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空,單田芳評書《白眉大俠》中的人物,江湖人賜綽號“金面如來”,臥佛崑崙僧的徒弟。在八王擂上打死春秋四老,後被王猿所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空
- 性別:男
- 登場作品:《白眉大俠》
法空,單田芳評書《白眉大俠》中的人物,江湖人賜綽號“金面如來”,臥佛崑崙僧的徒弟。在八王擂上打死春秋四老,後被王猿所殺。
法空,讀音為fǎ kōng,漢語詞語,出自《法華經·藥草喻品》,佛教語,解釋為並無獨立存在的實體。解釋佛教語。謂諸法(物質與精神現象的總和)由因緣而生,並無獨立存在的實體。出處《法華經·藥草喻品》:“聞諸法空,心大歡喜。...
法空,單田芳評書《白眉大俠》中的人物,江湖人賜綽號“金面如來”,臥佛崑崙僧的徒弟。在八王擂上打死春秋四老,後被王猿所殺。法空,單田芳評書《白眉大俠》中的人物,江湖人賜綽號“金面如來”,是崑崙派派主臥佛崑崙僧的弟子。飛雲道長郭長達劫持八王,設擺八王擂,寫信邀請師父崑崙僧助陣。法空隨崑崙僧來到...
法空 小說《我師父超強卻過分穩健》人物。角色背景 西漠萬佛寺的棄徒,葉塵的三弟子。角色能力 資質:佛魔聖體。功法:逆天亂道佛魔雙生神功。本命神兵;佛魔雙生輪。靈寶;焚天神爐。登場作品 《我師父超強卻過分穩健》
有法空 有法空是一個佛學術語。謂諸法從因緣和合,故有法生,是法體本不實,名有法空。又謂現在一切法及無為法名為有法,如是有法皆空,亦名有法空。
觀一切法空 觀一切法空是一個佛學術語。佛學術語,法華經安樂行品曰:‘菩薩摩訶薩,觀一切法、空,如實相、不轉倒、不動、不退、不轉,如虛空,無所有性。’是說一切法真如實相之狀也。
一切皆空。無取無舍,能離一切諸見,是名諸法空。(十二入者,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色入、聲入、香入、味入、觸入、法入也。十八界者,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也。)
一切法空 佛教術語, 辯中邊論上卷八頁云:菩薩為令力無畏等,一切佛法,皆得清淨,而觀此空故;名一切法空。FROM:【《法相辭典》朱芾煌 編】
法空空氣科技(武漢)有限公司於2015年05月19日成立。法定代表人陳俊屹,公司經營範圍包括:自平衡多點式排風機、雙向流熱回收式中央通風風機、離心式管道送排風機、空氣淨化器、空氣淨化機組、防火排煙設備、潔淨手術室及無塵車間淨化設備、防霧霾口罩的研發、生產、技術服務及銷售自產產品;中央空調系統、中央吸塵設備、...
無法有法空 佛學術語,謂無法有法相不可得,名無法有法空。又謂過去、未來、現在一切諸法,皆不可得,亦名無法有法空。
法空大洞 法空大洞位於南華縣馬街鄉法空村北,馬街河與禮社江交匯處。這裡懸崖萬丈,形似刀劈,洞外僅一小徑相通,行人罕至。法空大洞口寬30米,高50餘米,寬敞明亮,可容千人。深至100米處突然變小,曲折迂迴,深險莫測。洞內有石泉一泓,水清味甘。概述圖為法空大洞等溶洞的鐘乳石滴水石穿的畫面。
法空等造像記 河南省洛陽市龍門山出土的拓片 責任者 [佚名]撰 年代 唐(618-907)地點 河南省洛陽市龍門山 拓片原物狀況 附刻 拓片版本 拓片描述 書體與行款 正書 裝裱獲得方式 數目與尺寸 1張14×15cm 題跋印記 文種 漢 文 書目索引 關聯關係 拓片錄文 館藏信息 造像5804 ...
法空村位於雲南省楚雄南華縣馬街鎮,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2.00公里, 國土面積19.04平方公里,海拔1800.00米,年平均氣溫19.50℃,年降水量900.00毫米,適宜種植烤菸 水稻 玉米 小麥等農作物。有耕地1270.00畝,其中人均耕地0.95畝;有林地28208.60畝。全村轄1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31戶,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2009修正)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09年08月27日發布,自1997年01月01日起施行的法律法規。修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1996年10月29日發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2009年08月27日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2009修正),2009年08月27日發布。內容 ...
生法二空是佛學術語,指生空、法空。又作我法二空、人法二空、人法二無我。略稱二空、二無我。即體達常一主宰之我與諸法之自性皆空。生法二空系大乘之觀法,謂‘人’為空,‘法’亦為空,以斷除我執、法執,而證我空真如、法空真如。小乘則偏修生空觀,故不易斷除法執。[中論卷四觀邪見品、...
佛智法師,號法空,亦名宗智,別號清泉,蜀都當代高僧。1906年出生在成都市少城。七歲去新繁華林寺出家。二十四歲時任方丈衣缽,後同任督監、知客、教務主任達十年之久。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重建昭覺寺,後駐錫應天寺擔任住持,公元2012年7月30日(佛歷二五五六年六月十二日)21時52分,佛智長老於在應天寺...
二空,漢語詞語,讀音為èr kōng,釋義是佛教謂我空和法空。在身心中沒有真實不變的實體,是我空。所有存在現象,都是條件的結合,沒有真實不變的實體,是法空。釋義 1.佛教語。人空與法空。即悟入無我、無法之理,以破煩惱障和所知障。2.佛教謂我空和法空。在身心中沒有真實不變的實體,是我空。
佛學術語為‘法空’之對稱,。觀假名之眾生,並無實在之人、我。又作人空、我空。據成實論卷十二滅法心品載,破裂敗壞眾生是為假名空,見色等無常敗壞、虛誑厭離之相則為法空。又有二種觀:(一)空觀,即是不見假名眾生;例如人見瓶無水,故為空,如是見五陰中無人,故亦為空。(二)若觀法空、第一...
佛教術語,我空與法空的並稱。又稱人法二空、生法二空、人法二無我,或略稱為二空、二無我。意境解讀 我空(ātma-śūnyatā),又作人空、生空、人無我、眾生無我。為我體空無之意。亦即指眾生之身乃五蘊假和合,實無常一主宰的我體。大乘唯識家認為,凡有情之體,因五蘊假和合而有作用,然五蘊一...
(十四)諸法空(梵sarva -dharma-s/u^nyata^ ),又作一切法空。即於蘊、處、界等一切法,自相不定,離取相。(十五)不可得空(梵anupalambha -s/u^nyata^ ),又作無所有空。即諸因緣法中,求我、法不可得。(十六)無法空(梵abha^va -s/u^nyata^ ),又作無性空、非有空。即諸法若已壞滅...
與‘有’相對。音譯為舜若。意譯空無、空虛、空寂、空淨、非有。一切存在之物中,皆無自體、實體、我等,此一思想即稱空。亦即謂事物之虛幻不實,或理體之空寂明淨。自佛陀時代開始即有此思想,尤以大乘佛教為然,且空之思想乃般若經系統之根本思想。空可大別為人空與法空兩者。人空,意謂人類自己無其實體...
二空真如 我空真如和法空真如。二乘聖者,悟人我空無之理,名人空、我空、生空,悟後所證的真如境界,即我空真如。菩薩悟法空之理,悟後所證的真如境界,即法空真如。
“空”佛教用來表述“非有”、“非存在”的一個基本概念。不同的解釋 “我空”、“法空”佛教各時期、各派別對空的解釋不一。在原始佛教中,空只是整個佛教理論體系中的一個普通概念。部派佛教時期,這一概念成為當時爭論的重點之一。大乘佛教時期,尤其是般若經系統的大乘思想則進而以空為其理論基礎。從所否定...
生法二空觀 生空觀與法空觀。這二種觀都是大乘菩薩的觀法。大乘菩薩不但觀人為空,就是觀法亦空,以去除我執與法執,而證得我空真如和法空真如;小乘人卻不然,他們只修生空觀,所以只能斷我執而不能斷法執。
「複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住(1)內空、(2)外空、(3)內外空、(4)空空、(5)大空、(6)第一義空、(7)有為空、(8)無為空、(9)畢竟空、(10)無始空、(11)散空、(12)性空、(13)自相空、(14)諸法空(一切法空)、(15)不可得空、 (16)無法空、(17)有法空、(18)無法有法空,當學般若波羅...
二觀一切法苦謂此菩薩。觀五蘊諸法。有生有滅。皆能逼迫於人。而未證得涅盤之光。是名觀一切法苦。(五蘊者。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也。梵語涅盤。華言滅度。)三觀一切法空謂此菩薩。觀一切諸法。皆悉空寂。而未能得真善之法。是名觀一世法空。(真善法者。即出世之善法。而非世間人天之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