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通泉貨

永通泉貨

永通泉貨,中國古代錢幣之一。現所見有隸篆兩種書體。 篆書的直徑為3.2厘米,重7.3克;隸書的直徑3.8厘米,重15克。錢面文永通泉貨,直讀;永字由二水組成,又稱二水“永”。 錢背多光素無文。 錢體較大,以一當十,與唐國通寶等錢並行。 錢質為紅銅。

五代十國時期南唐中宗李璟在位時期所鑄造,文字精良,分為隸書,篆書兩種。其隸書錢又有闊緣,窄緣之分與精字,細字之分。永通泉貨鑄期只有大約半年時間,銅錢存世極罕,如今難得一見。另還有鐵錢存世,相傳為南唐重臣韓熙載所監鑄,只有隸書,存世量較少。

基本介紹

簡介,永通泉貨的歷史,

簡介

中國古代錢幣之一。
五代十國時期南唐中宗李璟在位時期所鑄造,文字精良,分為隸書篆書兩種。其隸書錢又有闊緣窄緣之分與精字,細字之分。永通泉貨鑄期只有大約半年時間,故當年鑄造量不大,現今存世量就更加少了。另還有鐵錢存世,相傳為南唐重臣韓熙載所監鑄。
永通泉貨永通泉貨
幣質:青銅(尚見有白銅質地者),另有鐵錢
特徵:輪郭厚重,肉好俱周郭

永通泉貨的歷史

唐朝後期,政權割據分裂。徐知誥篡吳稱帝後,改國號為大唐,史稱南唐。中宗李璟南唐的第二代君王,他在政治上就沒有其父的英明。當時有個叫鐘謨的官員“請鑄大錢,以一當十,文曰‘永通泉貨’”(詳見《新五代史·南唐世家》)。大錢的鑄行實際上等於公開掠奪百姓財富,於是物價高漲,私鑄泛濫,人民生活更加困難。由於小錢在兌換中明顯吃虧,故民間匿幣而不出,甚至銷錢鑄器,以獲厚利。隨後名為韓熙載的官員建議“鑄鐵‘永通泉貨’錢,以一當二”,與舊鑄並行,更造成“農商失業,食貨俱廢”。
永通泉貨永通泉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