成標準廠房15萬平方米。招商引資成效明顯。新批外商投資項目13個,新辦境外企業2家,預計園區全年協定註冊外資完成7000萬美元,到位外資完成2500萬美元,分別占全鎮總量的64%和63%;引進境內區外資金11.4億元,新增內資註冊資金1.1億元,外貿出口8150萬美元,都完成了目標任務。同時,著力構建四個特色產業集群,分別是風力發電加工配套產業基地、精密機械加工區、機電工業區、電子元器件加工組裝新材料產業基地。“三創”載體建設取得突破。5月,以振達鋼管為主體,在石塘灣工業集中區啟動建設了鎮產學研基地,6月,以虹業自動化為依託,在洛社配套區啟動建設了鎮高新技術產業園、市環保裝備自動化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全市首家鎮級軟體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同時,加強重點科技企業引導服務,促進龍達轉移印花、橋聯冶金、通用環保等科技企業申報國家、省、市級工程技術中心,促進這批企業越位進次。
三、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鎮村面貌發生新變化
2006年,我鎮緊緊圍繞“經濟發展、生活富裕、社會文明、社區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堅持統籌發展,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全鎮面貌日新月異。城市化加快推進。進一步完善公建設施、新市鎮農村整治等規劃,區域規劃布局不斷最佳化,實現了全覆蓋。路橋基礎設施建設順利推進,對中興路延伸段、太鍋路、楊市人民中路、梅秦路等幾條主要道路進行了改造與建設,啟動建設張鎮橋汽車站工程和雅中路提升泵站工程,另外還配合省、市、區重點工程342省道延伸段、洛南大道、長江水引水工程等做好相應徵地拆遷工作。新農村建設加快推進。道路通達、教育培訓、農民健康、環境整治、文化建設等農村新五件實事順利推進。萬新、梅涇和潤楊創建成為市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示範村,萬新村的鵝子岸、梅涇村的後底岸、新開河村的秦巷、鄔家壩和新開河村莊創建成為全區首批新農村建設示範點。農村“三集中”穩步推進。07年我鎮安置房建設年度目標是28萬平方米,其中結轉2萬平方米,新開工26萬平方米,累計建成約18萬平方米;拆遷總面積10.54萬平方米;整合搬遷畝均產出30萬元以下的低效落後企業30家,累計整合土地面積263畝。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加快推進。繼續推進綠色洛社建設,新增綠化面積2853畝,超額完成年初目標任務。按照“道路交通安全快速、生態景觀自然、街景立面美觀”的要求,對人民路等17條主要道路展開“路長制”管理。完成圩堤加高加固9.5公里,土方40.5萬方,完成直湖港沿線支河、京杭運河沿線支河清淤31條53.78公里,土方124萬方,清淤村級河道39條18.6公里,土方26.8萬方。創建國家衛生鎮工作順利通過省級考核;新增勤余、錢巷、楊西園等一批省級生態村;新創示範村莊35個、示範景點12個、示範路12條、示範河12條。在創建、環衛等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長效管理制度全面落實,確保了鎮區所有範圍的清潔衛生。
洛社鎮洛社鎮
四、切實關心民眾利益,民眾生活水平得到新改善
富民工程取得實效。居民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9861元,增長14.1%;健全完善就業機制,加強現代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新增就業3069人、指導性培訓1859人、技能培訓1070人;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建制率90%,1519家企業與職工簽訂了勞動契約;鼓勵農民投資建設工業標準廠房,年內完成2.4萬平方米建設任務。村級管理繼續加強,出台了村級管理檔案彙編,重點抓好22家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規範化運作,確保有較高收益;對4個農村新型社區加強“三管理一服務”,成效明顯。加大村級資產收益款清欠工作力度,累計清繳欠款3500萬元,其中資產款2400萬元,收益款1100萬元。社會保障不斷完善。城鎮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新增社保3120人、醫療保險26000人、新農保16500人,全面完成新型農村醫保工作任務,實際參保人數達61644人;失地農民保障工作推進順利,20650人納入保障體系。農民最低生活保障線提高到每月180元,覆蓋率達到100%。扶貧幫困成效明顯。做好貧困戶救濟保障工作,06年共納入低保對象678戶、1618人,發放低保金151萬元,脫貧80戶、224人,其中產業扶貧23戶;完成3戶貧困戶危房改造工作,下撥資金10萬元;為300名困難家庭子女學生髮放助學補助金32萬元;向410戶、1512人發放臨時救濟金30餘萬元;發放失業救濟金174萬元。楊市、洛社、石塘灣3家慈善愛心超市規範運作,為600戶貧困家庭解決實際困難;成立了紅明、錢巷2家村級慈善會,募集基金100餘萬元。
五、更加注重
協調發展,社會事業邁出新步伐
洛社鎮洛社鎮
通過大力推進年初確定的實事項目,社會事業整體功能進一步提高。公共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加強了對全鎮3544盞路燈的維修和養護,全年新增路燈180盞,修理1100盞,確保主要道路路燈亮化率達98%以上。投入4300萬元加快水利設施建設,基本建成覆蓋全鎮的防洪體系。環保工作成效明顯。對66家重點涉污企業展開拉網式檢查,由鎮黨政領導分工負責,督促企業按照要求開展集中整治,確保涉污企業達標排放,3家污水處理廠規範運行,“五小”、“三高兩低”企業限期整改,水環境治理和“小”“三高兩低”治已取得明顯成效。生活污水管網建設進展順利,預計全年完成40公里。醫療衛生工作統籌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一步完善,共救助因病致貧人員42人,發放救助金額24.58萬元,及時組織實施2008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圓滿完成區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在06年創建星級衛生服務站的基礎上,創建區示範服務站3個、三星級服務站15個、二星級服務站6個。率先在全區開展流動人口免費服務證制度的試點,計畫生育率達到99.5%以上。文體工作又上新台階。村級星級活動中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全鎮37個村、社區居委全部達標;獲得市家庭特色才藝展一等獎、社區之歌大家唱二等獎;開展“迎接十七大、頌歌獻給黨”送戲下鄉巡迴演出活動12場,深受廣大幹部民眾的歡迎,觀眾達1.5萬人次;全區唯一的省級非物質歷史文化遺產——“鳳羽龍”正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在省市比賽中屢獲殊榮。教育工作成績突出。洛社高中高考連續三年創歷史新高,本二以上進線人數超140人;洛社國中中考創造五連冠輝煌,600分以上人數共有99名,600分以上的絕對數和相對比例均位列惠山區第一。全鎮教學條件進一步改善,投資200萬元的石塘灣國中運動場、投資230萬元的洛社國中行政樓全面竣工並投入使用。各學校以先進的教育理論、良好的教育質量、優美的學校環境、規範有序的學校管理順利通過江蘇省教育現代化評估驗收。社會穩定工作有序推進。社會治安“大防控、大調解”機制發揮作用明顯。加大安全隱患整治和事故查處力度,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得到有效控制。強基工程紮實推進,在表面處理科技工業園成立了全市首家行業黨校。實施了第三批區鎮兩級年輕幹部雙向掛職活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深化,廣泛開展文明社區、文明村、文明單位等基礎性創建工作。人武、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殘疾人、統計、宗教、檔案、史志、廣電等工作均取得新進展。
洛社鎮洛社鎮
六、踐行執政為民宗旨,政府自身建設取得新成效
通過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努力構建服務型政府,機關作風建設邁出了新步伐。全面推行政府“管理年”活動,重點抓好財政資金的績效管理和政府職能部門的效能管理。機關幹部顧大局、識大體,切實轉變工作作風,保持了各項工作正常有序開展。平時認真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嚴格依法行政。嚴肅工作紀律,突出抓好會風建設。堅決貫徹實施《關於加強鎮村幹部作風建設的若干規定》、《鎮機關各部門重點工作考核意見》、《督查工作若干規定》、《黨委管理幹部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辦法》等檔案,認真落實黨風廉政
建設責任制,抓好反腐倡廉工作。規範完善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出讓招標拍賣和政府資金建設項目的招投標制度,推行政府集中採購。充分發揮商會、行業協會及社會各界作用,主動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促進行政決策民主化和科學化。鎮政府自覺接受人大的監督,紮實辦理人大代表的建議、批評和意見,承辦的38件人大代表建議在規定時限內全部辦結,辦結率100%。鎮一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實事項目,除個別子項目因規劃調整等原因實施進度有所延遲,其餘全部完成或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全鎮上下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牢固確立“大鎮要有大作為”的工作標桿,自覺地把工作定位納入惠山發展大局中來考慮,在爭先進位上不退縮,在加快發展上不放鬆,在作風轉變上不反覆,在敢冒風險上不猶豫,通過科學論證,制訂了洛社新城、園區發展等一系列重要規劃,進一步明確了洛社中長期發展方向,奠定了新洛社未來發展格局。洛社新城繼高標準建成會所後,八大類項目全面啟動建設,將成為展示洛社新風采的靚麗名片。13平方公里洛社重點開放園區按照確定的六大功能區、“三縱四橫”道路骨架總體規劃精心建設,在國內外的平台優勢和品牌效應進一步放大,日本神戶制鋼、富士電子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相繼落戶,展示了我鎮一流的投資環境,顯示了園區發展高科技產業的璀璨未來。總面積5.78平方公里的西站物流園區各項前期工作落實力度大,推進速度快,隨著鐵公水聯運項目的全面啟動建設,西站物流園區將成為完全改變洛社服務業格局的標誌性項目,也是我區打造生產型服務業集聚區的重大項目。一系列重大規劃強烈的帶動示範效應為洛社的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對於加快區域一體化發展,營造洛社在新一輪轉型發展中的獨特競爭優勢,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洛社鎮洛社鎮

人文地理

歷史名人

洛社人傑地靈。現擇本世紀名人作簡略介紹。1989年編纂的《洛社鎮志》列編洛社籍的縣團級以上幹部計19人,具有高中級以上職稱的63人應該說當時疏漏在所難免,而至今應列編的更不計其數。所有這些,都有代續編鎮志時補闕。
陶鳳山,(1900——1950)字鳴岐,洛社下塘人,傑出的科技工作者。1918年考進北京郵電專科學校,畢業後派赴美國實習。20年代初,在青島為中國首創長途電話通信作出了貢獻。後在南京學習並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使中國開始有了載波電話。抗戰前後任交通部郵電司司長。1949年,他參加日內瓦國際郵電通信會議後,迫切希望能回大陸。但因病在香港滯留,後因醫治無效在香港病逝。
黃雲泉,(1893——1952)綽號“油老鼠”,洛社張鎮橋人。著名錫劇滑稽演員。他一出場,臉上肌肉、眉目都能跳動,不開口就引得滿堂喝彩,在無錫、上海享有盛譽,有時一天唱3個場子。他樂於培養後輩。無錫市錫劇團王彬彬、蘇州市錫劇團張雅樂都是他的再傳弟子。
許衛道,(1896-1965)字祚成,洛社滸泗橋人,著名中醫。幼承家學,(父許翔宵為錫邑一代名醫)20歲起就在洛社上塘設診所單獨行醫,擅活內、婦科雜病,辯證施治,有“錫西調理手”之稱譽。他體惜病家,用藥靈驗,為貧苦人治病不計報酬,深受民眾愛戴。解放後曾任無錫縣第1屆至第5屆人民代表,無錫縣政協委員。
丁熊照,(1903——1976)字耀周,洛社華圻村人,著名的民族工商業者。出身清寒,少年時去上海謀生。1925年,他自己辦廠生產大無畏牌電池和電筒,成為全國名牌產品,暢銷市場。後生產保久牌電珠,出口東南亞地區及英國。1948年赴香港辦塑膠玩具廠等10餘家企業,英國女皇特頒給OBE勛銜。他熱心家鄉公益事業,捐資興建華圻國小。其字女繼承父志,為家鄉修路建橋,修繕校舍。
葉寒青,(1922——1996)曾用名羅誼、章雨石,洛社鎮華圻村人,我軍高級新聞幹部。1941年起在新四軍、華東野戰軍部隊任職。1949年6月任華東軍區政治部宣傳部編審科副科長,文教科副科長。1951年在華東軍區《人民前線》報任編輯組長、總編室副主任。1955年5月起任總政治部《解放軍報》副主編、主編、總編室主任、副社長。
薛永輝,(1911——1997)原名張其楠,曾用名張偉,洛社新開河村人,我黨優秀幹部。1938年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40年9月任江南抗日救國軍四支隊教導員,1944年任地下黨太湖縣委書記,1946年任太湖游擊隊司令員。建國初期,薛永輝人無錫縣縣長。1953年起任上海腳踏車廠黨委書記、上海吳涇化工廠廠長等職。他的一身為黨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貢獻。
張平,(1912——)洛社浜口(雅西村)人。我黨資深外貿幹部,高級經濟師。1940年起先後在上海廣大華行(共產黨在白區的秘密工作機構)重慶、成都、蘭州、廣州、台灣等分行任經理、董事長等要職。1949年至1960年先後在香港任華潤公司總經理、港澳工委常委、貿易黨委書記等職,1956年後多次出國考察,進行貿易談判。1961年至1983年任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副總經理。
卜明,(1916——1998)原名濮柏亭,曾用名陸兆書,洛社下塘人,金融專家。1949年5月至1965年1月,在浙江金華任黨政軍要職。1965年1月到1975年1月任中央外經委計畫六局局長。1975年7月後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行長、董事長,國家進出口委員會副主任兼外匯管理局局長、中國國際金融學會會長。
馬玉煥,(1935——2000)洛社雙廟人。著名攝影藝術家。他一生酷愛攝影,21歲時就發表作品,曾在《大眾攝影》、蘇聯《少年真理報》獲獎。1985年起,他利用業餘時間,在工廠內外,家前屋後拍攝小品,一小見大,執著追求,受到我國著名美學家王朝聞的高度評價,作品先後在錫滬杭寧蘇等城市展出,部分被送往外國展出,中央電視台曾作專題介紹,再小品攝影界贏得南鄧(香港鄧君瑜)北馬(無錫馬玉煥)的讚譽。1995年入編《中國攝影家全集》。以後又專攻風光、霧景、白鷺等專題拍攝,著有《小品.風光.霧——攝影作品及論文》一書,由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
嚴文祥(1915年----2005年)洛社鎮紅明村嚴家宕。1938年2月參加革命工作,1939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漫長的革命歷程中,歷任山西決死十總隊工作員、指導員、教導員,新軍教導大隊幹事、指導員,抗大總校五隊指導員。東北軍大合江分校宣傳科長、總校營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中南軍大湖南分校總隊政委,第四高級步校上乾大隊政委,解放軍俄文專科學校副政委、政委。1958年4月調國防部五院,先後任三室政委、空氣動力研究所政委,同年11月增補為五院黨委委員。1959年10月兼任雲崗“五O七”工區黨組書記,負責雲崗地區所屬單位的規劃建設。1961年10月任國防部五院三分院副政委,1965年6月任七機部三院(後為航天部三院)黨委副書記,1980年4月兼任紀委書記,直至1982年12月離職休養(其間根據中央軍委領導指示,曾於1967年9月赴四川綿陽主持籌建解放軍第十七研究院)。1955年榮獲中國人民革命戰爭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同年被授予上校軍銜,1960年晉升為大校。

地理位置

洛社鎮

洛社奇聞

莫杯古
在雙廟老街舊理髮店的天井裡,有一個莫姓的墳,叫做莫家墳,莫姓無後裔,解放前,曾由徐姓看護。據說,莫家墳中的棺木是鐵索鏈吊著的,墓主名叫莫懷古,就是傳統京劇《一拜雪》中的那個受害人物(故事情節附後)。莫懷古因被嚴世蕃迫言,潛逃至無錫,隱居雙廟,死後安葬於此,那時雙廟尚未形成街鎮,有“先有莫家墳,慢有雙廟鎮”之說。後世為了紀念莫懷古,每年農曆二月半節戲。總必點演《一捧雪》及其續劇《審興刺湯》兩齣戲。
據查考,《一捧雪》的故事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有所虛構,莫懷古是個託名,其真實姓名是王抒(太倉人),最後被嚴世蕃殺害。因此,所謂莫懷古隱居雙廟,安葬於此云云,實屬子虛烏有。但為何有此傳說,始終是個謎。
[附]《一捧雪》故事情節:
明嘉靖年間,太僕寺卿莫懷古,提撥了裱褙匠(裝裱書畫者)湯勤,又將他薦於權奸嚴世蕃(宰相嚴嵩子),成為嚴之心腹。後來湯勤謀占莫懷古之妄雪艷,蓄意陷害,慫恿嚴向莫索取祖傳玉杯“一捧雪”,莫以贗品替代,為湯識破,嚴怒,遣入至莫宅搜杯,賴僕人莫成藏匿而未搜去。莫懷古補迫棄官而逃,嚴世蕃令人追緝,至薊州拿獲,薊州總鎮戚繼光受命將莫就地正法。戚與莫系故交,但無計相救,莫成自謂其貌與主人相似,挺身替死。主僕遂互換農衫鞋帽,懷古星夜遁去。
《審頭刺湯》故事情節:
戚繼光斬莫成後,將人頭解京復命,被湯勤識破,錦衣衛陸炳奉旨查勘,嚴世善命湯勤會審。於是坐堂審頭,命雪艷上堂辨認血跡斑斑的人頭。雪艷手擇莫成首級,慟哭夫君。陸炳念懷古系仕途名士,平白無辜,有心營救,並欲開脫戚繼光,擬斷人頭為真,以了結此案。但湯勤卻一口咬定是假。在審案中,陸得雪艷暗示,知湯勤旨在占有雪艷,便假意將雪艷斷與湯勤為妾。湯既如願,於是承認人頭是真。花燭之夜,雪艷刺死仇人,然後自刎而死。
折遷五牧橋
位於無錫、武進兩縣交界處的五牧,明清時期曾是個街鎮,相傳上塘一條街,下塘一條街,盛極一時。鎮上有一座橫跨運河的大橋,建於唐乾豐二年(667),成為南北交通要道。
提說明嘉靖年間,行人登上五牧大橋,舉目可望見附近余巷(屬武進縣)薛方山家樓台閨閣中千全小姐的梳妝打扮,以及琴棋書畫活動等情景。薛方山,名應族,是當地很有名聲的官宦(嘉靖進士,任浙江提學副使)。他認為這座五牧大橋有礙自家風水,便上奏朝廷,把洛社至橫林運河之上的“廿里三橋”(即洛社、五牧、橫林3座大橋),減少里程,說成“十里三橋”,申述百姓運漕糧進京實在不便,須拆除一座五牧橋,以利漕運。五牧大橋就此被拆遷至戚墅堰。
義 馬
明嘉靖年間,洛社附近的蕭家灣,有個富人蕭銘,號雲林。重義氣,能作詩。他養有一匹馬,已年老病弱,因念它有功勞,仍好好飼養它,但它不能再遠跑了。
嘉靖三十五年(1556),倭寇騷擾江南,所到之處,殺人放火,搶掠財物,蕭銘一家人躲避到無錫城內,獨留下他看守家門。一天,日已過午,他聽說倭寇已竄至洛社,一時急得沒有辦法,就試著騎了那匹病弱老馬逃往無錫。不料,老馬疾奔如風馳電掣,竟和少壯時一樣,頃刻間跑了二十里。剛進入無無錫城門,城門因防倭寇而隨即關閉了。那老馬氣喘吁吁,大汗淋漓,不住地悲嗚,到了半夜就死去。蕭銘十分哀痛,就用新的帳幕裹住馬身,把它放入畫箱中,等到平定倭寇後再埋葬它。人們都稱道這老馬知恩圖報,以贏弱之軀,為主人效力而死,是匹“義馬”。當時,有個儒生叫陸雲濤,特地寫了《忠馬歌》來頌揚它。
節 婦
據傳,康熙年間,五牧有個官宦子弟,名叫劉服書,19歲就病死,其妻楊氏尚未過門。根據當時的封建禮教,婦女在丈夫死後,應該守節,不能再嫁;丈夫死得愈早,應守節得愈好。楊氏雖未過門,但己許嫁於劉,燭迫於封建禮教,就在劉出喪的那天,進了對家門,抱著劉的牌位與亡靈“拜堂成親”,於是終身守寡至70歲而死。楊氏死後,清朝統治者為表彰她的所謂“守節”,於乾隆六年(1741),就特在該村的東首建立了一座石牌坊(俗稱“石牌樓”)“旌表節婦劉股書妻楊氏之坊”,牌坊上刻有從朝廷兵部尚書到無錫知縣7個大小官吏聯名旌表的官銜和姓名。這座節婦坊,因年深月久,已草蔓藤攀,仍原封不動地豎立在竹叢中,成了封建社會吃人禮教的歷史見證。
關帝軸
民國時期,雙廟二忠祠東道院,藏有一頂關帝軸,由老道士保管。這頂軸子約2米長、1米寬,是一幅名畫,系道院師祖所畫,未有署名。在軸子的畫面上,正中是端坐看《春秋》的關聖帝君(俗稱關老爺,即關羽)坐像,臉都是飛金的。關帝右側是手持關刀侍立的周倉,彪形黑面,板肋虬髯,特別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其雙目炯炯突出,十分威嚴,你若左看右看,它始終注視著你。這幅名畫的佳處也就在這裡。但當時一些迷信的人就把這關帝軸當作“神靈”,借去給患有仿寒之類寒熱的病人“壓邪治病”。據說,只要將這軸子掛在病人床頭,一經關聖帝君“壓邪祛魔”,病人受了驚,出了一身汗,病情就立即好轉。其實,沒有“壓邪祛魔”這回事,病人是看到關帝軸上那周倉的異常相貌,才嚇出一身汗來的,不過迷信的人不這樣說吧了。

建制沿革

宋鹹淳四年(1268)重修淳祐年間(1241——1252) 《毗陵志》我:“洛社市在無錫縣北招義鄉。”“洛社設犒賞庫,隸激賞所。”據此,洛於南宋已設集市,並有其地名。當時,五牧亦屬招義鄉。
元代沿襲舊制,無錫全境22鄉。洛社市仍屬招義鄉。當時,直湖、五牧、梅巷居招義鄉,志公橋、吳村、彭村、曹村、楊村、下祁(即今華折)屬青城鄉。自明成化年間(1465——1487)起,洛社稱鎮(街鎮)。萬曆年間(1573——1619)至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無錫全縣裁併22多為13區。洛社鎮屬萬安區。直湖、五牧鎮(街鎮)屬萬安區,志公橋、吳村、彭村、曹村、楊村、下祁屬青城區。
光緒三十四年,無錫全境(無錫、金匱兩縣)劃為17市鄉。洛社鎮屬萬安市。當時,張鎮橋鎮(街鎮)屬萬安市,
南雙廟鎮(街鎮)屬青城市。辛亥革命後,仍沿襲舊制。民國18年(1929)至23年(1934),無錫全縣17市鄉改為17區(以序數為區名)。洛社正式為建制鎮,屬第十六區(原萬安市),並為區公所所在地。當時,張鎮橋鎮洛北鄉、馬盤鄉、高明鄉、馬塔鄉一部分屬第十六區,南雙廟鎮、橋西鄉、橋東鄉、下場頭鄉、花渡里鄉屬第十五區(原青城市)。1934年至1937年,無錫全縣由17區合併為10區,鄉鎮同時劃並。洛社鎮屬第十區,為區署所在地。高明鄉、海馬鄉一部分屬第十區,南雙廟鎮屆第九區。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無錫淪陷期間,在日偽統治下,區域劃分曾兩度更改,1938年1月至1941年1月,恢復1934年前的17區舊制,1941年2月至1945年抗戰勝利止,又恢復抗日戰爭前(1934年——1937年)的10區舊制,
洛社鎮洛社鎮
1945年11月至1947年12月,無錫全縣仍沿襲抗日戰爭前(1937年)10區區域舊制,各區序數區名改為所在地名稱,少數鄉鎮略有變動。洛社鎮屬洛社區,為區署所在地。當時,新建鄉、菜豐鄉、帝讓鄉、重仁鄉、高明鄉、海馬鄉一部分屏洛社區,南雙廟鎮屬前洲區。1948年1月至1949年4月,無錫全縣裁區設署,合併鄉鎮,共劃分為5個區署、6個指導區及1個自治實驗鄉(玉祁)。洛社鎮(原洛社鎮、旺和鄉、新建鄉)屬第四指導區。張鎮鎮(原重仁鄉、菜豐鄉、帝讓鄉)、萬北鄉一部分屬第四指導區,雙廟鎮(原甫雙廟鎮;高明鄉)屬新瀆區署。
1949年4月,剛解放,洛社鎮屬前洲區。萬北鄉一部分屬前洲區,雙廟鎮、張鎮鎮屬新讀區。5月,洛社鎮被定為縣直屬鎮。7月,格社鎮又改屬前洲區。雙廟鎮、張鎮鎮亦改屬前洲區。1950年6月,為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全縣區鄉作較大調整。建立洛社區,洛社鎮為區人民政府所在地。高明鄉、雙廟鎮、張鎮鎮、萬北鄉一部分亦屬洛社區。10月,為適應土地改革的開展,全縣對部分鄉鎮又進一步劃小。洛社鎮改為洛社鄉,為洛社區的14個鄉之一,仍為區人民政府所在地。張鎮鄉、雙廟鄉、高明鄉、旺巷鄉、正明鄉、洛北鄉、萬北鄉一部分均屬洛社區。
1952年10月,洛社鄉又定為縣直屬鎮。1954年8月,洛社鎮仍改為洛社鄉,為洛社區人民政府所在地。1956年3月,因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逐步改建為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全縣進行合併區鄉的調整工作。洛社鄉成為洛社區的10個鄉之一,仍為區人民政府所在地。雙廟鄉、張鎮鄉屬洛社區。1957年9月,因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全縣區鄉又進行一次調整。洛社鄉成為洛社區的5個鄉之一,仍為區人民政府所在地。萬北鄉一部分屬洛社區。
1958年4月,撤區並鄉。9月,全縣實現人民公社化,實行政社合一體制。建立洛社人民公社,轄有20個生產大隊和洛社鎮。1964年10月,洛社鎮從洛社公社劃出,改為縣直屬鎮,與洛社人民公社成為並列的兩個基層行政建置。鎮人民委員會和公社管理委員會同設在市鎮。
1983年4月,全縣進行農村人民公社體制改革,改政社合一為政社分開,人民公社恢復鄉的名稱。洛社人民公社改稱洛社鄉,轄20個行政村和1個紅湖大隊。洛社鎮為縣直屬鎮的建制不變,轄1個市鎮居民委員會、1個洛社行政村。1985年1月,洛社鄉、鎮合併,建成了鎮管村的縣直屬鎮。

榮譽稱號

1986年被列為江蘇省首批對外開放小城鎮; 1990年獲“中國鄉鎮之星”稱號;
1987年獲江蘇省基礎教育先進鎮稱號; 1991年獲江蘇省民眾文化先進鎮稱號;
1988年獲江蘇省民眾體育先進鎮稱號; 1992年在全國百強鄉鎮排行中名列第10位;
1989年獲國家建設部“全國文明集鎮”稱號; 1993年獲國家體委“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稱號;
1994年獲無錫市工業明星鎮稱號;
1995年再次獲中國鄉鎮之星稱號;榮獲“中國出口創匯先進鎮”、“國家星火技術密集區錫西小區”、“首屆中國投資環境500強”、“全國鄉鎮綜合經濟實力500強第11位”稱號;
1996年和1997年洛社鎮黨委分別獲江蘇省、無錫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1996年獲江蘇省電話小康鎮、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先進鎮、無錫市社會主義新型小城鎮、雙擁模範鎮等稱號。
1995年至1997年連續三年獲“錫山之星”稱號,連續三年綜合實力名列錫山市第一名。
1994年至1998年連續五年獲無錫市工業明星鎮、錫山市工業生產先進鎮、農業生產先進鎮、第三產業先進鎮、科技教育先進鎮、引進人才先進鎮稱號,1998年並獲得錫山市“為國家貢獻先進鎮”、“最佳化金融環境先進鎮”、“發展私營經濟先進鎮”、“環保工作先進鎮”、“計畫生育先進鎮”等稱號。
1999年第四次榮獲“錫山之星”稱號,並獲得錫山市國內生產總值、為國家貢獻、工業銷售、工業投入、第三產業、發展私營經濟、環保工作、科教興市、村鎮建設等9項先進鎮稱號。被中國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命名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中共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於“全國先進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先進單位”。
自1990年以來,江澤民、李鵬、李瑞環胡錦濤喬石劉華清榮毅仁費孝通王光英彭沖雷潔瓊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到我鎮視察工作。
2001年洛社鎮在惠山區8個集體榮譽稱號項目中全部獲獎,分別是:經濟發展先進鎮、為國家貢獻先進鎮、工業投稿先進鎮、利用外資先進鎮、發展農業生產先進鎮、第三產業發展先進鎮、計畫生育先進鎮和依法行政先進單位。
2004年度江蘇省人居環境獎
2004年被無錫市委市政府評為扶持民營經濟發展先進單位、無錫市徵兵工作先進單位。
2004年洛社鎮人民政府被評為經濟發展先進鎮、財政全口徑收入先進鎮、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先進鎮、開放型經濟先進鎮、後勁投入先進鎮、服務業發展先進鎮、2004年度“團結、廉潔、高效、開拓”好班子、計畫生育先進鎮、勞動保障先進單位、平安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2006年獲得: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無錫市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先進鎮、無錫市2006年度社會治安安全鎮、無錫市文明鎮。
2007年獲得:2007年度無錫城鄉規劃工作先進集體、無錫市農村集體財務規範化管理示範鎮、2007年度社會治安安全鎮、無錫市科普文明示範鎮、2007年度“法制無錫合格鎮(街道)”創建工作先進單位
2008年獲得:全國文明鎮、國家衛生鎮、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先進單位、江蘇省體育強鎮、江蘇省農村集體財務規範化管理示範鎮、2008年度無錫市安全生產先進單位、2008年度社會治安安全鎮(無錫市)、無錫市農村集體財務規範化管理示範鎮、綠色家園示範鎮(無錫市)、國土綠化模範鎮(無錫市)、無錫市紅十字會示範鎮
2011年洛社鎮再次蟬聯“全國文明鎮”
2014年洛社鎮被列為全國重點鎮
2018年10月8日,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