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真如寺
- 外文名:As temple
- 地點:江蘇江都市
- 類別:寺廟
簡介,建築,起源,住持,
簡介
也叫揚州真如寺,真如寺又叫真武廟,坐落於江都市小紀鎮,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雖經風雨數百年,依然風姿綽約。真如寺,初名地藏庵,始為道場,建於唐,後荒廢。明弘治八年重建,有前殿、大殿、藏經樓(兩層),採用宋代的建築風格。歷盡歲月滄桑,至1949年真如寺僅存一大殿。上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省、市兩級人民政府的文化部門曾數次對真如寺進行修葺。進入新世紀後,小紀鎮又投入400多萬元,在大殿周圍新建了“天王殿”、“藏經樓”以及廊房等建築,並在真如寺東側新建了真如廣場,使古廟煥然一新。
建築
真如寺大殿坐北朝南,殿門左右各置石燈籠1座。大殿總面積139.4平方米,高9餘米。正背兩端飾有龍形吻,巨大的斗拱將戧背角端高高托起,內樑柱、枋用料考究。寺院氣勢宏偉,古樸端莊,重檐間懸掛原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題寫的“大雄寶殿”匾額,大殿內正中供釋迦牟尼大佛像,左供阿難,右供迦葉,東西供十八羅漢。正殿柱懸楹聯由心澄撰寫並題書:“真實智真諦行三界四生知定慧,如是觀如來法千賢萬聖仰高明。”每至香期或廟會,寺內香菸繚繞,禮佛信士朝拜如雲,摩肩接踵,為水鄉增添了一處民俗風景。
起源
真如寺,又名真武廟,是一座江蘇省江都市,東北水鄉小紀鎮,境內的千年古剎。相傳建於唐代,真武大殿為明代有名建築。明正德和清嘉慶年間兩次重修。是揚州市迄今最早的古老楠木建築,全國僅存兩座。一九六三年和一九七六年,人民政府兩次修葺,並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如果說里下河水鄉是一塊碧玉,小紀鎮就是嵌在這碧玉上的一顆明珠。抗戰前小紀鎮是泰縣十區的區公所所在地,稱得上是江都里下河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相傳在古時,這裡住著幾戶人家,是個無名的小魚村。村莊北面有一條大河,日夜奔流不息。河上沒有橋,水邊又沒有渡,南來北往的人走到這裡,只有等待過往的行船,順便接渡過岸。
河的南岸坡地有一間“丁頭府”茅棚,住著一個二十多歲尚未娶親的青年人。此人姓紀,為人勤勞善良,鄉親們叫他小紀。他看到過往行人為過河發愁,便暗自尋思:聽過神通廣大觀世音慈航普渡的故事,那只有菩薩才能辦到,我是凡人,弄個擺渡幫人過河,還是可以辦到的。於是造了一條小木船、兩隻木槳,設立渡口。烈日寒天,都義務為大河兩岸鄉親擺渡。日曬雨淋、年復一年,渡船的木槳一支又換一支;擺渡的船夫一代又傳一代,擺渡從未停過。
隨著時間和社會的發展,小漁村也逐漸成為熱鬧的小集鎮。後人為紀念紀氏世代的善舉,將小鎮起名為“小紀”。
住持
真如寺現任主持,釋智海,江蘇人。一九九零年,禮揚州開元寺主持聞諦大和尚為剃度恩師。一九九六年,在佛教律宗第一名上寶花山隆昌寺受俱足戒,長住開元寺。二零零六年初,任真如寺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