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是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東藩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國
- 作者:蔡東藩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ISBN:9787801957856
- 定價:28.5 元
《民國》是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東藩著
於此時期,中華民國遭遇兩次危機,一次是袁世凱欲稱帝的洪憲帝制,最終因蔡鍔、唐繼堯與李烈鈞等人發起護國戰爭(又稱雲南起義)推翻袁世凱政府。另一次為張勛發動的溥儀復辟,最終被段祺瑞所擊敗。而後段祺瑞廢除《臨時約法》,孫中山隨即發起護法運動,於廣州建立護法政府,軍政時期開始。此時期,由西方引進民主及科學思想...
中華民國政府(1912—1949),是中華民國的政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2年肇建於南京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之後歷經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1912年-1928年為北洋政府時期;1928-1948年為國民政府時期,1948年國民黨在南京召開“國民大會”,宣布“立憲”。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
民國紀年,是中華民國的國家紀年方式,由中華民國政府規範頒布,表記時稱作中華民國××年,簡稱民國××年、民××。這種紀年方式以公元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為元年,與舊年曆相差1年,月、日、置閏則同公曆。依照民國紀年制定的曆法又稱國曆(中華民國曆,非國曆)。中華民國紀年使用阿拉伯數字,如:民國元年即公元1912...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1912—1949),指代中國在中華民國時期的行政管理區劃,包括北洋政府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分為省(地方、行政區)、道(行政督察區)等級別。北洋政府初期分為22省、4特別行政區、4地方、3地區和2府;國民政府初期分為28省、2地方和6院轄市 1945年8月15日,台灣省光復,1946年1月5日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維新政府,為日本於抗日戰爭期間扶持成立的傀儡政權,由梁鴻志等人於1938年3月28日成立於南京。中華民國維新政府的主要支持力量為日本華中派遣軍。管轄蘇、浙、皖三省的日占區和寧、滬兩個特別市。歷史 中華民國維新政府頭目梁鴻志成立“新民會”進行反動統治,還勾結華北臨時政權頭目王克敏、王揖唐等漢奸利用漢奸...
南昌國民政府位於南昌市撫河區,現南昌市西湖區,為中華民國軍政中心,從事控制,派遣,指令等重要國家事物和國家首領會議。剛從中原大戰中收身的蔣介石親臨南昌,指揮“剿匪”事宜。因此,圖書館改為“海陸空軍總司令南昌行營”,是江南五省剿匪總部,被時人稱為“第二首都”。1934年蔣介石在對中國工農紅軍連續發動軍事...
民國軍閥是指在20世紀初影響中國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名義上服從「中央政府」的統治,但他們在地方上建立自己的勢力並為擴大自己的勢力採用各種手段,以軍隊作為主要政治資本的勢力。在實質上依然屬於傳統意義上的割據勢力。中國共產黨認為民國軍閥的出現則是外國資本主義在中國的利益表現。主要勢力為北洋軍閥、滇系軍閥、...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是中華民國於1912年1月1日成立後不久由孫中山在南京成立的一個臨時管治機構,也是中華民國建國以來第一個中央政府機構,又稱南京臨時政府,簡稱臨政。孫中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改用民國紀年,中華民國正式建國。其存在時間約3個月。1912年1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1912年3月8日南京...
1917年9月10日,以廣東為基地建立的中華民國軍政府展開護法運動,正是為保護《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簡介 此檔案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性質檔案。(註:《欽定憲法大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憲法性檔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性檔案,二者不矛盾)是辛亥革命勝利後,以孫中山為首,建都於...
中華民國大總統是公元1912年—1928年北洋政府時期中國國家元首的稱呼。初屬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首任臨時大總統為孫中山。民國元年(1912),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次年(1913年)10月10日後,袁世凱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民國5年(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猝逝後,《中華民國約法》被廢止,恢復責任內閣...
中華民國(1912~1949)經歷了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黨政府 3個時期。中華民國官制和軍制在各個時期依其所依附的國家和效仿的制度不同而改變.中央軍事機構 南京臨時政府由臨時大總統統率軍隊,設陸軍部、海軍部分掌陸、海軍行政,又設參謀本部掌軍令。但南京臨時政府只控制了南京附近及一些革命黨人掌握的軍隊。北...
簡介 中華民國官制,簡稱民國官制。"中華民國"(簡稱民國)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期間的國家名稱和年號。是中國歷史上大動盪大轉變的時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終結階段,“中華民國軍制”和“中華民國官制”比較特殊。這一社會政治動盪的歷史時代,軍閥割據,曾相繼建立過不同類型的政權和軍政組織,它們紛繁...
中華民國時期(1912-1949),政權組織形式先後實行過總統制、責任內閣制、君主制、執政制、大元帥制、委員會制、五院制等各種政體。發展歷程 1912~1949年,中華民國的政治制度複雜多變,先後經歷了南京臨時政府、北洋軍閥統治和中國國民黨統治 3個時期。雖然在大部分時間裡,民國形式上採用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但實際上...
《民國》是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東藩著 內容簡介 本書是《白話蔡東藩歷朝通史系列》之一。蔡東藩的《中國曆朝通俗演義》系列為風靡海內外的一部通俗歷史巨著,浩浩一千餘回,寫盡幾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記述了2166年的歷史,總計11部1040 回,約600萬字。 蔡著的不可替代之處,不僅在於他...
中華民國初年國會,1912年3月6日,袁世凱根據南北議和的協定,和南京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的選舉結果,在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第二屆臨時大總統(第一屆是孫中山)。從此至1928年12月張學良易幟,歸順南京國民政府,此間歷史被稱為中華民國初年,或者北洋軍閥時期。在這段歷史時期,中華民國曾有過兩屆國會,和一次流產...
中華民國國旗(1912-1949),是中華民國的國家象徵之一。辛亥革命部分省份暫用鐵血十八星旗;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和北洋政府時期法定採用五色旗,由趙鳳昌設計,由紅、黃、藍、白、黑五色橫條從上到下依次排列構成。象徵五族共和;國民政府北伐期間五色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在中國境內同時使用;北伐後五色旗被青天白日...
《民國》雜誌簡介 1914年5月10日,在孫中山支持下《民國》雜誌創刊於日本東京。胡漢民任總編輯,居正為發行人。參加編撰工作的有朱執信、邵元沖、田桐、周瘦鵑、蘇曼殊、戴季陶、廖仲愷、汪精衛等,所寫文章皆用筆名。《民國》雜誌不僅是黨人的輿論機關,也是黨人的活動中心,孫中山在這裡召開會議,商討黨內大問題。
中華民國國徽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期間的中華民國主權的象徵和標誌。中華民國(1912-1949)共使用過兩款國徽:北洋政府的十二章國徽,南京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國徽。北洋政府時期 十二章國徽 北洋時期的中華民國國徽是中國首面國徽,名曰“十二章國徽”或“嘉禾國徽”,圖案基於中國古代禮服的十二章花紋。袁世凱...
中華民國工黨,中華民國政黨。於民國元年(1912年)1月21日成立。初以朱志堯、徐企文為正副領袖,後改選徐企文為正領袖。中華民國工黨簡介 境內各業參加者甚多,如滬南鐵業即全體加入。徐企文,原同盟會會員,反袁甚堅。民國2年5月29日,策動上海製造局駐軍排長唐堯臣等起義,親率七八十人進攻上海製造局,因陳其美...
中華民國貨幣指民國時期發行流通的一系列紙幣、銅元、銀元等貨幣,貨幣發行時間為1912年-1949年。北洋政府時期,民國三年(1914年)二月,北洋政府為了整頓幣制、劃一銀幣,頒布《國幣條例》十三條,決定實行銀本位制度。《國幣條例》規定:"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厘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一圓銀幣,總重七錢...
公元1912年,即民國元年。公曆閏年,共366天,52周零2天。農曆壬子年(鼠年),無閏月,其中1月1日~2月17日為農曆辛亥年(豬年);2月18日~12月31日為農曆壬子年(鼠年)。20世紀第2個10年,中華民國成立,清朝滅亡。國內和世界大事 1月 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臨時大總統,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定...
袁世凱死後,北洋各部分崩離析,皖系、直系兩大派系先後控制中央政府,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北洋政府又被迅速壯大的奉系軍閥控制。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領導的北伐戰爭取得勝利,北洋政府徹底覆滅,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完成了短暫的形式統一,但不久後又爆發了規模遠超北洋歷屆政府內斗的中原大戰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歷史沿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