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物中毒

氰化物為含有氰基(CN)的化合物,是常用的化工原料,分為無機氰化物(氰類)和有機氰化物(腈類)兩類,前者主要有氫氰酸、氰酸鹽(氰化鉀、氰化鈉、氫化胺、亞鐵氰化鉀等)、以及鹵素氰化物(氯化氰、溴化氰、碘化氰)等,後者主要有丙腈、丙烯腈、乙腈等。在職業活動中,接觸氰化物可引起急性氰化物中毒;而在非職業活動中接觸氰化物或進食含氰甙的植物果實和根部(如苦杏仁、枇杷仁、桃仁、木薯、白果等都含有氰化物)亦可引起急性氰化物中毒。口服致死量氫氰酸為0.06g,氰酸鹽0.1~0.3g。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cyanide poisoning
  • 就診科室:急診科
  • 常見病因:呼吸道吸入和皮膚吸收引起
  • 常見症狀:中毒患者呼出氣、嘔吐物中含有苦杏仁氣味,或皮膚刺激、紅斑及潰爛等。
作用機制,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作用機制

職業性氰化物中毒是通過呼吸道吸入和皮膚吸收引起的,生活性中毒以口服為主,口腔黏膜和胃腸道均能充分吸收。氰化物的毒性主要由在體內解離出的CN-引起以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為主的多系統中毒症狀。CN-與呼吸鏈的終端酶(細胞色素氧化酶aa3)中的Fe3+結合使酶喪失活性,導致細胞內呼吸中斷,阻斷電子傳遞和氧化磷酸化,從根本上抑制三磷腺苷的合成,從而抑制了細胞內氧的利用;雖然線粒體的氧供應充足,但由於氧的攝取和利用障礙,使需氧代謝紊亂,無氧代謝增強,糖酵解發生,最終使乳酸生成增多,導致代謝性酸中毒。異氰酸酯類、硫氰酸酯類物在體內不釋放CN-,但具有直接抑制中樞和強烈的呼吸道刺激作用以及致敏作用。

臨床表現

急性氰化物中毒後的潛伏期與接觸氰化物的濃度及時間有直接關係,吸入高濃度氰化物(>300mg/m)或吞服致死劑量的氰化鈉(鉀)可於接觸後數秒至5分鐘內死亡;低濃度氰化氫(<40mg/m)暴露患者可在接觸後幾小時出現症狀,該型中毒患者呼出氣和經口中毒患者嘔吐物中可有苦杏仁氣味。皮膚接觸後會有皮膚刺激、紅斑及潰爛。
一般急性氰化物中毒表現可分為四期:①前驅期:吸入者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狀,視力模糊;口服中毒者有噁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②呼吸困難期:胸部緊縮感、呼吸困難,並有頭痛、心悸、心率增快,皮膚黏膜呈櫻桃紅色。③驚厥期:隨即出現強直性或陣發性痙攣,甚至角弓反張,大小便失禁。④麻痹期:若不及時搶救,患者全身肌肉鬆弛,反射消失,昏迷、血壓驟降、呼吸淺而不規律、很快呼吸先於心跳停止而死亡。

檢查

全血CN-濃度測定有特異診斷價值,一般全血CN-濃度<20μg/dL(7.69μmol/L)。氰化物中毒者的血CN-濃度明顯升高,最好在中毒後8小時內進行檢測。
中毒早期同時進行動靜脈血氣分析,顯示靜脈血動脈化趨勢的特異表現,即動脈血氧分壓正常,而靜脈血氧分壓明顯升高,動、靜脈氧分壓差減小至1%(正常為4%~5%)。

診斷

根據職業史和臨床表現以及輔助檢查診斷氰化物中毒不難。患者的口唇、皮膚和靜脈血呈鮮紅色,呼出氣有苦杏仁味,也有助於臨床診斷。

治療

氰離子在體內易與三價鐵結合,在硫氰酸酶參與下再同硫結合成毒性很低的硫氰酸鹽從尿排出。高鐵血紅蛋白生成劑和供硫劑的聯合套用可達到解毒目的。
急性中毒時治療:
1.使患者迅速脫離中毒現場,脫去污染的衣物,如屬口服中毒應立即用氧化劑溶液(5%硫代硫酸鈉或0.02%高錳酸鉀)洗胃,皮膚或眼污染時用大量清水沖洗。呼吸淺慢或停止者,立即給予呼吸興奮劑或人工呼吸。
2.立即將亞硝酸異戊酯放在手帕中壓碎給患者吸入,直至靜脈注射亞硝酸鈉。
3.立即用亞硝酸鈉(6~12mg/kg)入葡萄糖液緩慢靜脈注射,不少於10分鐘,注意血壓,一旦血壓下降,應停藥。
4.緊接著以相同速度注入50%硫代硫酸鈉,必要時可在1小時後重複注射半量或全量。輕度中毒者單用此藥即可。
5.4-二甲氨基苯酚(4-DMAP)和對氨基苯丙酮(PAPP)為高鐵血紅蛋白生成劑。輕度中毒口服4-DMAP和PAPP各適量,中-重度中毒立即肌注4-DMAP,必要時1小時後重複半量。套用本品者嚴禁再用亞硝酸類藥品,防止高鐵血紅蛋白生成過度(發紺症)。
6.鈷類化合物:鈷與CN-有很強的親和力,可以形成穩定而低毒的氰-鈷化合物從尿排除。常用1.5%依地酸二鈷(葡萄糖液配製)20ml靜脈注射或40%羥鈷胺素10ml緩慢靜脈注射(0.5ml/min)。
7.對症支持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