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我省內河水運發展的實施意見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我省內河水運發展的實施意見》是2012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布的實施意見。

各省轄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國發〔2011〕2號)、《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國發〔2011〕32號)精神,發揮內河水運優勢和潛力,建設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內河水運體系,現就加快我省內河水運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內河水運發展的重要意義
  我省地跨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有較大河流493條,河道總里程達2.6萬多公里。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10年來,我省水運業有了較大發展,通航里程達1439公里,建成各類碼頭49個,打通了沙潁河周口以下、淮河固始望崗以下2條溝通華東和長三角地區水網的水路運輸通道,為加快我省內河水運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加快內河水運發展有利於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內河水運具有運能大、占地少、能耗低等優勢,我省公路、鐵路等陸路交通發達,正在加快建設鄭州航空樞紐,積極推進水運與公路、鐵路、航空等多種交通運輸方式的有機銜接,發展多式聯運,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益,將進一步最佳化我省交通運輸結構,降低社會綜合物流成本,轉變交通運輸發展方式,強化國防交通功能,密切我省與沿海地區和周邊經濟區域的交通聯繫,促進綜合交通運輸網路體系建設,提升中原經濟區全國重要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地位。
  (二)加快內河水運發展有利於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水運在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資和貨櫃、重大裝備運輸中具有獨特優勢。加快發展內河水運將進一步促進沿河地區承接產業轉移,最佳化經濟布局和產業結構。已經建成的沙潁河周口以下、淮河固始望崗以下2條水路運輸通道對沿岸承接產業轉移和最佳化產業布局產生了積極影響。淮河、沙潁河、渦河、沱澮河等跨省航道建成後將進一步加強中原經濟區與皖江經濟帶、長三角經濟區的緊密聯繫,促進信息、技術、資金、人才等資源要素轉移和共享,加速中原經濟區“對接周邊”空間布局的形成,實現優勢互補、聯動發展,推進區域經濟協調快速發展。
(三)加快水運發展有利於促進節能減排。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我省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加劇,發展交通運輸與減少能耗、減少環境污染的矛盾日趨尖銳。大力發展內河水運,有利於加快降低能源資源消耗,發展低碳經濟,減少污染物排放,符合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總體要求,對我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探索不以犧牲生態和環境為代價“三化”協調發展道路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四)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國發〔2011〕2號、國發〔2011〕32號檔案精神,把發展內河水運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和加快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重點任務,堅持改革創新,加強統籌規劃,加大資金投入,強化監督管理,切實提升內河水運發展質量、效益和現代化水平。
  (五)發展目標。利用10年左右的時間,建成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現代化內河水運體系和比較完備的現代化安全監管、救援體系。運輸效率與節能減排能力顯著提高,水運優勢和潛力得到充分發揮,對經濟發展的帶動和促進作用顯著增強。
  到2015年,新增四級高等級航道236公里,通航里程達到1675公里;新增港口泊位41個,港口年吞吐能力貨運達到1400萬噸、客運達到430萬人次;運輸船舶標準化率達到70%,運輸船舶平均噸位達到400噸;港口物流園區規模化、專業化發展,集疏運能力增強,主要航區的支持保障系統基本形成。
  到2020年,全省內河水運貨運量超過1億噸;運輸船舶標準化率達到90%,省內運輸船舶平均噸位達到500噸,長江幹線上的我省省籍運輸船舶平均噸位超過1000噸;擁有5條通江達海的水路運輸通道,通航里程達到1980公里,四級以上高等級航道達到706公里;港口年吞吐能力貨運達到2800萬噸、客運達到500萬人次,成為對外開放的通道和優勢產業集聚的依託;建立輻射周邊、乾支聯網、水陸聯運、港航配套、船舶先進、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內河水運發展體系,形成下與淮河水系、長江水系等水網地區相貫通,上與鐵路、公路等主通道和主樞紐相連線,與能源產業基地相銜接的水路運輸格局。
  三、主要任務
  (六)建設暢通高效的內河水運通道。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河南省公路水路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的通知》(豫政〔2012〕23號)要求,“十二五”期間加快實施沙潁河、渦河、沱澮河3個重點航運開發工程,沱澮河S202橋以下至省界86公里、渦河太康馬廠以下至省界66公里、沙潁河周口至漯河84公里實現通航。推動實施沙潁河周口至省界段升級改造和沙河漯河至平頂山段工程,淮河淮濱至息縣段工程,洪河、惠濟河、唐河航運一期工程,賈魯河及雙洎河工程等航道工程,規劃新增和改善航道里程469公里。
  (七)加強港口港區建設和船舶管理。發揮港口樞紐作用,加快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港區建設。建設淮濱、固始、漯河、西華、鹿邑、永城、夏邑等港區,基本建成商丘、周口、漯河、信陽、南陽、三門峽、洛陽等港口。積極發展港口物流業。
推進船型標準化,嚴格執行船舶更新報廢制度,引導船舶向標準化、大型化、專業化方向發展。貨運船舶以分節駁、頂推船隊和大型化乾散貨船為主,重點發展散貨船舶,積極發展貨櫃運輸船和石油運輸等專用船舶。引導推動客船向快速、舒適化方向發展。
  (八)提高應急處置和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建設全方位覆蓋、全天候運行、具備快速反應能力的現代化水上安全監管和應急救援體系。加強應急搜救體系建設,力爭水上有專業搜救船艇,岸上有應急搜救隊伍,省、市有水上應急搜救機構,全省有布局合理的應急物資儲備倉庫。加強重點庫區水上交通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強化重點水域安全監管,積極應對地質災害和極端天氣,建立重大隱患排查、重大危險源監控制度和預警、預報、預防制度,提高航道應急搶通能力,有效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提高船舶安全性能,加強船舶動態監控,強化安全監管、應急處置和治安防控能力建設。落實企業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政府的安全監管責任。
  (九)實現內河水運綠色發展。在航道、港口建設和運行中,按照生態功能區劃和水功能區劃要求,更加注重保護水生態環境,依法保護飲用水水源地和水生生物保護區、關鍵棲息地,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規定,落實環境保護和生態補償措施。推廣先進適用的港口裝卸工藝和裝備,有效減少港口生產環節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加強船舶流動源污染控制,推動配置船舶防污設備,對新建運輸船舶安裝油污水處理、儲納和生活污水、垃圾收集設施。建設岸上接收處理船舶生活垃圾和油污水的設施。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技術落後的老舊船舶。建設船舶污染監視監測系統,防止發生重大污染事故。建立內河水運污染事故應急回響機制,配備污染處理設備。
  (十)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按照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要求,發揮內河水運的比較優勢,與其他運輸方式形成優勢互補的一體化交通運輸體系。促進公路、鐵路與內河港口無縫銜接,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發展多式聯運,延伸港口服務範圍。依託內河主要港口,科學規劃建設物流園區,拓展港口配送、加工、商貿、金融、保險、船舶貿易、航運交易等現代綜合服務功能,發展現代物流業。基本形成煤炭、礦建材料、貨櫃、旅遊客運等專業化運輸系統,重要港口現代物流中心作用日益顯現。
  (十一)促進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注重發揮淮河、沙潁河、渦河、沱澮河等內河水運通道的優勢,積極發展特色突出的臨港產業開發園區,促進優勢產業向園區集聚,帶動內河水運需求穩步增長。以暢通的航道為基礎,高效的服務為支撐,以平安、綠色的內河水運體系為保障,推動沿河產業布局、結構調整最佳化,服務沿河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實現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四、保障措施
  (十二)加強規劃編制。把加快內河水運發展列入各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切實加強統籌協調,積極有序推進。高水平、高起點編制完善全省內河航道、港口布局規劃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做好與水利、土地利用、環保、城鄉建設等規劃的銜接和協調,重點規劃建設乾支聯動、暢通高效的四級及以上和跨省、市的五級航道體系,全面統籌港航船運協調發展。加強黃河等流域的水運規劃研究工作。在編制區域發展規劃和修訂流域綜合規劃時,要統籌環境保護、水資源綜合利用,充分考慮內河水運發展要求。
(十三)加大資金投入。“十二五”期間,各級政府要不斷加大對內河水運發展的資金投入力度,建立政府主導、企業投資、市場化運作的投融資體制,確保資金來源。積極爭取國家補助資金;省財政每年從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中安排一定資金用於水上交通安全支持保障體系建設;市、縣級政府要根據各地具體情況安排一定數額的財政資金和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用於本轄區有關航道等設施建設資金配套和養護管理;鼓勵社會資金參與港口建設、船型標準化和老舊船舶更新改造;引導金融機構對內河水運基礎設施建設給予融資支持。
  (十四)加強政策支持。各級政府要將航道、船閘、港口建設規劃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優先保證內河水運重點工程建設用地。對符合國家劃撥用地政策的航道、船閘、港口和支持保障體系等公用基礎設施,建設用地由政府劃撥。抓住國家加快水利建設的有利時機,結合水利樞紐建設統籌考慮通航設施建設,結合河道治理清淤、堤防加固統籌安排航道開發中的航道疏浚、護岸處理、征地拆遷等工作。
  (十五)強化監督管理。各級交通運輸部門要加強對內河水運工程建設的管理,強化對工程建設進度、質量和資金使用的監督,嚴格落實招投標等有關制度,確保工程建設程式合法、質量合格、資金安全。
  (十六)健全體制機制。改革和探索我省航道和港口建設、運營和養護管理模式,根據管理許可權,建立事權和責權相統一的建設、運營和養護管理體制,完善工作機制,加快制定促進水運發展的政策。
  (十七)加強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加強內河水運行業人才培養,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提升內河水運科技水平,開展航道整治、船型標準化、節能減排等關鍵技術攻關。積極推進內河水運信息化工作,建設內河水運公共信息服務系統。
  省政府有關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能分工,加強協調配合,認真貫徹落實本意見提出的各項要求,切實做好規劃編制、資金支持、項目審批、體制創新、人才培養、配套政策措施制定等各項工作。同時,要加強指導監督,及時研究新情況,協調解決相關問題。各有關市政府要加強領導,因地制宜,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抓好組織實施,切實推進我省內河水運發展。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七月二十七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