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抗褐飛虱基因Bph14作用的分子機理研究

水稻抗褐飛虱基因Bph14作用的分子機理研究

《水稻抗褐飛虱基因Bph14作用的分子機理研究》是依託武漢大學,由杜波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稻抗褐飛虱基因Bph14作用的分子機理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杜波
  • 依託單位:武漢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褐飛虱是水稻種植地區對水稻危害最嚴重的害蟲之一。培育和種植抗褐飛虱的水稻品種是綜合防治褐飛虱的基礎。目前,已有21個抗褐飛虱基因被定位在水稻染色體上,並且有些基因已經套用於我國水稻育種中。在前期研究中,我們成功的克隆出水稻抗褐飛虱基因Bph14,但是Bph14基因是如何介導水稻抗褐飛虱的分子機理並不清楚。本課題將在我們獲得的具有明顯的特色和創新性的實驗材料(水稻抗褐飛虱基因Bph14)和前期研究結果的基礎上,運用酵母雙雜交技術,篩選、鑑定出與Bph14蛋白互作的蛋白分子,研究其生物學功能,闡明Bph14調控水稻抗褐飛虱的分子機理以及調控途徑。本課題對於研究植物與刺吸式口器昆蟲的相互作用以及調控機理具有參考意義,為培育新的抗褐飛虱水稻品種提供的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結題摘要

褐飛虱是水稻種植地區對水稻危害最嚴重的害蟲之一。培育和種植抗褐飛虱的水稻品種是綜合防治褐飛虱的基礎。在前期研究中,我們成功的克隆出水稻抗褐飛虱基因Bph14,但是Bph14基因是如何介導水稻抗褐飛虱的分子機理並不清楚。本項目運用酵母雙雜交技術,篩選、鑑定出了與Bph14蛋白互作的蛋白分子DUF和ZF1。通過對這兩個基因的初步分析,表明這兩個基因在根、葉鞘、葉片中均有表達,同時受褐飛虱取食誘導上調。亞細胞定位的結果表明ZF1在細胞核、質中均存在,DUF存在與細胞膜中。我們構建了兩個基因的超量表達載體,轉基因陽性植株的抗蟲鑑定表明ZF1的超量表達能提高水稻對褐飛虱的抗性。通過對這些互作蛋白生物學功能的研究,闡明Bph14調控水稻抗褐飛虱的分子機理以及調控途徑。本課題對於研究植物與刺吸式口器昆蟲的相互作用以及調控機理具有參考意義,為培育新的抗褐飛虱水稻品種提供的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