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竹簧

江安竹簧

江安竹簧工藝是四川省地方傳統竹雕工藝品之一,是江安竹工藝的總稱,宜賓市乃至四川省的竹文化顯著符號。竹簧興盛於明正德年間。江安竹簧工藝獨具粗獷、質樸、精美的藝術特色。其表現形態為竹簧、竹筷、竹筒、竹根雕、竹編、竹裝修等7大類上千個工藝產品。曾於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2007年,江安竹簧工藝被批准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擴展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安竹簧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項目級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
  • 項目分類:竹刻
  • 項目編號:Ⅶ-46
  • 申報單位:四川省江安縣
發展歷史,竹公神像,沈公碑,藝術流派,致和派,玉竹派,王氏派,綜合派,工藝形態,竹簧,竹筷,筒雕,竹根雕,竹編,家具,裝修,工藝特徵,多重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工藝大師,所獲榮譽,

發展歷史

1973年英國出版的《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記載:“竹簧,中國竹製工藝品。著名產地有浙江黃岩、湖南邵陽和四川江安”。由此可見,江安竹簧工藝在全國竹簧工藝中名列前茅,享有盛譽,早已名載史冊,蜚聲海外。

竹公神像

位於川南宜賓東部的江安縣,建縣於公元346年東晉穆帝永和二年)。由於氣候、地理的原因,江安境內竹種豐富、門類眾多。人們用竹、種竹、住竹習以為常,食竹、畫竹、詠竹至今猶盛。20世紀80年代,第二次文物普查時,由曹家樹等在該縣留耕鎮三塊碑觀音庵發現的石刻“竹公神像”,見證了這一史實。從神像底座題刻及像旁樹立的碑文可知,該石雕是公元1503年(明代正德年),當地人供奉的竹業祖師偶像。眾所周知,民間行業成熟之標誌有三:一是行業產品立足於世;二是行業內部有共同的信仰和習俗;三是具有大家崇奉的祖師偶像。因此該石雕的出土,有力地證明了公元1503年的江安,其竹工藝已經成熟,並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沈公碑

民國版《江安縣誌》記載:1889年(清光緒15年),湖北沈秉坤任江安知縣,大力興辦教育、發展技術、整頓治安。他見該地竹藝流行,而無竹簧製品,遂自湖南邵陽引進竹簧製品,讓藝人許崑山、蔣雲斌試製成功,進而形成一大流派。故江安竹簧工藝之始,此事見於光緒年間樹立的《沈公碑》,此碑存名為“江安中學”時為“四川省第三中學”的校內。

藝術流派

江安竹簧工藝的傳承模式,分家傳和師徒相傳兩種。他們或自立門戶,或集體運作,既不斷借鑑他派長處,又著意潛心創造出新。他們各領風騷,各展其能,相互競技,既有各自的主打產品流行於世,也會一專多能,旁及其他,從而形成長盛不衰、綿延不斷之勢。理性觀照江安竹簧工藝,按其產品的工藝、屬性和用處,可分為四大流派。

致和派

致和派即以清代劉子卿為首、創建“致和工廠”的“致和派”。 子卿之師即江安竹簧創始人許崑山、蔣雲成。後有蔡金山、鄒雲生、李國才、顧聚銘、鄒海雲、鄒海山等沿繼其後,以竹簧、竹雕獨樹一幟。第三代傳人顧聚銘首創煙燻皮雕。

玉竹派

玉竹派即以清代周少清為首、創造堆雕技藝的“玉竹派”。 少清幼得家傳,首創堆雕之法。後送其子西陶前往重慶美術專科學校,傳藝於次子德民,主持“玉竹工廠”。德民首創印花竹筷。其第四代傳人周明倫、周明紅後任江安竹簧工藝廠廠長,對於改派工藝多所發揚。

王氏派

王氏派即以清代王紹清為首、長於“明筋鑲嵌”的“王氏派”。紹清幼得祖傳,精於造型雕刻,創造“明筋鑲嵌”後,廣泛用於花瓶、座屏、文房用品之中,使之古雅新奇,獨樹一幟。

綜合派

即以現代賴銀章為首、以小作坊為主的“綜合派”。他們人物眾多而自立門戶,但又各有所長。突出者賴銀章自幼習藝,主攻雕刻“人物戰場”。50年代曾做“龍鳳獅頭筷”為毛澤東花甲大壽獻禮,深得激賞,傳為佳話。該派傳人何華一,開創楠竹的綜合利用,頗多創新。

工藝形態

江安竹簧工藝是江安竹工藝的總稱。其表現形態有:竹簧、竹筷、竹雕、竹根雕竹編、竹具、竹裝修七個大類。上千個花色品種,真可謂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竹簧

竹簧,又叫翻簧。其工藝是將生竹去掉青皮即成竹簧,再經蒸煮壓平,利用粘、貼、鑲嵌等法,製成用品,再施裝飾。其製品有珠寶盒、花瓶、麻將、鎮紙等。其絕技是“堆雕”和“明筋鑲嵌”。堆雕即將多層竹簧嵌壓在一起進行雕刻,每層保留圖案,用“起堂子”之法去掉多餘部分,從而達到向背分明、層次豐富,立體感強的效果。明筋鑲嵌是利用竹塊橫截面的花紋斑點(俗稱“明筋”),鑲嵌成幾何圖案,貴在每塊之間毫無縫隙,渾然一體,使無人工痕跡。此技難以掌握,常人不敢染指。

竹筷

筷子是東方文明的又一象徵,它是“民以食為天”的產物,對其施加工藝,則是飽暖之後“食不厭細”、“服求其麗”的延伸。江安竹筷分為雕刻竹筷和印花竹筷兩類。印花是採用鐵板火印,於筷上烙出花紋圖案與文字,此藝簡單實用,產品價廉物美,故曾創出江安印花竹筷占卻華夏半壁河山的盛事。雕刻竹筷之法,分為圓雕、鏤空雕、浮雕透雕幾種。往往一筷多雕,合而為用。其最精緻者以龍鳳獅頭筷為絕。19世紀50年代,江安賴銀章首創龍鳳筷一雙,龍筷之龍栩栩如生,鳳筷之鳳惟妙惟肖,頂端之獅含珠踩寶,深得毛澤東主席喜愛。

筒雕

江安竹簧工藝中的竹筒雕,主要為帽筒、筆筒和花瓶三種高檔文房用品,歷來倍受藏家和書畫界青睞。普通者以一般楠竹雕刻,妙者以變形的凹竹、龜面竹(人面竹)為之。內容可雕刻山水、花鳥、人物、走獸、龍鳳、書法等;技法有鏤空雕、皮雕、浮雕、圓雕陰刻、陽雕。其絕者為多層鏤空,精者多達5層而不透筒壁,其難度可想而知。另外,江安煙燻皮雕也屬一絕。其法是持竹筒經煙燻過,使之色深,然後以刀代筆,描刻出各種圖紋,輔之以砂、刮之法,呈現出古色古香的韻味。此藝皆為有書畫修養者所能。
圖冊參考資料

竹根雕

江安竹簧藝人在20世紀80年代,受四川美院教授唐德泉培訓後,開始利用天然的楠竹頭為原料,以其竹頭竹根的自然造型,獨運匠心,巧妙設計,雕刻出各種人物、臉譜、飛禽走獸、花鳥蟲魚。大有返樸歸真之效,倍受遊人來賓喜愛。

竹編

此藝是根據所編器物或書畫需要,將竹材劈而為薄絲或竹塊,甚至染色進行編制。產品有書法、繪畫、花瓶、茶具、酒具、花盆等,一般用於美化生活,陶冶性情。

家具

針對社會生活和實際需要,江安藝人根據美學原理,通過精心設計,利用竹簧、竹雕、竹鑲嵌等法,可以製作實用家具。諸如桌、凳、床、椅、簍、盒、沙發、書架等,可謂窮盡其妙,各盡所能。

裝修

江安竹簧工藝師們身懷“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本事,巧妙利用竹簧工藝,竭盡所能,創造了“全竹裝修”之法——即用竹材裝修賓館、飯店等。絕者不用一釘一鐵,尤具自然、典雅之美,當然也有經濟效益。

工藝特徵

江安竹簧工藝有別於國內上海嘉定、江蘇金陵、湖南邵陽和浙江黃岩等地工藝,具有自成一格的個性特徵。
藝術性。江安竹簧工藝保留了中國書畫的筆墨趣味和韻致,是文化藝人審美追求的自然流露和實踐,是藝術和生活高度統一的產物。因此,它有高超的藝術性。
實用性。江安竹簧工藝的產品,無論是案頭擺設供人審美,還是日常生活必備之物,無論是雕刻作品還是編堆竹簧,都有明顯的實用性。如果它不具備深厚的民眾基礎和使用功能,不可能盛傳不衰,綿延不絕。
社會性。江安竹簧工藝的社會性,不僅表現在從業藝人的多重角色,也顯現為竹簧製品的全方位滲透和旅遊產品的大量開發,同時也得到了廣大人民的認同與珍視。
時代性。梳理江安竹簧的發展史,可以發現在不同的時期,其竹簧工藝技法有所不同,其表現內容有所差異,其實用功能有所變化,其造型結構有所創新。
獨創性。與其他地區的竹簧工藝相比,江安皮雕不僅為國內首創,而且的藝術水平遠在江、浙、湘、申之上,尤其是其皮雕技巧的刮、砂,具有獨創性,以賴銀章、何華一為代表。
神秘性。江安竹簧藝人講究技道並進,德藝雙修,追求神形俱佳,主張以文養藝。每每以口傳心授的形式,或家內相傳,或師徒沿襲。即使廣納門徒者,也要求“學徒三年、幫師三年”,而且其絕技或工藝精髓等“看家本領”只能“父傳子”或“父傳女”。因此,它具有一定的神秘性,但結果是導致某些技巧和工藝瀕於失傳。

多重價值

江安竹簧工藝製品,內容豐富多彩。既有典型的文人意趣,又有突出的民俗特徵,兼有難得的祥瑞意識。無論是生活用品,還是案頭清供,都體現了竹簧藝人關注生活、貼近時代、反映社會的思想意識。因此,它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和歷史價值;對於研究該地方經濟、文化、民俗、交流等,都有重要的參考作用。其中,特別是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尤為突出。

藝術價值

江安竹簧工藝的藝術價值在於,它既保留了中國傳統書畫的筆情墨韻,又顯示了藝人們高超的工藝技巧,彰顯了絕妙的藝術魅力,體現了文化和自然的和諧特質,讓人審美,給人慰藉。無論皮雕人物花卉,圓雕山水草蟲,還是貼簧堆雕細刻,都見刀見筆,意趣盎然,栩栩如生。特別是一些能書能畫者的參與,拓展了創意空間,注入了人文精神,為之錦上添花。它是工藝師們施展才智、綻放藝術創造力的另類載體。

科學價值

江安竹簧工藝具有複雜性和多樣性。它有刻鑿、拼接、貼上、煙燻、皮雕、鏤空、浮雕、圓雕、堆雕、分層貼上、壓合、鑲嵌等多種工藝技巧。從而使竹簧工藝品玲瓏剔透,古樸深邃,層次豐富,形式高雅,耐人玩味。江安竹簧工藝的科學價值在於,它有一套獨特而豐富的技巧,有一套完整而有效的工藝流程,有實用的防腐措施,有防止變色的獨特技巧,有調控顏色的秘門手段。這些,都值得深入研究和不斷借鑑。

工藝大師

在江安竹簧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遺產保護名錄的前後20年間,相關部門對江安竹簧工藝的從業者,給予了政策支持、經濟扶持,儘量為他們搭建平台、尋找出路。經過評定,何華一被評為“中國竹工藝大師”,唐洪疇、周明倫、鐘國富何素梅等7個人,被評為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另外,還有3人被評為四川省高級民間(雕塑)藝術家。這些工藝大師,是該項工藝的實際傳承人,他們起著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積極作用。

所獲榮譽

宜賓史料記載,1915年,江安藝人蔡金山製作的“竹簧花籃”,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
中國知網資料,自1956年,江安竹簧工藝總計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的金、銀、銅獎總計53件。
2007年,江安竹簧工藝被批准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擴展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