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毛詩古音考
- 創作年代:明
- 作者:陳第
- 卷數:四卷
毛詩古音考,此書初刊本已佚。建寧徐時棟購得舊刻本重刻於閩中,《四庫全書》本即以徐氏刻本為底本。作者陳第...
《毛詩古音考屈宋古音義》是2008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明陳第,康瑞琮點校。...... 《毛詩古音考屈宋古音義》是2008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明陳第...
明陳第撰。第既撰《毛詩古音考》,復以《楚辭》去風人未遠,亦古音之遺,乃取屈原所著《離騷》等二十五篇,除其《天問》一篇,得二十四篇。又取宋玉《九辯...
每詩皆全列經文,注其音於句下,凡與今韻相合者,則注曰:《廣韻》某部,與今韻相異者,即注曰:古音某。較宋人陳第《毛詩古音考》更為周密,然較江永之古...
古籍簡介《毛詩鳥獸草木考》二十卷(兩淮馬裕家藏本)四庫提要明吳雨撰。雨自題但稱閩郡人,不知隸籍何縣也。是書為其同郡徐?勃所編次。《鳥考》三卷,《獸...
陳第是我國傑出軍事家、旅遊家、音韻學家,他著述甚豐,除《一齋詩集》、《兩粵游草》、《五嶽游草》外,《毛詩古音考》、《屈宋古音義》、《伏羲圖贊》、...
又《唐韻古音》讀姑。《司馬相如·子虛賦》藏莨蒹葭,東蘠雕胡。 又《毛詩古音考》音蓑。《張衡·西京賦》齊栧女,縱棹歌。發引和,校鳴葭。--康熙字典 葭...
明陳祖念撰。祖念字修甫,連江人。陳第子也。第所著《毛詩古音考》、《屈宋古音義》,發明引證,一洗吳棫諸家之陋,於韻學為大有功。而所作《伏羲圖贊》則...
《詩·小雅》迨我暇矣,飮此湑矣。《毛詩·古音考》暇音甫。 又葉胡故切。《張衡·東京賦》因秦宮室,據其府庫。作洛之制,我則未暇。 [2] 暇說文解...
又《詩·鄭風》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朱傳》贈,音則。來,音力。《毛詩古音考》來音釐,贈疑是貽字之誤。未知孰是,存以備考。 [1] 贈贈的書法 ...
〔《陳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為韻,孚金切。《正韻》一東收風,二十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 謹照原文二十侵改為十二侵。 [2] 參考...
殆古音“以”,《說文》:“以聲。”與治、始為一音之轉,故同義。(《毛詩古音考》卷三“殆”字條)治又與始同義。錢大聽謂:“古文故治與始通,《尚書》...
《師古注》茂,莫口切。 又《詩·本音》子之茂兮,讀耄。古茂、卯同音,故《史記·律書》雲:丣之為言茂也。 又《毛詩古音考》音每。《魏武·歩出東門...
殆古音“以”,《說文》:“以聲。”與治、始為一音之轉,故同義。(《毛詩古音考》卷三“殆”字條)治又與始同義。錢大聽謂:“古文故治與始通,《尚書》...
按陳第《毛詩古音考》卷四,躬字讀金音,今、金同音假借,故躬為今。(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第476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7...
“叶音說”是在沒有確鑿根據的情況下,強改字音以求押韻和諧,並非探明了韻字...《毛詩古音考·序》:“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
第一,他於中年著作的《毛詩古音考》,這是中國最早一部對古音韻學進行系統研究的著作,成為中國歷史上研究古音韻學第一人。第二,關於他對台灣島的研究,最重要...
又《毛詩古音考》音結。《詩·邶風》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兮。《馬融·圍棋賦》乍緩乍急兮上且未別,黑白紛亂兮於約如葛。 又《唐韻古音》《路史》葛天氏...
其著作有《毛詩古音考》、《屈宋古音義》、《讀詩拙言》、《伏羲圖贊》、《尚書疏衍》等。古代語言學家顧炎武 編輯 (一六一三 — 一六八二年) 初名絳,字...
又《毛詩古音考》音杭。《小雅》:約軧錯衡,八鸞瑲瑲。《史記·自序》:維契作商,爰及成湯,太甲居桐,德盛阿衡。𠀤叶音杭。《說文》從角、大,從行。《韻...
陳第說“野”字“音暑,與墅同”。徐鍇日:“墅,經典只用野。”野亦音,常句反,如許音。(《毛詩古音考》卷一)那么野為原字,墅乃後人所加的異體字,其讀音...
陳第集名將、音韻家、旅遊家、藏書家於一身,在音韻學方面成就最大。他的《毛詩古音考》否定“叶音說”,提出“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改,音有轉移”的...
關於原文中”以(古)今聲調既自有別”裡邊的“古”字是否補出的問題,有兩種看法,現補充如下:(1)不應該補入原因:①明末陳第在《毛詩古音考》里提出“時有...
凮(fēng,ㄈㄥ),漢字,古同“風” [1] ,“鳳”。 中文名 凮 筆畫數 8 ...《𨻰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為韻,孚金切。或曰今太行之西,汾晉...
急就篇四卷 正文一卷 漢 史游 撰唐 顏師古 注宋 王應麟 音釋九經補韻一卷 宋 楊伯岩 撰毛詩古音考四卷 讀詩拙言一卷 附錄一卷 明 陳第 撰...
二等獎 陳第古音思想及考音方法檢討——述評《毛詩古音考》所考字音的說解文字 論文 陳鴻儒 第八屆 二等獎 弋陽腔傳奇演出史 專著 馬華祥 第十屆 二等...
《𨻰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為韻,孚金切。或曰今太行之西,汾晉之閒讀風如分,猶存古音。《正韻》:一東收風,十二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
明陳第始用語音演變的原理,認為所謂叶韻的音是古代本音,讀古音就能諧韻,不應...參閱明陳第《毛詩古音考序》。2.作韻文時於句末或聯末用韻之稱。...
這些韻,從早就有人發現有些不大順口,到宋代,有叶音說:凡字用到韻文里,...明代陳第著《毛詩古音考》等書,考訂古 古韻 音,徹底廓清唐宋人以今音改讀...
按《毛詩古音考》卷三,暇字音甫,夏字音虎,虎、甫一音之轉,故夏、暇可以通假。”(引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