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義
乾燥氣體通常是良好的絕緣體,但當氣體中存在自由帶電粒子時,它就變為電的導體。這時如在氣體中安置兩個電極並加上電壓,就有電流通過氣體,這個現象稱為氣體放電。依
氣體壓力、施加電壓、電極形狀、電源頻率的不同,氣體放電有多種多樣的形式。主要的形式有暗放電、
輝光放電、
電弧放電、
電暈放電、
火花放電、高頻放電等。20世紀70年代以來雷射導引放電、
電子束維持放電等新的放電形式,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氣體放電的基本物理過程 氣體放電總的過程由一些基本過程構成,這些基本過程是:激發、
電離、消電離、遷移、擴散等。基本過程的相互制約決定放電的具體形式和性狀。
基本過程
激發
現象
荷能電子碰撞氣體分子時,有時能導致原子外殼層電子由原來
能級躍遷到較高
能級。這個現象,稱為激發;被激發的原子,稱為
受激原子。要激發一個原子,使其從能級為
E1的狀態
躍遷到能級為
Em的狀態,就必須給予(
Em-
E1)的能量;這個能量所相應的電位差設為
eVe,則有eV
e=E
m-E
1電位Ve稱為
激發電位。實際上,即使電子能量等於或高於激發能量,碰撞未必都能引起激發,而是僅有一部分能引起激發。引起激發的碰撞數與碰撞總數之比,稱為碰撞幾率。
原因
受激發後的原子停留在激髮狀態的時間很短暫(約為10
-6秒),便從能量為E
m的狀態回復到能量為E
1的正常狀態,並輻射出能量為hv(h為
普朗克常數;v為輻射頻率)的光量子。氣體放電時伴隨有發光現象,主要就是由於這個原因。 在某些情況下,
受激原子不能以輻射光量子的形式自發回到正常狀態,這時便稱為處於亞穩狀態,處於亞穩狀態的原子稱為亞穩原子。亞穩原子可以藉助兩種過程回復到正常狀態:一是由電子再次碰撞或吸收相應的光量子,升到更高的
能級,然後從這個能級輻射出光量子而回到常態。另一是通過與電子碰撞將
能量轉化為電子的動能,它本身回到常態。亞穩原子的壽命約為10
-4~10
-2秒;由於它壽命較長,在
放電中常常起重要的作用。
基態時
電離
電子與
原子碰撞時,若電子能量足夠高,還會導致原子外殼層電子的脫落,使原子成為帶
正電荷的離子。與激發的情況類似,電子的動能必須達到或大於某一數值eVi,碰撞才能導致電離。Vi稱為
電離電位,其大小視氣體種類而定。同樣,即使能量高於
電離能,碰撞也僅有一部分能引起電離。引起
電離的碰撞次數與總碰撞次數之比,稱為電離幾率。如果
受激原子由於電子再次碰撞而電離、則稱為累積(逐次)電離。
在氣體放電中還有一類重要的電離過程,即亞穩原子碰撞中性原子使後者電離的過程。這種過程只有在亞穩原子的亞穩電位高於中性原子的
電離電位(如氖的亞穩原子碰撞氬原子)時才可能出現。這個過程稱為
潘寧效應。潘寧效應在亞穩原子的激發能比較接近中性分子的
電離能時最為顯著,因為前者壽命較長,可以有更多的幾率與中性分子碰撞電離。
方式
如果將一切電離因素都去掉,則已電離的氣體,會逐漸恢復為
中性氣體,這稱為消電離。消電離的方式有三種:①電子先與
中性原子結合成為負離子,然後負離子與正離子碰撞,複合成為兩個中性原子。②電子和正離子分別向器壁擴散並附於其上,複合後變為中性原子離去。③電子與正離子
直接複合。
遷移
在電場作用下,帶電粒子在氣體中運動時,一方面沿
電力線方向運動,不斷獲得能量;一方面與
氣體分子碰撞,作無規則的
熱運動,不斷損失能量。經若干次加速碰撞後,它們便達到等速運動狀態,這時其平均速度u與
電場強度E成正比 u=KE
係數K稱為電子(離子)
遷移率。對於離子,
K是一個常數;對於電子,它並不是一個常數,而與電場強度
E有關。
擴散
當帶電粒子在氣體中的分布不均勻時,就出現沿濃度遞減方向的運動,這稱為擴散。帶電粒子的擴散類似於氣體的擴散,也有
自擴散和互擴散兩種。擴散現象用
擴散係數來描述,它是帶電粒子擴散能力的一種量度。 多種帶電粒子同時存在於氣體時,擴散現象變得複雜。其中特別重要的一種情況是電子、
正離子濃度相等(即電漿)的情況,這時出現所謂
雙極性擴散。這是兩種異號帶電粒子相互牽制的擴散,其基本特徵是:電子由於質量小、擴散得較快;離子由於質量大,擴散得較慢。結果電子走在前方,於是兩種電荷間出現一個電場(約束電場),這電場牽引正離子使它跟上去。兩種帶電粒子的
擴散速率始終一致,但電子總是在前方,離子則在其後。
電子運動速度快
在管壁附近,雙極性擴散受到管壁的影響。此時,電子運動速度快,先附於管壁,使管壁帶
負電位。負電位阻止後來電子的抵達,但吸引正離子,在其附近形成
正電荷鞘層。在鞘層中,電子的濃度隨著接近管壁而遞減,最終自動調整到每秒飛上管壁的
電子數恰好等於飛上的正離子數。
氣體放電的重要形式 最早研究的氣體放電形式是
低氣壓(1~100帕)直流放電,即在氣體中置入兩個電極,通以
直流電壓而得到的放電。為使電流不致過大,迴路中串聯一個電阻(即
限流電阻)。若將電源電壓逐漸提高,通過氣體的電流就隨之增大。當極間電壓提高到
us時,電流突然急劇增加,放電變為明亮的形式,這稱為著火,也稱為擊穿。著火之後,放電轉入
自持放電,在開始一段(SB段)為正常
輝光放電,極間電壓比著火前低,且其數值不隨電流增大而變化,呈現恆電壓特性。當電流增大到某一數值(B點)時,極間電壓又隨電流而增大,這一段(BE段)屬異常輝光放電。電流增大到E點時就轉入電弧放電,此時極間電壓將隨電流增大而下降,呈現出
負阻特性(ECDF段)。
氣體放電的著火是一種突變現象。
閘流管、
計數管、氣體放電開關管等器件便利用這種突變特性。利用正常輝光放電的恆電壓特性即可製成氣體放電
穩壓管。
分類
暗放電
暗放電主要是非
自持放電(但自持放電的某些區域中有暗放電存在)。關於暗放電的理論是英國物理學家J.S.湯生於1903年提出的,故這种放電也稱為湯生放電。
物理描述
湯生理論的物理描述是:設外界催離素在陰極表面
輻照出一個電子,這個電子向陽極方向飛行,並與分子頻繁碰撞,其中一些碰撞可能導致分子的電離,得到一個
正離子和一個電子。新電子和原有電子一起,在電場加速下繼續前進,又能引起分子的電離,電子數目便
雪崩式地增長。這稱為電子繁流。
自持放電
放電中產生的
正離子最後都抵達
陰極。正離子轟擊陰極表面時,使陰極產生
電子發射;這種離子轟擊產生的
次級電子發射,稱為
r過程。r過程使放電出現新的特點,這就是:r過程產生的
次級電子也能參加繁流。如果同一時間內,由於r過程產生的
電子數,恰好等於飛抵陽極的電子數,放電就能自行維持而不依賴於外界電離源,這時就轉化為
自持放電。
氣體的著火電壓取決於一系列因素。1889年,L.C.帕邢發現,對於平行平板電極系統,在其他條件相同時,著火電壓是氣體壓力
p與電極距離
d乘積的函式,通稱為巴邢定律。圖3表示一些氣體的著火電壓與
pd值的關係。由圖可見,著火電壓有一最低值。在最低值右邊(右支),著火電壓隨
pd的增大而提高,在其左邊(左支),則隨
pd的減小而提高。在高電壓設備中,各電極間的距離須足夠大(即
d值應足夠大),有時還充以高壓強(即取大的
p值)的絕緣氣體,以提高設備的耐壓,就是利用右支的特性。反之,在
真空電容器一類器件中,常將其內部抽至良好的真空(即達到小的
p值),以提高其耐壓,這是利用左支的特性。
輝光放電
簡介
低壓氣體在著火之後一般都產生
輝光放電。若電極是安裝在玻璃管內,在
氣體壓力約為 100帕且所加電壓適中時,放電就呈現出明暗相間的 8個區域。
①
阿斯頓暗區:它是陰極前面的很薄的一層暗區,是F.W.阿斯頓於1968年在實驗中發現的。在本區中,電子剛剛離開陰極,飛行距離尚短,從
電場得到的能量不足以激發氣體原子,因此沒有發光。
②
陰極輝區:緊接於阿斯頓暗區,由於電子通過阿斯頓暗區後已具有足以激發原子的能量,在本區造成激發而形成的區域,當
激發態原子恢復為
基態時就發光。
③陰極暗區:又稱克魯克斯暗區。抵達本區域的電子,能量較高,有利於電離而不利於激發,因此發光微弱。
④
負輝區:緊鄰陰極暗區,且與陰極暗區有明顯的分界。在
分界線上發光最強,後逐漸變弱,並轉入暗區,即後述的
法拉第暗區。負輝區中的電子能量較為分散,既富於低能量的電子也富於高能量的電子。
⑤法拉第暗區:負輝區到正柱區的過渡區域。在本區中,電子能量很低,不發生激發或電離,因此是暗區。
⑥
正輝柱區:與法拉第暗區有明顯的邊界,是電子在法拉第暗區中受到加速,具備了激發和電離的能力後在本區中激發電離原子形成的,因發光明亮故又稱正輝柱。正輝柱區中電子、離子濃度很高(約1015~1016個/m
3),且兩者的濃度相等,因此稱為電漿。正柱區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能;但它對放電的自持來說,不是必要的區域。在短的
放電管中,正柱區甚至消失;在長的放電管中,它幾乎可以充滿整個管子。正柱區中軸向
電場強度很小,因此遷移運動很弱,擴散運動(即亂向運動)占優勢。
⑦
陽極輝區和陽極暗區:只有在陽極支取的電流大於等離子區能正常提供的電流時才出現。它們在放電中不是典型的區域。
輝光放電各區域中最早被利用的是正柱區。正柱區的發光和長度可無限延伸的性質被利用於製作
霓虹燈。作為指示用的氖管、數字顯示管,以及一些保護用的
放電管,也是利用輝光放電。在
氣體雷射器中,
毛細管放電的正柱區是獲得雷射的基本條件。近代微電子技術中的
電漿塗覆、電漿
刻蝕,也是利用輝光放電過程。從正柱區的研究發展起來的電漿物理,對
核聚變、電漿推進、電磁流體發電等尖端科學技術有重要意義。
輝光放電中的負輝區,由於電子能量分布比正柱區的為寬,如今被成功地用於製作白光雷射器。
異常放電
輝光放電中,如果整個陰極已布滿
輝光,再增大支取的電流,則出現異常輝光放電(圖1中 BE段)。此時
陰極位降很大,且位降區的寬度減小。陰極位降大和
電流密度大,會導致陰極材料的
濺射。在放電器件中,濺射的吸氣作用降低器件內
氣體壓強並改變其氣體成分,而濺射形成的
導電膜則降低電極間絕緣。
陰極濺射現象也可用作材料塗覆的一種手段,這就是濺射鍍膜。
電弧放電
如將
輝光放電的
限流電阻減小,則放電電流增大,並轉入電弧放電(圖1中CDF段)。電弧放電的特點是
電流密度大而極間電壓低,其自持依賴於新的
電子發射機制,即
熱發射和冷發射。熱發射是因正離子轟擊
陰極出現局部高溫而產生的;冷發射則是因陰極表面存在局部強電場而引起的。前者稱為熱電子
電弧,後者稱為冷陰極電弧。作為強光源的碳極電弧就是熱電子電弧;電力工業用的汞弧
整流管則利用
冷陰極電弧。 電弧放電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陰極上有陰極輝點。
熱電子電弧的輝點一般是固定不動的;冷陰極電弧如汞弧整流管液汞表面上的輝點是跳躍移動的。陰極輝點是電子發射的來源,其電流密度高達數百至數千安/厘米2。
電弧放電的伏安特性隨電極材料、氣體種類、壓力而異。大氣中的碳極電弧呈現出典型的
負阻特性,因此
外電路中必須串有限流電阻,以穩定電流。
電弧放電產生強烈的輻射,其強度隨
氣體壓力和
電流密度而增大。放電區中溫度最高點在一個
大氣壓下約為4200K,在10個大氣壓下為6520K,在幾十或幾百大氣壓下達10000K。
碳極
電弧是最早的強光光源。各種
高氣壓放電燈如高氣壓
汞燈、
氙燈、
鈉燈,是在管泡內進行電弧放電的光源。電弧焊接、
電弧切割在工業上有廣泛套用;電弧的高溫可作為電爐的熱源。
電暈放電
在氣壓較高而極間距離大時,不易得到
自持放電。但是,如果一個或兩個電極很尖(即
曲率半徑很小),形成很強的局部電場,則能導致氣體的強烈激發和電離,並出現發光的薄層,稱
電暈層;電暈層外的區域,電場不足以激發和電離,呈黑暗狀,稱電暈外區。這种放電稱
電暈放電,是一種不完全擊穿的自持放電。
負離子發生器就是電暈放電的一種套用。
火花放電
這是在電源電壓較高,足以擊穿氣體,但電源功率不夠大,不能維持持續放電時產生的一种放電。它仍然是一種
自持放電,但瞬即熄滅,待電源電壓恢復後,又重新放電。放電時電極間有絲狀火花跳過電極空間,其路程則是隨機的。自然界中的雷電,是一種大範圍的
火花放電,但在火花放電之前大多先出現
電暈放電。
火花放電的過程比湯生放電還要迅速。關於這种放電的理論,較為成功的是條帶理論。這種理論認為:在強電場作用下,由外界催離素所產生的某一個電子,向
陽極運動時將引起強烈的電離及激發,並形成電子繁流。這種單個電子形成的繁流稱為負條帶。形成負條帶的同時,出現強烈的
短波輻射,在空間引起
光電離;光電離產生的光電子,又能發展成一些較小的負條帶。當條帶較多時,便匯成一個強大的負條帶,迅速向陽極飛去。詳細的分析表明,還存在從陽極飛往
陰極的條帶,即正條帶。正負條帶造成兩電極間的導電通路,使強大的電流脈衝得以通過氣體,這就是火花放電的著火。
火花放電使電極材料受到嚴重的
燒蝕,利用這一現象製成的
電火花加工設備,能對金屬進行切割、拋光等加工。
火花放電時,不僅擊穿氣體,還能擊穿其通路上的薄片絕緣材料,電火花打孔的加工技術就是利用這一現象的。依據火花放電現象製成的觸發管和火花放電器,常用於
脈衝調製電路中。
高頻放電
通常,如果
放電管電極的電極性改變,放電的方向也改變。但這僅是在頻率很低的情況下才如此。如50赫市電點燃
螢光燈時就是這樣。但當頻率提高時,放電來不及熄滅,因而呈現為穩定放電的形式:正輝柱位於兩電極中間,正輝柱兩邊均有
法拉第暗區,然後是兩個負輝區緊鄰兩個電極。這就是高頻放電。高頻放電中,帶電粒子來回運動,損失的速度很慢,因此無需
r過程也能維持放電,故可將電極移至管殼之外,僅藉助電場就可在管內引起放電。若將通有
高頻電流的線圈套在管外,藉助交變電磁場的作用也能激起高頻放電。
微波放電
頻率在幾百
兆赫至幾百
吉赫的高頻放電,屬於微波氣體放電。依據
微波放電原理製成的
天線開關管,廣泛套用在
雷達工程中。高頻放電
離子源,是核物理、
電漿化學的重要研究工具。微波放電線光譜輻射源、
連續光譜輻射源等,套用於物理學、化學的研究工作中。在近代微電子技術中,利用高頻濺射的方法可避免
靜電荷的影響。在
可控核聚變研究中,微波放電可用作初始電漿源,微波放電還可作為介質,用以研究波的傳播、轉化、吸收、電漿穩定性、擴散、
紊流等過程。
脈衝放電
在
脈衝電壓作用下引起的氣體放電,就是
脈衝放電。脈衝放電視
脈衝電源的具體型式分為單脈衝放電、重複脈衝放電和高頻脈衝放電等,高頻脈衝放電時,通過氣體的
脈衝電流的曲線是變幅高頻交流振盪曲線的
包絡線。 最簡單的脈衝放電是由一電容
儲能電路擊穿一個火花隙而得到的;放電裝置則串接在火花隙中,火花隙擊穿時裝置中亦就得到了脈衝放電。
脈衝形成階段
即火花隙間加上電壓,
氣體電離及擊穿並使放電充滿整個裝置; 維持階段,此時電容器中的能量繼續通過放電通道,放電空間出現強烈的電離和激發;
放電熄滅階段
即隨著電容器上電壓的降低,放電逐漸衰弱,最後不能自持時,放電就自行熄滅。
特點和套用
(1)放電時具有強烈的可見輻射和非可見輻射
根據這一特點,已經研製成功電弧燈、霓虹燈、指示燈、螢光燈、氙燈和鹵素放電燈等,廣泛用於照明及電信號指示等。
(2)氣體放電產生的電離氣體具有良好的化學活性
化學反應實際上是以電子和離子的結合或交換等方式實現的。氣體電離後形成電子和離子,適當控制反應條件可以實現一般情況下難以實現的化學反應,如許多難以實現的有機化學反應可在電離氣體中進行。實際上,熱核
聚變反應是將氘電離後,由
氘核之間進行聚合而實現的。
(3)氣體放電具有良好的電子學特性
氣體放電的電子學特性主要有:A.明顯的開關特性,已利用這種特性作成閘流管和整流管;B.具有穩壓特性,可作成放電
穩壓管;C.其有負阻特性,可作成張弛振盪器。
(4)已電離氣體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可作為優良的流動導體
利用這一特性已實現磁流體發電。
(5)氣體放電可以使物質產生濺射現象
利用這種現象已實現濺射鍍膜,已研製成功濺射式抽氣泵,用於真空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