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門渡口位於河南省滎陽市汜水鎮黃河岸邊。黃河玉門號子是水上交通運輸所形成的勞動場景和文化現象,是黃河與古代大運河千年交通運輸文化的結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滎陽黃河玉門號子
- 榮譽: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分類:文化現象
- 歸屬地:河南省滎陽市
簡介,曲調種類,入選非遺,
簡介
玉門渡口,東傍古敖倉與河陰倉,西依興洛倉,為汴水受河處。玉門號子因為玉門的地理位置的獨特,文化覆蓋面和文化內涵相當廣遠與深邃而產生深遠影響。作為歷史的迴響與見證,以獨特的風情、勞動場景、原汁原味的藝術呈現,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戰勝險風惡浪的英雄本色,實為民族精神薪火傳遞的精品。號子均為勞動而發,為勞動而用。玉門號子與曲調配合唱詞,從民間曲藝、民間戲曲吸取很多營養,多慷慨激勵、堅毅拼搏之詞。
過去,黃河船工從來不行“啞巴船”,不管是拖船下水、上岸檢修,還是起錨、打篷起帆、上水拉縴,都需要一起喊號,甚至還要根據水勢、風向和行船的狀態,不斷地變換調子、節奏和速度。水上行船,遇到逆風、激流時,都得上岸拉縴。一般四五個人拉不動一條船,必須等三五條船的人湊到一起,大家跟著號子的節奏,有喊有答相互配合,整齊劃一,勁兒使到一塊兒,船才能前行。喊號子和唱戲文相似,號子節奏的變化,全靠“號頭”掌握。有趣的是,“號頭”還經常把一些歷史故事、神話傳說以及當地戲曲情節編排進來。
曲調種類
曲調有十多種:
一、“嗡”船號子。
二、起錨號子。
三、搖攏號子(之一)。
四、搖攏號子(之二)。
五、拉縴號子(也是“滿號”的一部分)。
六、打篷號子(又稱“起帆號子”)。
七、“滿號”(又稱“上水拉縴號子”)。
八、“外外”號子(可接“滿號”使用)。
九、撐船號子(又稱“打老窩”號子)。
入選非遺
2009年,滎陽黃河玉門號子被列入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