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
(1)全方位與國際慣例接軌
農業國際化判斷的標準不是單純的國際市場準入問題,而是全方位的與國際慣例接軌。即在農業結構轉變、農業制度和組織、農業標準化生產及農產品國際貿易等方面均符合經濟國際化的要求,按國際化要求組織產、供、銷的各個環節。
(2)農業國際化是整體推動農業向現代化邁進的系統工程
一國農業發展的最終目標是通過實現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實現富國強民。農業國際化正是整體地推動農業和農村向現代化邁進的系統工程。在實施農業國際化過程中,為增強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必須對傳統農業進行改造,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創匯農業,按比較優勢的原則實現生產結構的調整,從而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
(3)國際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化”本身就是一個過程,農業國際化應該說是一個嶄新的過程,或者說是一個無限的過程。世界的農業在發展,農業經濟在變化,因此,農業國際化也是一個沒有完結的過程,應把市場全球化、加工規模化、生產標準化、農業組織化、農村城市化,這一系列的“化”組合起來,推動農業國際化向更高層次、更廣領域發展。
基本內容
(一)生產國際化
農業生產的國際化,即農業生產過程本身超過一國範圍,在國際範圍形成各國生產相互依賴、相互補充的格局,它是生產的社會化超越國界向國際發展的表現。農業國際化要求一國按照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全面利用的思路,把生產過程的各種要素,各個環節放到全球範圍內綜合考慮,選擇最佳地點、最佳方式,按照國際標準組織生產加工和銷售,把農業融入世界經濟之中,同時,參與國際分工與協作,實現優勢互補。
(二)市場和銷售國際化
市場和銷售國際化是農業國際化的最基本和主要的標誌。市場和銷售的國際化,即到世界市場銷售商品,實現商品的國際價值,促進農業生產要素在全球各國之間的流動,提高農業生產力和農產品競爭力。它要求一個國家一方面要按照國際市場需求和質量標準組織種養、加工,使本國的農業發展儘快與國際接軌,另一方面,就是在農業上要擴大與各國經濟技術的合作化與交流,特別是同世界已開發國家之間的合作化與交流,引進國外的資金和先進技術,通過生產要素的流動、配置,提高本國的農業技術、質量水平,提高本國農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三)投資和金融國際化
投資和金融的國際化,是指農業領域廣泛利用國際資本市場,既要積極創造條件在國際資本市場融資,又要以有效的方式吸引大的跨國公司來本國投資農業,同時加強推動農業項目的國際合作化。
(四)競爭國際化
在經濟國際化趨勢下,農產品市場是逐漸開放的世界大市場,從而在國際競爭中日益激烈。一國國內市場也是國際市場。而且在國內市場上也有激烈的國際競爭。一國的農業競爭力應適應國際競爭的需要,在國際競爭中占據主動。
趨向
我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更加全面深入地融入了世界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大循環中。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正處於發展和轉型的新階段,因此,要抓住機遇,積極實施農業國際化戰略,在推動農業國際化進程中促進農業的快速發展。
(1)擴大對外開放,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2)參與國際分工,發揮比較優勢,增強農產品國際競爭力。
(3)加快農業升級,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