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戲(晉江布袋木偶戲)

木偶戲(晉江布袋木偶戲)

木偶戲(晉江布袋木偶戲),福建省晉江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晉江布袋木偶戲即南派布袋戲,指泉州地區掌中木偶戲,以泉腔演唱,有別於唱北調的漳州北派布袋戲。南派布袋戲流行於閩南地區,其源頭可追溯到晉代、五代、南宋的史料。明中時至清末,是南派布袋戲興起與發展時期,民間傳說和《台灣通志》稱,布袋戲興起於明嘉靖間,創始人為後來被譽為“戲狀元”的梁炳麟。清中葉,晉江等地的布袋戲演出興盛,並傳至台灣,同時出現了李克茶等藝人。清末民初,泉屬各縣一些布袋戲班社紛紛興起,如清同治、光緒年間的閩南“五虎班”。民國時期,安溪、惠安等地的布袋戲班幾乎遍及全縣。晉江布袋木偶戲藝術風格獨特,行當腳色分工細緻,木偶頭雕刻形神兼備,表演細膩,動作傳神。

2005年10月31日,泉州南派布袋戲(晉江布袋木偶戲)入選福建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2006年5月20日,木偶戲(晉江布袋木偶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Ⅳ-9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木偶戲(晉江布袋木偶戲)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福建省晉江市
  • 遺產類別:傳統戲劇
  • 遺產編號:Ⅳ-92
  • 批准時間:2006年5月20日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主要特徵,劇目分類,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晉江布袋木偶戲,即泉州地區南派布袋戲、掌中木偶戲,中國台灣稱為南管布袋戲,以泉腔演唱,有別於唱北調的漳州北派布袋戲(台灣稱為白字布袋戲)。1951年7月,南派布袋戲定名為掌中木偶戲,是中國木偶戲中的稀有劇種。
晉江布袋木偶戲(南派布袋戲)流行於閩南地區,其源頭可追溯到晉代《拾遺記》及五代《化書》、南宋《巳末元日》中的史料記載。
明中葉至清末,是南派布袋戲興起與發展時期,民間傳說和《台灣通志》稱,布袋戲興起於明嘉靖間(1522—1566年),創始人為後來被譽為“戲狀元”的梁炳麟。清道光(1830年)《晉江縣誌》卷七十二“風俗志”載:“木頭戲,俗名傀儡,近復有掌中弄巧,俗名布袋戲。”說明當時泉南一帶流行布袋戲演出。清道光年間泉屬諸縣的布袋戲演出已經相當的盛行,並跨海傳至台灣。
清末,晉江等地的布袋戲演出非常的活躍,並出現了許多藝人,如李克茶、同安梭等藝人。清道光末年李克茶創辦了“金永成”布袋戲班(即1953年成立的晉江潘徑布袋戲劇團的前身,1978年改名為晉江縣掌中木偶劇團,即晉江市掌中木偶戲劇團)。《中國木偶藝術》一書記載“清代道光中葉,台灣布袋戲由福建泉州傳人”的史實。
清末民初,泉屬各縣一些布袋戲班社紛紛興起,如清同治、光緒年間的閩南“五虎班”。
民國時期,安溪、惠安等地的布袋戲班幾乎遍及全縣。但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由於經濟衰退,泉屬諸縣的布袋戲班社處境維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晉江布袋木偶戲獲得了新生,創辦了公辦劇團。晉江等縣還組織挖掘、記錄了200多個布袋戲劇目和音樂曲牌,使晉江布袋木偶戲傳統文化遺產得到了必要的保護。

文化特徵

主要特徵

晉江布袋術偶戲行當角色分工細緻,木偶頭雕刻形神兼備,對表演藝術有嚴謹的規範要求,如生角基本動作24步,且角基本指法40步,同是一把扇,生角玉骨扇11步,丑角鼓扇21步。一個縫衣程式,就有外於裁衣裳,智上拔針、針插襟前、抽線。咬線、線尾搓尖。對針穿線、打結、口齒彈線、發上滑線、縫衣抽線等11個動作:表演修書蓋章。從取印開始,再看印,去印髒,蓋印油、呼印,下印,最後疊手壓印,細緻入微,一絲不苟。表演細膩逼真,動作準確傳神,其中特別擅長表演抒情性的文戲。布袋戲木偶的表演善於模仿飲酒、吐水、抽菸、噴火等特技動作,欣賞性較高。語言口語化,特別是丑角人物的插科打揮,語言交鋒,風趣幽默,生動活潑,入情入理。
晉江布袋術偶戲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發展,具有兼收並蓄、博採眾長的特點,地域文化特徵明顯,藝術積澱豐厚,形象美、語言美、音樂美,從中可以領略到泉南布袋戲的木偶雕刻藝術、表演藝術、語言藝術、唱腔藝術的風采。

劇目分類

晉江布袋木偶戲劇目可分為傳統劇目與新編劇目兩大類,傳統劇目又分為生旦戲、宮廷戲、審場戲、武打戲、拳打戲、連台本戲與折子戲和小(單)出戲。新編劇目有童話劇、神話劇、現代劇和成語故事劇4種。大量吸收提線傀儡戲和梨園戲的傳統劇目,音樂唱腔以閩南傀儡調為主,吸收了梨園戲和南音的部分曲牌,講究劇情曲折、對話典雅、唱腔婉約,藝術風格獨特。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晉江布袋木偶戲是中國木偶戲中的稀有劇種之一,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重要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傳承狀況
晉江布袋木偶戲具有兼收並蓄,博採眾長的特點,地域文化特徵明顯。但由於受到20世紀90年代以來商品經濟的影響,這一傳統的藝術形式遭到不斷衝擊,如不加以保護,將面臨消亡的危機。
傳承人物
李伯芬,男,漢族,1926年生,2012年去世,福建晉江人,國家二級演員。2008年2月15日,李伯芬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木偶戲(晉江布袋木偶戲)”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地區為福建省晉江市。
顏灑容,女,漢族,1949年11月30日出生,福建晉江人,國家二級演員。2008年2月15日,顏灑容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木偶戲(晉江布袋木偶戲)”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地區為福建省晉江市。
李勝奕,男,漢族,1955年6月出生,福建晉江市人,晉江市掌中木偶劇團副團長。2018年5月,李勝奕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木偶戲(晉江布袋木偶戲)”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地區為福建省晉江市。
保護措施
1992年,晉江市在1978年成立的晉江縣掌中木偶劇團劇基礎上,改建晉江市掌中木偶戲劇團。
2012年12月,包括晉江布袋木偶戲在內的“福建木偶戲人才培養計畫”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冊。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晉江市掌中木偶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獲得“木偶戲(晉江布袋木偶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木偶戲(晉江布袋木偶戲)項目保護單位晉江市掌中木偶藝術保護傳承中心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5年11月,晉江木偶劇團在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主辦、福建省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承辦的“一帶一路”網路文化採風活動中演出晉江布袋木偶戲。
2019年6月,晉江布袋木偶戲在晉江市舉行的“偶韻薪傳”2019年布袋木偶戲展演節暨非遺記憶活動中演出。
榮譽表彰
晉江市掌中木偶戲劇團的劇目《白龍公主》和《五里長虹》分別獲得文化部(今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嘉獎和第九屆文華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