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視



近視指在調節放鬆的狀態下,平行光線經眼球屈光系統後聚焦在視網膜之前,在視網膜上不能清晰成像。屈光度為-6D(D指屈光度)或以上的近視眼為高度近視。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併發症,治療,

病因

1.遺傳因素
近視眼已被公認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對高度近視更是如此。有遺傳因素者,患病年齡較早,度數多在600度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視眼者,無家族史。高度近視眼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2.發育因素
嬰兒期因眼球較小,故均系遠視,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眼軸也逐漸加長,至6歲後方發育正常。如發育過度,則形成近視,此種近視稱為單純性近視,多在學齡期開始,一般都低於600度。至20歲左右即停止發展。如幼年時進展很快,至15~20歲時進展更迅速,以後即減慢,這類近視常高於600度,可到2000~2500或3000度。這種近視稱為高度近視或進行性近視或病理性近視。此種近視到晚年可發生退行性視網膜脈絡膜病變,因此視力可逐漸減退,配鏡不能矯正視力。
3.環境因素
從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離工作的人,近視眼比較多,青少年學生中近視眼也比較多,而且從國小五、六年級開始,其患病率明顯上升。這種現象說明近視眼的發生和發展與近距離工作的關係非常密切。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調節能力很強,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較大,閱讀等近距離工作時的調節和集合作用,使內直肌對眼球施加一定的壓力,眼內壓也可能升高。

臨床表現

1.遠視力降低,近視力正常。集合減弱,可有眼位外斜或外隱斜,常有視疲勞。
2.高度近視眼,多屬於軸性近視,眼球前後軸伸長,其伸長几乎限於後極部。故常表現眼球較突出,前房較深,瞳孔大而反射較遲鈍。。在極高度近視眼可使晶體完全不能支撐虹膜,因而發生輕度虹膜震顫。
3.暗適應功能降低。
4.高度近視眼,因眼軸的過度伸長,可引起眼底的退行性改變:①豹紋狀眼底;②視盤周圍的脈絡膜萎縮;③黃斑部可發生形成不規則的、單獨或融合的白色萎縮斑,有時可見出血。此外,在黃斑部附近偶見小的圓形出血,稱為Foster-Fuchs斑;④後鞏膜葡萄腫 ;⑤鋸齒緣部囊樣變性。

檢查

眼部檢查包括裸眼視力、矯正視力、眼壓測定、眼底檢查等,並用電腦驗光、散瞳檢影。還採用角膜地圖圖、角膜測厚儀、裂隙燈等檢查角膜、屈光間質、眼底、角膜厚度和曲率半徑等。

診斷

根據遠近視力、屈光度及眼底所見,結合散瞳、驗光可明確診斷。

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有玻璃體變性、白內障、黃斑裂孔、青光眼等。

治療

1.一般治療
提倡優生優育,避免遺傳因素;培養正確的閱讀習慣,並注意營養均衡。
2.配戴眼鏡
在近視眼的眼前放置一適當凹透鏡,平行光線通過後被分散入眼,焦點因此後移,正好落在視網膜上,可獲得清晰的遠視力。矯正近視凹透鏡片度數的選擇原則是,以獲得正常視力(1.0~1.2)或最滿意的視力(即矯正不到1.0時的最佳視力)的幾個凹透鏡片中選其中度數最小的作為該眼的矯正度數。
3.手術治療
(1)角膜手術:包括準分子雷射原位角膜磨削術(LASIK)、準分子雷射角膜切削術(PRK)、以及較少用的自動板層成形術、角膜環放置術、表面角膜移植術、角膜鏡片術等。此類手術一般用於近視眼已停止發展者。手術能通過改變角膜的曲度,矯正近視性屈光不正,但對病理性近視眼的眼底變化及各種併發症並無作用。
(2)晶狀體手術:對高度近視眼作透明晶狀體摘出術以矯正屈光不正已有較久歷史,但需注意術後發生視網膜脫離、黃斑囊樣水腫等併發症的可能。近年套用超聲乳化術合併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效果較好。也有人對透明晶狀體的高度近視眼者在晶狀體前放置人工晶狀體,以矯正屈光不正,也取得了一定的矯正效果。本法矯正屈光不正的能力較強,對於12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角膜較薄,估計用角膜屈光手術不易矯正者可能更為適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