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原則

決策原則是反映決策過程的客觀規律和要求,在決策工作中需要遵守的基本準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決策原則
  • 分類:決策整個過程都需要掌握的原則等
  • 性質:反映決策過程的客觀規律和要求
  • 基本原則:經濟性原則等
分類,基本原則,

分類

決策原則分為兩類:一類是在決策整個過程都需要掌握的原則;一類是在決策各個階段中需要掌握的原則。前者有十個原則,後者有十個原則。
一、前者的十個原則是:
(1)信息原則,信息是決策的基礎,對信息的要求是準確、完整、及時,有的信息還要求保密。
(2)預測原則,科學的預測是決策可靠性保證,也是選擇實施途徑的重要方法。
(3)系統原則,要用系統論的考慮決策所涉及的整個系統和相關係統,決策對象和外的相互聯繫及相互作用。
(4)可行性原則,決策的目途徑都要同主客觀條件符合,有很大的現實可能性。
(5)優選原則,要從兩個或兩個以上方案中,對比分析選佳或滿意方案。
(6)效益原則,選出的方案要有明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花費代價小,而取得的效果大。
(7)外腦原則,重視利用參謀、顧問、智囊團的作用,發揮集體智慧的優勢。
(8)行動原則,決策是要付諸行動,否則無價值可言。
(9)跟蹤原則,對決策實施跟蹤反饋,及時進行控制調節,使決策實現。
(10)科學原則,自始至終都必須體現決策的科學性,保證決策的正確和目標的實現。
二、後者的十個原則是:
(1)差距原則是指決策目標應該著眼於解決應有現象與實際現象之間的差距,也就是需要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問題。所謂應有現象,是指人的更高要求的現象,這種現象或者是人們美好的追求,或者是其他國家、社會、地區已達到的現象,或者是標準規定。實際現象是指現實的現象。應有現象同實際現象之間通過對比找出了差距。而縮短差距,消除差距就是決策目標所要解決的問題。
(2)緊迫原則是指決策目標所要解決的差距問題,是緊迫性的問題,這個緊迫性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現在就要解決的問題,說它的重要性。二是現在有利於問題的解決,說它的機遇性。如我國與已開發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相比是落後了,落後就是差距。解決這個差距就把經濟建設搞上去,這是緊迫的任務,而且要抓住現在機遇,不能坐失良機。
(3)力及原則是指決策目標應具有實現的可能,既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又充分利用客觀可能性,兩者結合下能實現的目標,有其可行性、可能性。
(4)彈性原則是指決策目標在實施過程中有伸縮的餘地。在順利進行中,情況越來越好,可以提前或超額完成目標,應有準備。同樣,在不順利中進行,或出現了意外,而使目標難以如期實現的就要留有餘地。
(5)瞄準原則是指案必須瞄準目標、準確度越高越好,不能南轅北轍。瞄不目標的方案是無意義的方案。
(6)差異原則是指幾個備選方,在路線、途徑、方法、措施上有明顯的差異,有差異才選擇性,雷同就無法選擇。
(7)時機原則,在信息充分,根據充分、論證充分的基礎上及時選定方案、當斷必斷、不能貽誤時機。
(8)排斥原則,應在不同的方案、排斥的意見中充分聽取作出抉擇。
(9)追蹤原則,決策實施後要隨時檢查驗證,不能認為一經決策就放手不管。
(10)反饋原則,實施決策過程中的進展情況,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反回決策者,以便掌握情況,對新出現問題作出對策。

基本原則

(1)經濟性原則
經濟性原則就是研究經濟決策所花的代價和取得收益的關係,研究投入與產出的關係。決策者必須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並且要把經濟效益同社會效益結合起來,以較小的勞動消耗和物資消耗取得最大的成果。如果一項決策所花的代價大於所得,那么這項決策是不科學的。
(2)可行性原則
可行性原則的基本要求是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思想,運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手段,尋找能達到決策目標的一切方案,並分析這些方案的利弊,以便最後抉擇。可行性分析是可行性原則的外在表現,是決策活動的重要環節。只有經過可行性分析論證後選定的決策方案,才是有較大的把握實現的方案。掌握可行性原則必須認真研究分析制約因素,包括自然條件的制約和決策本身目標系統的制約。可行性原則的具體要求,就是在考慮制約因素的基礎上,進行全面性、選優性、合法性的研究分析。全面性指從全局和整體出發,全面系統地研究、分析決策目標和決策方案,力求完整無缺,不放過任何一種可能方案。全面性分析要求決策時,必須有多方位思考和比較的餘地,全面地考慮和權衡各種得失利弊,全面地把握各種備選方案,既要考慮需要,又要考慮可能;既要考慮到有利因素和成功的機會,又要考慮到不利因素和失敗的風險。選優性指決策必須從兩個或兩個以上可供選擇的不同方案中,通過廣泛調查,反覆對比和全面分析,科學論證後選出最優方案作為對策。這裡的“優”主要表現為效益大和效率高。合法性指任何決策總是在一定複雜的社會關係中進行的,必須具有法律上的可行性。決策的內容要符合現行的法律法規,並且決策要經過一定的合法的組織程式和審批手續。
(3)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是一系列決策原則的綜合體現。現代化大生產和現代化科學技術,特別是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興起,為決策從經驗到科學創造了條件,領導者的決策活動產生了質的飛躍。決策科學性的基本要求是:1)決策思想科學化;2)決策體制科學化;3)決策程式科學化;4)決策方法科學化。科學性原則的這幾個方面是互相聯繫,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只有樹立科學的決策思想,遵循科學的決策程式,運用科學的決策方法,建立科學的決策體制,整個決策才可能是科學的;否則,就不能稱為科學決策。
(4)民主性原則
民主性原則是指決策者要充分發揚民主作風,調動決策參與者、甚至包括決策執行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共同參與決策活動,並善於集中和依靠集體的智慧與力量進行決策。
(5)整體性原則
整體性原則也稱為系統性原則,它要求把決策對象視為一個整體或系統,以整體或系統目標的最佳化為準繩,協調整體或系統中各部分或分系統的相互關係,使整體或系統完整和平衡。因此,在決策時,應該將各個部分或小系統的特性放到整體或大系統中去權衡,以整體或系統的總目標來協調各個部分或小系統的目標。
(6)預測性原則
預測是決策的前提和依據。預測是由過去和現在的已知,運用各種知識和科學手段來推知未來的未知。科學決策,必須用科學的預見來克服沒有科學根據的主觀臆測,防止盲目決策。決策的正確與否,取決於對未來後果判斷的正確程度,不知道行動後果如何,常常造成決策失誤。所以決策必須遵循預測性原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