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韻(漢語單詞)

叶韻(漢語單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葉(xié)韻,一作“諧韻”、“協韻”。詩韻術語。謂有些韻字如讀本音,便與同詩其他韻腳不和,須改讀某音,以協調聲韻,故稱。南北朝有些學者按當時語音讀《詩經》,感到好多詩句韻不和諧,便將作品中某些字臨時改讀某音。明陳第始用語音演變的原理,認為所謂叶韻的音是古代本音,讀古音就能諧韻,不應隨意改讀。"叶韻"或稱“葉句”(葉,同“協”,和諧之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叶韻
  • 外文名:xieyun
  • 起源::《詩經》
  • 別名叶音
簡介,網友見解,

簡介

叶韻又稱叶音。由於語音發展、變化,後人讀先秦韻文,有些地方便會感到不押韻,於是就臨時改變其中某一字的讀音,使之諧合。晉代徐邈、北周沈重已有改讀之例,而南宋吳棫的《詩補音》和《韻補》始集大成。這種改字一般是主觀的,像《詩經·行露》上下章同一“家”字,朱熹分別叶音“谷”、“空”,大為人所詬病。這種叶音法,跟後世科學地歸納古韻、構擬古音是完全不同的。明末清初,顧炎武根據《詩經》等先秦韻文韻例、古文字諧聲關係以及聲訓、假借材料,離析《廣韻》韻部,得到先秦實際韻部,現代音韻學進而據音理、方言、對音而構擬出古音,這才是科學的方法。不過,叶音說是人們認識古音的一個階段,其中也有確能反映上古音中字音關係、韻部分合的,如“下”叶音“戶”,此二字在上古確實都在匣紐魚韻。南京大學劉曉南認為叶音大多反映作音者當時的方音,可參看其論著。

網友見解

【詩詞漫談一】“叶韻”與“協韻”之異同
查“康熙字典”:
葉xié
①《玉篇》古文協字。
②《後漢·律曆志》葉時月正日。餘詳十部六畫。
③又《集韻》同旪。《前漢·五行志》次四曰旪用五紀。《注》師古曰,旪讀曰葉。
④又《正韻》同汁。《張衡·西京賦》五位相汁,以旅於東井。《注》汁、葉同。
⑤葉yè
叶韻(叶韻)xié yùn
1.
南北朝時,學者因按當時語音讀《詩經》,韻多不和,便以為作品中某些字需臨時改讀某音,稱為叶韻。後人並以此套用於其他古代韻文。此風至宋代而大盛。
明陳第始建立“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的歷史語言觀,認為所謂叶韻的音是古代本音,讀古音就能諧韻,不應隨意改讀。參閱明陳第《毛詩古音考序》。
2.
作韻文時於句末或聯末用韻之稱。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論文·點化故事》:“借君銜以葉耳。” 清俞樾《春在堂隨筆》卷五:“夫叶韻乃詞中最要之處。
協韻(協韻)xié yùn
(1).押韻,符合韻律。
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上:“ 安祿山亦好作詩,作《櫻桃詩》云:‘櫻桃一籃子,半青一半黃,一半寄懷王,一半寄周贄。’或請以‘一半寄周贄 ’句在上,則協韻。” 清俞樾《茶香室三鈔·蜀音押韻》:“然則顧亭林謂《毛詩》有以方音協韻者。如《小戎》之‘參’‘中’。” 魯迅《集外集·通訊(復張逢漢)》:“譯詩就更其難,因為要顧全音調和協韻。”
(2).音韻學用語。一種因不知古今音異而隨意把某字臨時改讀為某音以求和諧的作法。開始於南北朝,盛行於宋朝,朱熹是代表。明末陳第始用語音演變的道理反對這種不科學的作法,認為所協之音實即古本音,每字只有一個古音,而不應隨文改讀。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有協韻,《楚辭》及《選》詩,多用協韻。” 郭紹虞校釋:“蓋由時人不知古音,故創為協韻之說。《楚辭》及《選》詩猶合古音,故滄浪謂‘多用協韻’。” 清錢大昕《音韻問答》:“《邶風》:‘寧不我顧。’《釋文》:‘ 徐音古。’此亦協韻也,後放此。陸元朗之時,已有韻書,故於今韻不收者,謂之協韻。”參見“ 叶韻 ”。
------可見“叶韻”與“協韻”不同之處在於:叶韻,只是音韻學用詞一個意思。而協韻,除了含有“叶韻”意義外,還有“用韻協調”之形容詞意義。即“協韻”比“叶韻”含意更廣。
注意
繁體字中,“叶韻”的“葉”不能寫作“樹葉”的“葉”的繁體(葉),而是簡化字中的“葉”,因為此字在古時為另一字,和“葉”(繁體)不同音(讀xie二聲)、不同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