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基層應急管理規範化建設標準(試行)

永州市基層應急管理規範化建設標準(試行)
為預防和減少各類突發事件的發生,控制、減輕和消除突發事件引起的嚴重社會危害,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務院、市政府關於加強基層應急管理工作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標準。
一、鄉鎮(街道)應急管理規範化建設標準
(一)應急機構
1.建立健全鄉鎮(街道)應急管理工作機制,明確分管領導和專(兼)職工作人員負責應急管理工作。
2.有固定辦公場所和應急值班室,並配備電腦、電話、傳真機等必備的信息化設備。
(二)應急預案
1.編制總體應急預案,結合實際編制應對行政區域內可能發生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並匯總成冊,報縣級人民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備案。
2.應急預案符合實際,職責清晰,簡明扼要,操作性強。
3.每年至少組織開展1次應急預案演練。
4.根據實際情況及時修訂完善應急預案。
(三)應急隊伍
1.利用現有的鄉鎮(街道)幹部、警務人員、醫務人員、民兵、預備役人員、物業管理人員、企事業應急隊伍、志願者隊伍等資源,組建綜合應急救援隊伍。
2.綜合應急救援隊伍每年集中訓練不少於1次,綜合應對和自我保護能力較強。
(四)應急保障
1.每年安排一定經費用於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
2.儲備必要的應急救援物資和裝備,如儲備簡易防護服、頭盔、防護鞋、手套、防護口罩、應急燈、醫療救護包、救生繩、滅火器、救生衣、救生圈等,並將物資儲備登記成冊。
3.建立符合實際的預警信息通報和發布手段,如應急廣播、手機簡訊、大喇叭、鑼鼓、防空警報器等,確保轄區內人員的全覆蓋。
4.建立能夠容納相應人口的應急避難場所,並配備供水設備、供電設施和廁所等基本生活需求設施。
(五)應急制度
1.建立應急值守和信息報告制度,明確專職或兼職信息員。
2.建立完善隱患排查監控、隱患排查銷賬等制度,認真做好突發事件隱患排查、登記和監控,建立危險源、危險區域、重點防護目標管理制度和資料庫。
3.建立矛盾糾紛排查預警和調解處置機制,及時化解社會矛盾,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預防社會安全事件發生。
4.建立政府綜合應急平台和資源數據採集更新制度。每個季度要將最新應急資源數據上報縣級人民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
(六)宣教培訓
1.每年制定科普宣教和培訓方案。每年至少組織開展1次對鄉、村幹部的應急管理知識培訓。
2.通過多種形式廣泛開展應急知識普及教育,提高民眾公共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每年集中宣傳活動不少於1次。
3.設有應急知識宣傳欄,發放應急知識宣傳明白卡。
二、企業應急管理規範化建設標準
(一)應急機構
1.建立健全企業主要負責人負責的應急管理工作責任制,成立應急領導小組以及相應工作機構,明確工作責任和分工。
2.大型企業要設定或明確應急管理辦事機構,配備專職或兼職人員開展應急管理工作;礦山、建築施工、煙花爆竹生產和危險物品生產、儲存等高危行業企業要設定或指定應急管理辦事機構,配備應急管理人員。
(二)應急預案
1.針對行業和企業特點,按照《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T29639-2013)要求,編制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綜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並與政府及相關部門應急預案相銜接。
2.注重應急預案動態管理,預案要按要求進行評審、報備和修訂。
3.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應急演練,每年至少組織1次專項或綜合應急演練,重點車間、班組、崗位演練經常化。
4.演練計畫、科目和方案、演練腳本、參加人數、動用裝備、評估報告和現場影像記錄等資料齊全。
(三)應急隊伍
1.按照法律、法規及相關要求,結合企業實際,建立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高危行業企業不具備建立專職應急救援隊伍的,要建立兼職應急救援隊伍,並按規定與具備相應能力的相關專職應急救援隊伍簽訂應急救援協定。
2.應急救援隊伍工作職責及分工明確,管理制度完善。
3.應急救援隊伍應按照有關標準加強培訓、訓練、演練和規範化建設,不斷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4.專職應急救援隊伍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和訓練場地,建有專門的應急救援裝備倉庫和救援物資儲備倉庫,儲備相應的應急救援器材和個人防護用品。
5.應急救援隊伍應積極參與服務企業預防性安全檢查、隱患排查、應急演練和事故救援等安全生產服務工作,建立工作檯賬。
(四)應急保障
1.加強應急值守和信息報送工作。有固定的應急值班室,配備應急值守電話、電腦、傳真機、印表機等通信設備,有值班記錄。
2.儲備必要的應急救援物資和裝備,有台賬和專人管理。
3.建立健全危險源、隱患排查治理等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資料檔案及應急管理圖書和影音資料。
4.高危行業企業要安排應急專項資金,用於隱患排查治理、危險源監控、應急隊伍建設、物資設備購置、應急預案演練、應急宣教培訓等工作。
5.高危行業企業和商貿流通企業要在合適位置設立應急避難場所,各類緊急通道暢通,有明顯的指示標誌。
(五)應急制度
制定並完善應急值守、聯席會議、隱患排查、隱患排查銷賬、應急處置、事故信息報告、應急救援物資器材管理和檔案管理等相關應急管理制度。
(六)宣教培訓
1.應急管理科普宣教和培訓納入企業教育培訓體系,結合實際每年制定應急管理宣教培訓方案或計畫。
2.應急培訓內容應涉及應急科普、事故(救援)案例分析、事故預防及避險、自救互救和應急管理、應急處置等業務知識,有培訓記錄和考核成績。
3.加強對應急救援隊伍、應急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的應急培訓,按規定和要求組織應急培訓,提高應急技能和現場處置能力。
4.設有宣傳教育專欄。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應急知識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員工公共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企業內安全警示標識、標誌明顯。
三、學校應急管理規範化建設標準
(一)應急隊伍建設
1.明確相應的機構或專(兼)職人員負責應急管理工作。
2.組建以校領導、青年教師、安全保衛幹部職工以及高校學生骨幹為主體的應急救援隊伍。
3.應急救援隊伍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分工明確。
4.應急救援隊伍教育培訓常態化,綜合應對和自我保護能力較強。
(二)應急預案編制和演練
1.結合實際編制總體應急預案和應對校內及周邊區域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和教育考試類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並匯總成冊。
2.預案符合實際,職責清晰,簡明扼要,操作性強。
3.根據實際情況及時修訂完善預案。
4.每學期至少組織師生開展1次應急預案演練。
(三)應急保障
1.學校要安排一定的應急管理專項工作經費,並專款專用。
2.利用學校體育館、運動場、空地等設立應急避難場所,有醒目的應急疏散標識,各類緊急疏散通道暢通。師生對應急避難場所和緊急疏散的知曉率達100%。
3.儲備必要的應急救援裝備和物資。
(四)應急宣教和培訓
1.把應急知識教育納入學校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應急知識教育,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2.每年至少組織教職員工進行1次應急培訓。
3.校內設有宣傳專欄和安全警示標語。
(五)風險隱患排查整改
1.每月(不含寒暑假)對學校及周邊的危險源、危險區域和危險因素以及社會矛盾等進行排查,分類登記建檔。
2.對排查出的隱患及時進行整改。對情況複雜、短期內難以完成整改的,制訂相應的應急預案並限期整改到位,同時做好監控和應急準備工作;對自身難以完成的,及時向轄區政府和上級單位報告。
3.重大危險源和風險隱患處設定醒目的標識和警示標誌。
(六)日常機制建設
1.應急管理制度健全。建立有應急值守、信息報送、隊伍建設、應急保障、科普宣教和培訓、應急處置、檔案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2.有值班室,值班工作制度健全,有專人負責值班。
3.有專(兼)職人員負責信息報送,信息報告及時、客觀、真實,杜絕遲報、謊報、瞞報、漏報。
4.有符合實際的預警信息通報和發布手段,確保學校師生預警信息的全覆蓋。
(七)先期處置和協助處置突發事件
1.突發事件發生後,立即啟動應急回響,組織開展先期處置工作。並按要求及時向轄區政府和上級單位報告。
2.採取必要措施,實施緊急救援,控制事態發展,防止發生次生、衍生事故。
3.積極組織師生自救、互救,不因先期處置不當造成人員傷亡。
4.主動配合轄區政府、部門和單位做好救援工作。
四、村(社區)應急管理規範化建設標準
(一)應急機構
1.建立健全村(社區)應急管理工作機制,明確分管領導和專(兼)職工作人員負責應急管理工作。
2.有固定辦公場所和應急值班室,並配備電腦、電話、傳真機等必備的信息化設備。
(二)應急預案
1.編制總體應急預案,結合實際編制應對行政區域內可能發生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並匯總成冊,報鄉鎮(街道)人民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備案。
2.應急預案符合實際,職責清晰,簡明扼要,操作性強。
3.每年至少組織開展1次應急預案演練。
4.根據實際情況及時修訂完善應急預案。
(三)應急隊伍
1.利用現有的村(社區)和居民小組幹部、警務人員、醫務人員、民兵、預備役人員、物業管理人員、企事業應急隊伍、志願者隊伍等資源,組建綜合應急救援隊伍。
2.綜合應急救援隊伍每年集中訓練不少於1次,綜合應對和自我保護能力較強。
(四)應急保障
1.每年安排一定的經費用於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
2.有一間應急物資儲備室並儲備必要的應急救援物資和裝備,如儲備簡易防護服、頭盔、防護鞋、手套、防護口罩、應急燈、醫療救護包、救生繩、滅火器、救生衣、救生圈、水泵、鐵鍬、擔架、對講機、喇叭等,並將物資儲備登記成冊。
3.建立符合實際的預警信息通報和發布手段,如應急廣播、手機簡訊、大喇叭、鑼鼓、防空警報器等,確保轄區內人員的全覆蓋。
4.建立能夠容納相應人口的應急避難場所,並配備供水設備、供電設施和廁所等基本生活需求設施。
(五)應急制度
1.建立應急值守和信息報告制度,明確專職或兼職信息員。
2.建立完善隱患排查監控、隱患排查銷賬等制度,認真做好突發事件隱患排查、登記和監控,建立危險源、危險區域、重點防護目標管理制度和資料庫;編制村(社區)災害風險隱患地圖,制訂綜合減災目標和計畫。
3.建立矛盾糾紛排查預警和調解處置機制,及時化解社會矛盾,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預防社會安全事件發生。
4.建立綜合應急平台資源數據採集更新制度。每個季度要將最新應急資源數據上報鄉鎮(街道)人民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
(六)宣教培訓
1.每年制定科普宣教和培訓方案。每年至少組織開展1次對鄉、村幹部的應急管理知識培訓。
2.通過多種形式廣泛開展應急知識普及教育,提高民眾公共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每年集中宣傳活動不少於1次。
3.設有應急知識宣傳欄,發放應急知識宣傳明白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