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
“十三五”規劃和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更是縱深推進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關鍵之年。總的工作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對我省工作新的希望和“三個著力、四個堅持”總體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全國革命老區開發建設座談會和省委十三屆十一次、十二次全會精神,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貫徹落實省委“十六字”方針,圍繞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堅持內外兼修,傳承紅色基因,強化推進落實,統籌抓好精準扶貧、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生態文明、改革開放、對口支援六大重點工作三十項具體任務,強化三個保障,確保“十三五”全省蘇區振興發展開好局起好步,為全省實現“提前翻番、同步小康”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1.加大精準扶貧力度。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堅持“六個精準”,實施“五個一批”工程,支持吉安縣、井岡山市提前摘帽。支持蘇區縣開展旅遊扶貧、金融扶貧、電商扶貧、光伏扶貧等精準扶貧工程,加快推進贛州旅遊扶貧“十百千”工程,推廣吉安“四個一”產業扶貧模式。全面實施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防止因病致貧返貧。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扶貧事業。全年完成脫貧40萬人以上。(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省有關部門和單位)
2.提高
住房保障水平。繼續實施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加大城市棚戶區、國有工礦棚戶區、國有墾區危舊房、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力度,推進城市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完善住房保障機制,切實改善蘇區民眾住房條件。(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財政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發展改革委)
3.增強城鄉
飲水安全。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切實鞏固農村飲水安全成果,進一步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供水保障率和水質達標率。支持城鄉供水一體化和城市飲用水備用水源建設。(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省水利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4.實施
農村電網、
農村公路升級改造工程。加大農網改造力度,向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配電網投入29億元,新擴建110千伏變電站12座,35千伏變電站22座,新建改造中低壓線路1.08萬公里。推進縣鄉道改造和連通工程、安保工程,力爭2016年全面完成原中央蘇區集中連片蘇區縣25戶以上自然村通水泥公路建設任務,新建、改造農村公路7000公里,改造農村危橋300座,提高農村公路等級標準和通達程度。(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省能源局、省電力公司、省交通運輸廳)
5.加快
教育事業發展。深入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重點支持鄉鎮公辦幼稚園建設,大力推進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加快城區學校擴容和農村學校教師周轉房建設。加速推進贛州市教育改革發展試驗區建設、撫州市國家中國小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試驗。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扶持贛州職教園區、贛州和吉安國家級實訓中心、寧都高級技工學校、吉安職教聯盟等建設。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支持與國家有關部委共建江西理工大學、井岡山大學、東華理工大學。加強教師人才隊伍建設。(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6.提高
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加大醫療衛生項目支持力度,建設一批市、縣、鄉、村四級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實施贛州市第四人民醫院醫技綜合大樓、井岡山大學附屬醫院綜合大樓和興國縣、于都縣、會昌縣人民醫院整體遷建、寧都精神病醫院建設、井岡山市中醫院遷建等醫療衛生設施項目,爭取到年底蘇區千人口床位數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推動全科醫生特設崗位培訓。健全農村縣、鄉、村三級和城市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加快重大疾病防控等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繼續完善食品藥品檢驗檢測體系,提高檢驗檢測水平。(責任單位:省衛生計生委、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省發展改革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
7.提升
文化體育服務水平。加快市縣
圖書館、
文化館、
檔案館、
博物館及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村及社區文化室、農家書屋等城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大力實施城鄉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加快體育產業發展。加強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名村、革命舊居舊址、國家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推進原中央蘇區烈士陵園建設。全力推進國家級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實驗區、贛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吉安廬陵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上猶和黎川油畫藝術創意產業園、樟樹酒都文化城等特色文化產業基地建設。爭取批准成立贛州客家出版社。(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省
文化廳、省體育局、省
新聞出版廣電局、省
財政廳、省
發展改革委)
8.加大
就業和
社會保障力度。深入實施大學生就業促進計畫和創業引領計畫,啟動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畫,力爭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30萬人。加快社區服務中心、服務站等綜合平台建設,啟動建設30個城鄉居家養老中心,新改擴建5個福利院、20個農村標準化敬老院。合理提高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完善低保、大病保險和城鄉醫療救助等保障制度。積極爭取國家加大中央彩票公益金對社會公益事業的支持力度。(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
9.不斷強化
科技創新。依託省創新驅動“5511”工程,推動蘇區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發揮國家離子型稀土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工程技術中心、國家臍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贛州)家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科技創新平台作用,加快推動關鍵技術研發。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新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大力扶持合力泰科技公司等一批有條件的企業建設國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設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支持贛州動力電池研究中心、宜春鋰電產品檢驗檢測中心申報國家級資質,積極爭取設立贛州油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贛州國家茶油產品檢測中心、國家井岡蜜柚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油茶檢疫重點實驗室、贛州新能源汽車工程研究中心、贛州稀土陶瓷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台。鼓勵企業加大科研投入,支持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不斷完善人才引進政策、培養政策,大力培養和引進科技型、創新型人才,吸引高層次人才來蘇區創新創業。支持蘇區市縣推廣創客空間、創業咖啡、創新工場等新型孵化模式,努力培育一批有示範效應的“雙創”示範基地。(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省科技廳、省工信委、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質監局、江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省發展改革委)。
10.發揮
平台的集聚作用。對已經批覆的平台,進一步強化措施,加快項目跟進和產業培育,策劃、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支撐型產業項目,延伸產業鏈條,壯大產業集群。按照“項目化、時間表、責任人”的要求,加快推進贛州綜合保稅區、吉泰走廊四化協調發展示範區、瑞興於經濟振興試驗區、贛州承接加工貿易轉移示範地等綜合類、產業類平台實體化,支持贛州打造新能源汽車科技城,扶持南康家具產業基地、興國和吉水軍民結合產業基地、樟樹醫藥產業基地、吉安高鐵經濟新區、贛州黃金機場和井岡山機場臨空經濟區等一批市場潛力大、發展前景好的新興重大平台建設並納入省重大平台調度,優先支持蘇區符合條件的工業園區建設省級智慧型化、生態化園區。全面落實《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重點平台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國防科工辦、南昌海關、江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11.推動
工業發展升級。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握“中國製造2025”,持續實施蘇區振興產業發展“千百億工程”。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力量發展新能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及配套等具有比較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推動有色、綠色食品、機械製造、家具等產業發展升級,重點在鎢和稀土、銅精深加工、氟鹽化工、粉末冶金、家具製造等領域培育一批高端產品、高端品牌。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加快發展特色產業,重點推動鎢和稀土新材料、鋰電等特色產業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重點培育贛州高端稀土磁性材料及永磁電機、吉安通訊終端設備和LED智慧型照明、龍南電子信息和贛州、撫州汽車及零部件等產業集群,努力培育千億產業和百億企業。支持贛州實施“主攻工業、三年翻番”推進計畫,研究規劃建設“中國(贛州)稀金谷”,推進中國南方稀土集團發展,支持吉安深化“三年決戰三個千億”攻堅行動。支持貴溪工業園區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省工信委、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
12.加快發展
特色農業。扶持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壯大農業產業集群。加快發展贛南臍橙、井岡蜜柚、蜜桔、白蓮、油茶、茶葉等優勢農業產業,著力建設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範區、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推進各類綠色認證,推進中國供銷·贛南臍橙交易中心、井岡蜜柚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推動供港澳和供沿海重要供應基地建設,推進出口臍橙、柑橘、供港生豬等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建設,支持油茶龍頭企業創建油茶品牌及標準體系,支持萍鄉市建設種業大市。支持發展苗木花卉產業,做大做強苗木花卉特色品種。創新農產品流通業態,深入開展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促進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深入實施“百縣百園”工程,支持贛縣、信豐縣、吉安縣等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和贛縣、井岡山市、上饒縣、貴溪市等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建設。(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江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省工信委、省質監局、省工商局)
13.做大做強
旅遊業。加快發展紅色旅遊產業,爭取將贛南蘇區和井岡山紅色旅遊長廊項目列入國家紅色旅遊發展三期規劃綱要,支持有條件的縣(市、區)申報國家旅遊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加大原中央蘇區紅色旅遊品牌宣傳力度,打造全國著名紅色旅遊目的地。支持革命歷史紀念場所建設維護。推進井岡山大旅遊圈、贛州紅色旅遊主題體驗園、瑞金共和國搖籃景區等建設,深化贛南、井岡山與閩西、粵東的旅遊合作,積極推動紅色旅遊與生態旅遊、休閒旅遊、歷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加快旅遊公路等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通天岩、吉州窯、青原山、大覺山、安源、武功山、仙女湖、靈山等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抓好贛州、吉安旅遊扶貧試驗區和新余智慧旅遊城市建設,加快3A級以上鄉村旅遊點建設,推進龍虎山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和龍南客家文化旅遊體驗區建設。(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省旅發委、省文化廳、省發展改革委)
14.大力發展
物流、
金融等
現代服務業。深入實施現代服務業發展三年行動計畫,培育一批服務業龍頭企業和服務業集聚區,促進服務業做大總量、提升質量。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培育發展現代物流龍頭企業,推動物流業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發展。推動物流園區、倉儲配送中心等建設,進一步完善省級城市配送試點,支持贛州建設全國現代物流創新發展試點城市,推動吉安市工業園區物流配送服務平台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市縣建設區域物流信息平台。加強與金融機構溝通對接,爭取國家加大對贛州、吉安等市金融機構建設的支持力度,支持贛州市設立全國性地方法人壽險公司,支持吉安設立地方法人銀行,支持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在贛州市設立分支機構以及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在贛州市實現縣級支行全覆蓋。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推廣實施電商精準扶貧新模式,支持建設一批電商產業園,爭取贛州市申報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和物流快遞協同發展試點城市,加快推進贛州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建設,支持吉安申報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加快發展健康養老、文化創意等新業態,積極構建“網際網路+”產業生態體系。(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政府金融辦、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銀監局、江西保監局、省民政廳、省文化廳)
15.推動
產城融合發展。促進產業和生產要素向城市集聚,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和承載能力。支持贛州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推進贛縣、南康、上猶與贛州中心城區同城化發展。加快推動贛縣撤縣設區、龍南撤縣設市、泰和撤縣設市、上饒縣撤縣設區。科學規劃城市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強化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增強輻射帶動能力。支持贛州、吉安等市申報開展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積極創建贛州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支持贛州申報國家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爭取吉安等縣納入全國縣城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試點縣。(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省發展改革委、省民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財政廳、省環保廳、省國土資源廳、省水利廳)
16.加快推進鐵路建設。加快昌吉贛客專、蒙華煤運通道建設。加強與國家有關部委銜接,儘早開工建設贛深客專、興泉鐵路。推動鷹潭至梅州鐵路、長沙至贛州鐵路、吉撫武溫鐵路、贛郴鐵路等項目納入國家“十三五”鐵路規劃。加快推進瑞金至梅州鐵路、長沙至贛州鐵路項目前期工作,並力爭早日開工。積極爭取贛韶鐵路擴能改造、衡茶吉鐵路擴能改造等項目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修編。(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省發展改革委、南昌鐵路局、省鐵路投資集團)
17.完善
公路和
水運網路。續建船頂隘至廣昌、興國至贛縣、寧都至定南、資溪花山界至里木高速公路項目,開工建設廣昌至吉安高速公路項目,加快推進萍鄉至蓮花高速公路項目前期工作,啟動贛州至定南高速改造升級項目前期工作,力爭今年完成工可報告編制及上報工作。加大國省道升級改造力度,改造國省道400公里以上。加快推進新乾航電樞紐建設,力爭開工建設井岡山航電樞紐,抓緊做好贛江航道整治疏浚工程及綜合碼頭、萬安千噸級船閘改造項目前期工作,推進贛州港綜合貨運碼頭項目建設,儘早實現南昌至贛州三級通航。研究規劃建設贛粵運河。(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環保廳)
18.大力推進機場建設。加快贛州黃金機場、井岡山機場改擴建工程建設,支持宜春明月山機場改擴建,培育上饒三清山機場新航線。加快推動瑞金機場、撫州機場、鷹潭機場建設前期工作,爭取納入《全國民用運輸機場布局規劃(2030)年》和《國家“十三五”機場建設規劃》。加快推進通用機場規劃建設。(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民航江西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
19.著力提升
能源保障能力。建成撫州至贛州東(紅都)500千伏線路、石城桃金坑和安遠車頭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加快華能瑞金電廠二期、贛州西和信豐等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實現贛州市縣縣建成220千伏變電站。加快推進信豐火力發電項目前期工作,大力支持蘇區市縣建設風力發電、光伏發電,推進上饒、新余國家光伏發電“領跑者計畫”。(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省能源局、省電力公司)
20.加強
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尋烏太湖水庫、蓮花寒山水庫項目建設,開工建設廖坊灌區二期工程和宜春四方井等重點水利項目,加快推動鷹潭花橋水庫、峽江灌區、萬安灌區、寧都團結灌區等水利項目前期工作,爭取將贛州、吉安等中心城區防洪工程以及上猶江引水工程、龍南縣茶坑水庫、定南縣洋前壩水庫、興國縣洋池口水庫等納入“十三五”水利專項規劃。實施病險水閘除險加固,抓好“五小”水利工程和中小河流治理、城鎮防洪、城鎮應急備用水源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設。(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省水利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
21.提高
信息化水平。加大“寬頻中國”江西工程在原中央蘇區的建設力度,支持吉安創建“寬頻中國”示範城市,啟動贛縣、上猶等開展“村民辦事不出村”信息化試點。加快城市網路、智慧型控制、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智慧城市、量子傳輸等信息技術創新和套用工程建設向原中央蘇區傾斜,加快創建一批“智慧城市”,推進實施“無線城市”、“光網城市”工程。(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省工信委、省科技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通信管理局)
22.鞏固提升生態質量。實施森林質量提升工程,大力開展造林綠化、封山育林、森林撫育和低產低效林改造。爭取將一批縣(市)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範圍。加強贛江、東江、撫河等源頭保護,爭取儘快出台東江源國家生態補償試點方案,積極爭取國家加快實施上猶陡水湖、萬安湖、洪門水庫、新余仙女湖等納入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試點。繼續加大水土保持綜合防治力度,大力推進水生態文明縣、鄉、村試點建設和自主創建。加強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和濕地保護建設,創建一批綠色城市、森林城市,支持吉安開展國家公園試點。積極實施生態文明制度創新,全面落實《江西省流域生態補償辦法(試行)》和“河長制”,逐步建立自然資源負債表,實行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省發展改革委、省林業廳、省環保廳、省水利廳、省財政廳)
23.加強
環境保護治理。大力實施生態治理工程,深入開展“淨空、淨水、淨土”行動,提升環境質量。加強環境監測體系建設,提升環境管理能力。完善城鎮污水管網配套、污泥處置設施和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推進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支持贛州、吉安、撫州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建設。加大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力度,推進贛州、萍鄉、上饒、鷹潭、宜春等市重點區域重金屬污染防治和歷史遺留問題綜合整治。深入開展“清潔田園、清潔家園、清潔水源”行動,積極推廣“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為主的城鄉一體垃圾處理模式,開展農村污水治理試點,推廣使用沼氣等清潔能源,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省環保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
24.大力發展
綠色循環經濟。大力推動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開展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試點、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試點、礦產地儲備試點及尾礦、廢渣等綜合循環利用試點,推動有條件的城市和園區申報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園區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基地。支持上饒市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加快贛州經開區、井岡山經開區等國家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建設,支持贛州、吉安市建設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推動鷹潭建設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示範基地,支持永豐縣碳酸鈣產業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雙百”工程示範基地創建。(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省發展改革委、省環保廳、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
25.深化
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三單一網”改革,加快網上審批系統建設,實現省、市、縣三級聯通。加大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改革力度,公布市縣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清單。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進企業登記、註銷簡易化改革。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出台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辦法。抓好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推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開展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深化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林地流轉。完善煤電、氣電價格聯動機制,穩妥開展電網輸配電價格改革試點,支持高科技企業35千伏直供電試點。(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省有關部門和單位)
26.擴大
開放合作。積極對接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新十年中部崛起等國家戰略。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深化與珠三角、長三角、廈漳泉、港澳台等地區的交流合作,支持推進贛粵(港)、贛閩(台)對接合作區建設,加快推進贛閩產業合作示範區建設,編制出台《向莆經濟帶發展規劃》;聯合湖南省創建贛湘開放合作試驗區,爭取上升為國家層面平台;聯合廣東省啟動東江生態經濟帶規劃編制工作。爭取開展央企入贛、贛台經貿合作交流會、光彩事業行等活動。繼續與中國投資協會項目投融資委員會舉辦蘇區振興發展產業項目對接活動,加強經貿交流合作。(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省發展改革委、省委統戰部、省台辦、省國資委、省商務廳)
27.推動內陸
口岸建設。積極做好贛州黃金機場口岸列入《國家“十三五”口岸發展規劃》前期工作,爭取啟動設立航空口岸申報工作。鞏固發展贛州(吉安)至廈門、上饒(鷹潭)至寧波“快速班列”。加快推進贛州、撫州等口岸查驗區建設,加快口岸信息化建設,提高口岸通關效率。進一步完善贛州南康陸路口岸查驗區功能,推動實現沿海多產品多口岸直通放行。建設瑞金陸路口岸作業區,加快推動龍南保稅物流中心、陸路口岸作業區建設。推動贛州發展特定商品檢驗檢疫監管功能。推動井岡山出口加工區升級為綜合保稅區。加快推進宜春海關籌建工作。推進瑞金國檢監管區建設。繼續加強與深圳、上海、廈門、寧波等沿海口岸區域合作,實現進出口貨物轉關運輸無縫對接。(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省商務廳、南昌海關、南昌鐵路局、江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28.進一步建立
健全工作機制。加強對接匯報,受援地要主動和省直單位、國家部委溝通匯報,積極爭取第二季度制定出台對口支援2016-2017年工作計畫或方案。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積極搭建溝通交流平台,認真做好第二批中央單位掛職幹部赴贛掛職鍛鍊的服務和管理工作,通過舉辦座談會、培訓班、學習考察等方式,幫助其熟悉情況、開展工作。繼續完善協調推進機制,定期分行業分專題召開現場協調推進會,及時協調解決有關問題。(責任單位:贛州市、吉安市、撫州市、省委組織部、省發展改革委(蘇區辦))
29.
拓展對口支援內容。充分藉助國家部委的職能優勢和行業作用,積極爭取更多政策、項目、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的支持,重點強化人才技術支持,加快破解發展難題。爭取國家相關部委將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戰略納入國家“十三五”相關規劃。加大幹部上掛鍛鍊力度,增加部委上掛數量,爭取實現31個縣上掛幹部國家部委全覆蓋。加強與央企對接,開展人才交流,實現國家級開發區與央企互派幹部掛職全覆蓋。省直機關及有關單位進一步加大對口支援力度,積極做好向上匯報和爭取工作,加強對受援地的指導和支持,推動對口支援任務全面落實。推動省內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從人才、技術方面對口支援蘇區31個縣(市、區)以及國家級經開區、高新區、贛州綜合保稅區。(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省委組織部、省發展改革委(蘇區辦)、省國資委、省教育廳)
30.加大
工作落實力度。受援地是對口支援實施的主體,要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把對口支援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抓好對接匯報;要按照對口支援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責任分工,分解落實各項任務,明確完成時限,全面抓好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促進更多的資金、項目、人才落地生根。省有關部門和單位要進一步整合資金、項目和資源,加大對受援地的支持力度,積極協調和有效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合力破解制約受援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難題,重點推動受援地產業發展、項目和平台建設,提升受援地自我發展能力;結合本部門、本行業特點,幫助蘇區謀劃重大項目、重大平台,積極將其納入“十三五”規劃。省蘇區辦加強調度,密切跟蹤,及時通報情況,督促工作落實。(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省委組織部、省發展改革委(蘇區辦)、對口支援省有關部門和單位)
31.加強
組織實施。建立健全蘇區振興發展工作協調推進機制。利用部際聯席會議、領導小組會議、專題協調會議對重點工作進行協調、推進、落實和督導。省蘇區辦牽頭做好統籌協調和督促落實,重大情況及時向省委、省政府和領導小組報告。省有關部門要增強大局意識,把支持蘇區振興作為本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一如既往關心支持,一以貫之深入推進,實現部門發展與蘇區振興“同頻共振”。有關設區市作為蘇區振興發展工作的主體,要更加主動作為、不等不靠,發揚自力更生精神,加快推進振興發展的各項工作,努力創造新時期的“第一等”工作。(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省有關部門和單位)
32.強化
資金保障。進一步
解放思想,拓寬思路,創新蘇區振興發展投融資體制機制,保障蘇區振興發展項目資金需求。國家切塊安排我省有關專項資金和省級有關專項資金對原中央蘇區予以重點支持。充分利用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產業投資基金,重點支持贛州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積極利用財政資金設立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發揮政府投資的槓桿作用。支持吉安市、撫州市設立振興發展產業投資基金。進一步推廣PPP模式,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蘇區項目建設。大力爭取世行、亞行等國際金融組織中長期優惠貸款。對照國家要求申報一批項目,積極爭取專項建設基金、企業債券支持。發揮“財園信貸通”、“財政惠農信貸通”、“小微信貸通”、“銀稅互動”作用,在贛州開展“小貸銀保通”融資試點工作,力爭蘇區全年新增貸款1000億元以上。推動蘇區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力爭贛州年內上市和“新三板”掛牌企業達到30家以上。鼓勵發展融資擔保、小額貸款公司、私募基金等新業態,穩步發展網際網路金融,推動融資渠道多元化。(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政府金融辦、省國稅局、省地稅局、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銀監局、江西證監局、江西保監局、國開行江西省分行、農發行江西省分行)
33.
弘揚優良作風。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紮實推進“連心、強基、模範”三大工程,大力傳承紅色基因,發揚蘇區幹部好作風,紮實推進振興發展的各項工作。進一步解放思想,緊緊圍繞制約蘇區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打破慣性思維,採取超常規舉措,逐個研究解決辦法,著力破解發展難題。進一步高舉實幹旗幟,堅持既定戰略目標不動搖,苦幹實幹、狠抓落實,進一步提振幹事創業的精氣神,凝聚起加快蘇區振興發展的強大正能量。(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省有關部門和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