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陰倉,唐代糧倉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陰倉
- 位置:河南省滎陽市
河陰倉,唐代糧倉名。
河陰倉,唐代糧倉名。...... 河陰倉,唐代糧倉名。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從京兆尹裴耀卿建議,為便利東南漕運,在河陰(今河南省滎陽縣 [1] )北古汴河口築...
②舊縣名。唐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為便利東南漕運,在今河南滎陽北(廣武山附近)古汴河口築河陰倉,並置縣。江淮地區糧運經汴渠西來至此,納貯河陰倉, 然後...
開元二十二年(734)八月,玄宗採納他的意見,下令於汴河口置河陰倉(今河南滎陽東北,河陰故城西三里),三門山東置集津倉,三門山西置鹽倉;在三門山北開十八里山...
開元二十二年(734)八月,玄宗採納他的意見,下令於汴河口置河陰倉(今河南滎陽東北,河陰故城西三里),三門山東置集津倉,三門山西置鹽倉;在三門山北開十八里山...
《舊唐書·食貨志下》:“置河陰縣及河陰倉,河西柏崖倉,三門東集津倉,三門西鹽倉。” 宋王應麟 《困學紀聞·考史六》:“ 陝州平陸縣三門,西有鹽倉,東有...
於是開元二十二年先在河口(汴水達河之口,今河南滎陽西北)置“輸場”。八月十四日於輸場東置“河陰倉”(今滎陽東北),西置“柏崖倉”(今河南孟縣沿河之西,原...
唐代輸天下之糧於武牢倉、河陰倉,再運至長安。北宋視汴河為國之命脈,漕運四方糧食至汴梁,滎陽人稱為運糧河。當時,滎陽經濟發達,市場繁榮。 [14] ...
管縣二十六:洛陽,河南,偃師,緱氏,鞏,伊闕,密,王屋,長水,伊陽,河陰,陽翟,...鞏縣置洛口倉,從黃河不入漕洛,即於倉內安置。爰及河陽倉、柏崖倉、太原倉、...
十年,王師討蔡州,師道使賊燒河陰倉,斷建陵橋。初,師道置留邸於河南府,兵諜雜以往來,吏不敢辨。因吳元濟北犯汝、鄭,郊畿多警,防禦兵盡戍伊闕,師道潛...
頃者每年從江西、湖南、浙江、淮南等道,都運米一百一十萬石送至河陰,其中減四十萬石留貯河陰倉,餘七十萬石送至陝州,又減三十萬石留貯太原倉,唯餘四十萬...
玉門渡口,東傍古敖倉與河陰倉,西依興洛倉,為汴水受河處。玉門號子因為玉門的地理位置的獨特,文化覆蓋面和文化內涵相當廣遠與深邃而產生深遠影響。作為歷史的迴響...
頃者每年自江、湖、淮、浙運米百一十萬斛,至河陰留四十萬斛,貯河陰倉,至陝州又留三十萬斛,貯太原倉,餘四十萬斛輸東渭橋。今河陰、太原倉見米猶有三...
10. 《新唐書·裴耀卿傳》:於是置河陰、集津、三門倉,引天下租繇盟津溯河而西。三年積七百萬石,省運費三十萬緡。或曰:“以此緡納於上,足以明功。”答曰...
起源於唐。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裴耀卿於古汴河口築河陰倉,使江淮地區漕糧運此納貯,候水轉運,經黃河﹑渭水至長安,為轉般法之始。宋因汴河春﹑冬不能...
於是開元二十二年先在河口(汴水達河之口,今河南滎陽西北)置“輸場”。八月十四日於輸場東置“河陰倉”(今滎陽東北),西置“柏崖倉”(今河南孟縣沿河之西,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