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旅遊發展研究院

中國氣象旅遊發展研究院

中國氣象旅遊發展研究院(China Meteorologic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stitute)是成都信息工程大學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中國氣象服務協會2020年6月共同組建的國內第一個氣象與旅遊跨界融合的協同創新研究平台。

中國氣象旅遊發展研究院通過三方共建研究院,系統深入研究“旅遊+氣象”融合發展機制和政策路徑,探索新型現代氣象旅遊服務體系的建設思路、模式和辦法,促進氣象旅遊氣象保障服務水平提升。

中國氣象旅遊發展研究院是面向全國各級政府、社會、企業、旅遊景點開展科學研究和服務,是國內、國際最具影響力的創新型的高端智庫和科研平台。

基本介紹

科研條件,發展歷史,研究方向,社會影響,機構領導,科研成就,學術會議,中國天然氧吧綠皮書,中國氣象旅遊發展報告,

科研條件

中國氣象旅遊發展研究院(CMTD)系統深入研究“旅遊+氣象”融合發展機制和政策路徑,探索新型現代氣象旅遊服務體系的建設思路、模式和辦法,促進氣象旅遊氣象保障服務水平提升,成都信息工程大學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中國氣象服務協會將面向全國各級政府、社會、企業、旅遊景點開展科學研究和服務,是國內、國際最具影響力的創新型的高端智庫平台。

發展歷史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氣象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根本方向,做好氣象服務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加快科技創新,進一步推動氣象服務業高質量發展,2020年6月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與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中國氣象服務協會共同成立“中國氣象旅遊發展研究院”,是國內第一個氣象與旅遊跨界融合的協同創新研究平台。對加快我國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產生積極影響。
2022年8月1日,中國氣象旅遊發展研究院氣象旅遊資源研究與開發中心揭牌儀式在安徽省院士大廈院士報告廳舉行。中國氣象旅遊發展研究院院長,安徽省氣象局副局長、安徽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所長,合肥市蜀山區文旅局局長,安徽省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主任,安徽中凱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中科天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等領導出席儀式。氣象旅遊資源研究與開發中心是依託安徽中科天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是為進一步強化對氣象資源的研究、開發、利用,更好地發揮氣象資源在發展旅遊產業方面的積極作用,促進地方旅遊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氣象旅遊發展研究院
中國氣象旅遊發展研究院氣象旅遊資源研究與開發中心
 2023年5月31日至6月1日,由中國氣象服務協會主辦,茂名市人民政府協辦的風雲際會·中國氣象服務協會2022—2023年會氣候康養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在廣東茂名召開。會上,《天然氧吧景區質量要求與評定》團體標準正式啟動,“中國氣象旅遊發展研究院-南海分院”正式掛牌成立。
中國氣象旅遊發展研究院
中國氣象旅遊發展研究院南海分院

研究方向

中國氣象旅遊發展研究院(CMTD)依託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管理學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建設“中國氣象旅遊發展研究院”協同研究平台,就氣象與旅遊融合發展理論體系、中國天然氧吧等已創建品牌績效評價、國家氣象公園品牌建設理論與實踐、氣候康養地品牌建設理論與實踐、極端天氣對旅遊公共安全的影響等研究領域開展合作研究。

社會影響

中國氣象旅遊發展研究院(CMTD),充分發揮局、校、社會組織等各方優勢,不斷挖掘合作空間、擴大開放合作力度,創新研究體制機制,集聚創新研究團隊,形成創新研究氛圍,探索前沿創新領域,鞏固創新合作成果,培養跨界創新人才,提升創新合作層次,力爭建設成為中國氣象與旅遊融合創新研究的重要學術高地。

機構領導

院長:黃萍 現任成都信息工程大學中國氣象旅遊發展研究院院長、旅遊與文化產業發展研究所所長、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氣象災害預測預警與應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科研成就

學術會議

11月8日至9日,“首屆中國氣象旅遊發展會議——氣象賦能生態旅遊”在四川省甘孜州海螺溝景區召開,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主任孫健、四川省氣象局一級巡視員馬力出席會議。會議以“氣象賦能生態旅遊”為主題,旨在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聚焦如何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如何讓氣象為生態旅遊賦能,推動中國氣象旅遊發展創新理論和實踐研究。全國80多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本次會議匯聚了國內外知名的氣象、旅遊、生態等領域專家學者為氣象旅遊發展獻計獻策,舉行了中國氣象旅遊發展研究院海螺溝研究基地簽約及揭牌儀式。
本次會議是中國氣象旅遊發展研究院舉辦的首屆中國氣象旅遊發展會議,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氣象資源已經成為增加旅遊產業附加值的一項核心資源。將持續依託中國氣象旅遊發展研究院,探索前沿創新領域,鞏固創新合作成果,培養跨界創新人才,提升創新合作層次,後續將就氣象+旅遊科學研究,業務服務、效益挖掘等開展更多相關工作,力爭建設成為中國氣象與旅遊融合創新研究的重要學術高地,賦能生態旅遊發展。

中國天然氧吧綠皮書

11月24日,2020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活動發布會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舉行。會上,《2020中國天然氧吧綠皮書》正式發布。《2020中國天然氧吧綠皮書》是由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攜程集團聯合發布,以2016-2019年創建並複查合格的114家中國天然氧吧地區為研究對象,對其品牌效益表現、旅遊熱度、遊客需求、輿情等方面進行了數據分析,並重點關注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遊客行為特徵。本次《2020中國天然氧吧綠皮書》首次發布了中國天然氧吧品牌效益指數,該指數從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大維度,綜合評價創建地區的中國天然氧吧品牌效益表現。在綜合效益指數Top20榜單中,福建武平、河南盧氏、江西德興、四川沐川獲得了效益指數5顆星;雲南鎮沅縣、屏邊縣、雙柏縣獲得效益指數4顆星。除綜合效益指數外,《2020中國天然氧吧綠皮書》還發布了生態、經濟及社會效益指數。而經濟效益榜單Top10顯示,各地成為氧吧後,年旅遊人數平均增長了35%、年旅遊收入平均增長了41%。《2020中國天然氧吧綠皮書》同時發布了中國天然氧吧旅遊熱度榜,並分析了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遊客行為特徵。從地域分布來看,人氣十強氧吧中有9家位於江南地區。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聯合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攜程研究院權威發布了《2021中國天然氧吧綠皮書》,對2016~2020年授予並保持稱號的193家“中國天然氧吧”地區的生態資源畫像、品牌效益表現、旅遊及消費行為特徵、公眾輿情等方面進行了分析排名,北京市密雲區等56個地區獲得中國天然氧吧稱號。到2021年底,全國共有249箇中國天然氧吧地區,覆蓋27個省(區、市)。通過“中國天然氧吧”品牌套用挖掘了生態旅遊氣候資源,實現了生態產品的價值。中國天然氧吧是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標誌首批品牌之一,通過挖掘高質量的生態旅遊氣候資源開展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是貫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落實國務院關於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一項創新舉措。2018年被寫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2020年被列入第二批全國創建示範活動保留項目目錄。
中國氣象旅遊發展研究院
2021中國天然氧吧綠皮書
中國氣象旅遊發展研究院
2021中國天然氧吧綠皮書名單
2023年3月15日至17日,第四屆氧吧產業發展大會暨2022年度“中國天然氧吧”媒體推介會在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舉辦。大會現場由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中國氣象服務協會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聯合發布的《2022年中國天然氧吧綠皮書》中指出,81%中國天然氧吧氣候舒適月數達6個月及以上,98%的天然氧吧地區森林覆蓋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老牌天然氧吧綜合效益表現亮眼,81%的天然氧吧地區旅遊收入實現正增長,以生態項目引入投資,促進了旅遊經濟復甦發展。會上,舉行了“2023氧吧民宿提升計畫”、2022年“氣候好產品”認證發布會。
中國氣象旅遊發展研究院
2022年中國天然氧吧綠皮書
中國天然氧吧綜合傳播熱度TOP10中,不同年份獲評的中國天然氧吧分布較為均勻,2016年和2021年獲評氧吧各上榜1家,2018年和2020年獲評氧吧各上榜3家,2019年獲評氧吧各上榜2家。旅遊目的地氧吧和景區型氧吧地區總體成績優異。
中國氣象旅遊發展研究院
2022年中國天然氧吧綜合傳播熱度TOP10

中國氣象旅遊發展報告

2023年12月19日,在第二屆中國氣象旅遊產業發展大會上,《中國氣象旅遊發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由中國氣象旅遊發展研究院發布,選取了60個具有特色氣象旅遊資源的主要城市作為樣本,從氣象旅遊資源、遊客與產業經濟、政策支持與基礎設施、環境保護與旅遊可持續性、氣候適宜度五個維度出發,設立25個細分指標對樣本城市進行科學、綜合的分析評價。
浙江省杭州市、山東省青島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貴州省銅仁市、山東省煙臺市、雲南省昆明市、遼寧省大連市、河北省承德市、貴州省貴陽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等10個城市成為新晉的2023年“氣象旅遊城市”。廣東省茂名市、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四川省雅安市、雲南省普洱市、海南省三亞市、安徽省黃山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浙江省麗水市、河南省三門峽市、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山西省臨汾市、黑龍江省伊春市、陝西省商洛市、安徽省宣城市、北京密雲區等20個城市入選“特色氣象旅遊城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