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農業

品質農業

品質農業是以農業規模化、區域化為基礎,以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為手段,以名優品牌創建、產品質量認證為標誌,以農產品優質安全為核心,以實現高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為目的的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生產體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品質農業
  • 目的:實現高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
  • 優點: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
  • 基礎:農業規模化、區域化
品質農業的概念及內涵,品質農業的特點,發展品質農業的必要性,發展品質農業的重要意義,

品質農業的概念及內涵

——以農業規模化、區域化為基礎。按照大生產的格局,發揮區域農業特色優勢,適度集中生產要素從事品質農業生產,形成較大的生產規模和經營規模,為社會提供較大批量的優質農產品,產生較高的經濟效益。規模化、區域化經營是品質農業的本質要求。
——以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為手段。以農業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為基礎,運用簡化、統一、協調、選優原理,把科研成果和先進技術轉化為標準,在農業生產和管理中加以實施套用,能夠實現對農業生產從農田環境、投入品、生產過程到產品的全過程控制,從技術和管理兩個層面提高農業產業的素質和水平,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形成公司連線市場,市場促進生產、生產帶動基地、基地帶動農戶的格局。
——以名優品牌創建、產品質量認證為標誌。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強制實施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創建知名企業和品牌,提升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附加值。
——以農產品優質安全為核心。通過建立和健全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體系,執行國家制定的農產品質量標準,並主動把執行質量標準及相應的技術和農藝要求引入農戶和龍頭企業,嚴格市場準入制度,加強農業生產資料及輔助材料的監測、許可和認證,從源頭上確保農產品質量優質安全,保障人體的健康、安全。

品質農業的特點

(1)品質農業,抓住了農業發展的根本
農業發展的側重點,或者主攻方向,應該與社會發展所處的階段相適應。經過30多年的經濟發展,中國人的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人們對食品的需求,由過去追求吃得飽轉為追求吃得好,又由追求吃得好轉為追求吃得健康、吃得安全。農業就應該把追求產業和產品品質作為主攻方向,這就抓住了未來農業發展的根本。無論從農業的外部需求上看,還是從農業發展的要求上看,把品質農業作為發展方向,都是符合主客觀實際的,因而是可行的。
(2)品質農業,比較準確地包容了農業發展的目標要求
十七屆三中全會指出,要以“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為目標發展現代農業。這五項目標與品質農業的基本內涵是一一對應的。一是高產。推行新技術,提高單產,增加糧、棉、菜、肉、蛋、奶、魚、果總產。在實物產量一定的情況下,如果通過品種改良、農藝改進等手段,使小麥的出粉率提高5%,使玉米的收穫含水量下降5%,這樣等於增加了實物的物質量。二是優質。強力推行國家、行業標準,建立健全地方農業標準體系,基本實現農業生產標準的系列化、配套化,切實做到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有標可依。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三位一體,整體推進”的發展思路,強制推行蔬菜和果品等食用農產品產地認證和產品認證,加快優質農產品生產,優質是品質農業的核心。三是高效。推廣節本增效技術,推行標準化種養技術規程,提高種植業投入品和養殖業飼料轉化率,單位種養產品生產成本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四是生態。防止環境污染,減少化肥、農藥、農膜等農業面源污染,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建立環境友好農業,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五是安全。杜絕國家明令禁止的高殘留劇毒農藥使用,減少飼料添加劑使用,杜絕非食用性添加劑進入食用產品過程,確保人民民眾吃上、用上健康營養、質量安全的放心農產品,滿足市場消費升級換代的新需求。
(3)品質農業,實現經濟、生態、社會“三贏”效益
品質農業以降低投入產出比為效益,最大限度地爭取投入的增值;在最佳化配置資源的過程中,著力保護生態、改善環境,爭取資源的良性循環和永續利用,追求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以需求定生產,崇尚綠色健康和時尚,為社會和諧提供產業支撐和物質基礎。因此,發展能夠把“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有機兼顧起來的品質農業,是科學的戰略選擇。

發展品質農業的必要性

1.發展品質農業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
一方面從科學發展觀對農村發展的要求來說,必須發展品質農業。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對農業來說,就要實現農業的資源節約、環境保護,也就是說我們要發展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型的現代農業,品質農業本身就體現了這個要求。另一方面,從農村經濟發展與國民經濟發展的關係、從農業的現代化與工業的現代化的關係看,必須實現工業、農業、城鄉的協調發展,必須要以農業現代化作支撐。我國農業正處於由傳統向現代轉變的關鍵時期,受到資源和環境的雙重製約,面臨國際和國內市場的雙重挑戰,必須著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最佳化結構和布局,集約節約使用自然資源和生產要素,減少水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加快農業生產手段、生產方式和生產理念的現代化,把農業和農村的發展真工F納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2.發展品質農業是新農村建設的題中之義
建設新農村,發展農村經濟是根本,增加農民收入是核心。只有把經濟搞上去了,農民富裕了新農村才有雄厚的物質基礎和強有力的資金支撐,否則就是“無源之水"、“空中樓閣”。
3.發展品質農業是糧食供給和食品安全的根本保證
糧食安全是實現經濟成長、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我國的糧食市場雖然與國際市場聯繫越來越密切,但是糧食供給必須立足國內。而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多地少,保障已有人口的糧食供給和不斷增加的飼料用糧和工業用糧,必須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食品安全問題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農業現代化進程滯後,優質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和現代管理手段的運用保障了食品安全。
4.發展品質農業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趨勢
加快現代農業建設不僅順應了我國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也符合全世界農業發展的一般規律。開發中國家經濟成長有賴於農業的迅速穩定增長而傳統農業不具備迅速穩定增長的能力,出路在於把傳統農業改造為現代農業。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指出,“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我國已經具備了為改造傳統農業提供現代科技、物質裝備、管理技術和資本積累的能力,到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階段,為加速農業現代化創造了必要條件。我國城鎮化加速推進,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創造了廣闊的就業空間,為推進集約化,發展適度經營創造了有利時機。實現農業自身又好又快發展,對建設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出了迫切要求,我國農業已經到了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關頭。

發展品質農業的重要意義

大力發展品質農業,是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是強化農產品質量、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滿足市場消費安全需求的必然趨勢,有利於最佳化資源配置、保障農產品基本供給,進一步發揮德州農業資源比較優勢、增強農產品的競爭力。同時,也有利於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