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水調歌頭·落日繡簾卷)

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水調歌頭·落日繡簾卷一般指本詞條

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的詞作,作於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作者貶居黃州時,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此詞上片前四句以實筆寫景,目光由遠及近,然後轉入對平山堂的回憶,後五句寫平山堂,實際是以虛筆寫快哉亭,二者風光一致,對歐陽修的思念更使此亭見得親切;過片五句再次轉回到目前,江面由靜謐安閒而忽然波瀾洶湧,作者視角也由千頃碧水聚焦於掀舞於其中的漁翁,最後三句議論和兩句抒情即由此生髮出來,表現了作者超然於萬物之上的瀟灑胸襟,以及對心性修養的不懈追求。全詞熔寫景、抒情和議論於一爐,表現作者身處逆境,泰然處之,大氣凜然的精神世界,在藝術構思和結構上,具有波瀾起伏、跌宕多姿、大開大合、大起大落的特點,充分體現了蘇詞雄奇奔放的風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 作品別名:水調歌頭·快哉亭作、水調歌頭·落日繡簾卷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
  • 作者:蘇軾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台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台城游”“凱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雙調九十五字,平韻(宋代也有用仄聲韻和平仄混用的)。相傳隋煬帝開汴河自製《水調歌》,唐人演為大曲, “歌頭”就是大曲中的開頭部分。快哉亭:位於黃州江邊,蘇軾好友張懷民修建。懷民名夢得,又字偓佺。蘇轍黃州快哉亭記》:“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⑵新作:新建。
⑶濕青紅:指所塗的青油朱漆未乾。
⑷平山堂:位於江蘇揚州,宋仁宗慶曆八年(1048年)歐陽修在揚州任地方官時所建。
⑸欹(qī)枕:謂臥著可以看望。
⑹醉翁:歐陽修別號。
⑺“山色”句:出自歐陽修《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
⑻倒碧峰:碧峰倒影水中。
⑼一葉:指小舟。白頭翁:指老船夫。
⑽蘭台公子:指戰國楚辭賦家宋玉,相傳曾作蘭台令。
⑾莊生:戰國時道家學者莊周。天籟:《莊子·齊物論》說,“人籟”是吹奏簫笛等竹器的聲音,“天籟”是發於自然的音響,即指風吹聲。蘇軾為亭命名“快哉”即取自《風賦》“快哉此風”句。但他認為風是自然之物,本身不應有雌、雄之別,大家都可享受。
⑿剛道:“硬是說”的意思。雌雄:宋玉《風賦》云:“楚襄王游於蘭台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因回答說“大王之雄風”與“庶人之雌風”截然不同。
⒀“一點”兩句:謂胸中有“浩然之氣”,就會感受“快哉此風”。《孟子·公孫丑上》云:“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指的是一種主觀精神修養。

白話譯文

落日中捲起繡簾眺望,亭下江水與碧空相接,遠處的夕陽與亭台相映,空闊無際。為了我的來到,你特意在窗戶上塗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猶新。這讓我想起當年在平山堂的時候,靠著枕席,欣賞江南的煙雨,遙望遠方天際孤鴻出沒的情景。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體會到歐陽醉翁詞句中所描繪的,山色若隱若現的景致。
廣闊的水面十分明淨,山峰翠綠的影子倒映其中。忽然江面波濤洶湧,一個漁翁駕著小舟在風浪中掀舞。見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風賦》,像宋玉這樣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莊子的風是天籟之說的,硬說什麼風有雄雌。其實,一個人只要具備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處之泰然,享受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蘇軾於元豐三年(1080年)貶官黃州(今湖北黃岡)。元豐六年三月張懷民也貶官在黃州,與蘇軾的心境相同。他們結識後,因氣味相投而成為好友,交往密切。是年十月十二日蘇軾將往張懷民暫住的承天寺與之一起賞月,寫下了著名的《記承天寺夜遊》一文。十一月,張懷民在其新居西南筑亭,以觀覽長江勝景。蘇軾欽佩張懷民的氣度,為其所建的亭起名為“快哉亭”,並贈其這首《水調歌頭》。朱孝臧校注《東坡樂府》:王案:“癸亥六月,張夢得營新居於江上,築亭,公榜曰快哉亭,作《水調歌頭》。”其弟蘇轍還為此亭寫了《黃州快哉亭記》。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詞又名《快哉亭作》,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全詞通過描繪快哉亭周圍壯闊的山光水色,抒發了作者曠達豪邁的處世精神。
此詞描寫的對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圍的廣闊景象。開頭四句,先用實筆,描繪亭下江水與碧空相接、遠處夕陽與亭台相映的優美圖景,展現出一片空闊無際的境界,充滿了蒼茫闊遠的情致。“知君為我新作”兩句,交待新亭的創建,點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關係,反客為主、詼諧風趣地把張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說成特意為自己而造,又寫亭台窗戶塗抹上青紅兩色油漆,色彩猶新。“濕”字形容油漆未乾,頗為傳神。
“長記平山堂上”五句,是記憶中情景,又是對眼前景象的一種以虛托實的想像式側面描寫。作者用“長記”二字,喚起他曾在揚州平山堂所領略的“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那種若隱若現、若有若無、高遠空濛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憶。平山堂是作者的恩師歐陽修所建,其景色“壯麗為淮南第一”(葉夢得避暑錄話》)。在當時的情況下,平山堂的文化內蘊的豐富和文化層次的高雅,是文化人群體中所共同認可的。他又以此比擬他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將“快哉亭”與“平山堂”融為一體,構成一種優美獨特的意境。這種以憶景寫景的筆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蘊藉的情致,而且加強了詞境的空靈飛動。以上五句新穎別致,引人入勝,通過作者昔日的淋漓興致,傳達出當日快哉亭前覽勝的欣喜之情。
上片是用虛實結合的筆法,描寫快哉亭下及其遠處的勝景。下片換頭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藝術手法展現亭前廣闊江面倏忽變化、濤瀾洶湧、風雲開闔、動心駭目的壯觀場面。詞人並由此生髮開來,抒發其江湖豪興和人生追求。“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三句,寫眼前廣闊明淨的江面,清澈見底,碧綠的山峰,倒映江水中,形成了一幅優美動人的平靜的山水畫卷,這是對水色山光的靜態描寫。“忽然”兩句,寫一陣巨風,江面倏忽變化,濤瀾洶湧,風雲開闔,一個漁翁駕著一葉小舟,在狂風巨浪中掀舞。至此,作者的描寫奇峰突起,由靜境忽變動境,從而自自然然地過渡到全詞著意表現的著重點——一位奮力搏擊風濤的白髮老翁。這位白頭翁的形象,其實是東坡自身人格風貌的一種象徵。以下幾句,作者由風波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對戰國時楚國蘭台令宋玉所作《風賦》的議論。作者看來,宋玉將風分為“大王之雄風”和“庶人之雌風”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說教,白頭翁搏擊風浪的壯偉風神即是明證。其實,莊子所言天籟本身絕無貴賤之分,關鍵於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他以“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這一豪氣乾雲的驚世駭俗之語昭告世人: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脫俗,剛直不阿,坦然自適,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蘇軾這種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氣的坦蕩的人生態度,顯然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這首詞在藝術構思和結構上,具有波瀾起伏、跌宕多姿、大開大合、大起大落的特點。下片的描寫和議論,豪縱酣暢,氣勢磅礴,詞中出沒風濤的白頭翁形象,猶如百川匯海,含蓄地點明全篇主旨,有強烈的震撼力。全詞熔寫景、抒情、議論於一爐,既描寫了浩闊雄壯、水天一色的自然風光,又其中灌注了一種坦蕩曠達的浩然之氣,展現出詞人身處逆境卻泰然處之、大氣凜然的精神風貌,充分體現了蘇詞雄奇奔放的特色。

名家點評

楊慎:“結句雄奇,無人敢道。”(楊慎評本《草堂詩餘》)
黃蘇:“前闋從‘快’字之意入,次闋起三語,承上闋寫景。‘忽然’二句一跌,以頓出末二句來。結處一振,‘快’字之意方足。”
劉熙載:“其精微超曠,真足以開拓心胸,推倒豪傑。”(《藝概·詩概》)
鄭文焯:“此等句法,使作者稍稍矜才使氣,便流入粗豪一派。妙能寫景中人,用生出無限情思。”(《大鶴山人詞話》)
俞陛雲:“快哉亭與平山堂皆擅登臨之勝,故聯想及之。轉頭處五句及上闋‘欹枕’四句想見江湖豪興,其語氣清快,如以並刀削哀梨也。”(《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長子。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元豐三年(1080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於常州。追諡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於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有《東坡七集》《東坡詞》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