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胡行三首

《秋胡行》是曹丕的樂府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秋胡行三首
  • 作者:曹丕
  • 創作年代:漢魏時期
  • 作品出處:樂府詩集
  • 文學體裁:四言古風
作品全文,其一,其二,其三,注釋,白話譯文,其一,其二,其三,作品賞析,其一,其二,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其一

堯任舜禹,當復何為。
百獸率舞,鳳皇來儀。
得人則安,失人則危。
唯賢知賢,人不易知。
歌以詠言,誠不易移。
鳴條之役,萬舉必全。
明德通靈,降福自天(1)。

其二

朝與佳人期,日夕殊不來。
嘉肴不嘗,旨酒停杯。
寄言飛鳥,告余不能。
俯折蘭英,仰結桂枝。
佳人不在,結之何為?
從爾何所之?乃在大海隅。
靈若道言,貽爾明珠。
企予望之,步立躊躇。
佳人不來,何得何須(2)?

其三

泛泛淥池,中有浮萍。
寄身流波,隨風靡傾。
芙蓉含芳,菡萏垂榮。
朝采其實,夕佩其英。
采之遺誰?所思在庭。
雙魚比目,鴛鴦交頸。
有美一人,婉如清揚。
知音識曲,善為樂方(3)。

注釋

(1)堯:唐堯。舜禹:虞舜和大禹。當復何為:應當還是為了什麼?率舞:相率而舞。帶頭跳舞。表示慶賀昇平。鳳皇:鳳凰。來儀:來朝拜禮儀。來觀摩禮儀。【漢典】謂鳳凰來舞而有容儀,古人以為瑞應。語出《書·益稷》:“簫韶九成,鳳皇來儀。”孔穎達疏:“簫韶之樂作之九成,以致鳳皇來而有容儀也。”唯賢知賢:唯有賢達之人認知賢達之人。人不易知:普通人是不易認知的。歌以:歌曲用以。詠言:吟詠詩歌表明心志。言,言志。表白。誠:真誠,誠意。鳴條之役:商滅夏戰爭中,商湯率領商部落士兵與夏軍在鳴條(今山西運城夏縣之西,一說在河南封丘東)進行的一場決戰。三國·蜀·諸葛亮《為後帝伐魏詔》:“故鳴條之役,軍不血刃,牧野之師,商人倒戈。”萬舉:萬種舉動。明德:光明之德;美德。彰明德行。通靈:格通或感通於神靈。
(2)期:約定日期。期待。日夕:日落。傍晚。朝夕;日夜。殊不:殊不:竟不。殊,很,甚。嘉肴:亦作“嘉肴”。美味的菜餚。旨酒:御酒。美酒。寄言:猶寄語、帶信。余:我。俯折:俯身摘折。蘭英:蘭草的精英。蘭的花朵。仰結:仰頭結系。在桂枝上打蝴蝶結。立等之意。佳人:美人。良人。結之:打結桂枝。何為:為何。為了什麼。從爾:跟從你。所之:所去。所去之地方。乃在:就在。仍在。亦作“海嵎”。海隅:海角;海邊。常指僻遠的地方。靈若:靈驗如同。道言:道家法術之言。道教或佛教的學說、經典。道途之言。貽爾:贈與你。企予:企,踮起腳。予,猶“而”,助詞。後以“企予”表示佇立。步立:步伐和站立。躊躇:彷徨猶豫。何得何須:有何所得有何所須。
(3)泛泛:漂浮貌;浮行貌。泛舟貌。廣大無邊際貌。淥池:綠池。清澈的池塘。淥,水清。寄身:託身。寄託身體。流波:流動的水波。靡傾:糜散傾倒。靡,分散。【漢典】隨順著向某一方面流動。芙蓉:荷花的別名。含芳:含育著芳香。菡萏hàndàn:古人稱未開的荷花為菡萏。泛指荷花。垂榮:垂下榮光。謂煥發光彩。朝采:早晨採集。其實:它的籽實。夕佩:傍晚佩戴。其英:它的華英或花朵。遺誰:送誰。所思:所思念的(人)。在庭:在庭院。在庭堂。比目:比目魚。謂相比並而行。喻形影不離。交頸:頸與頸相互依摩。多為雌雄動物之間的一種親昵表示。比喻夫妻恩愛;男女親昵擁抱。婉如:眼波流動如。宛若。宛如。清揚:清澈激揚。清揚之水。《詩經·國風·鄭風·野有蔓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揚。知音識曲:知曉音律認識曲辭。善為:善於作為。樂方:娛樂方式。音樂的方法。娛樂的一方。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其一

堯信任舜舜任用禹,後者應當如何繼續?聚來百獸輕快跳舞,吸引鳳凰奉獻容儀。能得人心天下安定,失掉人心國家危機。惟有賢人了解賢人,探得人心確屬不易。寫詩作歌傳達心聲,真誠不可輕易丟棄。鳴條伐夏商湯獲勝,萬種因素均以備齊。既和天理又通民意,福從天降不必懷疑。

其二

清晨就與佳人約好相會,天已經傍晚,佳人還沒有到來。美味佳肴無心品嘗,玉液瓊漿停杯不飲。飛鳥呀,請你捎個口信,說我無著無落,無可奈何。俯身折下蘭花,舉頭用桂枝結成花環。佳人未在身邊,做這些乾什麼用呢?佳人呀,你在哪裡?在那遙遠的大海邊。我要告訴你,送給你夜眀之珠。翹首企盼,徘徊不定。佳人不來,到底我該怎么辦呢?

其三

一片池水寬寬敞敞,綠水之中浮萍半塘。浮萍嬌矜隨波微動,小風吹來慌張俯仰。綻放荷花飽含芬芳,秀氣花苞也將開放。傍晚時分仍戴身上。我採花 兒將要贈誰?想她應在庭院張望。今日我倆如魚比目,明日成為結伴鴛鴦。在我面前有位姑娘,好像格外清新昂揚。既懂音韻又識曲譜,作樂之法她最擅長。

作品賞析

其一

堯任舜禹,當復何為——堯任用舜和禹,這是為了什麼?堯:傳說中的聖王。曾多次考察舜的品行,後來將王位傳給舜,開創了“禪讓”的歷史。禹:傳說中治水的英雄,因有聖德,舜將王位傳給他。
百獸率舞,鳳凰來儀——因堯、舜、禹有高尚的品德,為了表示擁護百獸跳起歡樂的舞蹈,鳳凰也從遠處飛來。率:都。儀:來。《尚書·益稷》:“《簫韶》九成,鳳皇來儀。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得人則安,失人則危——得到有德的人天下就會安定,失去有德的人天下就會危險。
唯賢知賢,人不易知——只有賢者才能辨別賢人,一般的人是不容易辨別賢人的。知:認識,了解,辨別。
歌以詠言,誠不易移——寫詩來歌唱啊,我招攬賢士的真心永遠不會改變。詠:一作永。誠:真誠,真心。移:改變。
鳴條之役,萬舉必全——商湯滅夏的鳴條戰役,因為萬事都準備得周密,所以才取得了成功。鳴條之役:商湯率領軍隊在鳴條擊敗夏朝軍隊、滅亡夏朝的一次戰 役。鳴條,古地名,在今河南封丘東。漢·司馬遷《史記·殷本紀》:“桀敗於有娀之虛,桀奔於鳴條,夏師敗績。”唐·張守節《史記正義》引《括地誌》:“高 涯原在蒲州安邑縣北三十里南阪口,即古鳴條陌也。鳴條戰地,在安邑西。”
明德通靈,降福自天——聖明的德行可以傳達給天帝,上天從而降下福瑞。明德:一作德道。明,聖明。通靈:一作通言。靈,天,天帝。降福:一作福降。
詩表達招攬人才的誠心。首四句用典,表明效法聖王的的心跡。五六句將筆墨落實在“得人則安,失人則危”方面。後四句借鳴條之役再次強調得人才得天下的重要性。

其二

此詩首二句十字直入主旨,點明了整個事件的原委和結果:早晨即與佳人相期,但直至日夕,佳人卻終沒有來。其痛苦的語調,濃重的失落感頓時籠罩全篇。
至此,讀者也許會產生兩點疑問:其一,詩中的“佳人”是誰?真是容冶貌美,為魏文曹丕所傾心期的女性?還是他成就大事業所渴思的賢人?其二,佳人為何失約未來?是關山迢遞,路遠會難?還是另有曲折,中途變卦?有趣的是:這些為讀者關心的問題,不知是作者以為不重要,還是另有隱衷,提不得也,故一起略在詩外隻字未提。詩人只是在十六句中,反反覆覆,絮絮叨叨,極其主觀而詠嘆調般地傾訴著一個主題,這就是——因佳人失約未來而引起的濃重的失落感。光從字面看,這種失落感和待人不至的焦灼感,似乎是指從早晨與佳人相約開始,到日夕佳人未至這段時間。其實,朝──夕,僅僅是一種光陰的比喻,時間的象徵,即以一天象徵一生。由朝至夕,乃指從青少年至垂暮之年的整個人生。在自己的整個一生中,始終有一種不能實現的追求,和由不能實現而帶來的巨大而又無法彌補的缺憾感。明白了這一點,“佳人”是男是女,為何失約未至這些問題,也許確實就無關緊要,可以略去。重要的倒是,詩人是如何組織和表達這一焦急渴心情的。
首先是“嘉肴不嘗,旨酒停杯”。為思佳人,茶飯無心。連美酒、連嘉肴都懶得動箸一碰,箸在半空,酒碰到唇邊,忽然像電影來了一個停格。心中湧起的,是追求永遠不能實現的深層的失落感。二是“俯折蘭英,仰結桂枝”,儘管追求不能實現,但自己並不停止這種追求,故其行也高,其志也潔。此化用屈原離騷》和《九歌》中“結幽蘭而延佇”,“結桂枝兮延佇”句式,以示自己貯芬芳而待遠人。三則是表示願意跟佳人到天涯海角,並讓海神把最寶貴的“明珠”送給她。四是跂足眺遠,躊躇徘徊,渴念之情,幾乎急不可耐。為此,詩人什麼辦法都想盡了,為訴說自己的情懷,“飛鳥”也託了,“蘭英”也折了,“桂枝”也結了,誓言也發了,儘管“步立踟躕”、“何得斯須”,渴慕焦急之情片刻都難忍耐,但“佳人”如終沒有來。此與首句照應,以種種努力,表明這是一個永恆的絕望。整首詩,如面對親朋故友,娓娓不倦,反覆傾訴自己徹夜難眠的衷腸;又如中心藏之,何日忘之?鬱結無告,故作一熱烈、主觀而又偏執的個人內心獨白。具有移人情魄的魅力。

作者簡介

曹丕(187~226)三國時期魏國君主,廟號世祖(魏世祖),諡號文皇帝(魏文帝)。政治家、文學家。字子桓。沛國譙縣(今亳州譙城)人。曹操次子。自幼善騎射,好擊劍,常從曹操征戰。漢獻帝建安年間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後立為魏王世子,鎮守鄴城,常從諸生宴遊為樂。曹操去世後,曹丕繼位為丞相、魏王,不久代漢稱帝,史稱魏文帝,在位七年去世。曹丕喜好文學,八歲能著文,有異才,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有集二十三卷、《典論》五卷、《列異志》三卷,今多散失。明人編有《魏文帝集》,與曹操集、曹植集合稱《三曹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