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文學是華中師範大學於2016年5月12日首次開設的慕課課程、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該課程授課老師是胡亞敏。據2020年9月中國大學MOOC官網顯示,該課程已開課4次。
該課程為三大部分計14周,第一部分為比較文學的歷史和性質,第二部分為比較文學基礎理論,第三部分為跨學科比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比較文學
- 外文名:Comparative Literature
- 類別:慕課、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
- 授課平台:中國大學MOOC官網
- 提供院校:華中師範大學
- 授課教師:胡亞敏
- 開課時間:2016年5月12日(首次)
課程性質
- 課程定位
開課信息
開課次數 | 開課時間 | 學時安排 | 參與人數 |
---|---|---|---|
第1次開課 | 2016年05月12日至2016年08月27日 | 3小時每周 | 15570 |
第2次開課 | 2017年02月23日至2017年06月20日 | 1-2小時每周 | 9360 |
第3次開課 | 2018年03月01日至2018年06月30日 | 10809 | |
第4次開課 | 2019年03月21日至2019年07月20日 | 20083 |
課程簡介
課程大綱
01緒論 比較文學概說 一、什麼是比較文學 二、學習比較文學的意義 三、比較學者的素養 02第一講 比較文學的歷史 一、比較文學誕生的歷史背景 二、比較文學的三個學派 1.法國學派 2.美國學派 3.俄蘇學派 三、中國比較文學的發展 1.中國比較文學的先驅 2.中國比較文學的第一次興起 3.中國比較文學的再度興起 四、比較文學興起的世紀特徵 1.科技革命與時空感的變化 2.全球化時代的一體化與多元文化 03第二講 比較文學的研究範圍和研究方法 一、比較文學的相關概念 1.民族文學 2.世界文學 3.總體文學 二、比較文學的研究範圍 1.跨國界的文學研究 2.跨學科的比較研究 三、影響研究 1.何謂“影響” 2.影響產生的條件 3.影響研究的範圍 四、平行研究 1.平行研究的可行性 2.平行研究的具體方法 3.平行研究的特點和局限 04第三講 流傳學 一、流傳學的類型 1.中國文學在國外 2.外國文學在中國 二、流傳中的變異 1.變異的現象 2.變異原因初探 05第四講 淵源學 一、淵源學的類型 1.中國文學中的外來淵源 2.外國文學中的中國淵源 3.淵源的國際循環 二、淵源研究的兩個途徑 1.文獻研究 2.文本研究 三、創造性誤讀 1.誤讀與期待視野 2.創造性誤讀 06第五講 媒介學 一、翻譯理論芻述 1.文字的可譯性與不可譯性 2.翻譯的歸化和異化 二、譯介學的研究對象 1.文學翻譯史的研究 2.翻譯大家及其譯著風格的研究 3.譯本的文化研究 三、翻譯在文學交流中的作用 1.催生新的思潮 2.產生新的詞語 3.發展新的技巧與文體 4.翻譯與作家 07第六講 形象學 一、形象學的基本概念 1.形象 2.“社會集體想像物” 3.“套話” 4.他者 二、形象學的研究對象 | 1.文學中的異國形象 2.異國形象的流變 三、形象學與文化政治 1.形象學中的政治 2.異國形象與主體建構 08第七講 主題學 一、什麼是主題學 二、主題學的研究範圍 1.題材史研究 2.主題學(狹義)研究 三、主題學的研究價值 1.主題學與作家研究 2.主題學與作品研究 3.主題學與文化研究 09第八講 文類學 一、文類學的提出 二、文類觀念的發展 三、文類學的研究類型 1.文類的歷時研究 2.文類的共時比較 3.缺類研究 四、文類學研究的意義 1.建立文類的國際聯繫 2.了解作家的藝術貢獻 3.促進文學史和文學理論的研究 10第九講 比較詩學 一、比較詩學的研究對象 1.文藝理論批評體系的比較研究 2.理論範疇和批評術語的比較研究 3.理論大師或批評大家的比較研究 二、比較詩學的研究類型 1.對比研究 2.闡發研究 3.流變研究 三、研究比較詩學的意義 11第十講 文學與其他藝術形式 一、文學對繪畫的借鑑 1.文學與繪畫技法 2.中國古代文論與畫論 3.文學與空間意識 二、文學與音樂性 1.吸收音樂技巧 2.文學理論批評與音樂 3.對音樂本體性的追求 三、影視對文學的影響 1.文學和影視的聯姻 2.影視衝擊下文學的革新 3.文學的魅力 12第十一講 文學與社會科學 一、文學與宗教 1.文學史與宗教 2.文學創作與宗教 3.文學批評與宗教 二、文學與政治 1.文學文本中的政治 2.文學批評與政治 三、文學與現代語言學 1.索緒爾的語言學理論 2.現代語言學與文學批評 13第十二講 文學與科學技術 一、文學與科學的聯繫 1.文學與科學的共生性 2.文學與科學的互通性 二、文學與科學發現 1.達爾文的進化論與文學發展觀 2.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與文學觀念的變革 三、文學遭遇網路 四、文學對科學的反思 14結語 一、差異性研究 二、比較文學的未來 |
課前預備
預備知識
學習資料
書名 | 作者 | ISBN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
《比較文學論》 | (法)梵第根 | ---- | 1937年 | 上海商務印書館 |
《比較文學》 | (法)馬法·基亞 | ---- | 1983年 | 北京大學出版 |
《中西比較文學教程》 | 樂黛雲 | 7-04-001047-X | 1988年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比較文學譯文集》 | 張隆溪 | ---- | 1982年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比較文學論文集》 | 張隆溪、溫儒敏 | ---- | 1984年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比較文學研究譯文集》 | 於永昌、廖鴻鈞、倪蕊琴 | ---- | 1985年 | 上海譯文出版社 |
《中國比較文學年鑑》 | 楊周翰、樂黛雲 | ---- | 1987年 | 北京大學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