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拳(泰國格鬥技藝)

泰拳(泰國格鬥技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泰拳即泰國拳術,殺傷力大。泰拳是一門傳奇的格鬥技藝,是一項以力量與敏捷著稱的運動。主要運用人體的雙拳、雙腿、雙肘、雙膝這四肢八體作為八種武器進行攻擊,出拳發腿、使膝用肘發力流暢順達,力量展現極為充沛,攻擊力猛銳,素有立技最強搏擊術之稱。

泰拳是發源於泰國,弘揚於世界的搏擊技術,被稱為“八臂拳術”、“八條腿的運動”、“八肢的藝術”、“八體的科學”、“立技最強搏擊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泰拳、泰國拳
  • 外文名:Muay Thai、Thai Boxing、ムエタイ
  • 別名:八肢的藝術、立技最強搏擊術
  • 起源地:泰國
  • 練習內容:長跑、跳繩、擊沙袋、擊靶等
  • 練習過程: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的結合
泰拳簡介,泰拳意義,泰拳發展,泰拳招術,主要招術,拳法,腿法,膝法,肘法,步法,兵器,近代高手,泰拳規則,場地,服飾,手套,等級段位,段位分布,儀式,規則,泰拳功法,

泰拳簡介

泰拳(泰語:มวยไทย;拉丁轉寫:Muay Thai,Muay來自於梵語的Mavya),何謂泰拳?有關泰拳的文獻越來越多地見諸於各種以武術作為主題的刊物或者泰國風土遊記中,而此類文章大部分都試圖介紹、評述泰拳當中技術或特色,但遺憾的是其只能勾繪出泰拳大體的輪廓。而部分所謂的專家則只顧其外表形態卻不諳其精妙之處,另一部分則大力描繪其原始、粗野或灰暗的一面,未能詮釋泰拳的實質。
拜師拳舞拜師拳舞
泰拳是發源於泰國,弘揚於世界的搏擊技術,被稱為“八臂拳術”、“八條腿的運動“、“八肢的藝術”、“八體的科學”、“立技最強搏擊術”。泰拳這一搏擊技術在純泰拳規則(Muay Thai Full Rules)的比賽中,使用雙拳、雙腿、雙肘、雙膝這人體四肢的八個部位進行格鬥,在踢拳規則(Kick Boxing Rules)的比賽中,使用雙拳、雙腿、雙膝這人體四肢的六個部位進行格鬥。
在武學裡有文練、武練和橫練之分,而泰拳屬橫練,具有很強的殺傷力。而由於瘦身熱潮的帶動,有健身教練提議利用泰拳的高熱量消耗來代替帶氧舞踏帶來的消耗;在幫助女士瘦身之餘亦使她們習得一技之長,以作個人防衛用途。
泰拳當然是一種武術,而且堪稱站立式格鬥技中的超強級站立式格鬥技。一個技術成熟的拳師,能運用自己的四肢八體作為武器於俄頃之間擊倒對手。泰拳師勝出比賽的決勝條件是其技藝、氣力、智謀及精神力量的總結合,其最高領域為機巧圓通、變化無常;而且不局限於任何拳術技法或招數。可見泰拳是一門十分獨特、精深和完整的武學體系。
威力最大的腿法:泰拳的掃踢(Body Kick)威力最大的腿法:泰拳的掃踢(Body Kick)
有人說泰拳不外乎是泰國的格鬥技,沒有什麼奧秘可言;但是現代泰拳已經成為了一項“源於泰國,屬於世界”的搏擊運動,習練者遍及世界各地。任何武術之所以揚名世界,必有其獨特性質及個別價值。泰拳聞名於世,有輝煌燦爛的歷史;其珍貴之處,絕非三言兩語可以盡其精華。

泰拳意義

根據歷史學家的引證,泰文中的“泰”字,有多種不同譯法,最通用的廣義有兩種:“(一)“泰”——指泰族或泰人,泰拳就是“泰族的獨有拳術”;(二)自由——“泰”有和平及自由之意,泰國又有自由國度之稱。泰拳的名稱,因此可以解做“自由拳術”。(三)泰拳中關於“泰拳”的解釋是“相互擊打”。
泰拳形象大使:梵緹婭可泰拳形象大使:梵緹婭可
著名泰國華人學者徐松石在其所著的《泰族僮族粵族考》一書當中曾經徹底的剖析泰族“泰”字其真正的含義,而其最終得出的研究結論竟是:“泰”字乃是指“本土”或“本地”之意。這個結論雖然不能很肯定的否決由其他同行學者通過研究得出的釋義,但也得到部分泰國民族學者的支持;所以泰人說的泰拳,有可能就是指“土著拳術”。
然而這個“泰”字又有另一個比較偏狹的用義,而且其來源極有可能是出自華文;音譯也可同“太’字共通,其義為“太極”、“至上”之意。如果用這個意思為其命意,則泰拳名稱的真義就是“至上拳術”。在法律上泰拳的定義頗為耐人尋味,但鮮為人知的是;據縱橫泰國拳壇三十年的名人添汶所說:“在泰國法律上,泰拳屬於一種賭博。拳師相鬥並博取彩金,與鬥雞和鬥魚同寓一綱目。”但我們從另一角度看到拳師互相竭力搏鬥,並置生死於度外。豈非以性命作為賭注?所以說泰拳是賭博遊戲其實很是合理。
泰拳比賽(職業賽制)泰拳比賽(職業賽制)
雖然時代進步與社會商業化令拳壇風氣腐敗、道德淪落,惟其本身的拳術角義精神始終不變。尤其在鄉野地
泰拳比賽(業餘賽制)泰拳比賽(業餘賽制)
區,尚武之風古今不渝。每當這些地方有寺廟盛會或重大慶典等節目要舉行時,拳賽不僅為節目必備的餘興節目;而且常被列為大會臨結束時的戲軸,因泰人既以打拳、觀拳、賭拳為樂;換言之泰拳就是當地娛樂方面的一種節目,此風由來已久;古時候王侯供養武士並讓他們角斗為戲,這和如今泰國拳迷熱愛拳賽是發自同一種追求刺激的心理。 泰拳文化與泰族當中的傳統文化關係密切,其宗教色彩濃厚。例如入門拜師、競技禮節及上台比賽前在擂台上的拳舞祭祀儀式等等,都有明顯宗教藝術背景。至於泰國本土創作的古典詩劇和舞蹈藝術,其中有很多動作和細節被人們領悟並融會於拳術之中。如多款固定的古拳術招式和拳舞拳花,經過追根尋源之後可以肯定是戲劇和舞蹈藝術。由此看來泰拳被視為泰國的民族藝術絕非牽強,實屬極具代表性的技藝。
最後,我們必須討論的是泰拳本身的體育價值。撇開實際比賽的一面不說,泰拳的訓練過程無疑是上佳的體育運動模式。凡是正式修煉泰拳的拳手,在生活和操行方面都要依循嚴謹的修煉規律;並且要遵從所屬拳館師傅的師誨,接受正規泰拳武術系統的練習程式。從而令到參與正式修煉的泰拳手擁有堅強的體魄、敏捷的反映,拳術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所以泰拳的修煉規則既是嚴格的生活紀律,又是嚴格的體育紀律。而基於泰拳在技術上要求拳手的拳藝技術全面發展,所以拳師在體格上的發育因其獨特的訓練方式而達到均衡、美觀。泰國職業拳師常被稱頌為各類運動中體形與狀態最優異的運動員,實是高度體育紀律的效果。 綜上所述,泰拳可謂集多項美質於一體,是沿革、娛樂、武學、藝術及體育的總結合。所以泰人常以其拳術為自豪。最恰當的形容,莫如已故泰拳宗師阿贊桀一言:“泰拳乃泰國民族獨有之瑰寶。”

泰拳發展

自從人類產生起,便有了徒手格鬥技能的萌芽。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為了生存和獲取生活資料逐漸學會了使用拳打、腳踢、肘擊、膝撞、摔拿等最基本的格鬥動作;並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和與大自然的搏鬥中不斷地獲得提煉和發展格鬥技能的機會,並使之變得日益精深完善。泰拳和其它民族的技擊項目一樣,有其源遠流長的歷史輝煌。可惜在一七六七年當緬甸軍隊攻克泰國國都曼谷時;有關泰國古代早期的泰拳歷史資料、文獻檔案被毀於這場戰爭的戰火之中。導致今天我們所知道的泰國歷史大都是從泰國民間摘取過來的僅存記載,以及來自歐洲的旅行冒險家在遠東地區旅行探索時所記錄下的見聞並最終整理而成的著作和緬甸、高棉、中國大陸古代等各方面記錄的資料拼湊而成的。這種混合而成的史料,自然存在許多不同的說法;而這給泰拳的史料研究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中了解到泰拳發展的概貌。
經過考證泰族文化雖深受中國、印度兩國文化的影響,而且泰族和中華民族有著密不可分的血緣關係。但幾百年來,泰族在中南半島一帶定居,生息繁衍。他們在長期的抵禦外族侵略的搏鬥中,逐漸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拳術。因此,我們可以說,泰拳是泰民族在長期的抗禦外來侵略戰爭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
泰族原定居於中國西南一帶地域,史稱“南蠻”。據記載,公元六四九年,泰族祖先尚居中國的雲南省,唐史稱之為“六詔”。蒙細奴羅統一六詔後,自立為王;建立了南詔國,後改稱“大理”。以後據地稱雄,勢力日益強大起來。據新唐書《南蠻傳》記載,當時南詔的政治組織機構已相當健全,其文化、藝術方面的成就甚至可以和中原媲美。在兵制武備方面,則有“田桑之餘,便習戰鬥”之說。由此可見在古代的南詔已有技擊活動的存在,至宋代南詔成為中國的藩屬。到元時,蒙古勢力日趨強盛;大理被元軍所滅,成來成為中國的行政區域。泰人便陸續南移至現今的泰國北陲之地,並逐步沿湄公河順流而下;至公元一二七五年才匯合成一個強悍的民族,定都素可泰並建立了暹羅王國。泰族立國之後由於戰事連年不斷,頻受四周強鄰的不斷侵擾。因此歷朝皇帝都崇尚武力,以鞏固其王朝統治和對付頻生的內爭外患。古代暹羅君王大都親臨戰場,領兵殺敵;因此,不少王侯本身就是泰拳高手。而將軍和士兵們在戰場上遠距離作戰時使用刀槍劍矢,近距離搏鬥時則以拳肘膝腳作為進攻武器。
有關泰人習拳練武的最早記載,可見諸《北方紀年史》。這是記述泰族進入中南半島後,由素可泰王朝至大城王朝的早期典籍。據載當時在軍中已有拳斗的活動,作為休戰期間侯王們的消遣娛樂。這些拳賽最後雖然沒有成為職業比賽,但諸侯們已有豢養武士角斗以取悅君王的風氣。隨著宮遷拳師與退役士兵陸續返鄉,拳鬥技能逐漸傳入民間。據史籍所記載在大城皇朝初期頒布的法律,已有豁免在拳斗中殺傷對手者治罪的條例。到了大城皇朝鼎盛時期(即公元一三五零年),拳斗之風日益盛行並遍及全國。泰人逐漸領悟到新術可以衛國安邦,故習武之風甚烈;不但成人好武,而且泰族兒童也能揮拳踢腿、習練拳藝。拳術已發展成民間的時尚娛樂活動。
近代的泰拳比賽近代的泰拳比賽
20世紀60年代的泰拳手20世紀60年代的泰拳手
公元一四一一年間,清邁王駕崩;由於清邁王在駕崩前並無立下傳承皇位的遺詔,結果發生了爭奪皇位的宮廷政變。並且發生過幾起大的流血事件,造成了大量人員的傷亡並造成了爭奪皇位的繼承人雙方陣營爭持不下之局面。由於兩位太子為爭奪皇位相持不下,最後決定各選派一名武師作為代表進行比武決勝。並規定搏鬥到一方流血為止。經過幾小時的劇烈格鬥,結果南方武師因腳傷流血而敗。北方武師取得勝利,這是泰國歷史上首次拳賽的記載。到了一五一八年暹羅王改革兵制,下諭令編制了《制勝術》一書,編制的內容包括了兵器、武術和武備等方面。而在“拍納黎萱”時代(公元一五五五年至一六零六年),泰拳拳術被列入當時軍隊的軍事訓練科目內。而在歷史上被後人稱為“黑王子”的拍納黎萱大帝,不僅在作戰時英勇非凡而且其本人更精於總結各種不同的武技;他帶領泰國人民解放了緬甸占領下的暹羅,最後光復了大城皇朝。
從公元一四一一至一六零六年間,古時的泰國由於時局動盪;所以歷代王朝的統治者在上台之後,第一件事除了安撫民生之外就是下大決心、花大氣力整頓武備、招兵買馬;以此來重整軍事力量,增強自身實力並擴軍備戰。鑒於古時泰國的周邊生存環境十分惡略,除了不時遭到與自己有領土糾紛的緬甸等領邦軍事上的襲擊騷擾之外;另外由於自己本土的大部分領土都是深山密林,生存環境惡略;因此導致古時泰國各王朝的臣民為了自己能夠生存及克服惡略環境的需要,紛紛在農閒時節放下農活齊齊一起學習拳術。因而在國內掀起了一股“勇武”的風氣,令到各個朝代的統治者在需要準備戰爭而動員民眾當兵及招兵買馬時;能及時找到合適的補充兵源,並找到勇武高強能征善戰之人。而練習拳術者除了要練習拳術之外,還要同時練習如何使用各種武器及上戰場戰鬥的技術。在泰拳的訓練體系當中,兵器練習占了很大一部分;因為士兵不可能手無寸鐵的走上戰場與敵人搏鬥,所以大多數練習者就地取材選取武器來進行訓練。最後在一五一八年,由暹羅王在改革兵制並在下達諭令編制《制勝術》一書時就親自製定了長劍、長棍、長刀、長棒、短棒、雙刀、雙棒、雙拐、盾牌單刀等以下兵器作為指定的修習科目。
現代泰拳選手現代泰拳選手
泰拳選手激戰Glory榮耀格鬥泰拳選手激戰Glory榮耀格鬥
經過連年的戰爭之後。後來登基的“黑王子”拍納黎萱大帝深知如要想定國安邦,必須要擁有一支勇敢善戰、武技高強的軍隊。而為了培養出一支屬於自己的勇敢善戰、武藝高強的軍隊,拍納黎萱大帝便特別將泰拳拳術列入到當時軍隊軍事訓練的拳術項目當中,並正式將其命名為“奔南”。“奔南”本為暹羅的一種土拳,招式兇狠毒辣;而其實戰方面的招式則包括有頭撞、口咬、拳打、腳踢、蹬踹、掃絆、肘擊、膝頂、肩抵、臂撞、推拽、抓捏、壓打、摔跤等,何謂無所不有。其全身任何部位,可用則用。是一種用於實戰的拳術。而古代的泰族士兵在習練此拳術後,無不變得強悍勇猛。後來此拳術經過後人對其不斷變化、改造,並在之後的戰爭中傳揚開去。慢慢地逐漸被其他各民族所吸收接納,並融入本民族的獨有專屬武術當中。經過不斷的發展,成為了今天流行於寮國、高棉、越南、緬甸等國的當地拳術。最終經過外界對其技術不斷挑戰及改造洗禮,慢慢地與經過現代化改造的泰拳及古泰拳逐漸融為一體。
20世紀60年代的泰拳比賽(紅方:亞披勒)20世紀60年代的泰拳比賽(紅方:亞披勒)
而“虎王”拍佛陀昭時代(一六六二年至一七零八年),是泰拳發展的鼎盛時期。舉國上下,都傾心於拳術。而在格鬥的形式上,最初有泰拳拳師以條狀馬革纏捆自己的雙拳來在台上與對方進行格鬥。其後又有泰拳拳師開始改用麻繩纏拳,即所謂的“纏麻”式拳斗。在經過條狀馬甲和麻繩纏拳之後,又有拳師開始改用棉條來纏拳;因為棉條表面可以用混有石悄的粘粹浸泡,可使相表面更加粗糙堅硬;因此大大增加了殺傷力。因此經常有拳師在格鬥中常常被打得皮開肉綻、血流滿面,其狀慘不可睹。而當時的拳斗活動,在一六八七年被法國皇帝派遣至暹羅的特使西蒙.盧比爾所著的《暹羅王國》一書中有所詳細記述:“大城王朝節日盛會中,節目多姿多彩;有角力家與用肘腿搏鬥之勇士演出。拳術比賽進行時,彼輩以三四匝麻繩捆護手掌,代替寮國(高棉)估同式樣之角斗中所用銅環。”
據史料記載“虎王”拍佛陀昭本身酷愛技擊,並常利用空餘時間親自整理、總結日趨繁雜的拳術;最後經過其花大力氣的研究後,形成了泰拳的最初基本體系。而體系內的一些技術成為了最初的判斷標準,且今天的一些泰拳技術在運用上仍沿用了“虎王”時代所總結的格鬥體系。身為一國之君的“虎王”還常常作裝打扮,並且以平民的身份參加佛教盛會當中的擂台比賽。並且與內陸地區的拳手對陣之後,竟連勝兩戰;最後在贏得大獎後悄然離去,此舉成為泰拳史上的佳話。
古代泰拳名師:乃克儂東古代泰拳名師:乃克儂東
而據緬甸史料記載在大城王朝的末期,泰拳名師乃克儂東在緬甸軍隊攻克大城時被俘並囚於緬甸。公元一七七四年,緬甸王猛拉在京城仰光為大佛塔加頂舉行慶典。盛會中安排一場泰、緬拳師的比武,乃克儂東被迫與緬甸武士做御前較技;最後竟連克緬甸高手九人,使緬甸王感慨萬分:“泰拳師武藝非凡,以匹夫之勇,竟連破九人。至十人莫敢與敵,苟非其君王庸弱,彼輩當可免喪邦之痛。”乃克儂東威震緬甸的事跡,雖在泰國史籍上本無記載;而鄰邦緬甸史籍上卻詳盡地記載了此事,因此屬實無疑。乃克儂東的事跡在泰拳歷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並導致歷來泰拳館的各位拳師都奉乃克儂東為宗祖。直到本世紀五十年代,在披猜.軍拉窪匿警中將的提議下。將乃克儂東揚威緬甸之日(三月十六日),定為泰國拳師節。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這是後話。
到了華裔英雄鄭昭率領若干戰船沿湄南河而上,殺敗緬軍;光復泰國,建立吞武里王朝後。泰人亡國之痛記憶猶新並深感拳術的作用巨大,因此習武之風更為盛行。因武藝高強而被拜將封侯者,也大有人在。如來自嗒城拳術教師乃豪和皇府拳師乃墨等,即為當時的著名人物。據載此間的程逸府青年拳師乃通里,綽號為“白牙”;自幼酷愛武術,成年後四處尋訪名師學藝。並挑戰各路高手,被譽為武術奇才。公元一七六二年,乃通里赴嗒府舊城的萱芒瑪國作拳術比賽;先挫嗒城名師乃豪,獲鄭皇賞識。再命其和自己的禁軍拳師乃墨比武又獲勝,被鄭皇賜封為“鑾披猜”。乃通里一生追隨鄭皇東征西討、衝鋒陷陣,浴血沙場。戰至劍斷馬翻後還能奮勇殺敵,最後凱旋而歸。為泰國收復失地爭取獨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併名留青史。在今天的程逸府署廣場上面,依然幾立其銅像;被史學家譽為“斷劍名將”。到了曼谷皇朝(一七八二年開始),西歐各國和暹羅交往日益增多。一七八八年間,曾有法國角力技擊家到泰國和泰拳師比武。後獲皇府安排與任職禁衛軍拳師萬拍蘭交戰,並且吸引拉瑪一世、佛陀約華到場親臨觀賞。賭金達五十秤,轟動一時。而在這時代則常有來自歐洲特別是經常有來自法國籍的角力家到訪,並經常向皇室提出要與當地拳師交流的請求。這些法國籍的角力家通常身負絕世腿技與精妙格鬥技術,令當時的泰拳手獲益良多。
中國泰拳中國泰拳
有許多佐證史料可證明泰拳活動在曼谷皇朝非常流行。一八六零年,英皇派特史約翰.鮑寧爵士赴暹,鮑寧在其回憶錄《暹國》一書中,記述了當時暹羅流行的娛樂活動有賽艇、雜技、幻戲,並經常有拳賽舉行。同一時期由英國人安娜.利安路雲斯女士所著的《暹羅宮廷中之英國女師》,也有描述當時泰人如何角力的詳細記載。書中寫“暹人好戰,角力方式粗野單調;尚力為主,甚於技與風格。於拳賽方面暹人慣以皮條捆手用作套,偶而混以銅線,用皮環箍首。拳師集中攻敵頭部,抗力極強。力擊失勢,傾覆,或垂手示降者當敗論。”
20世紀80年代的泰拳比賽(紅方:沙瑪)20世紀80年代的泰拳比賽(紅方:沙瑪)
而拉瑪五世皇帝朱拉隆功,自幼得名師指點武功;尤精拳棒,名聞全國。曾在皇室慶典時於其父皇御前表演身手。登基後,好武興趣不減當年。公元一八九八年下諭令設立“皇廷拳師”制度,以技高者為首。逢有皇府慶典國宴或固魂典禮、剃度禮、荼毗大典等重大活動時領各團武師獻技表演,拳團的成員可獲年餉而免交稅金。翌年皇家舉行皇室奉安大典,其中拳賽為南北高手對抗。勝利者獲五世皇御賜,封以“萬”級官銜(暹羅古代將級官銜)。獲此殊榮的有三人:來自泰南猜耶府的拳師乃邦.占儂通,獲封號“名武將”;來自中部華富里的拳師乃宮,或封號“準拳將”;而來自東北部柯叻的泰拳師高手乃鈴.泰巴碩,封號“妙技將”。這個時期武風盛行之地,東北部有柯叻、而南部有猜耶。它們均享有“拳城”的美譽。進入本世紀初泰拳的活動中心,依然以上述兩個“拳城”最負盛名。
公元一九一七年,暹羅志願軍遠征歐洲參與盟軍伐德。在駐守法國邊境緬因堡時曾做暹羅拳術的表演,受法國體育報刊好評。法國人在評述中認為來自遙遠東方的泰國軍人體格雖小,但極矯健敏捷;掌握技擊厲害而罕見,實非西方人可以思議。其劇烈之處,充分表現泰民族之堅毅強悍的性格。而到一九二零年仍在位的泰皇蒙骨九昭(拉瑪六世)為了幫“野虎兵團”籌募基金,特委任野虎軍統領拍耶難鐵盛為拳擊事務總監;於“玫瑰園學府”廣場舉行盛況空前的泰拳比賽,全國各地名師紛紛回響赴京城參賽。例如乃昆.占咯、乃央.限他黎、乃奔.塞拉、乃桐.乾哈、乃蓬.因達抑頌、因空.因甲、乃蓋.素繳、乃霄.合碧、乃耶.巴占等高手都應邀參賽,其中以原籍“柯叻府”拳師最為出色。柯叻位於泰國東北部;民風之悍,為全國之冠;因而素有“拳城”的美譽。此次拳賽,使皇城拳壇受到了不小的衝擊;不少京城名宿發起了對抗外府拳師的同潮,盛極一時。在眾多名師中,有與外國軍人交流學藝並且精通擅長於西洋拳、摔跤的海軍格鬥技擊教官鑾匹博.蓬拉皆、通過憑藉自創的全新十五式母招十五式子招古泰拳招式而名震全國、精通中國功夫的華裔宗師全成、將西洋拳引進到泰國的泰國西洋拳始祖蒙昭威汶.沙越里旺親王、在玫瑰園拳場多次比賽並一戰成名的民間武術教師鑾威訕.魯那功、來自五世皇時代的泰拳高手拍猜.觸促差納、綽號名為“刀光大師”的高手坤意.沙訕派也乾、號稱刀棒高僧的拍差翁.戍拍涌慕大師等等,都是當時泰拳界的出色名師。
近代的泰拳手近代的泰拳手
隨著西方文化的陸續傳入,泰國的傳統文化也陸續受到影響。西洋拳擊於一九一二年傳入泰國,其比賽的形式和技術逐漸被泰拳界採納並套用。尤其在國柱擂台初期(一九二八年),因發生了“泰北腿王”乃彭在比賽的擂台上踢死高棉拳師的意外;為了安全,“戴套”式類型的泰拳比賽開始被泰拳拳壇中人吸納採用。並逐漸取代了源自傳統的“纏麻”式類型泰拳比賽,而比賽回合也陸續減少到五局。而到了一九三七年四月一日,泰國政府教育署體育廳首次頒布了泰拳競賽規則。至此時為止全國擂台比賽的制度和形式,終告完善統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泰國受到了戰亂的影響。令到泰拳比賽也一度變得蕭條不景氣,數年間僅在內陸地區佛寺盛會時偶有拳賽舉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泰國政府戰前決定在當時的曼谷市中心地帶的建造一個比較現代化規模類型的新拳場正式竣工;這就是被後人所崇拜的其中一個著名泰拳拳壇聖地,在當今世界泰拳拳壇十分著名的泰拳拳場——“叻喃隆拳場”。從此泰拳正式進入現代標準競技模式時期。而各地拳師紛紛進京,為了名譽財富大顯身手;使一度冷清的拳壇變得空前活躍,因此從一九四六年至一九五一年這六年被研究泰拳運動的學者史稱為“叻喃隆拳場”時期;由於此時泰拳運動由冷清變得炙手可熱,因此所有學者都認為這個時期堪稱近代泰拳發展的黃金時代。其後另一個被後人所崇拜的著名泰拳拳壇聖地——“侖披尼拳場”於一九五六年建成,此拳場的成立更進一步推動了泰拳的發展,為泰拳開闢了新的局面。
首屆中國職業泰拳教練員裁判員首屆中國職業泰拳教練員裁判員
兩個現代化標準拳場的建立,為眾多泰拳師提供了施展個人身手的用武之地;同時,也加強了拳師之間的技術交流;促進了泰拳技術的進一步提高,使泰拳得到了蓬勃的發展。泰拳由民間傳統武技演變成現代職業拳賽歷經了六十多年,經過“玫瑰園”、“國柱廟”、“柴廠”、“是樂園”、“萱昭策”乃致到進入現代化的“叻喃隆”等各個拳場時代;泰拳已演變成泰民族的國技,是泰民族英勇不屈的象徵。泰國拳師屢次與來訪的外邦拳家較技,屢戰屢勝;蜚聲國際武壇。這純屬泰拳師歷經實戰的磨練,和歷代皇帝及近代執政者的大力推行的結果。二十年前泰皇蒲眉蓬駕臨侖披尼拳場所致的勉詞,充分顯示了這種優良的傳統;其詞曰:“泰拳師乃剛毅果戰之士,泰國拳術,有利於國,有利於民,亦有利於身,翼我民悉力共介,令此民族傳統技藝,克發揚光大。”
今天的泰國武術,已逐漸分為二種形式:一種是以舞蹈方式表演的武藝,包括:劍對劍、棍對棍、雙刀對雙刀、雙刀對雙棒、長棒對短棒、雙刀對盾牌刀、雙拐對長棍、雙人古式泰拳對抗等等。而另一種是純對抗的表演或競賽。而在經過革命性的變革運動後,而除了按表演形式分類之外;泰國武術還根據西洋拳擊、跆拳道、空手道等格鬥武術那樣,分為運動競技型與戰鬥技擊型兩種。雙方拳手在表演時,彼此可真可假;因其表演殘忍的打法,酷似職業摔跤而逐漸聞名。來了迎合尋求刺激的西方遊客的口味,以及受賭徒們的影響;泰拳界的內部人士通過組織各種不同特長的拳手,在本土或者出國迎戰來自各國的武技家;以“以武會友”的方式與各國武技家們在格鬥技術形式上進行了詳細交流,通過在技術上取長補短全面發展的方式策略;讓來自本土或由國外前來泰國學藝的所有泰拳拳手、拳師及愛好者逐漸吸收了來自琉球國即現在沖繩群島的空手道、日本的柔道、歐洲的摔跤、美國的西洋拳、朝鮮的國際跆拳道、韓國的世界跆拳道、法國的法國踢腿術、荷蘭的日本式踢拳、俄羅斯的戰鬥桑博、中國大陸的北派功夫、中國香港與中國澳門的南派功夫、中國台灣的散打、非洲與南美洲兩地的卡波拉踢拳道、巴西的巴西柔術、流行於全世界的振藩截拳道、源自於古希臘時代古希臘愛琴海地區的古希臘格鬥術等格鬥技當中的各種戰鬥手法,並融會貫通地將其改良後融入泰拳當中成為新的技法。藉此來改良提升泰拳的技術,使其更進一步得到吸收其他格鬥術技術後提升的機會。泰拳不僅傳播流行於越南、寮國、高棉和緬甸等東南亞各國一帶,而且逾百年前就已經由環遊全世界的法國海員帶至歐洲。一八三零年泰拳經由法國籍的國際貨運航線海員將其傳入法國後,後來被法國人加以改良最終與西洋拳、卡波拉跆拳道及古希臘格鬥術融合在一起後演變成一種以腿法為主要技法擊倒對方的“腿擊術”——名為“撒瓦特”的格鬥技。而在一九六四年,泰拳被當時的日本空手道武術家兼職業拳擊經紀人野口修傳入日本並易名為“踢拳道(kick boxing或者踢拳)”並開始風靡一時;自從推出踢拳之後,學習泰拳的愛好者們更喜歡對泰拳及踢拳和其他武術格鬥技同時進行仔細的格鬥技術研究;並期望有朝一日自己學習到的各種類型武藝能分別達到大師級別的水平,並能在泰拳拳壇留下自己的名字與歷史。後來泰國政府帶頭連同泰國拳壇負責改革的有識之士們一起成立世界泰拳理事會,並得到國際奧委會的承認之後;世界各國在隨後的日子裡正式成立帶有官方性質的泰拳理事會,隨著八十年代向國際發展的方針,泰拳已經在世界各地日趨流行。其獨特的實戰價值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並被全世界人所接受。
無論是上述哪一種比賽;練習泰拳的愛好者們若想學習到真正的泰拳,應該全面吸收所有有關泰拳方面的技術資料。例如兵器的使用、古泰拳的技法及其他國家的武術與截拳道的修煉等等。

泰拳招術

主要招術

拳法
刺拳、左直拳、右直拳、左擺拳、右擺拳、左平勾拳、右平勾拳、左上勾拳、右上勾拳
肘法
掃肘、斜挑肘、左上挑肘、前上挑肘、後上挑肘、右上挑肘、斜肘、左下砍肘、右下砍肘、左下砸肘、右下砸肘、前反肘、後反肘、後擺肘、前平擺肘、後平擺肘
膝法
小膝、沉膝、兔膝、沖膝、直膝、跳膝、飛膝、砸膝、彎膝、箍頸撞膝
腿法
正蹬、側蹬、前蹬、後蹬、轉身後蹬、轉身側蹬、刺蹬、探蹬、阻蹬、反蹬、沖蹬、連環蹬(飛身蹬)、前踢、前彈踢、橫踢(迴旋踢)、後踢、正踢、側踢、蹬踢、勾踢、刺踢、橫踢、推踢、大象掃鼻(前旋踢)、鱷魚擺尾(後旋踢)、後擺踢(後旋踢)、橫掃踢(前腿)、橫掃踢(後腿)、低掃踢(前腿)、低掃踢(後腿)、中掃踢(前腿)、中掃踢(後腿)、高掃踢(前腿)、高掃踢(後腿)、下劈腿(踵落)、後擺踢(反掄踢)、旋風踢、雙飛踢、側踹、掄踢(鞭腿)
步法
前進步、後退步、左移步、右移步、左閃步、右閃步、衝刺步、急退步、順時環繞步、前滑步、後滑步、左滑步、右滑步

拳法

泰拳拳法和西洋拳擊中拳法基本一致,可以分為直拳,鉤拳,擺拳等。只是由於泰拳在進行現代化改造時參考了西洋拳擊的拳法技術體系緣故,所以泰拳拳法在改造時是從西洋拳擊中引進。分別以右直拳和左鉤拳為例來分析,以左直拳為例,即左腳在前右腳在後。
泰拳(泰國格鬥技藝)
1、右直拳:方法為右腳掌蹬地,身體猛向左擰轉,右拳向前直衝而出。由於身體地擰轉,腳的前蹬,使發出的右拳力量大,速度快。
2、左鉤拳:方法為猛右轉髖和肩,左肘稍抬。呈弧線向目標擊打。在此特彆強調向右擰轉身體同時以左腳腳前掌為軸,腳跟外旋,使左拳發出產生鞭打效果,如同子彈射出一般。

腿法

泰拳腿法刁鑽兇狠,變化多端且組合模式多變。正正應驗了中華文化當中的連續三腿組合踢向對方比得上打對方連續三拳的組合拳更讓人受傷,一腿的殺傷力與殺傷範圍超過一拳的原理。腿法的套用原理是用先鋒腿施以探擾或阻截對手的蹬技作為前奏,用後方腿按弧形路線迅猛掃體對手的要害。由於泰拳在進行現代化改造時參考了西洋拳擊的腿法技術、古希臘格鬥術與來自東亞的跆跟體系的緣故,所以泰拳在進行現代化改造時;有識之士們嘗試將原來的古泰拳拳法保留下來並通過振藩截拳道與中國的南拳北腿功夫與散打、日本和琉球與朝鮮半島的古武術及西洋拳擊、古希臘格鬥術的反關節格鬥技一起融入到古泰拳拳藝技術的腿法及擒拿格鬥技術當中,以供各位泰拳手在進修學習古泰拳拳藝時接觸。同時花大力氣派人到國外引進西洋拳擊體系當中的街頭格鬥腿法技擊防守體系及加入其他以腿法為主的格鬥技例如中國的散打、臨近中國大陸的琉球國即現今之沖繩群島的空手道、來自美國的振藩截拳道自創腿法、在全世界有著廣泛基礎的朝鮮國際跆拳道、韓國世界跆拳道、日本踢拳、荷蘭踢拳、以沖繩空手道三大體系拳法及腿法做基礎的美式踢拳、非洲卡波拉踢拳道與巴西卡波拉踢拳道、古希臘格鬥術及在前蘇聯即俄羅斯流行的戰鬥桑博之腿法及擒拿技術技擊體系以配合後來添加進入泰拳步法當中由各項格鬥術摘取引進過來步法。因此我們見到的“蹬腿踢”“掃腿踢”等這兩類腿法,是經過各位拳壇前輩驗證改良後得出來的心血結晶;也是在各位拳壇前輩大力推薦下通過日積月累的推廣,進而引導著踢拳和泰拳而成為泰拳中最基本的兩類腿法。
1、掃踢技:以右橫掃踢為例。方法為抬起右腳,身體向左擰轉,左支撐腿以前掌為軸,腳跟檫地內旋配合身體左擰,右腿呈弧線向目標擊打,力達腳面及脛骨。在此特彆強調身體左擰和支撐腳跟內旋,使身體協調一致。出腿時拳手也可選擇連環踢出攻擊的腿法,可隨機選擇使用單腿或雙腿連環掃出;可選擇上下或左右,比起跆拳道更有實戰效果。
2、蹬踢技:以右蹬腿為例,方法為提右腿膝至與胸同高,身體略向左擰,支撐腳以腳前掌為支點腳跟內旋,右腳向前蹬出。支撐腳形如橫掃腿,旋轉幅度略小些。

膝法

泰拳膝法分為沖膝、彎膝、扎膝、穿膝、飛膝。尤以箍頸膝撞最為有名。並有一句諺語來形容其威力:寧用肘膝勿用拳。現以右沖膝為例:方法為左支撐腳跟抬起向內旋轉,身體左擰轉,利用左腳掌蹬地,腳跟向內展轉,身體左擰,協調一致,使右膝向前上方向猛衝,力達膝尖。支撐腳如同橫掃腿,幅度要小一些。

肘法

泰拳肘法分為平肘、迫肘、砸肘、蓋肘、反肘、雙肘等。並有一句諺語來形容其威力:寧用肘膝勿用拳。現以左平肘為例,方法為抬起左臂屈肘與7肩平,左腳以腳前掌為支點腳跟外展,身體向右擰,右腳跟內旋,左肘呈弧線向前橫擊,力達肘尖。

步法

1.進 步:實戰姿勢開始.前腳向前移動一步,後腳隨即跟上,並立刻恢復實戰姿勢.2.退 步:由實戰姿勢開始.後腳向後移動一步,前腳隨即跟上並立刻恢復實戰姿勢.3.沖 刺 步:由實戰姿勢開始,前腳向前跨約75厘米左右,同時右手向上猛掃,當手向上猛掃時,胯部幾乎同時向前擰轉帶動身體前沖,隨即前腳落地,後腳跟進並迅速恢復實戰姿勢.4.急 退 步:由實戰姿勢開始,前腳疾踏地面,借力反彈之力身體後沖,在此瞬間將身體重心移動後腳,同時後退彎曲蓄力,快速蹬伸,配合身體向後猛衝,在後腳著地前的瞬間,前腳搶先著地,隨即後腳落地並迅速恢復實戰姿勢。5.閃 步:由實戰姿勢開始,前腳(左腳)向身體外側(左側)移動25~35厘米左右,當前腳掌輕快落地時,右腿為此提供推力,在前腳觸地瞬間,前肩(左肩)部向身體內側(右側)轉動,身體重心前移,迅速移動後腳並恢復實戰姿勢.6.環 繞 步:由實戰姿勢開始,後腳向體內側(右側)移動約25~35厘米,隨即前腳快速移動,並恢復實戰姿勢.7.前 滑 步:在實戰姿勢的基礎上,前腳前移,後腳立即移動,向前幾乎踏在原前腳位置,當後腳即將觸及前腳時,前腳快速前移,迅速恢復實戰姿勢。8.後 滑 步:前腳快速後撤,當前腳將觸後腳時,後腳快速後撤,迅速恢復實戰姿勢。
除了上述步法之外,泰拳還有其他來自空手道、跆拳道及西洋拳的步法;由於步法內容過多難以立即詳細介紹,所以就不在這裡一一詳細說明了。上述所有步法與其他未在這裡介紹的步法均必須遵循一個要點,那就是要與腿法密切配合使用,以便輔助拳手日後學習轉打西洋拳、學習並使用進修回來的跆拳道與空手道及截拳道等其他格鬥技術或者學習踢拳來提升自己技術等。

兵器

由於古代泰拳的兵器種類繁多,技術體系較為複雜;因而極為講究按不同拳手的特點因材施教來發揮各自特點。到了八十年代,受到流行的截拳道及菲律賓魔杖影響;改革者重新提倡了刀劍與棍棒雙選修習的思路,以木製材料製作的長短棍棒及塑膠材料製作長短刀劍來讓修習者進行修習;同時改革了保護身體的護身盔甲,以便修習者使用所學的兵器技法與世界各種武術格鬥技術的兵器技法對接並提高自身的武器使用技術。

近代高手

由於泰拳數百年來久盛不衰,值得傳頌的人物和事跡極為豐富,能與國際職業拳壇相媲美。限於篇幅,我們僅從本世紀30年代迄今眾多名高手名家中,選出十名技藝與成就超著的泰拳拳師,列為近代泰拳壇英傑,按功績排名,籍以紀念他們和在泰拳歷史上的崇高地位及偉大事跡。
(一)乃蓬·拍巴鈴
拳齡(一九二九至一九五四),級別為(羽量—輕量—沉量級)。泰拳.西洋拳術高手。
被譽為本世紀最偉大的拳壇高手乃蓬,武藝卓絕;其超凡的成就,在於長達二十五年的拳斗生涯中歷經三百五十戰無一次被對手擊倒。以其作風引用拳諺“藝高人膽大”一語至為合適,且拳壇人士因其拳術精博當以“學富五車”喻之,其武藝之高可見。乃蓬生於泰國華富里府,因在擂台上驍勇善戰而獲“野牛”綽號。其人身體異常堅實,一副冷酷面相、膚色赤銅儼然天生戰士之才。加上矯健敏銳的身手、美妙的搏擊技藝,深受當時拳迷的愛戴。其擅長反肘招數,被拳評家認為拳壇史上的絕詣。一九三三年,乃蓬嶄露頭腳連戰皆捷;與國柱拳場挫名拳師甲蒙獲羽量級英雄衣,武名益彰。其最出色的一仗是於一九三七年在國柱擂台上戰勝西洋拳名家他旺榮獲軍部獎盃,成為全國最強拳師。及一九三八年在萱昭拳場,與“拳宗”巴碩展開連場大戰;壯烈淒絕、震撼拳壇,予拳迷留下深刻印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泰國拳壇復興,乃蓬老當益壯以西洋拳力敵“星馬拳王”頌蓬;戰勝巴碩及擊敗新銳“美男子”差猜,以泰拳逼和名將他旺。上述各名拳師,全屬體重一百四十至一百五十磅的拳壇虎將。乃蓬馳騁拳壇多年,力戰當代最強的拳師如巴育,通拜,寶攀等;後負於喃隆勒即知命收山,時以四十一歲。退役後曾設館授徒,門下不乏高手;後期投身警界,為民服務。卒於一九七六年,享年六十二歲。其絕世武藝,猶烙於泰國拳迷心中。
記錄:三百五十戰三百一十勝二十一負十九和
(二)亞披勒·寶希蘭
拳齡(一九五五至一九七八年),級別(沉量級),泰國拳王,遠東國際拳擊冠軍。
亞披勒·寶希蘭(老年)亞披勒·寶希蘭(老年)
二十年前威震拳壇的泰拳高手亞披勒,原籍泰國中部夜功府;一九四一年生,學藝於其中學體育教師並積三十戰不敗記錄;入京進駐“寶希蘭”拳館後獲女經理人阿婉.炎屏如之助,即扶搖直上成為當代拳壇的皇牌偶像。亞披勒身高一百七十五厘米,肌肉棱栗、膚色黝黑;全盛時期體重一百四十六磅,無疑具備最佳的拳師素質。其過人之處在於可用四肢八體任何一種武器制敵,其厲害而著名招數是連環腿踢;不僅勁猛無匹、屢屈強敵,而且特別擅用左腿飛掃;常一發數腿專攻人腰腎部且中擊者必倒,故有“旋風腿”稱號。從一九六二年起,亞披勒走紅拳壇;以積分打敗重拳手喬汪,擊潰“白虎”嶙猜;再以連環腿迫退全能拳師阿侖,成為泰國當代拳王。之後所向披靡,拳壇名將如黎威,頌猜,洛傑等逐一臣服;著名的”闖將”頌蓬遭其踢至臂折,不足三局即棄戰。亞披勒無敵與全國後,進軍國際拳壇亦同樣威武;打敗菲拳王亞蘭特,獲遠東沉量級西洋拳冠軍。復力戰各國知名拳手後榮升該級世界選手之列,聲威盛極一時;其大名風聞全泰,被譽為近世最威猛的拳師。亞披勒一九六八年破“天將”狄立,踢倒“白龍”蒙沙旺;兩勝黎威,四戰高大的“惡鯊魚”空勒;挫中量級拳王納隆,其皇朝持續至一九七一年始終結。亞披勒在其長達二十八載的拳斗生涯之中,成就堪稱空前;蟬聯全泰沉量級泰拳、西洋拳冠軍共合7項之多,其技藝於拳迷心中印象猶深;故迄今拳壇史上擅腿英雄,亞披勒被公認為冠絕今古一人。
亞披勒·寶希蘭(青年)亞披勒·寶希蘭(青年)
記錄:一百三十戰一百零三勝二十六負一和
(三)乃佛
拳齡(一九六八至一九八四年),泰國拳王,國際拳擊高手。
乃佛為泰國南部董里府人,生於一九五二年;十五歲開始習拳,獲著名經理人猜吶扶掖一路平步青雲;成為當代拳壇英雄,號稱“泰南彗星”。一九七零至一九七七年這一段時間是乃佛黃金時期,連破同輩一流名手達十二次。其最受注目一役為一九七五年以出色技藝擊敗宿敵威倉蓮,成功復仇。此場拳賽震撼全國,為叻喃隆拳場票房的收入超逾一百萬銖創下新記錄。泰拳擂台上既無敵手乃佛就轉打西洋拳,屢勝後躋身世界輕量級名手之列。乃佛被譽為七十年代泰拳技藝最高拳師,擅用飛腿及花樣招式與敵周旋;其作風機智多變、目力及神經反應奇銳,是唯技術派的代表。乃佛的主力武器是連環飛腿,壯碩如牛的如日本中量級踢拳王者豬狩(七十一點五公斤),也被他一局僅兩分三十秒一腿踢暈敗北。其西洋拳法亦達到國際一流水平,曾名列世界輕量級十席副主榜。而他的強項是目光名利、身經百戰、從未被擊暈昏倒,而對手中不乏可怖的重擊手。如世界拳擊理事會職業拳擊的世界輕沉量級六十四公斤拳王盛塞,綽號“左拳虎”;在泰拳壇地位幾與乃佛齊名,二者曾四度以泰拳交手,乃佛三勝。而盛塞是著名的“擊倒王”,被其左拳轟中的鮮有不倒(如星洲國術冠軍“黑煞金剛”陳德全就只能支撐至第二局,終打橫下台。),但每與乃佛交戰時均無法以重拳取得優勢,反屢被乃佛利用神妙的消閃功夫化解;並控制距離以角度高妙的拳腿回敬,最後在他腿下稱臣。
乃佛(青年)乃佛(青年)
記錄:八十七戰七十勝十四負三和
(四)沙曼·商洛威拉
拳齡(一九二六至一九五二年),級別(蠅量—輕量—中量級),泰國拳王。
三十年代膾炙人口的拳壇高手沙曼,京都人士;生於一九一零年,十六歲隨其叔父習拳。為罕遇的拳術天才,技藝精湛;於一九三零年奪得樂園蠅量級冠軍後,並屢勝名家高手成為拳壇的長勝將軍。因國內已無敵手南下星馬西征緬甸屢戰皆勝,贏得“泰國紳士”美號。一九三五年沙曼返回泰國,於國柱擂台作西式拳賽;兩局內擊潰前拳壇高手乃登,一躍成為泰國拳王並威震四方。無奈曲高和寡,苦無匹敵之人;遂出國延續其拳師生涯並轉戰於星馬各地,歷時五載創輝煌戰績。全盛時沙曼體重一百三十八磅,軀體壯碩、膚色黝黑;渾身是勁,連拳快腿雄霸拳壇。
記錄:六十四戰五十四勝七負三和
(五)頌狄·戌達吉
拳齡(一九四八至一九五八年),級別(沉,中量級)。泰拳高手,遠東國際拳擊冠軍。
提起“死神星”頌狄的諢號,五十年代的拳迷沒有不熟悉的。因為他在拳壇上威名赫赫,尤其左拳蠻勁絕倫使同期拳師震慄;其拳力堪服邙牛,敵若被擊中例無倖免。他不獨在泰式擂台上稱王,在遠東拳擊界亦名揚四海並雄霸最大型的沉量級王席垂六載。頌狄為泰國東北部素攀府人,天賦左拳最具神力、無堅不摧故又有雷霆之譽。所遇對手,鮮有不被其左拳擊昏者。一九五一年兩度擊倒拳壇名將巴育,威震四方。一九五二年一舉擊敗日本拳王辰見八郎容獲遠東沉量級冠軍,兩年後蟬聯中量級王席;成就堪謂前無古人,其間力戰國際名手縱橫活躍。頌狄為近代泰拳壇最強拳師之一,其人貌雖不揚軀體臂膊卻異常壯碩;體重一百五十六磅,屬粗礦型拳師。
記錄:六十五戰五十三勝九負三和
(六)阿侖·是梭通
拳齡(一九五四至一九六八年),稱號(泰拳冠軍,國際拳擊冠軍)。
一九五九年,有長勝將軍美譽的北柳府拳師阿侖;以全能技藝、出神入化的身手,成為拳壇的頭號人物。阿侖是六十年代最受拳迷愛戴的拳師,每次登場則拳場爆滿。且他每戰全力以赴永不欺場,武藝出眾;拳腳肘膝各種武器皆精,故有“泰拳典範”的稱號。若論冠軍榮銜,阿侖成績嬌人,曾先獲京都兩大拳場的繩量,羽量及輕量級泰拳王銜;又曾榮獲多項入圍拳賽錦標,因而又有“璇冠拳王”之美譽。並一度名列世界輕量級英雄榜,遠征菲、日,馳名一時。
記錄:一百三十七戰九十勝三十七負十和
(七)拍康猜
拳齡(一九四五至一九五一年),級別(沉量級),泰拳高手。
拍康猜是泰拳壇史上以英俊著名的高手,他的舉止溫文優雅但在擂台上卻英勇非凡;因此十分深受拳迷愛戴,並獲得“美男子”稱號。全盛時的拍康猜,體重一百四十八磅;作風機智,並有一手勁猛非凡的右拳。在叻喃隆拳場早期,已揚名於拳壇。一九四九年後,贏得八蛟龍組冠軍。一九五一年迎戰當代拳王“鬼火妖”鐵蜀,結果拍康猜以智取勝。
記錄:三十戰二十五勝四負一和
(八)鐵蜀·巴塞因披邁
拳齡(一九三四至一九五三年),級別(中量級),泰國拳王。
叻喃隆拳場早期叱吒風雲的拳壇霸主鐵蜀是泰國柯叻府人,從小練就一身武功。二戰結束後鐵蜀進京求取功名,時已年屆三十四歲;竟連挫同期重型名手,從此威名大振。被拳壇中人冠以“鬼火妖”綽號,並評為拳壇史上最凶暴橫蠻的拳師。一九四八年鐵蜀擊敗前拳王沙曼一戰轟動全國,其他名拳師亦先後臣服於他。連號稱打不倒的“萬里長城”他旺,也被擊至仿如血人;著名西洋拳高手“星馬拳王”頌蓬,遭其肘膝攻打三局即不支敗北;當年的鐵蜀正是唯吾獨尊,無人敢敵。鐵蜀的絕招是糾纏戰術及連環肘擊,發動攻擊時勢如排山倒海敵莫能與抗。
記錄:三十一戰二十五勝四敗兩和
(九)巴育·鄔隆塞
拳齡(一九四二至一九五七年),級別(中量級),泰拳冠軍。
生與泰國武風最盛的柯叻府拳師巴育,秉性溫和;在拳場內外均表現出君子風度,從不乘人危殆時加以毒招。武德昭著殊為罕遇,故獲“高原君子”美號。一九四四年巴育進京求名,旗開得勝;三年後與叻喃隆拳場登台連戰皆勝,獲長勝將美譽;舉國拳迷,皆為其出色拳藝、勇戰不屈精神深深吸引。他體形優美、矯健神俊如天馬,故拳壇人士又賦予“赤兔馬”的諢名。一九五一至一九五五年是巴育的職業顛峰時期,接二連三大破高手;擊敗泰拳名將和乃蓬、巴碩、通拜、他旺、頌狄、素拉猜、育仁、沙目,每役戰事均震人心魄;觀眾莫不為其鬥志嘆服,被譽為當代拳術造詣最佳一人。他拳猛腿疾,長攻短打;技高招熟,威名盛極一時。
記錄:87戰61勝16敗10和
(十)狄西蓮.·吞納素乾
拳齡(一九七四至一九八六年),級別(輕量級),泰國拳王。
狄西蓮生於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原籍故都大城;幼時念書時即隨兄習拳術,在臨近地區打擂;體重僅三十二公斤,時勝時敗。然後進梭哇啦軍猜拳館受訓,出戰東岸各府後聲名鵲起;在轉戰內地後積三十場勝僅負四場,時重百磅。入京都四戰後,改隨華人頌猜(張光)並受其嚴格督導;之後九戰均全勝,獲“通天膝”之綽號。狄西蓮身高六英尺,膝招冠絕古今;作風勇悍無倫,故一路扶搖直上。自八十年代起即稱霸拳壇,雄踞全國第一高手王位無敵達六年之久。一九八四年中狄西蓮已無敵於全泰,隨團遠征美國,以主將身份擊敗黑人空手道冠軍蒙加奧名傳歐美,無人敢敵。翌年兩戰拳壇新銳孔塞力保江山不敗,終因久無敵手宣告隱退。
記錄:七十六戰六十二勝十二敗二和
(十一)播求.班柴明
拳齡(二零零一至今),級別(中量級),世界泰拳王。
播求 ( Buakaw Banchamek),本名頌巴班柴明。
1982年5月8日生於泰國。他的家鄉在泰國的素林府,播求的父親是一位泰國職業泰拳手,在父親的影響下,播求在很小的時候也喜歡上了泰拳,8歲起就開始了泰拳訓練,13歲便進入波帕姆俱樂部接受正規的泰拳訓練,一直在刻苦訓練的播求在少年時期就已經在泰拳擂台上嶄露頭角,至今為止長達17年的職業生涯,播求獲得了無數榮譽和頭銜,其拳迷遍布世界各地,是當今泰拳界最有影響力的王牌人物。

泰拳規則

泰國政府首次頒布全國完整、並能適應國際間拳擊比賽的泰拳比賽規則,是在1955年,經過不斷的修改補充和完善,一直沿用到今天。下面將要介紹的,是當今國際拳壇及泰國政府認可的全套泰拳比賽規則。

場地

泰拳比賽場地與拳擊比賽場地相同。1.圍繩內的面積為550×550平方厘米,每邊自圍繩向外伸出部分不得少於50厘米。台子平面應高於地面91厘米,最高不超過120厘米。2.賽台平面必須墊一層厚15厘米左右的軟墊,上面再覆蓋一層帆布,表面必須平整。3.三條圍繩,每條直徑3厘米左右,依次高出賽台40厘米、80厘米、130厘米,固定於四個角落的柱子上,圍繞賽台。4.圍繩的四角立柱須罩以三角墊,圍繩的每一邊,中間用柔軟有韌性的織物將三條圍繩串連。5.台的四角,其中一對對角分別為紅角與藍角,另一對對角為中立角。6.在紅藍兩角各設一座踏梯,以供選手、助手、裁判等有關人員上下台之用。

服飾

服裝:參加競賽者規定穿紅或藍褲,以便公證人、觀眾及裁判容易辨認,拳賽進行時臂上可戴彩帶或飾物。在傳統禮師拳舞典禮進行時,必須戴上一吉祥環於頭上,名為“蒙空”,以示尊崇,但開始拳賽時,必須先行除下。參賽人必須戴上海產貝殼,或防禦撞擊的金屬罩在陰部之上,以資保護。護罩鬆脫,拳賽立即停止,參賽人到擂台側設立的屏風后重新戴上。

手套

參賽人戴上的手套不可超過170克,亦不準少過113.4克,習慣上戴170克重的手套。1.參賽人應在拳賽舉行之日指定時間,於比賽場公磅過磅,由場負責人見證,事後再由一位合資格醫生檢查身體。如果參賽人體重超過規定,可於2小時內設法減重,以比賽不屬奪標賽為限,如果不能照規則辦理,可尋求妥協途徑,或得雙方同意以另一同體重者代替。2.參賽人必須超過十八歲。

等級段位

泰拳的等級和段位:通常大家只知道空手道、跆拳道、柔道等來自日、韓系的武術才有分段位,但是實際上泰拳也是有等級和段位的,和柔道、空手道及跆拳道等格鬥技通過靠辨認練習者腰間的腰帶顏色來確定等級段位不同,泰拳是靠辨認拳手所佩戴在兩邊手臂上的臂箍和戴在頭上的頭箍來辨認等級段位的。
臂箍在泰語當中叫八戒,其最早的記錄應該是出現在卡拉比(KARPE)戰士身上。卡拉比是泰國國內的一種雙刀武術,而泰拳與雙刀組合是泰國古代的一個古老的戰時格鬥體系。其最早的作用是在其裡面放上由泰國寺廟裡面的高僧開光的符咒已來保佑出征的戰士。在泰拳體系裡面,完整的戰士需要佩帶的吉祥物應該包括四樣:第一樣是蒙空;讓戰士戴在頭上,最早是用蛇皮加琥珀等材料做成。裡面布下邪咒。第二樣是裹金;用一種較小的金泊把寫有符咒的布做成腰帶,綁在腰部以固定褲子。第三樣是八戒,綁在上手臂。第四樣是紅色的寫有古泰文和小乘佛教密文的外衣,無袖是最大特徵。至於段位,根據泰國泰拳皇家學院的說法,以他們的等級段位作為基礎,各拳館可以自己來定義其等級段位。但其發出的等級段位證書需要向學院申報。以清邁頌蓬拳館為例

段位分布

如下: +:
基礎泰拳1級 muaythai 1 (BEGINNER COURSE )
基礎泰拳2級 muaythai 2 (BASIC COURSE)
基礎泰拳3級 muaythai 3 (ELEMENTARY COURSE)
基礎泰拳4級 muaythai 4 (INTERMEDIATE COURSE)
基礎泰拳5級 muaythai 5 (UPPER-INTERMEDIATE COURSE)
基礎泰拳6級 muaythai 6 (ADVANCED COURSE)
基礎泰拳7級 muaythai 7 (INSTRUCTOR COERSE)
基礎泰拳8級 muaythai 8 (INTERMEDIATE INSTRUCTOR COERSE)
基礎泰拳9級 muaythai 9 (UPPER-INTERMEDIATE INSTRUCTOR COERSE)
基礎泰拳10級 muaythai 10 (ADVANCED INSTRUCTOR COERSE)
依次類推,到第7級時已經是Instructor(輔導員)1的段位了。一般到第十級已經是最高段位即advenced Instructor(輔導員)3的段位了
八戒與蒙空的顏色分布是這樣的:白色、黃色、黃白色、綠色、綠白色、藍色、藍白色、棕色、棕白色、紅色,其顏色安排近似於空手道、跆拳道;只是取消了黑色,增加了紅色。並且拳手有時不會佩戴同一種顏色的蒙空與八戒,因其八戒與蒙空等級可以不對等。
第一段:白 色(一段泰拳頭箍、臂箍);
第二段:黃 色(二段泰拳頭箍、臂箍);
第三段:黃白色(三段泰拳頭箍、臂箍);
第四段:綠 色(四段泰拳頭箍、臂箍);
第五段:白綠色(五段泰拳頭箍、臂箍 );
第六段:藍 色(六段泰拳頭箍、臂箍)
第七段:白藍色(七段泰拳頭箍、臂箍)
第八段:棕 色(八段泰拳頭箍、臂箍)
第九段:白棕色(九段泰拳頭箍、臂箍)
第十段:紅 色(十段泰拳頭箍、臂箍)
泰拳比賽,規則多取法於西洋拳的規則。但體重限制極嚴格,共分十三級:
級別
最高體重
輕繩量級
48公斤以下
次蠅量級
48公斤
蠅量級
49公斤
毛量級
50.8公斤
輕毛量級
51.2公斤
次毛量級
53.3公斤
輕羽量級
55.3公斤
羽量級
57.2公斤
輕量級
59公斤
輕沉量級
61.2公斤
中沉量級
64公斤
沉量級
66.7公斤
輕中量級
70.3公斤
中量級
72.6公斤
輕重量級
79.4公斤
重量級
82公斤以上

儀式

泰國人信奉佛教。在泰拳比賽中,選手在賽前必須有祈禱儀式,選手上場時,各披戰袍,在音樂聲中走進賽台,選手頭戴聖圈,形如花環,聖圈泰語稱之為“望功”。選手進場先合十向觀眾致禮,然後,擂台旁的樂隊奏起“出戰歌”,鼓鳴笛響。這是泰國樂曲,樂器以笛、鼓、叮噹為主。拳師聞樂起舞向天祈禱,由於師承和派別的不同,所以祈禱的形式也不一樣,有的屈膝跪地埋首不動,默默祈禱;有的隨樂起舞向觀眾顯示健美的身材和武姿;有的雙手掩面無言呆立;有的雙手合十舉於額際,圍擂台而轉。由於這一儀式是很神聖的,所以選手們非常認真。向天祈禱,向祖師祈禱,以求成功。整個儀式非常隆重。

規則

1.禁忌
(1)賽員必須赤足(佛教徒以足底向人為不敬)。
2.計分
(1)每場比賽規定若干回合(通常以5個回合為多)。每回合限時三分鐘,中間休息二分鐘。
(2)凡擊中、踢中或膝、肘撞中對方,或以任何行動使對方能力削弱而不犯規者,均可得分。
(3)回合中,任何一方獲得5分者,即作勝論。
(4)統計五個回合中(假設為五回合比賽)得分高者為勝方。
(5)凡擊倒、跪倒、或雖挺立但不能繼續比賽時,作敗論。
(6)擊倒由公證人數至“10”而不能再起立應戰者,作敗論。
(7)凡被擊出擂台之外,負1分。由公證人數至“10”而未能及時返回擂台,作敗論。
(8)鐘聲發出響聲,表示一個回合開始,而其中一方不能繼續應賽者,作敗論。
3.犯規
凡犯下述舉動者,皆以犯規論。
(1)將對方擊倒後,仍繼續行扭打、拋擲、撞擊或向對方吐痰、口咬、足踢等。
(2)插對方的眼部。
(3)用擒拿手法,反扭對方關節。
(4)攻擊下陰。
(5)鎖對方頸部。
工作人員
1.助理員:第一個參賽可帶兩名助理員進入賽場,以便在兩分鐘的休息時間協助或處理有關事務,但在拳賽進行時,助理必須在擂台之外,且不能從旁指點競賽人如何攻守,如有違背此例或有任何其它犯規事件發生,可能因此連累競賽人被宣布戰敗,但事前必先提出警告。
2.公證人與裁判員:拳賽由一名公證人與數名裁判員主持,公證人在擂台之內,職責為控制競賽的行為,拳賽開始前,公證人檢視參賽人的繃帶與膠帶(規定兩手用一英寸的繃帶六英尺,半英寸的膠布一英尺)。繃帶等物要適當地扎妥,腳指甲要修短,足踝套或繃帶不準有任何硬物充塞裡面。拳賽由三個口令控制:角斗(促)、停止(逸)、分開(臆)。裁判員必須在擂台之外,且離開觀眾,執行職務時不得與觀眾商洽。每回合最高的分數是五點,記錄分數的卡片由三名負責人保存。公證人是唯一拳賽管理人,其決定不得更改。裁判員的職責只為協助管理分數,沒有權利對公證人員決定有所爭論。
3.時間管理員:時間管理員之職責為發出開始與停止拳賽的信號,若因事停止而擬延長某個回合的時間時,應事前徵得公證人員準許。

泰拳功法

古代泰拳功法的部分內容與現代泰拳功法的部分內容是一致的,原因是改革者在通過實踐後得出要保留某些功法內容確保拳手的拳藝不會退步。而保留下來的首項功法即是望日功望日功:即每日眺望朝陽,鍛鍊眼睛以增強目力,在角斗時自能集中眼神,應付敵人。長跑功:在清晨選擇田野崎嶇路徑進行長跑訓練,強化腿力,跑時要經常在草地翻滾,讓身體皮膚與草木沙土摩擦,與露水接觸,久而使皮膚堅韌,可抵禦打擊,同時可培養跌倒時仍能應戰能力。擔水功:將長1.5米至3米的粗毛竹貫通中節製成盛水容器,以之運水。以肩擔或用臂挾於肋下腰間的方式,徒步長途運送。此練法不獨能增強膂力,更可使腰肋強勁異常,對抗敵人的踢打裨益極大。早浴:其法之一是沿灘於水深10--20CM處疾跑,須蹺足力踏,久練大增腿力。其法之二是於齊腰深的水中,平步穩立,舉掌下拍,入水反覆攪動,等成團水泡上浮時,即以另一手曲肘下擊,敲向氣泡團,如是雙手反覆拍擊,身體順勢搖動,久練全身異常強勁,此為泰拳秘技功法之一。柔韌性訓練:職業拳手為了使自己的大腿踢出腿法時柔韌如木堅硬如鐵,對大腿需要做以下某些訓練;包括旋腰、正壓腿、側壓腿、後壓腿、並步壓、跪腿壓、撲步壓,當然訓練方法很多除了這些還有前搬腿、側搬腿、後搬腿、前控腿、側控腿、後控腿、前耗腿、側耗腿、後耗腿、前踢腿、側踢腿、里合腿、內擺腿、內掛腿、外掛腿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