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史話

本書從上自殷商中晚期產生的青銅鑄幣——銅貝,下至當今的人民幣國際化,梳理了中國3000多年間貨幣發展演變的歷史。全書以中國傳統錢幣學實證研究為基礎,貫之以西方貨幣學理論,注重錢幣學與貨幣史的有機結合,既有對錢幣實物本身的考證,更注重從歷史發展的大脈絡中,結合財稅、賦役、薪酬等制度的變革,考察、分析錢幣演變的規律及對社會的影響,是一部頗具創新思想的貨幣史著作。

基本介紹

  • 書名:錢幣史話
  • 又名:中國史話·經濟系列
  • 作者:王永生 著
  • 頁數:316
  • 出版時間:2016-07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作者簡介,目錄信息,

作者簡介

王永生,副研究員,中國錢幣學會副秘書長,中國錢幣博物館秘書處處長。

目錄信息

序 一【范一飛】/1
序 二【李學勤】/1
一 先秦至秦:貨幣的產生及統一/1
1.錢幣的產生/1
2.四大錢幣體系的形成及其特點/9
3.秦朝統一幣制/29
二 兩漢:統一鑄幣權並確立重量標準/37
1.漢初的錢幣減重/38
2.漢武帝的幣制改革/40
3.武帝之後的鑄錢及有關鑄幣權的爭論/45
4.王莽的幣制改革/49
5.東漢對五銖錢的恢復/56
三 三國兩晉南北朝隋:過渡階段的幣制/64
1.三國時期/65
2.兩晉及十六國時期/73
3.南北朝時期/78
4.隋朝的幣制/94
四 唐五代十國:貨幣制度的確立/98
1.唐朝的幣制/99
2.五代十國的幣制/126
五 兩宋:複雜且繁盛的貨幣文化/137
1.兩宋錢制梗概/138
2.銅鐵錢兼行的原因及其影響/143
3.兩宋錢荒及其原因分析/147
六 遼夏金元:少數民族貨幣文化/155
1.遼代鑄錢/156
2.西夏鑄錢/158
3.金代幣制/160
4.元代幣制/163
七 明代:白銀的貨幣化/167
1.明代錢制梗概/168
2.錢幣鑄造及流通分期/170
八 清代:傳統幣制的沒落與新曙光的初現/182
1.傳統制錢/183
2.機制銅元/200
九 民國時期:現代幣制的初步建立及崩潰/204
1.北洋政府時期/205
2.國民政府時期/219
十 人民幣時代:人民的貨幣及其國際化/238
1.各時期根據地貨幣/239
2.人民幣的誕生及其統一全國貨幣/253
3.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及展望/260
參考文獻/272
後 記/275
插圖目錄
圖1-1 《亢鼎銘》拓片/5
圖1-2 天然海貝/6
圖1-3 人工仿製貝/8
圖1-4 保德銅貝/8
圖1-5 原始空首布/11
圖1-6 空首布/11
圖1-7 尖足布(茲氏、茲氏半)/13
圖1-8 方足布/13
圖1-9 圓足布(武陽,三孔布)/14
圖1-10 布(安邑半、安邑一、安邑二)/15
圖1-11 燕國刀幣(針首刀、尖首刀、明刀)/17
圖1-12 趙國刀幣(甘丹、白人)/18
圖1-13 齊國刀幣(六字刀、三字刀)/20
圖1-14 魏國圜錢(共、垣)/23
圖1-15 兩周圜錢(東周、西周)/23
圖1-16 趙國圜錢(藺)/24
圖1-17 齊國圜錢(賹化、賹四化、賹六化)/24
圖1-18 燕國圜錢(明四、明化、一化)/25
圖1-19 蟻鼻錢/26
圖1-20 連布/26
圖1-21 青銅錢牌/27
圖1-22 秦國早期圜錢(一銖重一兩十四、半圜)/30
圖1-23 秦國後期圜錢(長安、文信)/31
圖1-24 秦半兩錢/31
圖1-25 兩甾錢/32
圖2-1 榆莢半兩/38
圖2-2 八銖半兩/39
圖2-3 四銖半兩(三分錢)/39
圖2-4 三銖錢/41
圖2-5 郡國五銖/42
圖2-6 上林三官五銖/43
圖2-7 大泉五十/50
圖2-8 栔刀五百/50
圖2-9 一刀平五千/50
圖2-10 小泉直一/51
圖2-11 貨布、貨泉/54
圖2-12 布泉/54
圖2-13 國寶金匱直萬/55
圖2-14 更始五銖/57
圖2-15 建武五銖/58
圖2-16 對文五銖/61
圖2-17 環五銖/61
圖2-18 四出五銖/61
圖2-19 董卓小錢/62
圖3-1 曹魏五銖/66
圖3-2 直百五銖(背“為”)/68
圖3-3 直百、直一/68
圖3-4 定平一百/69
圖3-5 大泉五百、大泉當千/70
圖3-6 大泉二千、大泉五千/71
圖3-7 太平百錢/72
圖3-8 沈郎錢/74
圖3-9 涼造新泉/76
圖3-10 豐貨/77
圖3-11 漢興/77
圖3-12 大夏真興/78
圖3-13 孝建四銖/79
圖3-14 永光、景和錢/80
圖3-15 兩柱五銖/83
圖3-16 太貨六銖/83
圖3-17 太和五銖/84
圖3-18 永平五銖/85
圖3-19 常平五銖/87
圖3-20 北周三品(布泉、五行大布、永通萬國)/89
圖3-21 隋五銖 /95
圖4-1 開元通寶/100
圖4-2 背月紋(仰月、俯月)/103
圖4-3 乾封泉寶/107
圖4-4 乾元重寶(當十)/115
圖4-5 乾元重寶(當五十)/115
圖4-6 會昌開元錢(昌、京、洛)/117
圖4-7 鹹通玄寶/118
圖4-8 得壹元寶、順天元寶/119
圖4-9 大曆元寶、建中通寶及“元”字、“中”字錢/120
圖4-10 漢元通寶/129
圖4-11 周元通寶/129
圖4-12 天策府寶/131
圖4-13 永通泉貨/133
圖4-14 唐國通寶、大唐通寶/133
圖5-1 宋元通寶、淳化元寶、鹹平元寶/138
圖5-2 慶曆重寶/139
圖5-3 熙寧元寶(篆書、楷書)、元豐通寶(行書、篆書)/140
圖5-4 崇寧通寶(重寶)、大觀通寶/140
圖5-5 淳熙元寶(背十)/141
圖5-6 嘉定通寶/141
圖5-7 淳祐通寶(當百)/141
圖5-8  “臨安府行用”錢牌/142
圖6-1 統和元寶/156
圖6-2 重熙通寶、大康元寶/157
圖6-3 天慶元寶(遼)/157
圖6-4 西夏文錢(乾祐寶錢)/158
圖6-5 乾祐元寶/159
圖6-6 天慶元寶(西夏)/159
圖6-7 正隆元寶/161
圖6-8 大定通寶/161
圖6-9 泰和重寶/161
圖6-10 至大通寶、大元通寶/165
圖6-11 至正通寶/165
圖6-12 至正之寶/166
圖7-1 大中通寶/171
圖7-2 洪武通寶(一錢、二錢、三錢、五錢、一兩)/172
圖7-3 永樂通寶/172
圖7-4 宣德通寶/173
圖7-5 弘治通寶/175
圖7-6 嘉靖通寶/176
圖7-7 隆慶通寶/176
圖7-8 萬曆通寶/177
圖7-9 天啟通寶(當十)/178
圖7-10 崇禎通寶(小平)/180
圖7-11 “跑馬崇禎”錢/180
圖8-1 天命汗錢(滿文)、天命通寶(漢文)/185
圖8-2 天聰汗之錢(滿文)/185
圖8-3 順治通寶(5種形制)/186
圖8-4 康熙通寶(2種形制)/187
圖8-5 康熙通寶(羅漢錢)/187
圖8-6 雍正通寶/187
圖8-7 乾隆通寶/188
圖8-8 嘉慶通寶/188
圖8-9 道光通寶(小平錢、八年五、八年十)/192
圖8-10 鹹豐錢(小平錢)/193
圖8-11 鹹豐錢(當五)/193
圖8-12 鹹豐錢(當十)/193
圖8-13 鹹豐錢(當百)/193
圖8-14 鹹豐錢(當五百)/194
圖8-15 鹹豐錢(當千)/194
圖8-16 同治錢(小平錢、當十)/196
圖8-17 光緒錢(小平錢、當十)/196
圖8-18 宣統通寶(寶泉局)/196
圖8-19 光緒丁未新十寶庫/198
圖8-20 光緒戊申新十寶庫/198
圖8-21 宣統庫十/198
圖8-22 “光緒通寶”當十機制幣/201
圖8-23 “光緒元寶”銅元(廣東省造,每百枚換一圓)/202
圖9-1 孫像“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貳角)/208
圖9-2 孫像“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壹圓)/208
圖9-3 黎像“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壹圓)(戴帽、免冠)/208
圖9-4 國幣(俗稱袁大頭)(壹圓、中圓、貳角、壹角)/211
圖9-5 中國銀行發行的兌換劵/215
圖9-6 交通銀行發行的兌換劵/216
圖9-7 民國18年(義大利版)孫中山頭像銀幣/220
圖9-8 三鳥幣/221
圖9-9 船洋/221
圖9-10 海關金單位兌換劵(簡稱“關金劵”)/223
圖9-11 法幣/229
圖9-12 中央銀行新疆省流通券(壹佰圓)/232
圖9-13 金圓券/234
圖10-1 湖北黃岡縣農民協會信用合作社發行的銅錢一串文流通券/242
圖10-2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發行的紙幣/244
圖10-3 延安光華商店代價劵/248
圖10-4 陝甘寧邊區銀行幣/24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