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比較優勢、結構最佳化與區域布局》是202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會敏、張越傑。
基本介紹
- 書名:農業比較優勢、結構最佳化與區域布局
- 作者:孫會敏、張越傑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10月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 ISBN:9787520389785
《農業比較優勢、結構最佳化與區域布局》是202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會敏、張越傑。
《農業比較優勢、結構最佳化與區域布局》是202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會敏、張越傑。內容簡介 本著作以資源稟賦理論、比較優勢理論為指導,從國際和國內兩個層次研究了吉林省主要農產品的比較優勢。國際層面,運...
(一)進一步調整最佳化農業結構是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的現實選擇。當前,我國農業發展數量與質量、總量與結構、成本與效益、生產與環境等方面問題依然比較突出。資源環境硬約束與生產發展矛盾日益凸顯。多年來資源條件已經繃得很緊,東北黑土地質量下降、部分地區耕地重金屬超標、地下水超采、“北糧南運”與水資源時空...
中國農業結構調整與區域布局 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發展與現狀評價 (一)農業基本發展狀況 (二)當前農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二、農業結構調整與區域布局發展目標 (一)農業結構調整戰略目標 (二)農業區域布局戰略目標 三、農業結構調整與區域布局的建議 (一)農業結構調整建議 (二)農業區域布局建議 (三)糧食...
2.發揮區域比較優勢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一步擴大農業區域分工,實行優勢互補,是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的必然要求。調整最佳化農業結構,要在發揮區域比較優勢的基礎上,逐步發展不同類型的專業生產區。每個地區要以資源為基礎,因地制宜,發揮本地資源、經濟、市場、技術等方面的...
《比較優勢與中國農業生產結構調整政策分析系統》是鐘甫寧為項目負責人,南京農業大學為依託單位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本研究以比較優勢原理為理論基礎,通過建立農業生產結構調整政策分析系統,實現對中國農業區域比較優勢的測定,並依據比較優勢原則給出不同約束條件和決策目標下的全國各地區農業生產結構不同的調整方案以及...
《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彙編》是2009年4月1日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農業部發展計畫司。內容簡介 21世紀初,為深化農業結構調整、應對入世挑戰,農業部提出了立足發揮比較優勢、最佳化農業區域布局、建設優勢農產品產業帶的構想,編制了《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03——2007年)》。規劃實施以來,喜逢黨...
樹立生態、環保、健康的綠色高質量養殖理念,以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調整最佳化養殖業區域布局和產業結構,嚴格依法依規落實限養區、禁養區管理要求,推進養殖業標準化、規模化、智慧型化、可持續發展,實現養殖業布局與土地、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發展現代都市型畜牧業,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最佳化養殖布局,...
農產品比較優勢與結構最佳化 《農產品比較優勢與結構最佳化》是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崔振東。
但是規模化生產水平仍比較低,品質的一致性較差。近年來,隨著棉花收購價格提高,棉農植棉積極性增強,棉花面積和產量都有較大幅度增長。主攻方向:適應紡織工業多元化的需要,最佳化品種和品質結構,主攻中檔棉花的一致性,大幅度減少“三絲”(異性、異形、異色纖維)含量,提高棉花質量,推進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擴大...
根據“十五”期間果樹生產要“穩定面積、最佳化結構、提高單產、改善品質”的要求,果類品種結構調整,應立足資源比較優勢,以市場為導向,加速品種結構調整,最佳化區域布局。在鞏固和發展現有“五帶一區”十個果類種類總體布局基礎上,抓好現有果園改造,加大南亞熱帶及中亞熱帶的閩東沿海及閩江下游地區的常綠果樹龍眼、...
2.4.3 內蒙古特色農產品區域比較優勢分析 2.4.4 內蒙古現代特色農業區域布局最佳化研究 2.4.5 內蒙古現代特色農業發展影響因素分析及戰略選擇 3現代特色農業的理論基礎 3.1特色農業理論基礎 3.1.1 比較優勢理論 3.1.2 “鑽石”模型 3.1.3創新理論 3.1.4壟斷、競爭理論 3.1.5產品差別化理論 3.2現代農業...
(二)制定實施方案。各縣(區)要根據本方案,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按照項目化管理的要求,明確調整重點,合理最佳化布局,認真組織實施,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三)強化工作職責。各縣(區)要按照全市的規劃部署,做好本區域農業結構調整工作的組織實施,根據本方案積極開展招商引資...
導向功能:對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發揮導向作用,符合區域比較優勢,確定優勢產業,體現區域特色。服務功能:不同層次的園區有不同的服務功能:省級以上的園區,重點瞄準國際、國內科技發展的前沿,引進農業高新技術、加強技術消化吸收與攻關創新,提高原創性的自主開發能力,成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發射台’;市縣(市)園區要...
按比較優勢原理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發展比較優勢產品,參與國內區際和國際貿易,才能夠獲得真正的比較利益。3、按比較優勢原理,實施農產品生產科學布局 農業是自然再生產和經濟再生產交織的產業部門,其生產是要落實在特定的空間進行的,在商品經濟條件下,不同區域生產布局什麼產品的基本依據是比較優勢,也即自然資源特點...
第一節 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密集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及啟示/34 第二節 以荷蘭為代表的技術密集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及啟示/39 第三節 以中國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45 第四節 不同類型國家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的比較及啟示/53 第五節 本章小結/57 第四章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系統...
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聚焦科技強農、機械強農,推進農業土地規模化、組織企業化、技術現代化、經營市場化、服務社會化,實現農業全面提質增效,持續快速增加農民收入;以農村布局最佳化、生態優美、服務優質、鄉風優良、治理優越為目標,聚焦...
我國農業正處於由傳統向現代轉變的關鍵時期,受到資源和環境的雙重製約,面臨國際和國內市場的雙重挑戰,必須著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最佳化結構和布局,集約節約使用自然資源和生產要素,減少水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加快農業生產手段、生產方式和生產理念的現代化,把農業和農村的發展真工F納入科學發展的軌道。2.發展品質農業...
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不是簡單地多種點什麼、少種點什麼的問題,也不是一般的適應性調整,而是要全面提高農產品品質,最佳化農村產業結構,最佳化農業區域布局,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其實質是市場對農業資源的一次再配置,是生產者按照比較優勢原則在市場中的一次再定位。為此,全省農業和...
實施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促進項目,可以結合各地資源稟賦,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差異化競爭、特色化發展、品牌化經營,加快形成科學合理的農業生產力布局,從整體上提高我國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實現農民產得好、市場賣得好、消費者吃得好,滿足人民民眾消費結構加快升級的需要。二是推動質量...
5.4.2 糧食生產布局實證研究 5.5 本章 小結 第六章 糧食作物生產布局區位最佳化研究 6.1 研究基本思路 6.2 模型假設與結構 6.2.1 基本假設 6.2.2 模型結構 6.3 模擬結果與分析 6.3.1 省區變動情況 6.3.2 分品種變動情況 6.3.3 比較優勢效用分析 6.3.4 區域供求效用分析 6.4 最佳化模型靈...
城市化地區要實行開發與保護並重的方針,開發主要是工業化城市化開發,保護主要是保護區域內生態環境和基本農田。要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最佳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最佳化空間結構、城鎮布局、人口分布,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公共服務均等化,強化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成為我國經濟、人口以及創新資源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