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葉苕子

毛葉苕子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綠肥,全株密被長柔毛。根系發達,主根深達0.5一1.2米。莖細長,攀緣,長可達2—3米,草叢高約40厘米,多分枝,一株可有20—30個分枝。雙數羽狀複葉,具小葉10—16,葉軸頂端有分枝的卷鬚;托葉戟形;小葉長圓或披針形,長10—30毫米,寬3—6毫米,先端鈍,有細尖,基部圓形。總狀花序膠生,總花梗長,具花10—30朵而排列於序領的一側;花萼斜圓筒形,萼齒5,條狀披針形,下面3齒較長;花形,藍紫色。莢果長圓形,長約3厘米,內含種子2—8粒;種子球形,黑色。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綠肥價值,飼用價值,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攀援或蔓生,植株被長柔毛,長30-150厘米,莖柔軟,有棱,多分枝。偶數羽狀複葉,葉軸頂端卷鬚有2-3分支;托葉披針形或二深裂,呈半邊箭頭形;小葉通常5-10對,長圓形、披針形至線形,長1-3厘米,寬0.3-0.7厘米,先端漸尖,具短尖頭,基部楔形,葉脈不甚明顯。總狀花序腋生,與葉近等長或略長於葉;具花10-20朵,一面向著生於總花序軸上部;花萼斜鐘形,長約0.7厘米,萼齒5,近錐形,長約0.4厘米,下面的三枚較長;花冠紫色、淡紫色或紫藍色,旗瓣長圓形,中部縊縮,長約0.5厘米,先端微凹;翼瓣短於旗瓣;龍骨瓣短於冀瓣。莢果長圓狀菱形,長2.5-4厘米,寬0.7-1.2厘米,側扁,先端具喙。種子2-8,球形,直徑約0.3厘米,表皮黃褐色至黑褐色,種臍長相等於種子圓周1/7。花果期4-10月

生長環境

毛葉苕子耐力較強,在山西省雁北地區,秋季–5℃的霜凍下仍能正常生長。耐旱力也較強,在年雨量不少於450毫米地區均可栽培。對土壤要求不嚴,喜沙壤及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潮濕,適宜PH5—8,在紅壤及含鹽0.25%的輕鹽化土壤均可正常生長。在晉北右玉一帶4月上旬播種,5月下旬分枝,6月下旬現蕾,7月上旬開花、下旬結實,8月上旬莢果成熟,從播種到莢果成熟約需140天。生長後期,植物上部直立,下部平臥,導致莖葉腐爛
毛葉苕子,綠肥,鼠茅草,嘉禾源碩毛葉苕子,綠肥,鼠茅草,嘉禾源碩

分布範圍

產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山東、江蘇、湖南、廣東等地。各地有栽培。原產歐洲、中亞、伊朗。模式標本采自歐洲中部

主要價值

綠肥價值

毛葉苕子也是優良的綠肥作物,初花期鮮草含氮0.6%、磷0.1%、鉀0.4%。根系和根瘤能給土壤遺留大量的有機質和氮素肥料,改土肥田培肥地力,增產效果明顯。

飼用價值

毛葉巷子莖葉柔軟,各種家畜喜食。可青飼,放牧或刈制乾草。據廣東省農科院試驗,用純毛葉苕子草粉餵豬,每2.5公斤可長肉0.5上公斤。適時收穫的毛葉苕子粗蛋白質含量可全於物質的20%以上,化學成分見表107。毛葉苕子用作青飼料或綠肥應在現蕾至初花期刈割。為了利用再生草應提早刈割,在草層高達40—50厘米時即應刈割利用,利用越遲再生力越弱,且莖下部葉枯萎脫落,使產量、質量均降低,一般一個生長季節可刈割2—3次,畝產鮮草1750—2750公斤或更高。

栽培技術

毛葉苕子春、秋播種均可。春播者在華北、西北以3月中旬至5月初為宜;秋播者在北京地區以9月上旬以前為好,陝西中部、山西南部也可秋播。千粒重25一30克。畝播種量3—4公斤,以採種為目的播種量可減半。新疆當年收穫的種子,出苗率只有40一60%,用溫湯浸種可提高發芽率。單播時無論撒播、條播、點播均可。條播行距30—40厘米,點播穴距25厘米左右。採種用行距可增大至45厘米。播深4—5厘米。與禾草或麥類作物如黑麥草(Loliumperenne)、燕麥(Avenasativa)、大麥(Hordeumsativa)等混播,可提高產草量。毛葉苕子苗期生長緩慢,要注意中耕除草。採種時,應在50%以上莢果成熟時即行收穫,每畝採種30—60公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