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頭雕刻(江加走木偶頭雕刻)(江加走木偶頭雕刻)

木偶頭雕刻(江加走木偶頭雕刻)

江加走木偶頭雕刻一般指本詞條

木偶頭雕刻(江加走木偶頭雕刻),福建省泉州市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泉州木偶頭是深受世人喜愛的民間藝術珍品,木偶頭雕刻源自傳統的木偶神像雕刻。江加走通過對人物形象的敏銳觀察和認真研究,總結出一個偶雕規律,他認為形象的美、醜、忠、奸、賢、愚及表情的喜、怒、哀、樂都會在眼、耳、口、鼻、眉“五形”和眉骨、顴骨、下頦骨“三骨”上引起複雜的變化。按照劇情和人物性格對面部骨骼和肌肉結構進行概括、誇張和變形,就能把不會動的木偶頭變成栩栩如生、性格鮮明的人物。

2008年6月7日,木偶頭雕刻(江加走木偶頭雕刻)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遺產編號Ⅶ-4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木偶頭雕刻(江加走木偶頭雕刻)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福建省泉州市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遺產編號:Ⅶ-44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製作工序,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木偶,古稱傀儡,起源於遠古用作殉葬的“俑”。據《舊唐書》《後漢書》 等古籍記載,漢代這種“刻木為人、像人之形”的偶人,已形成一種特殊的表演藝術。 木偶頭(傀儡頭)是木偶藝術角色的頭部造型。泉州木偶頭雕刻源自木偶神像雕刻,是深受世人喜愛的民間藝術品。據清乾隆二十八年《泉州府志》之“風俗”記載:“ 吾泉素稱民淳訟簡,昔人至以佛國為之號”,各式宮、觀、寺廟的木偶神像雕刻應運而生。學界普遍認為“傀儡戲源於漢,興於唐,盛於宋",傀儡頭自然是傀儡戲的主要構成部分,而木偶頭雕刻是由雕刻神像的作坊兼營的。泉州歷史上曾出現不少無名氏木偶頭雕刻能手,早期的雕刻作坊有清代的“西來意"和“周冕號”,江加走是20世紀中葉一位裕後光前的雕刻藝術大師。
江加走(1871—1954), 泉州北郊花園頭村人,父親江金榜是雕刻粉彩木偶頭像的民間藝人,江加走為第二代傳入,11歲時師承其父學藝,終生從事木偶頭雕刻,以70多年的精心鑽研,把父親傳授的五十多種木偶頭像和一種“平髻”梳頭方式,發展和創作出285種不同性格的木偶頭像,其中250種都有稱謂,新編梳十餘種不同式樣的頭髻和髮辮,雕刻和粉彩的木偶頭像達萬餘件之多。

文化特徵

泉州的木偶頭(傀儡頭)雕刻來自木偶神像雕刻,歷史悠久;江加走一生最大的貢獻正是師承、發展了泉州傀儡頭的優秀傳統技藝,他虛心吸取了前輩和同輩的木偶頭雕刻家的豐富創作經驗,深入民間生活,觀察各種人物和寺廟佛像特徵,善於形象的概括、創新,在繼承傳統創作模式的基礎上,銳意求新,創造出眾多優美動人的藝術形象,他所雕刻的木偶頭像形神兼備,宛然如生,心理刻畫細膩,想像力較為豐富,形象豐富多彩,性格明朗,看後耐人尋味。
江加走的木偶頭雕刻態度嚴謹認真,刻苦鑽研,他通過對人物形象的敏銳觀察力和研究,總結出一個臉的形象的美、醜、忠、奸、賢、愚,表情的喜、怒、哀、樂,都在五形三骨上發生複雜的變化,積累了樸素的對面部骨骼和肌肉結構的理解,並加以概括、誇張和變形,把不會動的“死”木偶頭像變成會動的“活”木偶頭,惟妙惟肖,活靈活現。江加走木偶頭雕刻形象逼真,刻工精製,性格突出,臉譜結構嚴謹,粉彩鮮明,頗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江加走的木偶頭是雕刻和粉彩的結合,他的細微的畫筆與優秀的刻工,構成了他的全部藝術生命,他的刀法之洗鍊,技藝之精湛,都堪稱一代宗師。

製作工序

步驟一:木偶頭的雕刻是先將大葉樟木鋸劈成木偶頭大小三角形,然後根據不同的人物頭像特徵,按比例用刻刀定點從嘴巴鼻子和眼睛一步步地刻下來,後刻耳朵,刻完五官之後進行木偶頭整體修光。修光完畢將頭頸部挖空以便表演套入食指。如果是五官活動的角色,就從腦後打洞接通眼位裝上活眼,然後用木塊塞上。木偶頭原材料為大葉樟木,雕刻主要使用的刀具為直刀、斜刀、圓刀三種,直刀用於大面積的削平,斜刀用於五官的雕刻,圓刀用於脖子和活動部位的挖空。
步驟二:打底是在刻好的木偶頭白坯上裱棉紙,施以拌水膠過濾的同安黃土漿,前後大約12遍。待自然風乾後,用毒鰭魚皮進行表面的初步磨光,再用竹刀分出五形,並進行補隙修光等手續,最後用竹刀完全精細磨光,這個工序主要用於對木頭毛孔的遮蓋和讓下一工序的粉彩中的水粉能夠附著在木偶頭上面。打底的材料為同安桂花土,工具為毒鰭魚和各種大小竹刀、圓形竹刀。
步驟三:彩繪前先進行著粉(使用上等水粉)。各種不同的角色粉不同的底色,著粉差不多12遍,風乾完畢之後再以彩筆用中國傳統彩繪顏料畫上臉譜進行敷彩,使色澤具有百年經久不褪。畫好臉譜後,再用刷子蘸四川石蠟拭光(蓋蠟),使表面光澤美觀,彩繪的主要原材料為金、銀、辰砂、銀硃、藤黃、鋅粉、佛青、墨等礦物質原料。工具為水彩筆和各號碼的狼毫描筆,打蠟原料為四川石蠟。
步驟四:如果有鬍鬚和髮髻的角色就要進行最後的一道植須、梳髮髻工序。植須是把由真人頭髮做出的鬍鬚栽進去木偶頭的臉部,不同的角色造型對應不同的鬍鬚造型。小旦等女性角色就要梳髮髻。髮髻也是使用真人頭髮,需要一尺二的長度。小旦有齊眉旦、雙髻旦、媒婆等20多種不同年齡和社會階層的造型,每一種造型的髮髻各自不一樣。髮髻鬍鬚的原料為真人頭髮、氂牛毛、真絲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江加走木偶頭雕刻的藝術特徵:一是造型優美,形象豐富,結構嚴謹,精雕細刻;二是顏色調和,紋彩美觀,裝飾意趣,扮相生動;三是構造精巧,五官活動,豐富表演,妙趣橫生。他的藝術成就已由國家精緻畫冊出版,江加走雕刻木偶頭像已作為國家一級藝術瑰寶珍藏,他的遺作在世界各地叫價很高,被視為國寶,為中國民間木偶頭雕刻藝術留下了一份珍貴的財富,頗具歷史、文化、科學研究價值。

傳承狀況

江加走木偶頭雕刻和粉彩技藝工序繁雜,純以手工操作,收入有限,且學藝周期長,大部分年輕人難以接受,因此傳承人僅能在子女中選擇。在社會急劇變遷的新形勢下,江加走木偶頭雕刻技藝因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而陷入發展困境,傳承面臨危機,急需得到有關方面的支持,以期能儘快克服阻礙,順利傳承。

傳承人物

江碧峰,男,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編號:05-2617,項目名稱:木偶頭雕刻(江加走木偶頭雕刻),福建省泉州市申報。
黃義羅,男,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編號:03-1247,項目名稱:木偶頭雕刻(江加走木偶頭雕刻),福建省泉州市申報。

保護措施

2016年18日,位於泉州市鯉城區甲第門文創園區內的“江加走木偶頭雕刻傳習所(黃義羅)雕刻坊”正式開業。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泉州市鯉城區文化館獲得“木偶頭雕刻(江加走木偶頭雕刻)”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木偶頭雕刻(江加走木偶頭雕刻)項目保護單位泉州市鯉城區文化館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8年1月30日,2018潤物無聲新春展匠人系列之“江加走”木偶頭雕刻——黃義羅雕刻坊在西街肅清廣場展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