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眼

在調節放鬆的狀態下,平行光線經眼球屈光系統後聚焦在視網膜之前,稱為近視。近視眼也稱短視眼,因為這種眼只能看近不能看遠。這種眼在休息時,從無限遠處來的平行光經過眼的屈光系折光之後,在視網膜之前集合成焦點,在視網膜上則結成不清楚的象,遠視力明顯降低,但近視力尚正常。

基本介紹

  • 別稱:近視
  • 英文名稱:nearsightedness
  • 英文別名:myopia
  • 就診科室:眼科
  • 多發群體:文字工作者或其他近距離工作者
  • 常見病因:遺傳、發育、近距離工作等
  • 常見症狀:遠視力降低,視力疲勞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1.內因
(1)遺傳因素近視眼已被公認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對高度近視更是如此。但對一般近視,這一傾向就不很明顯。有遺傳因素者,患病年齡較早,度數多在600度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視眼者,無家族史。高度近視眼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一般近視眼屬多因子遺傳病。
(2)發育因素嬰兒因眼球較小,故均系遠視,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眼軸也逐漸加長,至6歲後方發育正常。如發育過度,則形成近視,此種近視稱為單純性近視,多在學齡期開始,一般都低於600度。至20歲左右即停止發展。如幼年時進展很快,至15~20歲時進展更迅速,以後即減慢,這類近視常高於600度,可到2000~2500或3000度。這種近視稱為高度近視或進行性近視或病理性近視。此種近視到晚年可發生退行性變,因此視力可逐漸減退,配鏡不能矯正視力。但有極少數為先天性的,在出生時就有近視眼。
2.外因
即環境因素,從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離工作的人,近視眼比較多,青少年學生中近視眼也比較多,而且從國小五、六年級開始,其患病率明顯上升。這種現象說明近視眼的發生和發展與近距離工作的關係非常密切。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調節能力很強,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較大,閱讀等近距離工作時的調節和集合作用,使內直肌對眼球施加一定的壓力,眼內壓也相應升高,隨著作業的不斷增加,調節和集合的頻度和時間也逐漸增加,睫狀肌和眼外肌經常處於高度緊張狀態,調節作用的過度發揮可以造成睫狀肌痙攣,從而引起一時性的視力減退。但經休息或使用睫狀肌糜爛劑後,視力可能改善或完全恢復。因此,有人稱這種近視為功能性近視或假性近視。

臨床表現

1.視力
近視眼最突出的症狀是遠視力降低,但近視力可正常。雖然,近視的度數愈高遠視力愈差,但沒有嚴格的比例。一般說,300度以上的近視眼,遠視力不會超過0.1;200度者在0.2~0.3之間;1.00D者可達0.5,有時可能更好些。
2.視力疲勞
特別在低度者常見,但不如遠視眼者明顯。系由於調節與集合的不協調所致。高度近視由於注視目標距眼過近,集合作用不能與之配合,故多採用單眼注視,反而不會引起視力疲勞。
3.眼位
由於近視眼視近時不需要調節,所以集合功能相對減弱,待到肌力平衡不能維持時,雙眼視覺功能就被破壞,只靠一眼視物,另一隻眼偏向外側,成為暫時性交替性斜視。若偏斜眼的視功能極差,且發生偏斜較早,可使偏斜眼喪失固視能力,成為單眼外斜視。
4.眼球
高度近視眼,多屬於軸性近視,眼球前後軸伸長,其伸長几乎限於後極部。故常表現眼球較突出,前房較深,瞳孔大而反射較遲鈍。由於不存在調節的刺激,睫狀肌尤其是環狀部分變為萎縮狀態,在極高度近視眼可使晶體完全不能支持虹膜,因而發生輕度虹膜震顫。
5.眼底
低度近視眼眼底變化不明顯,高度近視眼,因眼軸的過度伸長,可引起眼底的退行性改變。
(1)豹紋狀眼底視網膜的血管離開視盤後即變細變直,同時由於脈絡膜毛細血管伸長,可影響視網膜色素上皮層的營養,以致淺層色素消失,而使脈絡膜血管外露,形成似豹紋狀的眼底。
(2)近視弧形斑視盤周圍的脈絡膜在鞏膜伸張力量的牽引下,從乳頭顳側脫開,使其後面的鞏膜暴露,形成白色的弧形斑。如眼球後極部繼續擴展延伸,則脈絡膜的脫開逐步由乳頭顳側伸展至視盤四周,終於形成環狀斑,此斑內可見不規則的色素和硬化的脈絡膜血管。
(3)黃斑部可發生形成不規則的、單獨或融合的白色萎縮斑,有時可見出血。此外,在黃斑部附近偶見有變性病灶,表現為一個黑色環狀區,較視盤略小,邊界清楚,邊緣可看到小的圓形出血,稱為Foster-Fuchs斑。
(4)鞏膜後葡萄腫眼球後部的伸張,若局限於一小部分時,從切片中可以看到一個尖銳的突起,稱為鞏膜後葡萄腫。這種萎縮性病灶如發生在黃斑處,可合併中心視力的障礙。
(5)鋸齒緣部囊樣變性視網膜的邊緣便是鋸齒緣。是由多層的視網膜與單層睫狀體非色素上皮交匯而形成。表明在平坦部與視網膜之間連線處有網膜殘缺現象及囊性變。

檢查

眼部檢查包括裸眼視力、矯正視力、眼壓測定等,並用電腦驗光、散瞳檢影。還採用角膜地圖儀、角膜測厚儀、裂隙燈等檢查角膜、屈光間質、眼底、角膜厚度和曲率半徑等。

診斷

通過散瞳、驗光可明確診斷近視。

治療

1.配戴眼鏡
在近視眼的眼前放置一適當凹透鏡,平行光束通過後被分散入眼,焦點因此後移,正落在視網膜上,可獲得清晰的遠視力。矯正近視凹透鏡片度數的選擇原則是,在獲得正常視力(1.0~1.2)或最滿意的視力(即矯正不到1.0時的最佳視力)的幾個凹透鏡片中選其中度數最小的作為該眼的矯正度數。
正確適當度數的凹透鏡除提高視力外,可恢復調節與集合的平衡,緩解視疲勞,預防或矯正斜視或弱視,減低屈光參差,有利建立與發展雙眼同視功能,近視散光者戴鏡矯正有可能阻止屈光度加深。
2.手術治療
近視眼的手術治療近年來已在國內外普遍套用。手術種類較多,可分為:
(1)角膜手術包括準分子雷射原位角膜磨削術(LASIK)、準分子雷射角膜切削術(PRK)、放射性角膜切開術以及較少用的自動板層成形術、角膜環放置術、表面角膜移植術、角膜鏡片術等。此類手術一般用於近視眼已停止發展者。手術能通過改變角膜的曲度,矯正近視性屈光不正,但對病理性近視眼的眼底變化及各種併發症並無作用。
(2)晶狀體及人工晶狀體手術對高度近視眼作透明晶狀體摘出術以矯正屈光不正已有較久歷史,但需注意術後發生視網膜脫離、黃斑囊樣水腫等併發症的可能。近年套用超聲乳化術合併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效果較好。也有人對透明晶狀體的高度近視眼者在晶狀體前放置前房型或後房型的人工晶狀體,以矯正屈光不正,也取得了一定的矯正效果。本法矯正屈光不正的能力較強,對於12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角膜較薄,估計用角膜屈光手術不易矯正者可能更為適用。
(3)鞏膜後部加固術對進行性的病理性近視眼用闊筋膜、異體鞏膜條帶、硬腦膜或矽膠海綿等繞過眼球後極作鞏膜後部加固,希望能防止近視眼進行及減少眼底併發症的發生。
3.藥物治
用於治療近視眼的藥物種類繁多,包括阿托品、新斯的明、托品卡胺等。
4.其他治療
其他凡無害於眼而有一定理論依據的治療方法,如霧視法、雙眼合像法及合像增視儀、遠眺法、睫狀肌鍛鍊法等均可試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