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目之魚

比目之魚,源出《鬼谷子·反應》:“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比目之魚是一雙眼睛長在身體一側的魚,需要兩尾並游,方能辨別方向。用於形容形影相隨的恩愛夫妻。

基本介紹

詞義,出處,原文,譯文,啟示,

詞義

比目之魚,是一雙眼睛長在身體一側的魚,需要兩尾並游,方能辨別方向。用於形容形影相隨的恩愛夫妻。
比目魚為鰈形目魚類統稱,又稱鰨沙魚(也訛作“撻沙魚”)、鰨蟆(拼音:tǎma,也訛作“塔瑪”)、鰈魚、板魚、偏口魚、平魚及左口魚,主要生活在溫帶水域,是溫帶海域重要的經濟魚類,廣東及香港俗稱大地魚,是一種卵圓形扁平深海魚類;棲息在淺海的沙質海底,捕食小魚蝦。熱帶或寒帶大陸棚中等深度的海水水域均有蹤跡,少部分生活於淡水中,現已成為人類的食品之一。 比目魚的特徵是兩眼均位於身體朝上的左側,比目魚也是因此得名,有眼的一側有體色,顏色與周圍環境配合得很好,另側為白色。比目魚只有一條背鰭,從頭部幾乎延伸到尾鰭。

出處

原文

鬼谷子·反應》:“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13);其見形也,若光之與影也。”

譯文

了解別人必須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然後再去了解別人。人與人相知,就像比目魚兩兩相隨相親相愛。當看到對手的形象時,就像光與影的關係一般。

啟示

知人必先自知,不了解自己,也就無法了解對方。
只知彼,不知已,雖稱得上是智者,但還算不上是明白人。
人和人之間的相知,如比目魚須相併而行,如光生而影見,不可或缺其中任何一方面。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能夠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夠戰勝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夠戰勝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強者。知道滿足而不妄想的人是富有的,努力不懈地去奮鬥的人是有志氣的。言行不離道之規律中的人能夠活得長久。軀體雖死而精神仍然存在於世的人才是真正的長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