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對褐飛虱抗性鑑定技術規程》是2020年06月15日實施的一項行業標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稻對褐飛虱抗性鑑定技術規程
- 外文名: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dentification of the rice resistance to brown planthopper,Nilaparvata lugens
- 標準編號:T/ZNZ 023—2020
- 發布日期:2020年05月15日
- 實施日期:2020年06月15日
《水稻對褐飛虱抗性鑑定技術規程》是2020年06月15日實施的一項行業標準。
《水稻對褐飛虱抗性鑑定技術規程》是2020年06月15日實施的一項行業標準。起草人賴鳳香,傅強,呂仲賢,王渭霞,萬品俊,何佳春,魏琪。起草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主要內容本標準規定了水...
BPH9基因在水稻中組成性水平,不受褐飛虱取食誘導。通過BPH9啟動子融合GUS報導基因載體確定BPH9基因表達於褐飛虱取食水稻部位,即導管和篩管周圍的薄壁細胞。項目還通過水稻全基因組晶片、定量PCR技術,分析了褐飛虱取食前後BPH9近等基因系和受體感蟲親本9311基因表達變化情況,表明未經褐飛虱取食刺激時,BPH9近等...
目前,已有24個抗褐飛虱基因被定位在水稻染色體上,並且抗褐飛虱基因Bph14已經成功克隆, 但是抗褐飛虱基因調控水稻抗性的分子機理並不清楚。本課題用EMS誘變了水稻抗褐飛虱品種RI35,並從中篩選到感蟲的突變體。通過對突變基因的圖位克隆,解析其生物學功能,再通過酵母雙雜交、基因晶片等技術手段,尋找其互作蛋白和...
《水稻根系功能與耐蟲性及褐飛虱種群關係的研究》是依託揚州大學,由吳進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本項目選擇早造、一季中稻、單季晚稻分別具有耐、感蟲但熟期相同的品種(系)和具有不同根系功能但類型相同的品種(系)研究兩類水稻根系與耐蟲性及褐飛虱種群的關係。包括品種的根系吸收功能、營養物質...
技術方案 《水稻抗褐飛虱基因及其套用》採用遺傳學的方法,構建水稻抗褐飛虱的分離群體,利用圖位克隆的方法,分離到水稻抗褐飛虱基因Bph14。通過共分離標記檢測表明該基因與抗褐飛虱性能是共分離的,通過遺傳轉化Bph14基因,使感性水稻出現抗褐飛虱的表型,證實了該基因的功能。《水稻抗褐飛虱基因及其套用》Bph14基因...
《水稻抗褐飛虱基因Bph17的克隆及功能分析》是劉裕強為項目負責人,南京農業大學為依託單位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科研成果 項目摘要 褐飛虱是危害水稻生產的主要害蟲之一。抗蟲品種的套用被認為是最為經濟有效的防治措施。克隆抗褐飛虱基因是闡明其抗性機制及水稻抗褐飛虱育種的基礎。斯里蘭卡地方品種RH對3種褐飛虱生物型均...
水稻稻褐飛虱,學名 Nilaparvata lugens (Stdl)同翅目飛虱科褐飛虱屬的一個物種。分布北起吉林,沿遼寧、河北、山西、陝西、寧夏至甘肅,西向由甘肅折入四川、雲南、西藏。寄主:水稻。危害特點 成、若蟲群集於稻叢下部刺吸汁液;雌蟲產卵時,用產卵器刺破葉鞘和葉片,易使稻株失水或感染菌核病。排泄物常遭致...
轉基因陽性植株的抗蟲鑑定表明ZF1的超量表達能提高水稻對褐飛虱的抗性。通過對這些互作蛋白生物學功能的研究,闡明Bph14調控水稻抗褐飛虱的分子機理以及調控途徑。本課題對於研究植物與刺吸式口器昆蟲的相互作用以及調控機理具有參考意義,為培育新的抗褐飛虱水稻品種提供的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水稻是單子葉模式植物,已經鑑定了多個抗褐飛虱基因;褐飛虱是典型的刺吸式口器昆蟲,已分離出多個生物型群體;二者組成了研究作物抗性基因多樣性對農業害蟲調控機理的理想體系。申請者實驗室已經培育了多個抗褐飛虱水稻材料和褐飛虱實驗種群,本項目運用功能基因組學綜合研究手段,分離水稻不同位點的抗褐飛虱基因,鑑定...
褐飛虱(學名:Nilaparvata lugens(Stal))是半翅目飛虱科的動物。 別名:褐稻虱,稻飛虱的一種。 褐飛虱有遠距離遷飛習性,是我國和許多亞洲國家當前水稻上的首要害蟲。褐飛虱為單食性害蟲,只能在水稻和 普通野生稻上取食和繁殖後代。2020年9月15日,褐飛虱被農業農村部列入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形態特徵 (1)...
《水稻萜類代謝物對褐飛虱的間接和直接防禦作用研究》是依託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由劉才香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褐飛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蟲之一,種植抗褐飛虱的水稻品種是防治褐飛虱最有效和最環保的策略。水稻抗褐飛虱的機理至今未得到很好的闡明,導致抗蟲育種工作進展緩慢。萜類...
項目組成員通過研究已明確外源ABA處理後能夠降低水稻植株功能損失指數及增加水稻植株乾物質重,降低取食水稻的褐飛虱的產卵量及其卵黃原蛋白基因的Nlvg mRNA表達,進而減少了水稻損失,提高了水稻植株的抗蟲性。進一步對其抗性的機制進行了研究,發現外源ABA處理後提高了水稻植株內源ABA含量及水稻葉鞘的胼胝質含量。胼胝質由...
本項目以褐飛虱產卵刺激為切入點,首先對褐飛虱產卵與水稻、產卵與褐飛虱自身、產卵與天敵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進行研究,明確褐飛虱產卵行為在水稻、褐飛虱及其天敵三者之間的作用;運用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技術,以防禦相關物質及其基因為指標,分析水稻防禦途徑對褐飛虱產卵行為的回響;最後分離鑑定褐飛虱卵殼和卵內化合物,...
利用同位素標記的相對和絕對定量(iTRAQ)技術,對取食感蟲水稻TN1和抗蟲水稻Mudgo的I、II生物型褐飛虱的4齡若蟲中腸組織進行了比較蛋白組學分析;對27個差異明顯的蛋白的基因進行了實時定量PCR分析;挑選表達差異較大的蛋白脂肪酸合酶和蛋白激酶進行了Western印跡雜交和免疫原位雜交驗證;選擇受抗性水稻Mudgo誘導的I型的...
本項目研究農藥對水稻生理生化的影響並由此導致對褐飛虱取食、存活、生殖及致害的效應,測定受農藥影響的水稻對褐飛虱抗(耐)蟲性變化。研究在農藥脅迫下水稻體內保護酶系的動態變化。這種雙向效應研究對協調品種抗性和農藥防治、有效而充分利用水稻抗蟲性、拓展和豐富品種抗性和褐飛虱致害性互變知識體系及水稻生產均...
二、稻瘟病抗性鑑定 三、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析和鑑定技術 第二節 白葉枯病抗性 一、白葉枯病症狀 二、白葉枯病抗性鑑定 三、低世代抗病個體的分子鑑定 第三節 水稻紋枯病抗性 一、水稻紋枯病症狀 二、水稻紋枯病抗性鑑定 主要參考文獻 第二章 水稻抗蟲性 第一節 水稻褐飛虱 一、褐飛虱的形態特徵 二、褐...
褐飛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是我國水稻生產的首要害蟲,具有繁殖能力強和種群增長迅速的特點。前期研究結果表明外源營養與內分泌激素對該蟲的繁殖至關重要,但其內在調控機制尚不清楚。本項目以褐飛虱(N. lugens)為對象,首先建立了以全化學人工飼料為基礎的營養因子鑑定體系;通過定量蛋白質組學...
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5.9級,穗瘟損失率最高9級,抗性頻率60%;白葉枯病5級;褐飛虱9級。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2.9%,長寬比2.9,堊白粒率34%,堊白度4.7%,膠稠度73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3.1%。產量表現 2006年參加長江中下游遲熟中秈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63.3千克,比對照Ⅱ優838增產4.94%(...
研究水稻在褐飛虱取食脅迫下所釋放的引誘稻虱纓小蜂的揮發性互益素的主要化學組分,闡明褐飛虱唾液中誘導水稻釋放該類互益素的各種激發子的化學結構及其與水稻釋放揮發性互益素的關係。從而在理論上加深對水稻、害蟲及其天敵三者相互關係和植物間接防禦機制的,在實踐上為增強稻虱纓小蜂的寄生作用,改善稻飛虱的治理提供...
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6.7級,穗瘟損失率最高級9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9級。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0.6%,長寬比2.2,堊白粒率64%,堊白度15.2%,膠稠度65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4.4%。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92.0千克,比對照Ⅱ優838增產4.7%(極顯著);...
本研究把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與粳稻抗褐飛虱育種結合起來,探索出一條粳稻抗褐飛虱育種新的方法和途徑。本研究基本完成預期計畫,但存在較多問題,特別是對褐飛虱抗性鑑定工作中複雜性和工作量估計不足,投入不夠。並體會到水稻抗褐飛虱遺傳研究有關工作亟待加強;(1)改善鑑定條件,保證穩定蟲源;(2)構建持久抗性品種...
18、長江中游稻區稻縱卷葉螟和白背飛虱防控技術集成與示範。19、超級雜交稻“百千萬”高產攻關示範工程病蟲綜合防控技術研究與示範。20、湖南雙季稻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集成與示範。科研成果 1. 蔬菜無公害生產技術基地建設及示範,2016年12月,科技興農獎,排名第六。2. 水稻主要害蟲綠色防控技術研究與套用,2015...
精細定位了廣譜高抗基因Bph27,克隆的廣譜高抗基因Bph3為編碼三個植物凝集素類受體激酶的基因簇,對褐飛虱的抗性具有累加作用,該研究成果2015年發表在Nature Biotech.,同期評論文章給予了高度評價;此外,他們還將Bph3和Bph27導入秈稻品種9311和粳稻品種寧粳3號,創製出優質抗蟲新品系,並轉讓套用於水稻育種。
抗性:葉瘟3級 (變幅2-4),穗瘟2級 (變幅1-3),穗瘟損失率5.2%,白葉枯病9級,褐飛虱9級。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3.5%,長寬比3.2,堊白率24.5%,堊白度4.6%,膠稠度36.5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1.3%,米質較優。該品種屬感光型晚秈組合,桂南7月上旬播種,全生育期120~122天。株型集散適中,葉片...
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5.0級,穗瘟損失率最高級9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9級。高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9.4%,長寬比2.9,堊白粒率34%,堊白度7.7%,膠稠度76毫米,直鏈澱粉含量13.4%。親本來源:安農S-1/常菲22B//安農S-1/Lemont(♀)培矮64S(♂)選育單位...
4、病蟲防治:根據當地病蟲害實際和發生動態,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褐飛虱等病蟲害。栽培技術與岡型雜交稻岡優527相同,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培育多櫱壯秧,秧齡45-50天,畝栽1.2-1.5萬窩,每窩栽雙苗,畝施純氮8-10公斤。施肥方法:底肥占60-70%,分櫱肥占20-30%,穗肥施10%。科學管水,注意防治...
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4.9級,穗瘟損失率最高級7級,抗性頻率63.6%,褐飛虱9級。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米質:整精米率66.0%,長寬比2.9,堊白粒率10.5%,堊白度1.7%,膠稠度78毫米,直鏈澱粉含量17.0%,達到國家《優質稻穀》標準2級。產量表現 2007年參加四川省水稻中秈遲熟十五組區試,平均畝產546....
抗性表現:揚兩優6號抗性鑑定結果為稻瘟病平均4.8級,最高7級;水稻白葉枯病3級;褐飛虱5級。品質特性:揚兩優6號品質測定結果為整精米率58.0%,長寬比3.0,堊白粒率14%,堊白度1.9%,膠稠度65毫米,直鏈澱粉含量14.7%。產量表現 揚兩優6號於2002年廣西農業廳引種區試比對照紅優256增產47.7%,...
13. 陳建明,俞曉平,程家安,呂仲賢,徐紅星. 不同水稻品種受褐飛虱危害後體內生理指標的變化.植物保護學報,2003,30(3):225-231 14. 陳建明,俞曉平,程家安,呂仲賢,鄭許松,徐紅星. 定量研究刺吸式昆蟲取食行為的有效方法——電子取食監測儀的原理和套用技術.浙江農業學報,2002,14(4):237-243 15. ...
特徵特性: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該組合2014年通過雲南審定,審定編號:滇審稻2014004號。在長江上游作遲熟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50.4天,比對照F優498短0.3天。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兩年分別為4.4、3.3,穗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褐飛虱5級;感稻瘟病,感褐飛虱。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9.3%,長寬比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