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優勢、經濟市場化與中國農業發展》是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擁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比較優勢、經濟市場化與中國農業發展
- 作者:劉擁軍
-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 定價:15.0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5844711
《比較優勢、經濟市場化與中國農業發展》是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擁軍。
《比較優勢、經濟市場化與中國農業發展》是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擁軍。...
《比較優勢、經濟市場化與中國農業發展》,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年10月。個人專著。代表性論文 《論比較優勢與產業升級》,《財經科學》,2005年第5期。獨立完成。轉載於《新華文摘》2005年第22期。《關於我國農業增長與工業增長關係的實證研究》,《中國農村經濟》,2005年第10期。獨立完成。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書報...
《比較優勢與中國農業生產結構調整政策分析系統》是鐘甫寧為項目負責人,南京農業大學為依託單位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本研究以比較優勢原理為理論基礎,通過建立農業生產結構調整政策分析系統,實現對中國農業區域比較優勢的測定,並依據比較優勢原則給出不同約束條件和決策目標下的全國各地區農業生產結構不同的調整方案以及...
《比較優勢與中國農業經濟國際化》是1997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武。內容介紹 內容提要 增加農民收入,提 高農業國際競爭力,是 保證我國農業與農村經 濟長期穩定發展、國民 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關 鍵所在,也是政策制定 的焦點之一。本書運用 規範的實證分析方法,對我國農產品比較優勢 進行了測算,...
比較優勢貿易理論在更普遍的基礎上解釋了貿易產生的基礎和貿易利得,大大發展了絕對優勢貿易理論。李嘉圖的這種比較優勢說的理論前提是比較嚴格的,是屬於外生比較優勢的前提。要素稟賦比較優勢說 瑞典經濟學家赫克歇爾(ELI.Heckscher)和其學生俄林(Bertil Ohlin)所提出的資源稟賦理論(Factor Endowments Theory),又叫...
幾億農民整體邁入現代化,會釋放巨大的創造動能和消費潛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暢通工農城鄉循環,是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增強我國經濟韌性和戰略縱深的重要方面。擴內需、穩增長、促發展,農業強國建設是重要的發力點和突破口。農業還是國家安全的基礎。農業保的是生命安全、生存安全,是極端重要的國家安全。當...
《農業比較優勢、結構最佳化與區域布局》是202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會敏、張越傑。內容簡介 本著作以資源稟賦理論、比較優勢理論為指導,從國際和國內兩個層次研究了吉林省主要農產品的比較優勢。國際層面,運用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貿易競爭優勢指數(TC)測算吉林省出口農產品的優勢。國內層面...
該書系統分析了中國農業區域專業化發展問題,特別是從理論與實證方面研究了區域比較優勢、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經營、科技進步及制度創新等與農業區域專業化發展的關係,從理論上闡明了農業區域專業化發展的條件及其對現代農業發展的作用機制,提出了加快中國農業區域專業化發展的一系列對策和建議。作品目錄 作品鑑賞 該書...
2。農業經濟發展戰略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戰略,實現農業現代化是發展農業生產的長遠戰略目標,它需要通過一系列相互銜接的農業經濟發展戰略來逐步實現。在每一步的農業經濟發展戰略中,規定了農業發展的目標,這些目標的逐步實現,也是我國農業逐步向現代農業過渡的過程。3.正確的農業經濟發展戰略是保證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
這直接影響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中國農業的上述基本情況在今後20~30年內很難得到根本改變。預計21世紀前期中國的人口過多與農業自然資源短缺的矛盾將比過去更為尖銳。在下世紀經濟發展的高度市場化和日益國際化的條件下,在激烈的國內外競爭中,中國農業將面臨嚴峻的困難和挑戰,中國發展糧食生產將比過去更為艱難,對此...
我國農業的二元技術結構與技術變遷 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發展中政府干預緣由的經濟學分析 新世紀浙江農業可持續發展探討 我國農業創新的目標定位和系統研究 回顧與展望 ——淺析新世紀的湖南農業 第二篇 農業市場化與國際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挑戰現機遇 WTO與中國農業 揚長補短、再創浙江農業新優勢 ——加入TO後浙江...
,包括12篇文章,主要分析了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巨觀形勢,重點研究了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農村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互動發展的基本特點和規律,以及近幾年農產品價格變動方面的熱點問題;第二篇為“現代農業發展”,包括19篇文章,從不同的方面研究分析了中國特色現代農業建設的重點與路徑,對我國農業服務業發展的現狀和對策...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科學研究範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學科交叉融合不斷發展,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亟需加快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全麵塑造創新力更強、競爭力更強、供給更安全的產業發展新優勢。農業科技蓬勃發展,有力支撐糧食安全、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
農業關乎國家食物安全、資源安全和生態安全。大力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是實現“五位一體”戰略布局、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選擇,是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內在要求。為指導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編制本規劃。一、發展形勢 (一)主要成就。新世紀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成就顯著,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物質技術裝備水平不...
《全球化與中國農村發展》是2011年11月1日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洛林。本書闡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現代農業的發展,中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演進歷程。內容簡介 《全球化與中國農村發展》闡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現代農業的發展,中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演進歷程,中國農業的比較優勢及其競爭力;探討了中國農戶參與...
德國歷史學派經濟學家強調國家在經濟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認為適當的貿易保護是必要的,進而發展出一種自由市場和政府干預相結合的社會市場經濟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市場競爭因為能帶來效率和進步而被推崇。也就是說,決定競爭結果的是市場而不是政府。但推崇競爭絕不意味著 自由放任,政府需要在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發揮...
我國應在確保糧食基本安全的前提下,以區域間的分工合作和市場導向為基礎,充分發揮我國農業不同區域的比較優勢和培育競爭優勢,實施“價格競爭和差異化競爭並舉”的農業發展戰略。作者簡介 王健,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博士、博士後。主要從事糧食安全、糧食期貨、期權市場方向的研究。在《中國農村經濟》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
二、近期國內農業支持政策簡述 三、數據處理和模擬方案設計 四、模擬結果分析 五、小結 第九章 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計算 一、引言 二、測算方法和數據 三、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變化 四、小結 第十章 劉易斯轉折點之後的中國農業政策 一、中國農業發展的國際比較 二、劉易斯轉折階段的農業政策選擇 三、小結 第十一...
為此,城鄉融合時代以鄉村振興全面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業農村發展不充分等突出問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業、新農民、新農村實現“產業-主體-空間”的協同發展、整體發展和全面發展,成為新時代“進入新發展階段”黨和國家領導和推動“三農”工作的決策共識。因此,在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推進農村經濟發...
農業非商品產出的公共產品性,提出了政府對農業進行巨觀調控的必要性。農業的弱質性 在與其他產業的競爭中,農業存於相對不利的地位。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和非農業用地的不斷增加,地價不斷上漲,土地用於非農產業的報酬遠遠高於農業,使農地的流失不斷增加;由於農業的比較利益低下,使得農業中的資金和較高素質的...
我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更加全面深入地融入了世界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大循環中。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正處於發展和轉型的新階段,因此,要抓住機遇,積極實施農業國際化戰略,在推動農業國際化進程中促進農業的快速發展。(1)擴大對外開放,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挑戰。(2)參與國際分工,發揮比較優勢,...
開放型經濟是與封閉型經濟相對立的概念,是一種經濟體制模式。在開放型經濟中,要素、商品與服務可以較自由地跨國界流動,從而實現最優資源配置和最高經濟效率。開放經濟強調把國內經濟和整個國際市場聯繫起來,儘可能充分的參加國際分工,同時在國際分工中發揮出本國經濟的比較優勢。一般而言,一國經濟發展水平越高,...
全國農村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開始徵求意見,各大媒體分分轉發,徵求人民意見!前言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是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時期。根據黨的十七屆三中、五中全會精神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
這意味著中國農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2000年中央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重點抓好結構調整,這是整個新階段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主要方向 農業和農村經濟戰略性結構調整的主要方向是:①全面提高農產品的質量。②合理調整農業生產的區域布局,發揮區域的比較優勢。實行有計畫有步驟地退耕還林、...
綱要共分為19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數字化發展 建設數字中國”、“全面深化改革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農業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建成3318個益農信息社,智慧型農業研究院落地天津。農村改革不斷深化,3628個村集體經濟組織改革全部到位,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全面建立,承包土地確權頒證全面完成,多種形式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達到65%以上。(二)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取得新突破。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
4 中國糧食生產區域變化特徵研究 4.1 引論 4.2 中國糧食生產區域變化特徵 4.3 中國糧食生產區域特徵成因分析 4.4 結論性評述及其他 5 農民、農村與農業發展模式論綱 5.1 引論 5.2 前提和基本點 5.3 利用農業比較優勢 5.4 協調城鄉勞動就業 5.5 協調全國教育發展 5.6 協調城鄉人口發展 5.7 調整經濟...
韓喜平,男,漢族,內蒙古烏拉特前旗人,政治經濟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吉林大學匡亞明特聘教授,吉林大學黨委副書記、第三批國家“萬人計畫”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撰寫和主編《中國農戶經營系統分析》、《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
中國工業化起步之際的經濟發展水平與已開發國家存在著較大差距。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下,工業化的積累只能主要依靠國內而難以獲得大量國外資本;而農業又是國民經濟的主要產業,選擇農業養育工業的政策成為歷史的必然。“多取”在計畫經濟體制下,向“三農”“多取”,主要是通過兩條路徑得以實現的:一是在“高積累、低消費...
實踐充分表明,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有勇氣、有智慧、有能力戰勝任何艱難險阻,中國發展必將長風破浪、未來可期!一年來,我們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大巨觀調控力度,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針對嚴峻挑戰和疫後經濟恢復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