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冕齋木偶神像頭戴製作技藝,福建省泉州市傳統技藝,泉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鳳冕齋神像木偶頭戴製作技藝源於泉州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與巫文化關係密切的傀儡戲(即木偶戲)活躍,因而,民間木偶神像雕刻及頭戴製作應運而興。鳳冕齋木偶神像頭戴製作技藝的製作流程繁瑣,純手工製作,靠口傳身授方得其精。神像木偶頭戴模型一般尺寸配比嚴格,選質地好的紙板、牛皮,搓鐵條、紙條按種花片圖案,如龍、鳳、聖旨牌、大小橫眉等,描繪在紙板上,與刻紙工藝相同,煮調膠水,粘合鐵條並粘合在帽上,粗樣完成後上膠底,牽上粉線、堆形再加固漆底,打漆貼上金箔,最後裝配美觀的絨球、珠串等配件至完成。
2010年,鳳冕齋木偶神像頭戴製作技藝經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泉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Ⅷ-1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鳳冕齋木偶神像頭戴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10年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項目編號:Ⅷ-16
- 申報單位:鳳冕齋工藝製作室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材料工具,製作工序,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鳳冕齋神像木偶頭戴製作技藝源於泉州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古泉州是“人文薈萃之邦”,經濟發達、文藝繁榮,多種宗教共存,民間信仰鼎盛,民俗民風純樸,與巫文化關係密切的傀儡戲(即木偶戲)活躍,因而,民間木偶神像雕刻及頭戴製作應運而興。
清末,泉州永春姑山人陳烏庫(1850—1911)在泉州新門門街開設布袋戲木偶頭盔製作坊,其三子陳天波自幼聰明好學,在家習藝,全面繼承其父頭戴製作手藝,1930年間在泉州中山南路南嶽鋪設前店後廠店號“鳳冕齋”,從事製作、行銷木偶頭戴,也製作大型的神像頭戴。
1977年,陳天波之孫陳新民全面繼承了陳天波的神像木偶頭戴製作技藝,大量承接神像頭盔的製作,並有所發展,家族持續傳承。
工藝特徵
鳳冕齋木偶神像頭戴製作技藝中膠底粉線工藝是比較重要的,在毛坯和紙樣加工好的基礎上,還需上濃膠水,為上粉線打底,然後再用牛皮膠或明膠用特製容器煮成黏稠狀,摻和已篩細的石粉,經研磨調和後,裝在粉筒中,安裝上自製的粉線頭使用。通常情況下,一兩個較為簡單的頭戴至少需要兩遍的粉線工序,而大部分頭戴則根據客戶的要求和頭戴的需要而重複多次粉線工序,以塑造立體感。
鳳冕齋木偶神像頭戴製作技藝的製作流程繁瑣,純手工製作,靠口傳身授方得其精。神像木偶頭戴模型一般尺寸配比嚴格,選質地好的紙板、牛皮,搓鐵條、紙條按種花片圖案,如龍、鳳、聖旨牌、大小橫眉等,描繪在紙板上,與刻紙工藝相同。鳳冕齋神像木偶頭戴造型優美、結構嚴謹,設色調和、紋彩美觀,手工流程、工藝精湛,堅硬適用,被稱為硬頭戴。
鳳冕齋木偶神像頭戴製作技藝在百餘年的生產製作歷史中,融合了傳統與創新,使其不斷發展。根據布袋木偶戲班及提線木偶劇團所需,製作出的各種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木偶頭戴無數。
工藝流程
材料工具
製作神像木偶頭戴的主要材料為鐵絲、牛皮膠、鐵漆、膠片、金箔、緞布、絨球等近20樣,其中還不包括一些細部的瑣碎零件。而各式各樣的製作工具,更是涵蓋了諸如模具、蠟版、電烙鐵等。
製作工序
“鳳冕齋”神像木偶製作的基本工序為模型、帽簡成型、搓鐵絲、紙絲、出圖樣、用明膠粘合、膠底、粉線工藝、加固塗漆底、貼金箔、安裝等。
主要工序
1、帽筒成型:根據模具大小或紙樣,將紙板剪成均等的幾份,以利造型。
2、搓鐵絲:根據頭盔大小,選用鐵絲,用纖維較好的紙,搓捲成可以膠底的鐵絲備用。
3、出圖樣:依據不同角色設計圖樣,用特製刀片在蠟版上刺出圖樣。
4、黏合紙板:手工將鐵線粘到紙板上,使用烙鐵加熱固定,最後將毛坯與紙樣加熱定型。
5、膠底粉線:上濃膠水,將黏稠狀牛皮膠摻和石粉,用特製粉筒粉線。
6、塗漆底、貼金箔:底紋筆粘上膠水均勻塗於頭盔,底漆乾後,貼上金箔。
7、安裝:將帽珠、帽球等裝飾於頭盔。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鳳冕齋神像木偶頭戴製作技藝歷史悠久,與泉州豐厚的歷史文化密切相關,其製作的各種頭戴基本沿用明朝官職風格,對其製作技藝的形成、傳衍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陳天波的木偶頭盔,與當時的江加走木偶戲頭配套,是木偶戲班不可缺少的道具,其神像木偶頭戴製作技藝精湛,工藝獨特,是閩南名牌手工藝品,是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具有珍貴的文化研究價值和較高的觀賞收藏價值。
鳳冕齋的神像木偶頭戴在閩南各地有深遠影響,並為台灣地區及印尼、新加坡等地客商喜愛,對發展閩台兩地及對外文化交流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傳承人物
陳新民,男,漢族,1952年12月出生,泉州鯉城區人,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鳳冕齋木偶神像頭戴製作技藝”。自幼接觸民間木偶神像頭戴工藝製作過程及受民間傳統文化的薰陶,對神像與木偶頭戴製作手藝情有獨鐘。1972年師承祖父陳天波學藝,在祖父直接指導下,繼承了一整套傳統製作技藝。走訪了閩南地區各大寺廟、道觀,推陳出新,選用新型美觀的原材料,製作出更美觀、更精緻、更符合各神明的頭戴裝飾硬頂。不斷汲取業內製作所長,豐富閩南特色手工藝,製作技藝日漸成熟,使木偶神像頭戴在造型及舞台演出上更具觀賞操作性。1993年始把“鳳冕齋木偶神像頭戴製作技藝”傳授給女兒陳雅音、兒子陳豐盛。
社會影響
鳳冕齋神像木偶頭戴製作技藝傳承人陳新民的木偶神像頭戴作品遍布於閩南地區各大小寺廟道觀1000餘家,遠銷東南亞一帶及港、澳、台地區,並被作為藝術珍品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