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信息
2023年11月2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220號公布《河南省水路交通運輸管理辦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內容全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水運資源,維護水路交通運輸秩序,保障水路交通運輸安全,促進水路交通運輸事業高質量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和《國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水路交通運輸規劃與發展、運輸與經營、安全與應急、服務與保障以及其他相關活動。
第三條 水路交通運輸發展應當遵循統籌協調、科學規劃、安全暢通、綠色生態、智慧高效、內外循環的原則。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水路交通運輸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國土空間規劃,鼓勵、支持和引導水路交通運輸事業發展,並將相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
第五條 省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主管全省水路交通運輸工作,其所屬的港航海事機構具體負責全省水路交通運輸管理的事務性工作。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水路交通運輸工作,其所確定的相關機構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水路交通運輸管理的事務性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財政、水利、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農業農村、文化和旅遊、氣象、體育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水路交通運輸相關管理工作。
第二章 規劃與發展
第六條 省人民政府應當組織交通運輸、水利、發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等相關部門和有關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建立水路交通運輸工作協調機制,全面部署水路交通運輸規劃和建設,統籌推進航道、港口以及臨港經濟一體化發展,促進交通區位優勢向樞紐經濟優勢轉變。
第七條 省人民政府通過建立全省港口投資運營平台,整合航道、港口、岸線及相關資源,引導港口之間分工協作和運營聯合,增強港口綜合競爭力,推動全省陸港、河港融合發展。
第八條 水路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會同發展改革、水利等部門編制,應當與航道規劃、港口規劃相銜接,經徵求有關部門以及上一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意見後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上一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備案。
省航道規劃由省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會同發展改革、水利等部門編制,報省人民政府會同國務院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批准後公布實施。省港口布局規劃由省人民政府根據全國港口布局規劃組織編制,徵求國務院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意見後公布實施。
本省的重要港口由省人民政府徵求國務院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意見後確定。重要港口的總體規劃由省人民政府徵求國務院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意見後批准後公布實施。其他港口的總體規劃由港口所在地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並報省人民政府備案。
第九條 水路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以及國防建設需要,依據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按照適度超前、功能完善、產業聯動、客貨兩用的原則編制。
水路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應當與流域綜合規劃、防洪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等相銜接,促進航道、港口、船舶和水路交通運輸保障系統協調發展。
第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有利於水路交通運輸發展的政策措施,最佳化調整運輸結構,因地制宜支持發展臨港經濟,引導關聯產業項目臨港布局,建設港口樞紐經濟核心區,提升港口現代物流、航運服務、保稅貿易、戰略儲備等水路運輸功能,推動港產城一體化發展。
第十一條 航道、港口建設應當按照批准的有關規劃實施,遵循國家基本建設程式,遵守法律、法規關於建設工程質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等規定,滿足行洪安全和生態安全等要求。
第十二條 航道、港口、渡口等公益性基礎設施或者公益性部分的建設、養護以政府投入為主;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鼓勵、支持和引導企業或者個人投資、建設經營性水路交通運輸基礎設施。
第十三條 新建、改建、擴建跨越或者穿越航道的橋樑、隧道、管道、纜線、取水、排水等建築物、構築物,應當符合該航道發展規劃技術等級對通航淨高、淨寬、埋設深度等航道通航條件的要求。
建設與航道有關的工程,建設單位應當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就建設項目對航道通航條件的影響作出評價,並報省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審核,但下列工程除外:
(一)臨河、臨湖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二)不通航河流上建設的水工程;
(三)現有水工程的水毀修復、除險加固、不涉及通航建築物和不改變航道原通航條件的更新改造等不影響航道通航條件的工程。
建設單位應當在施工前制定確保航道暢通和航行安全的通航方案,負責方案實施,承擔所需費用。
省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對航道通航條件影響評價審核意見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項目所在地設區的市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承擔現場監督檢查的具體工作,發現工程建設與審核意見不符的,應當及時予以糾正並報告省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
第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會同自然資源、水利等部門,統籌規劃、合理設定水上服務區,拓展船舶服務功能。
水上服務區應當按照設計功能和規範要求提供船舶加油、加氣、加水、岸電、船舶污染物接收和船員休息、購物、通訊等服務。
水上服務區應當加強日常管理,保證服務設施正常運行,保持服務區秩序良好和環境整潔。
第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在航道和港口規劃、設計、施工、養護、運營過程中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支持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的推廣套用,建設綠色、智慧航道港口。
第三章 運輸與經營
第十六條 從事港口經營、水路運輸經營、船舶管理業務經營活動應當依法取得經營許可,在核准的許可事項範圍內依法經營。
水路運輸經營者的營運船舶應當依法取得與其經營範圍相適應的船舶營業運輸證件,並隨船攜帶。
申請經營水路運輸業務的,應當按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經國務院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或者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批准。
申請經營船舶管理業務的,應當經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批准。
第十七條 經營船舶代理、水路旅客運輸代理業務的經營者應當自企業設立登記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向所在地設區的市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八條 水路運輸經營者應當使用符合國家規定條件、配備合格船員的船舶,並保證船舶處於安全適航狀態。
水路運輸經營者應當按照船舶核定的載客定額或者載重量載運旅客和貨物,不得超載或者使用貨船載運旅客。
第十九條 船舶航行、作業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經依法檢驗並持有合格的船舶檢驗證書;
(二)經依法登記並持有船舶登記證書;
(三)按照國家規定配備持有相應適任證書或者其他適任證件的船員;
(四)配備必要的航行資料。
水路旅客運輸業務經營者應當為其客運船舶投保承運人責任保險或者取得相應的財務擔保。
第二十條 為水路交通運輸提供船舶管理、船舶代理、水路旅客運輸代理、水路貨物運輸代理業務等水路運輸輔助業務,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和契約約定辦理。水路運輸輔助業務經營者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以承運人的身份從事水路運輸經營活動;
(二)為未依法取得水路運輸業務經營許可或者超越許可範圍的經營者提供水路運輸輔助服務;
(三)未按規定訂立書面契約、強行代理或者代辦業務;
(四)濫用優勢地位,限制委託人選擇其他代理或者船舶管理服務提供者;
(五)發布虛假信息招攬業務;
(六)以不正當方式或者不規範行為提供其他水路運輸輔助服務,擾亂市場秩序;
(七)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
第二十一條 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港口外客運船舶停靠站點管理制度,明確停靠點選址、建設標準、運營管理、安全管理等具體要求。
第二十二條 省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根據多式聯運發展實際,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規定,及時向省人民政府提出建議,依法履行相關程式報國務院批准停止實施相關行政許可,推動水路交通運輸與鐵路、公路、航空等運輸方式的高效銜接。
第四章 安全與應急
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水路交通運輸安全管理,完善水路交通安全公共設施,建立健全水路交通安全管理責任制度,督促有關部門加強監督管理,協調解決水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的重大問題。
各級人民政府以及有關部門應當按照法律、法規和本辦法規定,加強本行政區域水路交通運輸安全管理工作,落實水路交通運輸管理責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相關部門制定水上交通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保障應急救援工作正常開展。
第二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負責通航水域運輸船舶以及水路運輸經營者和港口經營人的安全監督管理。
未劃定為通航水域的水庫、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城市園林等範圍內水域的船舶安全管理由相應的主管部門負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漁政)主管部門負責漁業船舶的安全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體育主管部門負責體育運動船艇的安全監督管理。
第二十五條 在內河通航水域或者岸線上進行下列可能影響通航安全的作業或者活動的,應當在進行作業或者活動前報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海事管理機構)批准:
(一)勘探、採掘、爆破;
(二)構築、設定、維修、拆除水上水下構築物或者設施;
(三)架設橋樑、索道;
(四)鋪設、檢修、拆除水上水下電纜或者管道;
(五)設定繫船浮筒、浮躉、纜樁等設施;
(六)航道建設,航道、碼頭前沿水域疏浚;
(七)舉行大型民眾性活動、體育比賽。
進行前款所列作業或者活動需要進行可行性研究的,在進行可行性研究時應當徵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海事管理機構)的意見;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經其他有關部門審批的,還應當依法辦理有關審批手續。
第二十六條 鄉鎮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水路交通安全管理履行下列職責:
(一)建立健全行政村和船主的船舶安全責任制;
(二)集會、節假日期間,組織有關人員協助維持水上安全生產秩序;
(三)落實渡口船舶、船員、旅客定額的安全管理責任制;
(四)落實船舶水路交通安全管理專門人員;
(五)督促船舶所有人、經營人和船員遵守內河交通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
第二十七條 水路運輸經營者、水路運輸輔助業務經營者和港口經營人的主要負責人全面負責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
水路運輸經營者、水路運輸輔助業務經營者和港口經營人應當遵守安全生產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健全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崗位責任制度,完善安全生產條件,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並定期組織演練。
第二十八條 水路運輸經營者、水路運輸輔助業務經營者和港口經營人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按照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要求制定運輸保障預案,建立應急運輸、軍事運輸和緊急運輸的運力儲備,優先運送處置防洪、搶險、救災、戰備等突發事件所需的物資、設備、工具和人員。承擔政府要求的運輸任務的,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給予補償。
國家根據國防動員需要,可以依法徵收、徵用組織和個人的設備設施、交通工具、場所和其他財產。對被徵收、徵用者因徵收、徵用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
第二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加強對船舶、浮動設施、船員和通航安全環境的監督檢查。
遇有惡劣天氣、水位陡漲、水位陡落或者水面漂浮物密度過量,發生影響航行的水上交通事故、船舶污染事故等情形的,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交通運輸、應急管理等有關部門和單位開展水上應急救援、處置工作,保障船上人員生命安全和必要生活條件,儘快恢復通航。
第三十條 發生水上交通事故的,船舶所有人或者經營人應當立即如實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有水路交通運輸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和應急管理部門報告,並向登記註冊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報告;可能造成水體污染的,還應當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報告。
發生港口生產安全事故的,其經營人應當及時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和應急管理部門報告。
水上交通事故調查處理和港口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執行。
第三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落實預防與應對水上突發事件的屬地責任,健全水上搜救指揮機制,加強水上搜救基地建設,組建專業或者兼職水上搜救隊伍,配齊水上搜救設施裝備,組織開展水上搜救演練。
鼓勵生產經營單位、社會組織和其他社會力量建立水上搜救應急救援隊伍,參與水上應急救援。對參與搜救工作的各類社會水上搜救力量給予必要的扶持。
第五章 服務與保障
第三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水資源綜合利用和工程調度。省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與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統籌協調推進項目規劃、建設、管理、運營、養護等。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將航道、港口等水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並予以保障,對公益性水路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給予政策支持。
第三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支持港口智慧物流服務平台和區域航運中心建設,推動船舶代理、貨物代理、船舶供應等傳統航運服務業轉型升級,鼓勵發展航運金融保險、航運經紀、航運交易、海事仲裁、信息諮詢等現代航運服務業。
第三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給予政策支持,鼓勵發展公路、鐵路、航空與水路多式聯運以及貨櫃運輸。鼓勵大宗物資中長距離公路轉水路運輸,支持疏港鐵路專用線建設,鼓勵、支持港口經營人和水路運輸經營者採用聯運設施設備、河海直達船型等實施鐵水聯運、河海聯運和河海直達運輸。
第三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水路交通運輸發展需要和國家有關規定,推進船型標準化,推廣套用符合環保和節能要求的綠色船舶;鼓勵船舶建設和改造受電設施,在港口、錨地停泊期間優先使用岸電。
第三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最佳化水路運輸電子政務服務,推動實現全流程網上辦理,促進跨地方、跨部門數據共享、互信互認。
第三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水路交通運輸職業教育和培訓,制定優惠政策,培養、引進專業人才,提升從業人員素質。
第三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建立健全水運工程建設、水路運輸、船舶檢驗、安全生產、行政執法等水路交通運輸信用管理制度,加強水路交通運輸行業誠信管理。本省水路交通運輸行業信用管理的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依據《河南省社會信用條例》制定。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法律、法規已有法律責任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四十條 未經許可擅自經營或者超越許可範圍經營水路運輸業務或者船舶管理業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經營,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3萬元的,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一條 水路運輸經營者使用未取得船舶營運證件的船舶從事水路運輸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責令該船停止經營,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2萬元的,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依據法定條件審批或者備案的;
(二)不依法實施監督檢查的;
(三)發現違法行為未及時查處的;
(四)有其他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濫用職權情形的。
第七章 附則
第四十三條 設區的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對負責水路交通運輸管理職責的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四十四條 本辦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2011年2月2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河南省水路交通管理辦法》(省政府令第138號)同時廢止。
政策解讀
一、檔案出台背景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明確提出要推進大宗貨物及中長距離貨物運輸向鐵路和水運有序轉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水路交通運輸,全力推動內河航運通江達海高質量發展,2019年提出推進空陸網海“四路協同”,2021年全面實施“優勢再造戰略”,加快推動交通區位優勢向樞紐經濟優勢轉變。2011年省政府出台的《河南省水路交通管理辦法》對加強全省水路交通管理、促進水路交通事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於水運發展環境發生較大變化,已不能適應構建安全暢通、綠色經濟、智慧型高效的現代化內河航運體系和“四路協同”推動樞紐經濟發展的需要,對原辦法進行全面修改十分必要。目前,廣西、江蘇、江西、安徽等20餘個省份已出台了相關地方性法規和規章。
二、起草審查過程
《辦法》由省交通運輸廳負責起草。按照立法程式要求,起草單位對《辦法》進行了制度廉潔性評估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在審查修改階段,省司法廳採取了書面徵求省直有關部門、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範區管委會及基層立法聯繫點意見,網上徵求社會公眾意見,立法座談聽取基層意見,立法論證聽取專家意見,立法協調聽取部門意見等多種方式充分聽取有關方面意見,深入基層一線調研漯河、周口、信陽等地航道、港口和企業,併到廣西、江蘇、雲南等兄弟省份學習借鑑先進經驗。2023年10月31日,省政府第18次常務會議審議並通過《辦法》。
三、檔案主要內容
《辦法》主要立法思路如下:一是落實戰略部署,助力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有關決策部署,在送審稿基礎上新增“規劃與發展”一章,增強水路交通運輸規劃布局科學性,補齊水路交通運輸短板,促進樞紐經濟降本增效、特色產業集聚循環、文化旅遊優勢發揮;二是規範運輸經營,推動聯運高效銜接。以“綠色生態、數字智慧、內外循環、客貨兩運”為導向,加強水路運輸經營規範引導,提升智慧型航運套用水平,用活用好法律授權,促進公路、鐵路、水路、航空高效銜接;三是樹牢底線思維,健全水運安全體系。增強風險意識,加大水路交通運輸安全監管力度,明確相應主體責任,強化安全隱患閉環管理,健全應急救援機制,實現水路交通運輸安全監管全覆蓋。
《辦法》共7章44條,對原辦法進行了全面修改,主要內容如下。
(一)關於規劃發展。《辦法》第三條明確水路交通運輸發展應當遵循統籌協調、科學規劃、安全暢通、綠色生態、智慧高效、內外循環的原則。第八條對水路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的編製程序作出明確規定。第九條規定水路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應當按照適度超前、功能完善、產業聯動、客貨兩用的原則編制。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十五條對航道和港口的規劃、設計、施工、養護、運營提出具體要求。
(二)關於工作機制。《辦法》第六條規定由省政府組織交通運輸、水利等相關部門和有關設區的市政府建立水路交通運輸工作協調機制,全面部署水路交通運輸的規劃發展。第七條規定通過建立全省港口投資運營平台,整合航道、港口等相關資源,增強港口綜合競爭力,推動全省陸港、河港融合發展。第十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結合實際制定並實施有利於水路交通運輸發展的政策或者措施,因地制宜支持發展臨港經濟,推動港產城一體化發展。
(三)關於運輸經營。《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設區的市政府應當制定港口外客運船舶停靠站點管理制度,明確停靠點選址、建設標準、運營管理、安全管理等具體要求。第二十二條規定省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根據多式聯運發展實際,依據行政許可法的規定,及時向省政府提出建議,依法履行相關程式報國務院批准停止實施相關行政許可,為我省多式聯運發展鬆綁減負,推動多式聯運高效銜接、高質量發展。
(四)關於服務保障。《辦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將航道、港口等水運基礎設施建設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並予以保障,對公益性水路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按照有關規定給予政策支持。第三十四條規定鼓勵發展公路、鐵路、航空與水路多式聯運及貨櫃運輸,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第三十五條規定推進船型標準化,推廣套用綠色船舶,鼓勵船舶建設和改造受電設施,在港口、錨地停泊期間優先使用岸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