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心,就是清心之意,心中無一毫私意;退藏,即不僅無一毫私意,亦不產生任何慾念。來知德說:“洗心者,心之本然,聖人之心無一毫私慾,如江漢以濯之矣。……退藏於密者,此心未發也。”
洗心,就是清心之意,心中無一毫私意;退藏,即不僅無一毫私意,亦不產生任何慾念。來知德說:“洗心者,心之本然,聖人之心無一毫私慾,如江漢以濯之矣。……退藏於密者,此心未發也。”
洗心,就是清心之意,心中無一毫私意;退藏,即不僅無一毫私意,亦不產生任何慾念。來知德說:“洗心者,心之本然,聖人之心無一毫私慾,如江漢以濯之矣。……退...
出處:《周易·繫辭上》:“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周易·革》:“君子豹變,小人革面。”《抱朴子·用刑》:“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滌輕塵。”...
⑹洗心:謂清除塵念。《易·繫辭》:“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向溪:一作“句溪”,在今安徽宣城東五里,溪流回曲,形如句字,源出籠叢、天目諸山,東北流二...
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 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與神物以前...
心文化,是指修心的文化中國文化以心為源頭國學以易醫儒道禪為代表“國學修心,...《易·繫辭上》:“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可以說是《易經...
《易·繫辭》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詩·周頌》夙夜基命宥密。《注》謂所以承藉天命者,宏深而靜密也。 又《增韻》稠也,疎之對也。《易·小畜》密雲...
某雲:“洗心退藏,中更為何物?寂感遂通,此外亦有何物?只如憧憧往來,此時戒懼,已為晚矣。人身自床几上下,何處不空?頂踵豎來,何處不實?空實兩事,切不須...
又洗馬,官名。又姓。又《廣韻》《集韻》《韻會》先禮切《正韻》想禮切,音姺。與灑同。滌也。《易·繫辭》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
《易·繫辭》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詩·周頌》夙夜基命宥密。《注》謂所以承藉天命者,宏深而靜密也。 又《增韻》稠也,疎之對也。《易·小畜》密雲...
洗心耳:洗心,《易·繫辭》: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洗耳,據《高士傳》記載,堯要讓天下給許由,許由不答應,跑到嵩山隱居起來;堯找到他,又要讓他做九州長,許由...
洗心退藏圖.退藏沐浴工夫 / 玉液鍊形圖.玉液鍊形法則 / 安神祖竅圖 第二節口訣 安神祖竊翕聚先天 利集/ 採藥歸壺圖 第四節口訣 天人合發採藥歸壺 聚火...
君子洗心,退藏於密真機、真味要含蓄,休點破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巧言令色,鮮矣仁心定者,其言重以舒聰明才辯是第三等資質...
百尺懸崖上,有洞口摩崖“洗心退藏”,為乾隆癸未年遺物,由趙執信第三孫趙頔書寫,筆意酷肖王羲之。其洞口上部有民初博山縣知事丁惟椽手書嵌石大篆“道窟”,字大...
洗心退藏圖(100)退藏沐浴功夫(101)玉液鍊形圖(104)玉液鍊形法則(103)安神祖竅圖(109)第二節口訣安神祖竅畝聚先天法輪自轉圖(118)法輪自轉功夫(119)...
唐玄宗 《答皇帝上尊號誥》:“予志每集虛,心嘗遺炤,方契真宗之旨,豈雲稱號之榮。”唐 李鼎祚 《<周易集解>序》:“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自然虛室生白...
草昧之險,無動之過也,野馬之運,無垢之塵也,故聖人洗心退藏於密,神武而不殺也夫。(依然氣質之性之論。)能心忘則心謙,勝心忘則心平,侈心忘則心淡,躁心...
若果自忖習氣甚深,熟處難忘,或是解行分裂──明知故犯,那就必須下一番觀察、修正想念行為的‘洗心退藏’工夫,才有‘功德圓滿’‘光明解脫’的一天。離開腳踏...
“洗心島”:以文會友,營造我們每個人內心的洗心島,潔靜精微以洗心,退藏於密以感應。“學術動態”:介紹國際心理分析發展的趨勢和前沿,關注國內外心理分析學術熱點...
試共分源論之,孔子翼《易》,言心性天道,有自卦爻取象言者,亦有自天人統言者,如《習坎》“有孚維心亨”,此所謂心,乃剛中之象也;“聖人以此洗心,退藏...
每個方以智的研究者都會提到他名字的出處:《易大傳》第十一章"耆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智;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經學...
豈非本於天德之神明而洗心以退藏者?淵乎粹精,故吐辭為經,英華發外,言而世為天下則也。降而秦漢,心學失宗。其諸儒傳經所論說,多出臆見。掇拾補輯於煨燼...
古代文化<周易·繫辭上>說:“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於此...
古代文化<周易·繫辭上>說:“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於此...
詩中“得一”是引用《老子》上的話,如“侯王得一為天下正。〈易經·繫辭〉上所講的“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正符合上述這種道理。這說明了洗不僅可以做用具...
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