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 來源:《道德經》第七十四章
- 寓意:治者要善待人民,不能濫殺無辜。
- 作者:老子
- 相關知識1:《道德經》被奉為道家經典
- 相關知識2:老子被道教尊為教主
作者
![老子 老子](/img/1/c55/nBnauMWNzYjZlZTY2MmN3YWZwkzYiRzM3MTM1UzM1gjM2UDZyMmZ0ATNhl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出自於《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字面意思為:老百姓不怕死,為什麼偏偏還要用死來嚇唬他們呢?寓意為政者要用合適百姓的方式來治理天下,...
奈何以死懼之,出自老子《老子》第七十四章。...... 《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
民不畏死:懼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氣概。...... 《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
道德經·民不畏死原文 編輯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民不畏死》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七十四章。 [1] 《道德經》,又稱《...
例: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明黃道周《節寰袁公傳》:“公(袁可立)輒按捶問抵罪,或語公:‘此弄臣,奈何窘之?’公奮曰:‘吾知有三尺,何知弄臣!’”...
《素問·上古天真論》:“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 ③使…害怕。 《老子道德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1] 懼相關成語 編輯 慄慄危懼 (lì...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兩耳塞豆,不聞雷霆?”“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莊生夢蝴蝶、墨子破雲梯,商鞅入西秦,...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道教受衝擊,雖位於青城山頂峰之上清宮,亦未能夠避免打砸搶抄。傅圓天對此混亂局面,大惑不解。“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道德經》...
其實,正所謂“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儘管中國古代統治者的裸刑花樣日新月異,但農民暴動照樣是風起雲湧。那些參與暴動的婦女連死都不怕,裸體示眾又怎能嚇倒...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第七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中國人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老子說過:“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蔣介石反動派,對於我們,不但“以死懼之”,而且實行叫我們死。聞一多等人...
有:“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看著她瞧見自己時慢慢彎起的笑眼,心裡不是不安心卻也忍不住生起氣來,冷笑著“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古老闆好大的魄力啊,本王實在是佩服啊!”一句話饒了...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1945年12月1日,昆明發生國民黨當局鎮壓學生愛國運動的一二一慘案,聞一多親自為死難烈士書寫輓詞:“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出殯時,他拄著手杖走在遊行隊伍...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昆明市錢局街西倉坡,是聞一多先生殉難之地。1946年7月11日晚,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公祭烈士之時,聞一多獻輓詞雲:“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烈士下葬,他為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