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服務科技創新體系是提升氣象服務能力的關鍵,也是氣象服務業務持續發展的保障。建設氣象服務科技創新體系,必須以滿足國家需求為出發點,以不斷提高氣象業務服務能力為目標,整合各方面資源,調整業務服務和科技開發體系結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氣象服務創新
- 外文名:Meteorological service innovation
- 目的:提升氣象服務能力、業務持續發展
- 技術開發:氣象信息平台、學科建設等
- 成果轉化:健全機制、運用教學機構等
- 管理:科技部門與行業部門相結合
氣象服務科技創新體系是提升氣象服務能力的關鍵,也是氣象服務業務持續發展的保障。建設氣象服務科技創新體系,必須以滿足國家需求為出發點,以不斷提高氣象業務服務能力為目標,整合各方面資源,調整業務服務和科技開發體系結構。
氣象服務科技創新體系是提升氣象服務能力的關鍵,也是氣象服務業務持續發展的保障。建設氣象服務科技創新體系,必須以滿足國家需求為出發點,以不斷提高氣象業務服務能力為目標,整合各方面資源,調整業務服務和科技開發體系結構。氣象服...
《氣象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指導意見》是中國氣象局發布的檔案。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面向國家發展需求,面向國際科技前沿,面向氣象現代化要求,大力實施氣象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制定本指導意見。一、面向氣象現代化,加快建設氣象科技...
《三農氣象服務科技創新》融三農氣象服務科技創新理論、經驗於一體,闡述了以下主要內容:夯實科技積澱、制定技術規程、強化科技支撐、創新服務理念、加緊業務建設、應對氣候變化、編輯一刊兩冊、貫穿科普宣傳和探索科技理論。內容簡介 《三農...
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氣象科技創新平台由中國氣象服務協會主辦,創新平台是為面向氣象業務套用和產業發展實際套用需求而設立的,旨在建成適應社會氣象發展需求的融合性創新平台體系和培育一批具有核心創新能力的氣象從業主體,是全面貫徹落實《綱要》的...
1.在實施氣象服務科技項目中,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套用推廣,創造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2.達到國內或國際同類成果先進水平;3.緊密結合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以用戶需求和市場牽引為導向。獎項設定 氣象科技創新獎根據...
為落實《氣象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指導意見(2014—2020年)》,圍繞國家級氣象業務現代化目標,提出國家氣象科技創新工程實施方案。一、總體思路 以突破國家級氣象業務現代化重大核心技術為主線,明確攻關任務,落實責任主體,聚集優質資源,強化...
《河北省氣象局關於開展氣象服務創新大賽的通知》是河北省氣象局發布的檔案,發布日期是2020年06月26日。檔案全文 各市氣象局,雄安新區氣象局,各直屬單位,各有關單位:為深化氣象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搭建氣象服務創新交流平台,激發...
中國氣象局重點創新團隊建設與管理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人才工作和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以下簡稱《發展綱要》)以及中國氣象局黨組決策部署,...
智慧氣象是通過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智慧型等新技術的深入套用,依託於氣象科學技術進步,使氣象系統成為一個具備自我感知、判斷、分析、選擇、行動、創新和自適應能力的系統,讓氣象業務、服務、管理活動全過程都充滿智慧。依據...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北、遼寧振興發展以及氣象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服務國家、服務人民,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需求...
“蘭景杯”全國高校氣象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由中國氣象局和蘭州大學共同主辦,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和蘭景氣象科技創新創業平台聯合承辦。大賽包括氣象+智慧型農業、氣象+智慧型製造、氣象+信息技術服務和氣象+社會服務四大模組。《大學生氣象科技創新...
據評估,2023年全國氣象高質量發展水平達80.3分,氣象衛星、氣象雷達、數值預報模式、新一代氣象超算等基礎能力有了新的提高,氣象科技創新活力進一步增強,氣象監測預報能力及服務水平明顯提升。據統計調查,氣象信息為公眾挽回損失達5600...
因此,航空氣象服務應不斷改進、完善航空氣象服務質量控制和管理體系,提高氣象探測能力、預報預警能力、產品開發能力、氣象情報傳遞能力和氣象科技創新能力、滿足航空運輸安全及航空運營調度對氣象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適應航空事業的總體發展。...
氣象創新發展聯合基金由省科技廳與省氣象局共同出資設立,三年投入750萬元,重點圍繞氣象監測、預報、服務等相關領域。中醫藥創新發展聯合基金由省科技廳與省中醫院(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共同出資設立,三年投入750萬元,重點圍繞中醫藥...
2023年4月,中國氣象局局校合作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成立全國氣象科教融合 創新聯盟。組織體系 截至2023年4月,共有58家單位回響全國氣象科教融合創新聯盟倡議,包括31所高校、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國氣象局15個直屬單位、中國氣象...
作為現代企業制度運行的科技成果套用研發與轉化中心,創新研究院將依託華風集團及全國氣象部門的行業資源,著眼氣象服務前沿技術,開展跨部門的協同創新,開展氣象科研成果的落地轉化,為氣象服務體制改革和業務提質增效做出貢獻。研究方向 氣象...
鄭永光,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台)強天氣預報中心,研究員,中國氣象局氣象領軍人才,中國氣象局強對流天氣重點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2015年“東方之星”號客輪翻沉事件和2016年江蘇阜寧龍捲風氣象現場調查負責人。鄭永光...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加劇和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氣象工作的作用日益突出,任務更加繁重。希望各級氣象部門和廣大氣象工作者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努力探索和掌握氣候規律,大力推進氣象科技創新,不斷提高氣象預測預報能力、氣象防災減災能力、...
《新世紀氣象科技創新與大氣科學發展》是2003年氣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氣象學會大氣環境學委員會。內容簡介 新世紀氣象科技創新與大氣科學發展(全七冊) 簡介: 本文集是2003年中國氣象學會年會“03.7淮河大水的水文氣象學問題”...
中國氣象旅遊發展研究院是面向全國各級政府、社會、企業、旅遊景點開展科學研究和服務,是國內、國際最具影響力的創新型的高端智庫和科研平台。科研條件 中國氣象旅遊發展研究院(CMTD)系統深入研究“旅遊+氣象”融合發展機制和政策路徑,探索...
面向國家重大戰略、人民生產生活和世界氣象科技前沿需求,以沙漠所為核心整合區域科技力量,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完善氣象科技創新體系,增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重點開展沙漠氣象及中亞西亞天氣、樹木年輪與中亞西亞氣候和絲路核心區氣象服務關鍵...
氣象科普工作緊緊圍繞公共氣象服務,面向民生、而向生產、面向決策,以社會需求為引領,以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為重點,以加強氣象科普能力建設為核心,大力提升氣象科普社會化水平,不斷創新氣象科普內容與形式,使氣象科普工作在深度和...
鄭永光 鄭永光,男,漢族,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氣象局強對流天氣重點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擔任職務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創新膨脹立桿簡單安裝法,無需水泥硬化處理,無需專業安裝人員,單人15分鐘即可完成安裝;支持快速移除和換位監測;對安裝環境無特殊要求,不需要物理水平,設備自動水平校正;具有兩種安裝方式,匹配不同套用環境;膨脹立桿安裝法適用土壤安裝...
第31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於2014年11月3日在北京召開。主題為“創新氣象科技,面向未來地球”,共設有16個分會場報告和4個大會報告,體現氣象科學研究領域的熱點、關鍵和前沿性問題。會議背景 第31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秉承參與、共享、合作、...
雙方將充分發揮科技、人才優勢,通過在共享科技人才資源、共建科學試驗平台、共同引進高層次人才、聯合培養研究生、共享科技研發成果、共同探索管理創新機制等領域深度合作,共同為加快推進海洋氣象科技創新,服務海洋強國建設貢獻科技智慧。科研...
基地以強化氣象服務能力、建設氣象現代化創新平台為指導方針,以科技支撐我國雷電監測、雷電預警預報、雷電防護業務為目標,是集雷電試驗、業務和科研於一體的基礎性、開放型大氣電學綜合試驗基地。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廣州野外雷電試驗基地緊密...
氣象工作在生態文明建設總體布局中發揮著基礎性保障作用,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加劇,極端氣候與氣象災害頻現,氣象科學研究和氣象預報服務面臨著新的要求,亟需以創新的組織形式來應對挑戰。成立西安氣象科技研究院是探索政產學研用一體化融合發展...
1997年,江西省大氣探測技術中心701雷達大修改進課題組站在現代計算機技術和電子技術發展的全新角度,打破傳統大修模式,套用現代電子技術的設計理念,以信息數位化和微處理技術為核心,尋找到了一條701雷達大修改進的創新之路。1999年由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