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藏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文化事業,科學技術,教育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歷史文化,風景名勝,著名人物,古代名人,近現代名人,城市榮譽,
建制沿革
江都區早在新石器晚期就有人類從事各項農業生產活動。春秋時期屬
吳國。秦楚之際,項羽欲在廣陵臨江建都,始稱江都。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滅楚,地屬秦國的廣陵縣。
西漢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建江都縣。
三國時廢,西晉復建,東晉初併入輿縣,穆帝時復設。此後,縣域歷經多次演變。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後,日軍侵占江都縣大部分地區,江都縣國民政府流徙農村。共產黨深入敵後,開闢抗日根據地,縣境分屬3種不同性質的政權。日偽統治時建偽江都縣公署(前稱偽江北自治會),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偽投降時止;國民政府統治的江都縣,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江都縣國民政府崩潰止。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7月,共產黨在江都縣東境建江都縣抗日民主政府。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9月,江都縣分為江都、邗東兩縣。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4月,江、邗兩縣合併,稱江都縣。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2月,江都縣分為江都、樊川兩縣。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4月,江、樊兩縣合併,仍稱江都縣。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1月,江都縣再次分為江都、邗東兩縣。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江、邗兩縣合併,稱江都縣。
新中國成立後,分出揚州城區和郊區建揚州市。1956年3月,江都縣析出西境,建邗江縣。1994年7月,撤江都縣,建江都市。2011年11月,撤銷縣級江都市,設立揚州市江都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0年4月起,原磚橋鎮、張綱鎮、雙溝鎮相繼併入
仙女鎮。鎮政府駐江都市城區。
2005年5月20日,經過江蘇省政府批准,江都進行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截至2012年末,江都區設有13個鎮,65個居民委員會,263個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17年末,全區設仙女鎮、小紀鎮、武堅鎮、樊川鎮、真武鎮、宜陵鎮、丁溝鎮、郭村鎮、邵伯鎮、丁伙鎮、大橋鎮、吳橋鎮、浦頭鎮13個鎮,65個居民委員會,263個村民委員會。仙女鎮龍川北路1號是揚州市江都區人民政府所在地。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江都區位於江蘇省中部,隸屬於揚州市。該區南瀕長江,西傍揚州市郊區和邗江縣,東與姜堰市、泰州市海陵區、高港區接壤,北與
高郵市、興化市毗連。江都區地理坐標為北緯32°17′51″~32°48′00″,東經119°27′03″~119°54′23″。南北最長處55.75公里,東西最寬處42.76公里。總面積1332.5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江都區境內地勢平坦,河湖交織。通揚運河橫穿東西,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地面真高1.6~9.9米,傾斜坡度小於6度。
氣候
2017年平均氣溫16.1℃,較常年偏高0.4℃,較2016年同期偏高0.5℃,從各月平均氣溫來看,2017年有8個月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偏高,4個月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偏低,其中3到4月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5℃,7到8月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0.9℃,12月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2℃。年極端最高氣溫39.1℃,出在7月29日;極端最低氣溫-10.2℃,出在1月24日。2017年≥35℃的高溫日數28天,比常年多18天,其中7月20日到8月2日和8月11到20日分別出現連續14天和10天日最高氣溫大於等於35℃的高溫天氣。2017年極大風速19.2m/s, 出在5月3日。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江都區有土地面積132990.25公頃,其中農用地90427.17公頃,建設用地27553.86公頃,未利用地15009.22公頃。
水資源
江都區共有水域面積18887.73公頃。地表水可利用總量約9.5億立方米,其中河流15002.2公頃、湖泊927.14公頃、灘地989.14公頃、葦地244.85公頃、坑塘1298.2公頃、小漁塘406.2公頃(不含人工養殖面積)。邵伯湖總面積1405.24公頃,其中水面積927.15公頃、灘地478.08公頃。2014年,江都區全年用水總量為61970萬立方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79.45立方米/萬元,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12.7立方米/萬元;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0.6;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78.7%。
植物資源
江都區林地面積26958公頃,其中林地15090公頃、特灌林地3088公頃、四旁樹折合面積8780公頃,四旁樹木1930萬株,林地覆蓋率20.7%。全年林業總產值15億元。全區林苗繁育面積150公頃,繁育林苗400萬株,出圃苗木250萬株,主要樹種有意楊、柳、水杉、大葉女貞、香樟、廣玉蘭、紫薇、紅葉石楠、桂花、北美楓香、櫸樹、欒樹等。植物約205種。
動物資源
江都區20多萬畝的湖河水面盛產河鰻、甲魚、螃蟹、羅氏沼蝦和邵伯菱等特種水產品。動物種類較多,鳥類有154種,魚類有90餘種,還有爬行、哺乳、甲殼、軟體等類動物。
礦藏資源
江都在區域地質構造上位於
蘇中—
蘇北盆地高郵凹陷的南半部,地下油氣資源比較豐富,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3000萬噸,占江蘇全省的60%以上,是江蘇省石油和天然氣主要產區。
江都區地處蘇北盆地南部,樊川生油深凹處於江都的中心地帶,是天然油氣富集成藏的有利區。1956年,國家地質勘探部門開始進行油氣地質勘查,60年代鑽探發現油氣顯示,70年代鑽探獲得工業油氣流。1974年9月,在真武鄉西鹽邵河旁鑽探蘇58井,於垛一段2012.8~2020.6米井試油,8毫米油嘴產原油41.4噸/日,天然氣161.0立方米。接著鑽探蘇61井、蘇62井,相繼試油分別獲日產原油34.00噸、24.1噸。至1999年底,在江都地區發現並開發12個油田,經國家審批,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960萬噸,含油麵積33.9平方千米。探明石油地質儲量占江蘇石油勘探局相應總儲量的35.4%,油田分布在真武、永安、邵伯、吳堡、周西等地。
人口
截止2018年末,江都區常住人口為101.7萬人,戶籍人口104.5萬人,登記出生人口6410人,出生率6.1‰,死亡人口9184人,死亡率8.8‰,人口自然增長率-2.7‰,男女性別比(女性為100)為99.44。
經濟
綜述
2018年,江都區區實現生產總值1070.05億元,可比價增長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6.95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494.44億元,增長2%;第三產業增加值508.66億元,增長8.6%。服務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7.5%,較2017年提高1%。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6.0:47.5:46.5調整為6.3:46.2:47.5。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105476元,增長4.6%。入圍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分列第36位、第35位。
2018年,江都區財政總收入127.85億元,下降0.1%,其中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2.89億元,增長0.4%,其中稅收收入41.3億元,增長13.5%。主體稅種中,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合計完成29.72億元,增長20.7%。其中,增值稅23.28億元,增長21.1%;企業所得稅4.94億元,增長25.4%;個人所得稅1.5億元,增長3.3%。
2018年,江都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49元,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5元,增長9.2%,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152元,增長7.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118元,增長8.1%,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5871元,增長6.5%。
2018年,江都區固定資產投資下降2.3%。其中:第二產業投資下降0.3%;第三產業投資下降6.6%,第三產業投資中,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增長1.0%。
第一產業
2018年,江都區糧食種植面積133.97萬畝,增長1.1%;糧食總產64萬噸,增長1.7%。年末生豬出欄21.08萬頭,下降13.5%,存欄12.4萬頭,增長0.4%。家禽出欄996萬隻,下降11.4%;家禽存欄301萬隻,下降7.4%。全區水產養殖面積10萬畝,特種水產養殖面積9萬畝,實現水產品總量4.7萬噸。
2018年,江都區新增省級示範家庭農場5家,新建高標準農田2.5萬畝,綠色優質農產品占比52%。農地綜合社創新試點工作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改革創新典型案例,供銷合作深化改革經驗在全省推廣,農村土地承包確權登記成果通過農業農村部質量驗收。
2018年,江都區新增林木面積0.64萬畝,森林撫育面積達1.8萬畝,重點公益林面積增長至4.08萬畝。完成9個省級示範村(4分三化示範村、5個綠化示範村)創建。推進“263”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治理,113家非禁養區規模養殖場已完成治理驗收87家,治理率77%。
第二產業
2018年,江都區64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增長4.9%。其中,輕工業下降6.4%,重工業增長7.9%。從主導產業來看,醫藥化工產業完成產值228.97億元,下降1.5%;特鋼、造船產業完成產值207.86億元,增長17.7%;汽車產業完成產值94.26億元,下降3.9%;機械電子產業完成產值519.52億元,下降2.4%;智慧型電網產業完成產值46.41億元,增長8.6%;節能環保產業完成產值53.1億元,下降0.6%。
2018年,江都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下降1.6%;利稅增長5.6%;利潤增長16.9%。全社會用電量42.85億千瓦時,增長9.9%,其中工業用電量28.4億千瓦時,增長11.2%。
2018年,江都區建築業完成施工產值1332億元,增長4.0%,獲國家級優質工程5項,創成省綠色建築和建築節能綜合提升示範區。全區共有資質企業293家,其中:特級3家、一級32家(總承包15家,專業承包17家),二級93家(總承包37家,專業承包56家)、三級98家(總承包56家,專業承包42家)、不分等級42家、勞務25家。全區現有註冊一級建造師1077人,二級建造師2872人。
第三產業
2018年,江都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4.45億元,增長9.2%。分規模看,全區限額以上單位實現零售額61.01億元,增長3.7%;限額以下單位實現零售額233.44億元,增長10.7%。分城鄉來看,城鎮實現零售額265.83億元,增長9.2%,占全部社零比重的90.3%;鄉村實現零售額28.62億元,增長9.1%。糧油、食品類零增長23.7%,家具類零售額增長84.7%,日用品類零售額增長45%,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7.4%;金銀珠寶類和通訊器材類銷售下滑,分別下降22%、19.9%。
2018年,江都區新批外資企業15家,增資8家,實現協定外資2.6億美元,同比下降10.1%,到賬外資2.2億美元,同比下降8.6%。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外資到賬5119萬美元,占實際利用外資總量的23.3%,較2017年同期水平提高近14%。全年實現外貿自營進出口總額22.4億美元,同比增長5.2%,其中出口總額14.7億美元,同比降低8.3%;進口總額7.5億美元,同比增長46.8%。重點出口行業增長較快。全區醫藥化工出口2.9705億美元,機電產品出口3.0104億美元,鋼管出口2.3691億美元,車輛及零部件出口1.078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61%、32%、26.7%、41.1%,其中醫藥化工占比較2017年同期高出近9%。全區20強企業累計出口10.3908億美元,占全區外貿出口總額的70.5%,其中13家實現同比正增長。全區有27家企業出口總額超1000萬美元。
2018年,江都區接待遊客51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5.09億元。
截止2018年末,江都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1059.83億元,比年初增加9.36億元,增長0.9%,其中,住戶存款餘額678.21億元,比年初增加44.49億元,增長7%;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672.55億元,比年初增加59.95億元,增長9.8%。其中,中長期貸款餘額352.61億元,比年初增加26.03億元,增長8%;個人消費貸款167.46億元,比年初增加25.07億元,增長17.6%。
交通運輸
綜述
2018年,江都區實現客運量1097.1萬人次,下降4.6%;旅客周轉量3.39億人公里,下降4.6%;全年完成道路貨運量1236萬噸,增長13.8%;貨物周轉量21.93億噸公里,增長12.8%。全年完成水路貨運量3475萬噸,增長38%;貨物周轉量192.89億噸公里,與2017年持平。
2018年,江廣高速擴容以及大橋、浦頭互通相繼通車,352省道全線貫通,五峰山過江通道先導段、新328國道江都段快速化改造加速推進,天山路、華山路、浦江路等通道納入京滬高速擴建工程同步實施。
公路
江都區橫穿東西的寧通高速公路、江海高速與縱貫南北的
京滬高速公路在此交匯,
328國道、淮江、沿江、江平等國家級、省級公路在江都穿境而過。江都至南京約1個多小時車程,到上海約2個多小時車程,到北京約8個多小時車程。市內村村通公路,形成了以
幹線公路為主體的交通網路。
2018年,江廣高速擴容以及大橋、浦頭互通相繼通車,352省道全線貫通,五峰山過江通道先導段、新328國道江都段快速化改造加速推進,天山路、華山路、浦江路等通道納入京滬高速擴建工程。
鐵路
江都區
寧啟鐵路與
連淮揚鎮鐵路、
京滬鐵路組成了四通八達的鐵路網。
江都站(揚州)火車站擁有直達北京、廣州、重慶、上海、武漢、成都、深圳、杭州、鹽城、大連等多條黃金鐵路線,客貨運輸便捷。
港口
長江、淮河與著名的京杭大運河匯集於江都,形成了貫穿東西、連線南北的水路大動脈。江都港擁有3.5萬噸雜貨碼頭、1萬噸綜合碼頭、三千噸液化氣碼頭、萬噸舾裝碼頭各一座,可常年停靠5萬噸以下貨輪,海關、檢驗檢疫等口岸服務機構配套齊全。
航空
坐落在江都區境內的
揚州泰州機場已經建成運營,距區中心10多公里,在此可通向國內主要城市。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8年,江都區建成城市書房藝術沙龍,並組織開展“書香江都全民閱讀節”系列活動。建成“龍川”24小時城市書房,“若虛”24小時城市書房進行裝修施工。完成區圖書館智慧型館藏套用系統建設、“常春藤”自助式圖書館建設、雲計算和雲存儲服務等提升改造項目工程。開展大型公益文藝匯演16場,原創舞蹈《車輪滾過大平原》獲江蘇省五星工程獎。區圖書館實施“電視圖書館免費進萬家”,開通手機閱讀系統,利用區圖書館資源建成“移動圖書館”,廣大手機用戶均能上線閱讀。自在公園24小時城市書房年接待讀者24萬人次。
科學技術
2018年,江都區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585.74億元,增長7.8%。淨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9家、省級企業研發機構6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授權專利3785件,其中發明專利277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8.53件;主持或參與制訂國家及行業標準25個;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2.86%。載體建設加速推進,建成投用科技產業綜合體12.9萬平方米,招引入駐企業200家,新增省級眾創空間3家。
教育事業
2018年,江都區完成校舍加固3萬平方米,新增幼稚園4所,高考本一達線人數全市第一,職教集團榮獲省現代化示範性職業學校稱號,創成省中國小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區,通過省國語普及縣考核驗收。整治關停校外培訓機構113家、無證幼稚園15家。
醫療衛生
2018年,江都區實施人民醫院異地新建,創成二級醫院1家,新增無害化衛生戶廁4100座,通過國家衛生城市複審。
體育事業
2018年,江都區13個鎮全民健身中心、259個村體育活動室建成開放。參加十九屆省運會獲金牌7枚。
歷史文化
境內文化古蹟眾多,商周文化遺址紂臣墩、漢代的古墓群、晉代謝安手植的甘棠樹、唐代遺構開元寺、真武廟等。“孤篇壓全唐”的扛鼎之作《春江花月夜》誕生於此。《拔根蘆柴花》、《茉莉花》、《撒趟 子撩在外》等民歌從這裡走向全國,江都是揚劇、揚州評話重要的發源地。江都的漆器、金屬工藝形美工精,名聞遐邇。舞龍燈、賽鑼、蓮湘花 鼓等傳統民俗淳樸豐厚。
三月三廟會
“三月三”廟會是古鎮仙女廟的傳統“節日”。始於漢代。相傳西漢末年,
王莽造反,天下大亂,三月初三,漢高祖第九代孫劉秀被王莽追逃到蔡家莊一帶,為一漁夫所救。後來,莊民感念劉秀的福澤,特建金龍王廟(鄉民以為皇帝是金龍化身)。
風景名勝
江都水利樞紐風景區:江都水利樞紐工程位於長江中下游北岸,揚州市江都區境內,於1977年全面建成,現建有4座大型電力抽水站、12座水閘等配套工程,是一個融灌溉、排澇、泄洪、發電、通航等綜合功能為一體的水利樞紐,是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以4座抽水站為核心的江都水利樞紐旅遊區是國家水利風景區,占地160公頃,集科普教育、觀光遊覽、休閒健身於一身,有迎賓大道、源頭紀念碑、第一抽水站、園中園、江石溪碑亭等景點。
邵伯湖風景旅遊區:景區位於揚州市江都區邵伯鎮。該鎮因東晉太傅謝安於此築埭得名,有1600多年的歷史,自然資源豐富,是京杭運河線上的歷史文化古鎮。景區總占地15平方千米,主要以“古”“水”為特色,由老街觀光區、運河及船閘風光區、邵伯湖休閒度假區、邵伯特色遊覽區四大部分組成,是揚州“運河人家”遊覽線的重要節點。2005年被評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2015年被評為市級度假區。邵伯湖有15平方公里的水面,湖中有大小島嶼64個。
江都現代花木產業園生態旅遊區:位於揚州市江都區仙女鎮境內,面積800公頃,是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園區,2005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農業旅遊示範點;由龍川盆景藝苑、微縮四季園、雅典娜鮮切花觀賞園、盆景演示大棚、花卉苗木百科東園、西園,鄉村釣魚台,青少年國防教育基地,阿波羅花木市場,揚州國花園等10個農業生態旅遊景點組成。
真如寺:又叫真武廟,座落於
小紀鎮,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真如寺,初名地藏庵,始為道場,建於唐,後荒廢。明弘治八年重建,有前殿、大殿、藏經樓,採用宋代的建築風格。至1949年,真如寺僅存一大殿。上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省、市兩級人民政府的文化部門曾數次對真如寺進行修葺。
斗野亭:位於邵伯, 始建於宋熙寧二年(1069年),因亭的位置“於天文屬斗分野”而得名。
仙女廟:始建於宋代,廟址在江都鎮區的通揚河段北面,清代鹹豐年間重建的廟宇最為宏偉,有前殿、中殿、後殿。前殿正門石額以白礬石為材,高約2米,寬約0.7米,鐫刻“敕封古仙女廟”正楷大字。“敕封”二字為紅,其餘為藍,周邊有龍紋淺刻。中殿的吊籃中放著皇帝敕封的文書。後殿即為仙女娘娘殿,殿中有香案,水磨青磚的神台上木神龕精雕細刻,內立兩仙女塑像。東牆嵌有記載廟史的石碑一方。
開元寺:座落於大橋鎮,因建於唐玄宗開元年間故得名。2013年12月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始建於唐開元年間,1994年在原址上復建,現占地100餘畝,年接待人次已達30餘萬人。開元寺風景區是以開元寺為主體,拓展開發建設了星北湖、美食街、條石古街的區域性旅遊景區。
朴園:位於揚州市江都區丁伙鎮,占地100公頃,是集綠色生態旅遊、娛樂觀光休閒、花木文化展示於一體的現代高效花木產業園。2009年被評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2014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占地1500畝,總投資1.5個億,建有朴樹、香樟、桂花、紫薇、常用苗木等五大特色園區,配套假山瀑布、親水棧道、休閒涼亭等觀光娛樂設施。
淥洋湖:總面積15.3平方公里,地形如釜,四周高、中間低,周圍有16.5公里的圩堤環抱。1985年8月,淥洋林場成為鳥類和野生動物的自然保護區。經過20多年的建設,發展成林場。水杉、池杉林590畝,苗圃110畝,果樹87畝,竹林20畝,農田358畝,活立木蓄積7820立方米,林木覆蓋率41%。池杉林和果木園中,林濤起伏,鳥雀啁啾,蛇游兔竄。這裡濕地鳥類、森林鳥類,約有數百個種類,隸屬13目20科,其中東洋界鳥類21種,古北界鳥類28種,廣布種鳥類30種,屬國家保護的有10多種。
山水園:2015年1月30日,被評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位於江都現代花木園區內,比鄰阿波羅花木市場,占地面積約40000平方米,投資1000萬元,建成一館(樹、石盆景室內展館);二區(自然景觀展示區、名貴盆景素材展示區);三園(山水盆景園、樹樁盆景園、大型樹樁園);四山(春、夏、秋、冬)。
小紀生態農業觀光園:位於揚州市江都區小紀鎮,核心面積400公頃,園區有現代智慧型育苗中心、現代農業高科技展示園、千畝葡萄觀賞園、名特優蔬菜新品種示範區、柳岸攬勝、水生蔬菜展示園、野生保健蔬菜展示園、新農機具示範區、蔬菜加工和貯藏中心、垂釣樂園、農耕文化展示區、農家樂、小紀由來雕塑觀賞、真如廣場、三元宮渡假區等。
著名人物
古代名人
劉細君(公元前141—前87年),漢武帝侄孫女,江都王劉建之女。元封六年(前105),為聯合西域民族烏孫抗擊北方強敵匈奴,漢武帝加封劉細君為公主,並將其嫁與烏孫王昆莫(烏孫稱國王為昆莫)獵驕靡為妻,此舉比王昭君出塞早72年。劉細君於漢武帝後元二年(前87)病逝於烏孫,享年54歲。她為改善漢族與烏孫的友好關係,作出了重要貢獻。
曾銑(?—1548年),江都人。嘉靖八年(1529)進士,授長樂縣令。嘉靖十二年(1533)召為御史,巡按遼東,因平亂有功,升大理寺丞,後任右僉都御史,巡撫山東、山西,進兵部侍郎。嘉靖二十五年(1546)前,總督陝西三邊軍務,曾多次擊退入侵的韃靼軍隊,屢立戰功。嘉靖二十七年(1548),曾銑被嚴嵩進讒,以“莫須有”罪名謀殺。其冤屈直到隆慶二年(1568)始得昭雪,被追贈為兵部尚書,謚“襄愍”。萬曆二年(1574),御史周磬呈請在陝西建曾銑祠。鄉人亦於江都為他立祠建墓。
汪懋麟(1639年—1687年),江都人。康熙六年(1667)進士。授內閣中書。舉博學鴻詞,以刑部主事入史館,充纂修官,與修《明史》。罷歸後,杜門治經史,從事著述。嘗從王士禎學詩,與汪輯同有詩名,時稱“二汪”。有《百尺梧桐閣集》、《錦瑟詞》 。
近現代名人
杜鐘駿(1852年—1922年),字子良,江都縣邵伯鎮人。清末醫學家。出生於醫學世家。幼年天資聰穎,學業超群。學完各類經書後,又精研《內經》、《難經》諸書。20歲懸壺於揚州彌勒庵橋。凡去求醫者,必妥為診治,所寫方案洋洋數百言。每遇一般醫生束手無策或有爭議的病例,能引用名醫論著加以闡述,眾皆稱善,故揚州一帶頗有聲望。杜喜吟詠,常與詩友唱和。後經引薦至浙江淳安、諸暨等縣任職。著有《德宗請脈記》、《白喉問答》、《抉癮芻言》、《管窺一得》、《藥園醫案》及《藥園詩集》等。
王少堂(1888年—1968年),著名揚州評話藝術家,原名德莊,又名熙和,祖籍江都宜陵。7歲從父王松壽學藝,9歲首登書壇,聽眾稱之為少堂,12歲正式從業。17歲以後停業學習,20歲重返書台,因其獨有的藝術風格成為20世紀20年代揚州評話四大名家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當選揚州市人民代表、蘇北文聯常委。1958年,當選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同年,政府又組織力量,幫助他整理了《武松》。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又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文化大革命”時遭迫害而死。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恢復名譽。
吳大觀(1916年—2009年),江都人。1937年,畢業於江蘇省揚州中學,1942年畢業於昆明西南聯大航空系,1944年到1947年赴美國萊康明發動機廠及普惠航空發動機公司學習。新中國建立後先後擔任瀋陽航空發動機研究所副所長,瀋陽黎明發動機公司(410廠)總工程師,西安航空發動機廠副廠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兼職教授,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榮譽理事,中國航空學會動力分會專家會員,美國航空航天學會會員。吳大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航空工業創始人之一,50年代中期組織成立中國第一個航空發動機設計機構,領導研製中國第一型噴氣教練機用噴氣發動機(噴發—1A型),參與領導研製渦扇—5、渦扇—6等航空發動機,參與研製渦扇—9發動機總裝、試車並赴英考核試驗。1990年獲國家級第一批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1992年評為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993年被國家人事部定為不離退休的專家。被尊稱為“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 2009年入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徐芝綸(1911年—1999年),工程力學家。江蘇江都人。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36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1937年獲哈佛大學碩士學位。1952年,參與組建華東水利學院(現河海大學)並先後任教務長、副院長,是國內最早引進有限單元法解決水問題的專家。1980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城市榮譽
2017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區。
2018年9月,《2018年中國百強區發展白皮書》在京發布,當選2018年中國百強區。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2019年10月,入圍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行榜(全國百強區)第36名,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第67位,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第34位,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第73位。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019年11月13日,入選2019年工業百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