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氣候,地質地貌,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六大風景區,泰山幽區,泰山曠區,泰山妙區,泰山奧區,泰山麗區,泰山秀區,主要景點,岱廟遊覽區,岱麓遊覽區,紅門路遊覽區,岱頂遊覽區,後石塢遊覽區,天外村路遊覽區,桃花源路遊覽區,天燭峰路遊覽區,玉泉寺遊覽區,泰山靈岩寺,岱廟,十八盤,碧霞祠,天街,捨身崖,長壽橋,四大奇觀,開發歷史,人文歷史,泰山文化,泰山神話,泰山美食,所獲殊榮,泰山特產,泰山民俗,泰山文物,旅遊信息,泰山門票,交通路線,登山路線,泰山旅遊圖,旅遊時間,
地理
位置
氣候
泰安屬暖溫帶溫潤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春季較乾多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冷而少雪,全年平均氣溫13℃。每年4-11月是最好的旅遊季節。
垂直變化明顯。山下1月均溫-3℃,
山頂為-9℃,山下7月均溫26℃,山頂為18℃;年
降水量隨高度而增加,山頂年降水量1132毫米,山下只有722.6毫米。山下四季分明,山頂三季如春,冬如玉,即冬有霧凇晶瑩如玉,為重要景觀之一。 春季風沙較大。
泰山冬季較長,結冰期達150天,極頂最低氣溫-27.5°C,形成霧凇
雨凇奇觀。
地質地貌
泰山山地是山東丘陵中最高大的中山山地,地層為華北地台典型基底和蓋層結構區,南部上升幅度大,蓋層被風化掉了,露出大片基底——泰山雜岩,即
太古界泰山群地層,其絕對年齡25億年左右,是
中國最古老的地層之一。北部上升幅度小,蓋層保存著典型的華北地台上發育的古生代地層。
泰山地貌分為沖洪積台地、剝蝕堆積
丘陵、構造剝蝕低山和侵蝕構造中低山四大類型,在
空間形象上,由低而高,造成層巒疊峰、凌空高聳的巍峨之勢,形成多種地形群體組合的地貌景觀。
泰山位於
華北大平原的南北通道與黃河中下游的東西通道交叉樞紐之側。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泰山已發現高等植物1136種,植被覆蓋率為78%,常綠喬木有銀杏、油松、赤松、
華山松、黑松、
麻櫟、栓皮櫟、
側柏、
花楸、白檀、
刺槐、
梓樹等。泰山100年樹齡以上的古樹名木有34個樹種,共有1萬多株。如:“唐槐”、“漢柏”、“六朝松”等滲透著一二千年歷史文化的內涵,成為生命的文物,是珍貴的遺產。泰山藥用植物資源豐富,有448種,其中以何首烏、
黃精、杏葉參和
紫草被譽為泰山四大名藥。
泰山包括森林、灌草叢、草甸、濕地等生態系統。森林類型主要包括針葉林、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等。泰山分布的油松天然次生林面積約700畝,是中國暖溫帶天然針葉林的典型代表,裡面有較多的古老油松單株和群落。側柏林多系天然次生林或人工林,其中林齡300年以上的古樹愈萬株。還分布著大面積以櫟類為主的落葉闊葉林,是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地帶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保護價值。
泰山現有植物總計1858種,其中,低等植物446種;苔蘚植物41科94屬,242種5變種3亞種;蕨類植物13科19屬38種2變種;種子植物120科532屬1012種89變種12亞種9變形。泰山共有野生種子植物107科401屬762種,其中裸子植物2科3屬4種,被子植物105科308屬762種。
動物資源
泰山野生動物主要為魯中南山地丘陵動物地理區的代表性類群,其中:哺乳類的動物25種;鳥類共有154種1亞種;爬行類12種;兩棲類6種;陸生無椎動物種類多、數量大、分布較廣。陸生節肢動物也很多,包括蛛形綱、昆蟲綱、多足綱等。昆蟲共記錄13目,150科,是山東省森林昆蟲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已鑑定約900餘種。魚類共有22種,隸屬鯉科、鰍科、鯰科、銀魚科等12個科。國家級保護動物有16種,15種為鳥類,獸類1種。
六大風景區
泰山幽區
指中路旅遊區,是最富盛名的登山線路,自登山盤路的起始點一天門經中天門至南天門,全長5.5公里,幾乎全部為盤路,共有6290級台階。沿途風景深幽,峰迴路轉,古木怪石鱗次櫛比,主要景點包括岱宗坊、關帝廟、一天門、孔子登臨處、紅門宮、萬仙樓、斗母宮、經石峪、
壺天閣、中天門、雲步橋、
五松亭、望人松、對松山、夢仙龕、升仙坊、十八盤等。
泰山曠區
指西溪景區,是登山的西路,自大眾橋起有一條盤山公路,可以直達中天門。除此之外,還有一條登山的盤路,兩旁峰巒竟秀、谷深峪長、瀑高潭深、溪流潺潺。曠區主要的景觀有:黃溪河、長壽橋、無極廟、元始天尊廟、扇子崖、天勝寨、黑龍潭、白龍池等。
泰山妙區
自泰山幽區一路拾級而上。過了十八盤,登上南天門,就進入了泰山妙區,即岱頂遊覽區。除了深切的感受大自然的造化和先人留下的遺蹟外,真正的體會一下:一覽眾山小的偉大氣魄。妙區的主要景觀有:南天門、月觀峰、天街、白雲洞、孔子廟、碧霞祠、唐摩崖、玉皇頂、探海石、
日觀峰、瞻魯台等。
泰山奧區
是以後石塢為中心的景區,其特點是峰雄岩壯、怪石嶙峋、古松競奇、鳥語花香,雄壯奇奧、美不勝收。由妙區——泰山極頂往後山乘索道可達。奧區的主要勝景有:八仙洞、奶奶廟、獨足盤、天燭峰、九龍崗、黃花洞、蓮花洞、堯觀台等。更令人稱奇的是大自然的造化:著名的鴛鴦松、臥龍松、飛龍松、姊妹松、燭焰松等如珍珠鑲嵌在多姿多彩的石岩上。
泰山麗區
即泰山山麓及泰城遊覽區該區是無須登山而感受泰山之美的去處。其主要景觀包括:雙龍池、遙參亭、岱廟、岱宗坊、王母池、關帝廟、普照寺、五賢祠、漢明堂、三陽觀以及不斷開闢的新景觀等
泰山秀區
主要包括桃花峪景區、櫻桃圓景區,在泰山的西麓。桃花峪深幽靜麗,景色奇秀,且有一條索道直通主峰。櫻桃圓則離城不遠,鳥語啾啾、溪水潺潺。秀區是泰安人假日休閒的好去處,遊人如有足夠的時間一定要去。桃花源景區主要景點有:三岔澗、猛虎溝、彩帶溪、後寨門、吳道人庵、谷口。
主要景點
岱廟遊覽區
岱麓遊覽區
岱麓位於
泰山與
泰城的結合部,山水相依,山明水秀,素有麗區之稱。環山路東西貫通,像一串項鍊或聚或散串起了虎山、王母池、關帝廟、
金山、普照寺、五賢祠、
三陽觀、
馮玉祥墓等眾多景點。中溪、
西溪納百川之水,在這裡分別匯成虎山水庫和黑龍潭水庫。兩個水庫東西相對,宛若
泰山的兩隻眼睛。岱麓向東延伸,有
泰山農業觀光帶;向西延伸,有
櫻桃園、泰山旅遊度假區。一路走來,既能享受湖光山色,又能領悟儒、釋、道文化的魅力。主要景點有:
岱宗坊虎山公園王母池關帝廟
普照寺五賢祠 三陽觀 馮玉祥墓 櫻桃園。
紅門路遊覽區
紅門登山路下起紅門,上至南天門,為
泰山的
中軸線。古代帝王
登封泰山,大多是沿這條路線盤桓而上,所以稱為“
御道”;善男信女朝山進香也是沿著這條路見廟就拜,所以又稱為“
神道”。文人墨客登山臨水,賦詩抒懷,留下了數以千計的詩文、題刻,又使之成為一條“古詩之路”、“書法之路”。從
一天門離開人間鬧市,一路攀登,經
中天門,到達南天門,進入天庭
仙界,所以這條路又是一條“
通天之路”。主要景點:紅門宮
萬仙樓斗母宮 經石峪 柏洞
壺天閣回馬嶺 中天門
快活三里、
雲步橋、
五大夫松、
朝陽洞、
對松山、十八盤。
岱頂遊覽區
後石塢遊覽區
後石塢坐落於玉皇頂正北,景區內山勢環抱,孤峰插天,松籟雲壑,幽奧絕俗,自古有“奧區”之稱。主要景點:
堯觀頂、姊妹松、
臥龍松、臥虎松、
元君廟。
天外村路遊覽區
桃花源路遊覽區
桃花源地處
泰山西北,是通往岱頂的西大門。從桃花
峪口入山,遊覽公路沿谷底而上,蜿蜒10餘公里。這裡舊時
桃林滿谷,春來落英繽紛,有
桃源意境。元代
泰山道人
張志純賦詩曰:“流水來天洞,人間一脈通,桃源知不遠,流出落花紅。” 桃花源溪水純淨,棲息著
泰山特產——赤鱗魚,清時曾作貢品。主要景點:元寶石、
彩石溪、一線泉、猴愁峪、
一線天。
天燭峰路遊覽區
天燭峰景區地處
泰山玉皇頂東北,是通往岱頂的
東大門。從
泰安乘車沿泰佛路東北行,至
艾窪村,從天燭勝景坊進山。穿過古栗樹林,經會仙峪,沿陡直石階路上去,便是仙鶴灣。溪在自然
石灣里縈迴,竟巧妙地流出一隻仙鶴的模樣。跨溪又上,手拉鐵鏈,登上
好漢坡,攀登小十八盤,見兩峰夾峙,中間建起
望天門。
望天門北側是山呼台,下臨萬丈深淵,面對拔地通天的大天燭峰。站在山呼台上,望山勢累疊,如對一幅大氣磅礴的山水畫屏。主要景點:會仙峪、仙鶴灣、小十八盤、天燭峰。
玉泉寺遊覽區
玉泉寺坐落於
泰山之陰、
大津口鄉,從
泰安城沿泰佛路至玉泉寺約20公里。玉泉寺又名
谷山寺、佛爺寺,始創於北魏年間,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金、元兩代又多次重修擴建,明清兩代鼎盛時僧侶達到百餘人。古寺院內有
泰山地區最大的古銀杏樹。主要景點:
大雄寶殿、一畝松、西佛腳。
泰山靈岩寺
泰山靈岩寺,坐落於泰山西北麓,位於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境內。北距濟南45公里,南離泰安25公里,104國道、京福高速公路(設靈岩寺出口)在其側穿過,靈岩寺景區現有高、中檔賓館4處,可同時接納500人食宿。地址: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靈岩寺,始建於東晉,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歷史。該寺歷史悠久,佛教底蘊豐厚,自唐代起就與浙江國清寺、南京棲霞寺、湖北玉泉寺並稱“海內四大名剎”,併名列其首。靈岩寺,現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泰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首批4A級旅遊區。
泰山普照寺
泰山普照寺位於岱麓凌漢峰下,秀峰環抱,翠柏掩映亭殿樓閣,氣象崢嶸。清人有“門前幾曲流水,寺後千尋碧峰。鳥語溪聲斷續,山光雲影玲瓏”的贊詠。普照寺取“佛光普照”之意,傳為六朝時建,後歷代皆有拓修。寺院以大雄寶殿、摩松樓為中軸,形成三進式院落。兩側配以殿廡、禪房和花園等。
六朝松,狀如華蓋。松旁為篩月亭,每當皓月當空,松下銀灰萬點,如同篩月,故名。亭中有方形石桌,敲擊發鐘磬之聲,且四角及中間音 色有別,名五音石。亭北為摩松樓。篩月亭聯:“曲徑雲深宜種竹,空亭月朗正當樓”。馮玉祥先生隱居泰山時,以泰山習俗和民生疾苦為題材,寫了很多白話詩,自稱“丘八詩”,由趙望雲配以漫畫,刻製成碣,立於院中。後盡毀,現已重刻。 後院為菊林院,有松一株,冠大如棚,裊裊婷婷,清代光緒年間何煥章游山至此,題“一品大夫”。 後院正房與摩松樓相接, 額題“菊林舊隱” 曾為康熙初年元玉僧居所。 現闢為紀念館。楹聯為:“松曰好青,竹曰好綠;天吾一磚,地吾一瓦。”
泰山竹林寺
在泰山西溪谷中,黑龍潭的上邊,今長壽橋東北,原來有一座寺,叫竹林寺,又名懸雲寺。這裡風景宜人,寺的周圍翠竹青青,松柏蒼鬱,溪水潺潺,曲徑通幽,風景十分秀美。向有“小徑沿山,清流夾道,蟠曲羊腸,景隨步換”之譽。據說竹林寺是泰山古剎,建修年代無考,自唐以後屢興屢廢。據記載,竹林寺元代元貞年間元代名僧法海重修,聲名遠播,以至“東振齊魯,北抵幽燕,西逾趙魏,南距大河,莫不聞風趨赴。”至明,高麗名僧滿空拓建,寺又趨興盛。明末文人蕭協中曾描繪竹林寺的優美環境:“小徑沿山,清流夾道,蟠曲羊腸,景隨步換。抵寺,竹木參天,朱櫻滿地,晨鐘晚磬,另一淒清。” 明楊志學游竹林寺詩吟道:“西天復此門,山半一泉溫。雲壁時時動,龍珠日日翻。飛揚李白句,傾倒孔融尊。歸路夕陽好,涼風吹廣原”。後竹林寺在一場火災中焚毀,現又在原址上仿唐代風格重新修建
泰山玉泉寺
玉泉寺位於岱頂北,直線距離為6.3公里,山徑盤旋20餘公里。有公路與泰城相通。寺東南有蓮花峰、香爐峰、周明堂故址、天井灣;西為摩天嶺;南臨賣飯棚子;北依返倒山、長城嶺,群山環抱,密林掩映,高崖飛澗,人跡罕至。玉泉寺由北魏僧意所創建,金代又有僧善寧重建,元代僧普謹增建七佛閣,後屢興屢廢。古時山民曾在山谷內拾到羅漢像,因名佛峪、佛谷。又因南有谷山,東有玉泉,又名谷山寺、谷山玉泉寺,俗名佛爺寺。今遺址記憶體碑碣10塊,周圍有千年古栗樹20餘株。院內原有大雄寶殿,中祀釋迦,側立十八羅漢,四周有壁畫。正殿祀唐初 政治家魏徵等。“文化大革命”中毀,今為玉泉寺景區立新林場駐地。
岱廟
岱廟屬全國重點
文物保護單位,舊稱東獄廟或
泰山行宮。位於泰安市區北,
泰山南麓。它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
建築群,為道教神府,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把泰山神的地方。創建歷史悠久,有“秦即作疇”、“漢亦起宮”之載。唐開元十三年(725)進行增修,
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再次進行大規模的擴建,據《重修泰岳廟記碑》所載,時有“殿、寢、堂、闔、門、亭、庫、館、樓、觀、廊、廡八百一十有三楹。”金代部分建築被毀,元時又有增修,明
嘉靖二十六年(1547)廟內大部分建築遭到焚毀,清代再次修繕。岱廟城堞高築,廟貌巍峨,宮闕重疊,氣象萬千。岱廟創建於漢代,至唐時已殿閣輝煌。在
宋真宗大舉封禪時,又大加拓建,修建
天貺殿等,更見規模。其
建築風格採用帝王
宮城的式樣,
周環1500餘米,廟內各類古建築有150餘間。
十八盤
十八盤在對松山北。高阜之上,雙崖夾道,舊稱雲門,今名開山,為清
乾隆末年改建盤道時所辟。十八盤自此而始。開山北為
龍門,舊有龍門坊,後毀。
西岩有清道光年間
魏祥摹刻狂草“龍門”大字。坊址東為
大龍峪,雨季眾水歸峽,飛泉若瀉。前為新盤口。明萬曆年間,參政
呂坤跨澗建渡天橋,並順龍峪上源修新盤道,直達碧霞祠南神門,登岱頂者上下甚為方便。橋與盤道均毀於清乾隆年間。新盤口北兩山陡立,東為飛
龍巖,西為翔鳳嶺,中有一線天,名石壁谷。谷中上有
南天門,下有
升仙坊,由十八盤相連。南天門恰處於谷口,是
泰山古建築充分利用
地理環境,以人工之力突出和美化自然環境的典範,是泰山的重要標誌物之一。仰視天門,盤路陡絕,似雲梯倒掛。石壁谷兩側有“天門長嘯”、“層崖空谷”、“天門雲梯”、“如登天際”諸刻。
泰山有3個十八盤之說。自開山至龍門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為“不緊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門為“緊十八”,總計1630
余階。“緊十八”西崖有巨岩懸空,側影佛頭側枕,高鼻禿頂,慈顏微笑,名迎客佛。十八盤岩層陡立,傾角70至80度,在不足1公里的距離內升高400米。明人祁承賦《十八盤》詩:“拔地五千丈,
碧霞祠 沖霄十八盤。徑從窮處見,天向隙中觀。重累行如畫,孤懸峻若竿。生平饒勝具,此日骨猶寒。”
碧霞祠
位於岱頂,是
泰山女神
碧霞元君祠宇,始建於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整組建築巍峨嚴整,氣勢恢宏,遠處眺望,白雲繚繞,金碧輝煌,宛若天上宮闕。祠以山門為界,分內外兩院,內院正殿供奉
碧霞元君銅像,銅瓦覆頂,
東西配殿鐵瓦覆蓋,是一組高山建築中的傑作。
天街
進了南天門再上兩層台階就是
天街,天街自古以來就似懸在天上的一條街市。古代的香客,今天的遊人都對這條街存有深刻的印象。在長約千米的天街上布滿了
賓館、飯店、商鋪。據記載,天街從清代就開始繁華,當時的一些店鋪老闆用實物作為招牌,如“棒槌”、“木碗”、“鸚鵡”等。天街石坊向東路北,為
乾隆行宮及唐代
文學家蘇源明讀書處舊址。街北側均為以後改建的
仿古建築,街南面築起了一條長長的石欄,遊客憑欄可遠眺中天勝景,
泰城夜色。天街—
天上的市街,這裡不僅
風景優美,而且買賣
興隆,是國內十大特色市場之一。這裡的商號歷史上就有以實物作標誌的傳統,有笊籬家、葫蘆家、雙斗家等等。
捨身崖
捨身崖位於
日觀峰南,又名
愛身崖。三面都十分陡峭,下邊就是深淵。古時常常有人祈求神靈,顯其誠心,跳崖獻身,以求神靈祛父母病災。明萬曆初年巡撫何起鳴為防這種無謂之死在崖側築牆阻攔,又把這裡更名為
愛身崖。清
康熙年間又有知
泰安州事張奇逢重修圍牆,而且派更夫守護。1965年在圍牆南端開了一個圓門並順崖畔建了憑眺石欄。崖上有一塊巨石,高約3.3米,石旁大書“瞻魯台”,又稱幡桿石。傳說孔子曾登上這裡遙望魯都曲阜。石上有1983年
趙朴初題的“造化鐘神秀”、
周而復題“煙橫雲倚”等題刻。石東北有平坦巨石在懸崖邊上,稱為可止台,上邊有
宋代政和年間題名。崖南壁半腰有石龕造像,內雕文殊騎獅,粗獷凝重,疑為北宋造像。左側3米處有“元二年(1087年)
禹城縣、應王府、
雍丘縣、鄆城衡政”等題刻;右側5米處有題刻“入內內侍省內侍高品皇甫繼明、入內內侍省內兩頭供奉官周德政、右司諫直史李迪”等。
長壽橋
泰山黑
龍潭上,有一橋飛架東西,似龍潭橫生一道濃眉,與遊人傳情;如山澗躍出一條彩虹,為龍潭增姿加色。橋身
朱紅,與兩岸青山相映成趣;人行其上,鳥瞰龍潭勝景,縱觀西溪豁達之秀色。這便是引人注目的
長壽橋。
四大奇觀
旭日東升
旭日東升是
泰山最迷人的
奇觀。拂曉,天晴氣朗,萬壑收暝,東方一線晨曦由灰暗變淡黃,又由淡黃變成橘紅。繼而,天空雲朵赤紫交雜,瞬息萬變。滿天彩霞與地平線上的茫茫霧氣連為一體,雲霞霧靄相映。日輪掀開雲幕,冉冉升起,宛若飄蕩著的宮燈。頃刻間,金光四射,群峰盡染。然而,這只不過是一般的陸地日出,而那海上日出,更為壯觀。赤輪乍啟,海面半吞半吐,欲上而止,跳蕩恍惚,仿佛有二日捧出。有時還能看到罕見的日珥。
明代于慎行在《游
泰山記》中說:“頃之,平地湧出赤盤,狀如
蓮花,蕩漾波面,而燁煒不可名狀,以為日耶!又一赤盤大倍於先所見,側立其上,若長繩左右汲挽,食頃乃定。”
清代孔貞D043在《
泰山紀勝》中稱:“才一轉睫,悠忽半體,若月弦就望,厥色殷紅,韜光不耀,輪騰而上。少頃,日中忽如一燈吐焰,次如炬,次如瓶,次如?樽,次如葫蘆。上黃白,下紫赤,類薄蝕狀。”
晚霞夕照
當雨過天晴,天高氣爽,夕陽西下時,仰望西天,朵朵殘雲如峰似巒,道道金光穿雲破霧,直瀉人間。在夕陽的映照下,
雲峰之上均鑲嵌著金燦燦的框線,閃爍著奇異的光輝。若雲海恰在此時出現,滿天的霞光便映照在“大海”中,景色壯麗。待夕陽沉入雲底,霞光變成了一片火紅,天際、雲朵、峰巒似在燃燒,色彩瑰麗動人。
黃河金帶
夕陽西下時,舉目北眺,在
泰山西北層層峰巒的盡頭,可看到
黃河像一條金色的帶子閃閃發光,或河水反射到天空,形成蜃景,波光粼粼,黃白相間,如同金銀鋪就一般,從西南至東北,一直伸向天地交界處。太陽慢慢靠向黃河,彩帶般的黃河像是系在太陽上,在絳紫色的天邊飛舞。
隆冬霧淞
泰山隆冬,朔風冽冽,寒氣逼人,
氣溫常在攝氏零下20度左右,多出現霧凇奇觀。霧凇又叫樹掛,潮濕氣流緩行過山,經過抬升冷卻後凝結成霧,在運動中觸及樹枝、電線、房頂、岩崖即急速凍結為冰粒,如此層層重疊,便形成茸毛狀蓬鬆的冰粒隆冬霧淞層,即霧凇。霧凇形成後,殿宇似罩上絨毯,大地像鋪上潔白的毛氈,岩石變成璞玉,枯枝化作
珊瑚,
灌木叢綻開花朵。
開發歷史
2006年4月29日,《泰山地質公園地質遺蹟保護管理辦法》已經市政府批准,現予發布施行。
2011年9月6日,第二十五屆泰山國際旅遊文化登山節暨2011中國泰安投資合作洽談會在泰安市泰山體育場開幕。
2014年07月28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估團專家弗拉維亞·利馬女士和瓦利亞科斯先生到我市對泰山世界地質公園進行中期評估。
2014年07月29日上午,泰山世界地質公園中期評估意見反饋會在泰安市東尊華美達酒店召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弗拉維亞,瓦利亞科斯結合前兩日的實地考察,對泰山世界地質公園的進一步建設提出了幾條寶貴意見。
2014年8月19日報導,山東省住房城鄉
建設廳分別與9家景區管理機構、5家規劃編制單位簽訂規劃編制協定,加快推進風景名勝區規劃編制工作。
2014年9月3日報導,泰山景區:7月份遊客量同比增長31.4%。
2014年11月20日,“齊魯山水聖人旅遊同盟(泰山、天下第一泉景區)、銀座旅遊(山東旅遊有限公司)、北美聯誼旅遊集團共同開發北美、澳洲市場戰略合作框架協定”簽署儀式,在濟南索菲特大酒店隆重舉行。
2015年4月23日上午,泰山景區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暨國家衛生城市複審工作動員會議在數控中心一樓報告廳召開。
2015年05月12日報導,泰安市泰山區大力推進休閒農業持續健康發展。
2015年5月19日,省旅遊局規劃發展處發布《山東省重點旅遊景區最大承載量公告》。經最新核算,泰山景區日承載量為11.4萬人次,瞬時承載量7萬人次。
人文歷史
泰山文化
泰山南有北辛文化(約7000後前)和大汶口文化(約6300~4400年前),北有龍山文化(紅4400~3900年前)。泰山因其高,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文字記載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此外,還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歷代有識之士,文人墨客從更高精神文化層次,把泰山視為“國家柱石”、“民族精神”的象徵,是一座蘊藏美質、激發靈感、觸動愛國情思的名山。他們留下大量詩文和1000多處摩崖石刻。道、佛教視泰山為“仙山佛國”,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宮觀寺廟,如:靈岩寺觀普照寺是全國有名寶剎,留下極為豐富的宗教文化。經石峪的《金剛經》石刻,聞名外。科學家、史學家則把泰山作為研究對象而留下大量著作。
泰山神話
東嶽大帝
東嶽大帝是道教因襲民俗崇奉的
泰山神。
泰山古稱東嶽,自古受著人們的崇拜。其後,人們將其擬人化,給它取姓氏名諱,定婚配子女。漢代緯書稱:“東方
泰山君神,姓圖名
常龍。”《
太平御覽》卷三百九十七引
張華《博物志》稱
泰山神有女,“嫁為西海之婦”。《魏書》卷五十二《段承根傳》又稱
泰山神有子與段暉同學。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八更稱東嶽有子五人,“惟第三子,後唐封威權(或作“威雄”)
大將軍,本朝封炳靈侯。”特別重要的是:民間認為
泰山是人死後靈魂的歸宿之地,泰山神是陰間鬼魂之最高主宰。此信仰蓋起於西漢。漢代緯書《孝經援神契》曰:“太山天帝孫,主召人魂。”“東方萬物始,故主人生命之長短”。近代於東漢墓出土的“鎮墓券”中,亦有“生人屬西長安,死人屬東太山”,“生屬長安,死屬太山,死生異處,不得相防(妨)”之語。此外,史籍中又多記人死後赴
泰山任泰山府君、泰山令、泰山錄事等事。《南史》卷三十七《沈慶之傳》稱,
沈僧昭少事天師道,“時記人吉凶,頗有應驗。自云為
泰山錄事,幽司中有所收錄,必僧昭署名。”
東嶽為首
盤古開天東嶽為首天下名山無數,歷代帝王和芸芸眾生何以獨尊東嶽
泰山呢?這還要從開天闢地的盤古說起。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剛分,有一個叫盤古的人生長在天地之間,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盤古也每日長高一丈。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就這樣頂天立地生活著。經過了漫長的一萬八千年,天極高,地極厚,盤古也長得極高,他呼吸的氣化作了風,他呼吸的聲音化作了雷鳴,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閃出道道藍光,這就是閃電,他高興時天空就變得艷陽晴和,他生氣時天空就變得陰雨連綿。後來盤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後終於溢然長逝。剎那間巨人倒地,他的頭變成了東嶽,腹變成了
中嶽,左臂變成了
南嶽,右臂變成了
北嶽,兩腳變成了
西嶽,眼睛變成了日月,毛髮變成了草木,脂膏變成了江河。因為
盤古開天闢地,造就了世界,後人尊其為人類的
祖先,而他的頭部變成了
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稱為至高無上的‘
天下第一山’,成了
五嶽之首。
何首烏
泰安城南有個何家莊,住著姓何的父子倆,以採藥為生。村里還有個大財主,開了個藥鋪,要他們給他採藥。這一年,父親身體不好,兒子因為照顧父親,就很少
上山採藥。那財主說:“你們再不上山採藥,我就把你們攆出去。”何家的兒子沒辦法,只好帶著生病的父親上山採藥。到了山上後,父親說:“我從東路上,你從西路上,咱們分
兩路采。”“好吧!”他們就分手了。那老頭爬到半山腰上,突然
雷電交加,雨就嘩嘩地下起來了。老頭腿也軟了,肚子也餓了,頭也昏了,正想找個地方避雨,忽聽對面一座小山上有個小孩哭。老頭子心想:這么大的雨,怎么還有小孩子哭呢?再怎么難受也得救孩子!就冒著雨跑到對面山頭上去了。一看有個小黑孩,胖乎乎的,很愛人,在那裡哭呢!老頭很疼得慌,就把他抱到一個山洞裡去了。小孩也不哭了,老頭也昏過去了。醒來一看,小孩不見了,手裡剩下個黑黑的、跟個地瓜樣的東西,很香。老頭也餓了,就把這個東西吃下去了。一會,他兒子就來了,拉開嗓子喊:“上哪去了,下這么大雨!”老頭在洞裡答道:“在這兒呢!在這兒呢!”他兒子進來一瞧,裡頭是個頭髮烏黑的年輕人,就上去"啪啪"揍了那人兩個耳光:“你冒充俺爹,你才多大年紀?”“我就是你爹,你怎么不認得我了?”兒子他仔細一看,果然是父親,就說:“你怎么這么年輕了呢?”他父親就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講了一遍。又說:“你看這還剩了一半呢?”他兒子把這東西拿下山去,找藥鋪里的先生一看,原來那黑東西是藥。由於這藥能使人白髮變黑,又是姓何的采的,從那以後,這個藥就叫“何首烏”了。
輕於鴻毛
司馬遷與“重於
泰山,輕於鴻毛”西漢著名的歷史學家、
思想家和文學家司馬遷,對泰山的欽敬之情是眾所周知的。
西漢元封元年,
漢武帝第一次封禪
泰山,司馬遷的父親作為史官,本應來泰山參加封禪,但是他卻因故留在
洛陽。他對參加封禪視為他政治生命中的一件大事:不能東行參加封禪大典,令他異常遺憾和失望,終於憂鎖成疾,臥床不起。這時,恰好司馬遷外游歸來與父親相見,於是他握著司馬遷的手流著淚說:"我們的祖先是周朝的官吏,遠祖還有大功於夏,是百官之長,後世逐漸衰弱,難道天將滅絕於我嗎?你如果能繼任太史官職,那就能繼承祖業了。漢朝的天子繼承了數千年來封禪
泰山的大統,封禪於泰山,而我卻不能隨行,這是命中注定的呀!我死之後,你一定會繼任太史官職的,做了太史不要忘了我所渴望的著書立說的意願。"司馬遷從父親的言談話語之中看出參加封禪
泰山的大典對光宗耀祖是何等重要。司馬遷沒有辜負父親的願望,即使在受了宮刑之後,仍矢志不移,決心忍辱完成父親未競之業。他在給好友任安的《報任安書》中,表達了他受刑之後的痛苦心情,並提到寫作《史記》的意圖和完成的決心。就在這篇著名的書信之中,司馬遷把
泰山融入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可見,在司馬遷的心目中,
泰山是一個莊重、威嚴、雄偉可親的象徵。後來,人們使用“
泰山”“鴻毛”這兩種輕重反差極大的物體來比喻輕重懸殊的兩種事情。
泰山美食
清氽赤鱗魚
不需過油而直接入水煮熟,加以胡椒麵、花椒麵等佐料即面。食魚、品湯,味道特別鮮美,口感清爽,津液油然而生。中外遊客盛讚此種吃法是超海參、勝魷魚的特殊美味。在清氽的基礎上,如配以雪麗糊和雞茸料子,則名為“清龍臥雪”;加入彩色雞丸者,則稱“龍鳳寶珠湯”。中外遊客無不艷羨地稱道:“非到
泰山難得此味”,因而人們均以遊覽泰山能吃上赤鱗魚為一大幸事。
東平“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是東平縣近20年來新創的上等佳肴名吃。製作主料為甲魚(俗稱鱉、王八)和雞,因製成菜後,甲魚頭和雞頭放在一起,故借用歷史典故的諧音為菜名。也稱為“龍鳳呈祥”、“龜鶴長壽”之菜名。鱉,歷不做菜餚,更不上桌筵。偶有患皮膚病或瘡瘍者專做鱉湯飲用, 但皆剝去鱉甲,切碎後摻入雞肉煮湯。八十年代初期,縣內少數飯店開始烹調整鱉食用(澆入雞湯調味)。1976年縣招待所焦雲傑等廚師,進一步調整配料改進烹調工藝,將整鱉整雞內臟剖出,油炸後加佐料煮爛。再將鱉蟠於雞上,入盤澆原湯熏蒸,出鍋後滴南酒及花椒油即成。鱉,含多種營養成分,食用價值極高,被列入高級湯譜原料;而雞,歷來是上等佳肴,二者合烹,味道更為鮮美。“霸王別姬”營養豐富,健身祛病,充分體現了兩者的營養特點,故深得食客的讚譽。此菜多以沙鍋燉製,盛盆後別繞著甲魚頭和雞頭露出湯麵,有趣而好看,食之,肉爛而湯鮮,是筵席上的一道主菜。
乾炸赤鱗魚
以赤鱗魚做成菜餚,是
泰安傳統風味的高檔名吃。過去帝王和顯要官宦登臨
泰山,無不以赤鱗魚為必備之菜,因而當地廚師對赤鱗魚的烹調技術世代相傳,極富特色。基本上分乾、湯兩種吃法。乾炸赤鱗魚製作時,將魚腹劃一小口,取出內臟,將魚洗淨,每條魚內放入一顆花椒粒,再放蔥椒紹酒中浸醃片刻,取出蘸上層薄麵粉,下入熱油鍋中,炸成弓形,色澤淡黃色時撈出即成。食時另上一碟椒鹽蘸食。脂富而不膩,外焦而里嫩,麻酥的香,辣乎乎的鹹,其味回異尋常。
所獲殊榮
世界自然文化遺產
“
五嶽之首”
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燦爛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中國第一個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
“世界地質公園”
2006年9月18日,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地質公園。泰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中國山東省泰安市境內,海拔高程120-1545m。地質公園由紅門、中天門、南天門、後石塢、桃花峪、徂徠山、蓮花山、陶山8個園區組成,總面積為171 km2。泰山有著漫長的地質演化歷史,複雜的地質構造,擁有眾多重要而典型的地質遺蹟,是中國前寒武紀地質研究的經典地區之一。泰山地質公園地質遺蹟的類型主要有:典型的前寒武紀地質遺蹟、聞名的地層遺蹟、壯觀的構造遺蹟、多彩的水文地質遺蹟和豐富的地質地貌遺蹟。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7年,“泰山石敢當”、泰山皮影戲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首批國家五A級旅遊景區
2010年1月28日報導,泰山景區獲得全國旅遊景區質量評定委員會授予首批國家五A級旅遊景區榮譽。
首批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
2006年1月,泰山景區獲得建設部、國家旅遊局授予的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綜合整治十佳單位榮譽稱號
2014年12月1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泰山風景名勝區獲得由建設部頒發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綜合整治十佳單位榮譽稱號。
中華國山2015年02月06日,由亞太環境保護協會、亞太人文與生態價值評估中心等機構評價完成的第二屆中華100大人文與生態名山口碑金榜日前在香港發布。根據評定結果,泰山、珠峰、峨眉山、黃山、武夷山、廬山、阿里山、雞足山、五台山、玉龍雪山榮膺“中華十大名山”。其中泰山因連續兩屆排名首位,榮膺“中華國山”特別美譽。
首座“中國書法名山”
2015年02月06日報導,泰山榮膺中國首座“中國書法名山”命名授牌揭碑儀式今天在泰山天外村廣場隆重舉行。
“中國風景名勝區攝影基地”和“中國風景名勝區自駕游示範基地”
2015年02月06日報導,泰山景區被中國風景名勝區協會授予“中國風景名勝區攝影基地”和“中國風景名勝區自駕游示範基地”稱號,一次獲得兩項殊榮。
五嶽之首
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山”的之稱。
泰山特產
泰山四大名藥
何首烏(泰山首烏),四葉參(泰山參),黃精,紫草。泰山靈芝歷代作為貢品,全國各地皆有,不作為本地榜上名品。泰山靈芝的文化地位高出其實際藥用,所以不列入。
泰山煎餅
泰山煎餅,是中國傳統名吃之一,是著名的山東特產。山東煎餅最初源於泰山,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泰山煎餅是泰安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泰山煎餅的獨道之處,離不開泰山水的滋養,泰山三美當中,以水為先,不但泡茶清香可口,生喝沒有異味。燒水,壺上不結水垢。只有用它孕育的五穀雜糧製作的煎餅,才是聞名於世的泰山煎餅,才具備泰山的神韻。煎餅原料由生長自泰山腳下的玉米、高粱、穀子、地瓜乾等粗糧,配適量泰山芝麻,花生,核桃,板栗,精細研磨而成,泰山味十足。二是泰山煎餅薄如蟬翼,幾乎透明,是因為它的攤制工具與其他地區不同。保存時間也特別長,達三,四個月左右。
泰山火燒
最出名的是:泰山范鎮驢油火燒。又被稱為:范鎮油酥火燒。統稱泰山火燒。據傳范鎮驢油火燒源於漢武帝東封八登泰山時的慶典宴會,後來又得到唐宋帝王的青睞,乾隆初年,范鎮村民徐暢在大財主家任麵食工時將其發揚光大,至道光年間、鹹豐年間形成了具有十八道工序的齊魯名吃之一。乾隆皇帝登泰山時,徐暢曾應召表演手藝,乾隆帝賜御匾“徐家燒餅鋪”;國初,舒同為第五代傳人徐連功題“范鎮火燒”四個大字;1965年山東省供銷系統食品表演大賽,徐氏第六代傳人徐太國榮獲一等獎和特別榮譽獎。
泰山赤鱗魚
泰山赤鱗魚,又名螭霖魚,石鱗魚、時鱗魚、斑紋魚,是泰山泉水哺育的珍貴山區
淡水魚,為中國魚類珍品,也是中國五大名魚之一,成魚長不過二十厘米,肉質細嫩,其味鮮美而不腥,為名貴肴饌,還可藥用。《
泰山藥物志》:“螭霖魚方頭巨口,龍鬚龍目,全首似龍而無角,因得“螭”字,以其性喜雨而得“霖”字。螭霖魚有補腦益智,生清降濁,養顏補氣,延年益壽,明目聰耳,堅齒健身之功效。”是
泰山獨有的著名特產。這種魚的
生存環境條件要求很高,現由
山東農業大學生物專家學者正研究擴大人工養殖。赤鱗魚生長在
泰山海拔270米--800米之間的山澗溪流中,亦有“赤鱗魚東不過麻塔,西不過麻套”(麻塔,麻套均為地名),喜活水,安靜,氣溫適宜無任何污染的環境,且極其膽小,聽到腳步聲或見到人影晃動,便迅捷的游入石縫中躲藏,非常難以逮到。泰山赤鱗魚隨環境不同身體呈現不同顏色的變化,頗具觀賞價值。
泰山赤靈芝 泰山赤靈芝民間稱靈芝草。多孔菌科,是一種藥用真菌。外形頗似一株五彩
蘑菇,“蘑菇蓋”呈不規則雲朵形,有環紋與輻射狀的皺紋相穿插;“蓋”的下面有眾多的細密菌管孔洞;梗側生於“蓋”下,光澤如漆。每逢夏季,
泰山氣溫漸高,林間相對濕度逐漸增大,陽光散射,形成泰山靈芝迅速生長的有利條件。秋末,可在柞、楓朽木樁旁採到。全株入藥,有治耳聾、利
關節、保神、益精氣、堅盤骨、療虛勞、滋補強壯等功能。
泰山三美
白菜、豆腐和水,並稱“泰山三美”,可見泰山的豆腐宴和野菜宴歷史之悠久。歷代帝王來泰山,均“食素齋,潔身養性”,以示虔誠。僅豆腐宴一項就有150多道菜。泰安風味亦小有名氣。
泰山山貨
肥城桃、泰山板栗、寧陽大棗,並稱“泰山三大特產”,此外,泰山核桃、泰山大貨山楂、泰山紅玉杏、泰山美人梨(俗稱小白梨)。
泰山民俗
泰山民俗以泰山文化為主導,以
信仰民俗為主線,社會民俗、經濟民俗和
旅遊競技民俗交織融匯,構成了一道獨特的泰山
風景。
大汶口文化的流風餘韻、東夷殷商文化的交融,
齊魯文化的傳承,在
泰山演繹流變,形成了泰山民俗的
基因,形成了泰山民俗率真昌明的特點,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使泰山民俗具有了神秘莫測的特點。從自然造化到靈氣之源,從地理大山到心靈神山,從靈石崇拜到石敢當信仰,從巡狩
柴望到封禪大典,體現了禮俗雜糅的
泰山山石崇拜民俗。威然可敬的東嶽大帝,慈祥可親的
泰山奶奶,代表了泰山有求必應的神祇信仰民俗。頗具規模香社組織,祈福還願的香客隊伍,展示了芸芸眾生的心靈訴求。
商賈雲集的東嶽廟會,賓至如歸的山間客店,簡便實用的
泰山山轎,反映了獨具特色的泰山經濟民俗。衣食住行、婚喪嫁娶、迎來送往、時令節日、娛神樂人的民間遊戲與競技活動,勾畫了
泰山豐富多彩的社情民風。
泰山民俗是聳立在泰山人口頭、行為和觀念上的豐碑,是泰山人創造的值得活在泰山人心中的歷史,和古老而悠久的泰山歷史一樣層層積澱,架構起深厚的傳承基石,烘托著時代的風采。
泰山文物
泰山以其歷史悠久著稱,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留下了重要的歷史遺蹟與遺物。岱廟是泰山的正廟,是泰山歷史文化遺物的收藏之所。舊時廟中就有神寶庫,以藏曆代珍品寶器;還有藏經堂,以貯歷代經文典誥。岱廟又稱東嶽廟、泰廟,位於泰山南麓,泰安市境內,是古代帝王奉祀泰山神,舉行祭祀大典的場所。始建於秦漢,拓建於唐宋,金元明清多次重修,是泰山上下延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古建築群。岱廟建築按照帝王宮城形制營造,城堞高築,殿宇巍峨。周辟八門,四角有樓,前殿後寢,廊廡環繞。岱廟主體建築--宋天貺殿,創建於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按照中國古代建築的最高規格營造,為中國三大宮殿式建築之一。天貺殿內繪有大型壁畫--泰山神啟蹕迴鑾圖,是中國現存道教壁畫的上乘之作。岱廟內碑碣林立,古木參天。今存歷代碑碣石刻300餘通,素有“岱廟碑林”之稱。有中國現存最早的刻石——秦李斯小篆碑;有充分體現漢代隸書風格的“張遷碑”、“衡方碑”;有晉代三大豐碑之一“孫夫人”碑;有形制特異的唐“雙束碑”,以及宋至清歷代重修岱廟的御製碑等。而歷經幾千年風雨滄桑的“漢柏”、“唐槐”,則為岱廟古樹名木之最。岱廟,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清單。 1988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岱廟有著高度的歷史價值和美學價值,中國著名園林建築專家陳從周先生這樣評價道:“在中國古代城市中心如今能保存這樣瑰麗與完整的大建築群,岱廟在山東省乃至全國也占有極高的地位,它是研究中國文化史與建築史的一個重要實例。”岱廟於1986年被闢為泰安市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1萬餘件,古籍圖書近4萬冊。
旅遊信息
泰山門票
門票:旺季(3月-11月)125元 淡季(12月-2月)100元
索道: 中天門一南天門價格單程80元/人,往返雙程140元/人
桃花峪一南天門價格單程80元/人.往返雙程140元/人 後石塢一南天門價格單程20元/人,往返雙程40元/人
門票優惠政策:1、對學生、60歲以上老年人憑證享受旺、淡季價格分別為60元/人、50元/人的優惠; 2、對現役軍人、革命傷殘軍人、殘疾人、兒童(1.2米以下)、7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進山; 3、對教師、省部級以上勞模、英模、道德模範享受門票優惠,旺季每人100元,淡季每人80元。
交通路線
3路公車總站下,19路公車(天外村站,紅門站下)。
泰山正式的售門票登山進口有四處,分別是:紅門宮進山口、天外村(天地廣場)進山口、
桃花峪進山口、天燭峰進山口。紅門宮進山口既
泰山東路,天外村進山口既泰山西路。四處進山口之中,有兩處在
泰安城區北緣:徒步登山的紅門進山口在火車站東北方向2.5公里(在火車站乘3路公車往東終點站);乘車上山的天外村登山口在火車站正北約2公里(在火車站乘3路公車往西終點站);桃花源登山口在
泰山西麓,距
泰山火車站約12公里(在火車站乘18路公車往西到終點站);天燭峰進山口在泰山東麓,距泰山火車站約18公里。
從
泰山火車站前往以上介紹的四處登山口最為方便,均有專線公車或旅遊公車直通。
泰山火車站是泰山旅遊交通的中心樞紐,
泰安的幾處汽車站也在火車站周圍,所以建議不熟悉泰山旅遊區交通的遊客,到達泰安後都先去火車站(城區各處均有公車通往火車站,車票一元),然後分乘各路車去往不同的進山口或景區。
登山路線
泰山常規的是四條線。1.第一條:最經典的紅門路徒步中線,其實是中線登封御道。是指從岱廟(東嶽廟)-一天門-孔子登臨處-紅門-中天門-南天門-玉皇頂2.第二條是坐汽車上山的環山公路線!當然你也可以自己順著公路走!天外村(天地廣場)-環山路-竹林寺-黃溪河水庫-中天門-南天門-玉皇頂3.第三條是從西北側山口進!是桃花源入口!是環山公路!也可以自己走!桃花峪入口-環山公路-彩石溪-赤磷魚保護區-桃花源索道-南天門-玉皇頂4.第四條是東北側山口方向,一般說是天燭峰!也就是後山。因為很多人是從前山爬完,從這條路下去!也可以從這邊上山,從前面下!
泰山旅遊圖
走完全程需四個小時。西路是遊覽公路,從天外村乘車上山,一個小時到中天門,與東路匯合,從中天門即可乘坐遊覽索道,也可徒步攀登十八盤至岱頂。桃花嶼是
泰山西大門,從
泰安城乘車西北去至
界首進山至桃花源,從桃花源乘索道亦可到達岱頂。
天燭峰步游路為
泰山東大門,從
泰安城乘車至艾窪,上達天燭勝境坊進山。徒步攀登至後石塢,乘後石塢索道達與岱頂,一般需5個小時。
旅遊時間
游
泰山,4月~11月為佳,觀日出則以秋季為最佳。岱頂夕照比之日出更吸引人,據說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見黃河。冬天要待下雪時,景色才出奇。雨天不要輕易放棄登山,此刻山上常會遇到雲海奇觀,若遇上日出雲海就更幸運。黃金周期間
泰山人太多,不過泰山上的纜車和
盤山公路的管理工作確實做得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