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餘尿量(residual urine volume)是2014年公布的物理醫學與康復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殘餘尿量
- 外文名:residual urine volume
- 所屬學科:物理醫學與康復
- 公布時間:2014年
殘餘尿量(residual urine volume)是2014年公布的物理醫學與康復名詞。
殘餘尿量(residual urine volume)是2014年公布的物理醫學與康復名詞。定義患者自行排尿後,膀胱內剩餘的尿量。可以用導尿管導出測量,也可以通過 B 超檢查測?算。出處《物理醫學與康復名詞》第一版。1...
當殘餘尿量達到60毫升時,說明膀胱逼尿肌已處於失代償狀態,是手術治療的一項指征。即使殘餘尿量在60毫升以下,也必須選擇恰當的治療方法積極治療。前列腺增生病人經過治療後症狀好轉,無尿路症狀時,再次作殘餘尿測定,如較前有減輕,...
殘餘尿的出現表示膀胱排尿功能已代償不全。殘餘尿量與下尿路梗阻程度成正比。在下尿路梗阻治療過程中,重複測定殘餘尿量可判斷療效。通過此項檢查可以判斷相應的病徵。正常值 正常情況下其小於5毫升。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殘餘尿的出現表示...
膀胱殘餘尿量測定,正常情況下其小於5毫升。排尿期膀胱內壓測定,膀胱功能正常、下尿路無梗阻者,排尿時最大膀胱內壓為35一70厘米水柱,一般在50厘米水柱以下。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1) 充盈期膀胱內壓測定,逼尿肌反射亢進(不...
經腹部B超檢查可測定膀胱殘餘尿量。診斷 根據患者的手術史、術後的臨床表現及相關檢查進行診斷。鑑別診斷 尿瀦留應與無尿鑑別。出現無尿症狀,並不都是尿瀦留,如腎功能衰竭、腎不能產生足夠尿液也會表現為無尿。可作B超檢查做進一步...
急迫性尿失禁指的是當有強烈的尿意時不能由意志控制而尿液經尿道流出。急迫性尿失禁只是膀胱過度活動症的嚴重表現,導致急迫性尿失禁的常見原因有逼尿肌老化、心腦血管疾病、早期糖尿病等。主要通過測定尿流率和殘餘尿量來診斷急迫性尿...
慢性尿瀦留(chronic urinary retention)是2017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的老年醫學名詞。定義 膀胱以下不全梗阻或膀胱功能受損後引起殘餘尿量增加的狀態。患者多無明顯痛苦。由於膀胱長期過度膨脹,膀胱內壓力增高,尿液失去控制...
單純反流由於膀胱殘餘尿量增多,可見尿次增多,解小便後下次排尿時仍較多尿量,尿淋漓不盡,尿後濕褲,尿臭味,年長兒常見遺尿為首診症狀,21%患兒有遺尿史,膀胱脹滿或排尿時感腰脹痛,但亦見重度反流而無明顯症狀者,單純反流發生高...
正常影像:膀胱輸尿管返流的診斷和膀胱殘餘尿量的測定。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膀胱輸尿管返流的診斷。由於各種原因引起輸尿管膀胱連線處功能不正常,使膀胱尿液返流回輸尿管的現象稱為膀胱輸尿管返流。 需要檢查的人群: 膀胱異常者。...
研究貯尿和排尿的生理過程及其功能障礙。注意事項 檢測前注意事項: 檢查前一個小時,請患者喝 500ml 開水,脹膀胱等尿急時,才開始做檢查以測尿流速及量,然後將檢查用的細管放入膀胱先測殘餘尿量後,再測得膀胱之壓力及容積,並...
《尿動力學(第2版)》是2019年09月0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廖利民。內容簡介 尿動力學是診斷下尿路功能障礙疾病的方法。本書系統介紹了尿動力學發展歷史、相關解剖知識、下尿路症狀評估、尿流率測定、殘餘尿量測定、充盈期...
膀胱區加壓及用力排尿時連續動態顯像,以1~2秒/幀速度採集圖像直至排尿結束,或以5秒/幀的速度採集40幀。利用ROI技術得到膀胱、雙腎和雙輸尿管的各時相技術和時間放射性曲線。計算尿反流量和膀胱殘餘尿量公式如下:
排出小便者,拔管當日患者自解3次小便後B超下測殘餘尿量,小於100ml為合格。≥300ml需重置尿管。100~300ml之間遵醫囑予新斯的明肌肉注射或物理治療,繼續觀察,次日複測殘餘尿。(2)預防感染,遵醫囑使用抗生素,每日沖洗會陰2次。健...
殘餘尿量測定:正常人排尿後膀胱內無或有很少量的殘留尿,一般在5ml以下,前列腺增生患者殘餘尿量進行性增加如果達到45ml以上,提示膀胱逼尿肌已處於失代償狀態。用腹部超聲測殘餘尿量患者痛苦小,但不夠準確,排尿後導尿測量膀胱殘尿量較...
正常人殘餘尿應在10ml以下。早期梗阻殘餘尿少於60ml,後期可達300ml以上。超音波測量殘餘尿的方法很多,因膀胱形態多變,用公式計算殘餘尿平均誤差在15%左右。常用公式是:殘餘尿=上下徑×左右徑×0.5。殘餘尿量與梗阻程度呈正比。殘餘...
尿不盡、殘餘尿增多:殘餘尿是膀胱逼尿肌失代償的結果。當殘餘尿量很大,膀胱過度膨脹且壓力很高,高於尿道阻力,尿便自行從尿道溢出,稱充溢性尿失禁。有的患者平時殘餘尿不多,但在受涼、飲酒、憋尿,服用藥物或有其他原因引起交感...
2、殘餘尿量測定:多用B超測定(常用公式:殘餘尿量=上下徑×前後徑×0.5,殘餘尿量少時可用上下徑×左右徑×0.7),導尿法測定殘餘尿更精確。3、影像學檢查: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正、側、斜位片顯示膀胱頸部狹窄,後唇向膀胱腔內...
藥物治療 凡膀胱殘餘尿量較多的患者,不論是否有尿頻、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等逼尿肌反射性亢進的症狀,都應首先套用α受體阻滯劑以減少殘餘尿。如單獨套用α受體阻滯劑效果不佳,可同時套用烏拉坦鹼、新斯的明等增加膀胱收縮力的藥物。對...
2.逼尿肌無反射,常見的症狀是排尿困難,有時可發生尿瀦留,充盈性尿失禁及壓力性尿失禁,尿意等感覺顯著減退或完全喪失。其膀胱容量及殘餘尿量一般較逼尿肌反射亢進患者為大。3.除排尿症狀外,也可伴有便秘,大便失禁,會陰部感覺...
殘餘尿量測定:患者排尿後,插入導尿管或超聲檢查,測定膀胱內殘餘尿量。如殘餘尿量在60ml以上,則應施行手術。應與前列腺癌、神經源性膀胱、膀胱頸硬化、尿道狹窄鑑別。檢查 膀胱鏡檢:可見前列腺兩側葉或中葉增大,膀胱小梁增生。實驗...
Pilcher在1914年又提出用小囊壓迫法止血,使手術時間縮短,術中術後出血減少,術後併發症也減少,其手術適應症為:(1)前列腺增生症(大於60克)引起明顯的膀胱頸梗阻症狀,殘餘尿量大於50毫升,反覆膀胱出血、感染等。(2)前列腺增生症...
(3) 檢查膀胱、輸尿管插管窺鏡插入膀胱後,將鏡芯抽出,測定殘餘尿量。如尿液混濁(嚴重血尿、膿尿或乳糜尿),應反覆沖洗至回液清晰後,換入檢查窺鏡。將生理鹽水灌入膀胱,使其逐漸充盈,以不引起病人有膀胱脹感為度(一般約為300ml...
1、直接從膀胱導出不受污染的尿標本,作細菌培養,測量膀胱容量、壓力及檢查殘餘尿量,鑑別尿閉及尿瀦留,以助診斷。2、為尿瀦留病員放出尿液,以減輕痛苦。3、盆腔內器官手術前,為病員導尿,以排空膀胱,避免手術中誤傷。4、昏迷、...
正常人殘餘尿應在10ml以下。早期梗阻殘餘尿少於60ml,後期可達300ml以上。超音波測量殘餘尿的方法很多,因膀胱形態多變,用公式計算殘餘尿平均誤差在15%左右。常用公式是:殘餘尿=上下徑×左右徑×0.5。殘餘尿量與梗阻程度呈正比。殘餘...
2.其他泌尿道的異常:致使泌尿道異常的後天因素較多,如神經源性膀胱收縮無力、異物、腫瘤、狹窄和因創傷、手術或輻射引起的改變,致膀胱排空功能減退,殘餘尿量增多。若尿路管腔內壓升高或尿路某段過度擴張,或有尿路插管,細菌進入...
2.糖尿病性膀胱病臨床分3種類型:(1)膀胱逼尿肌無力引起尿瀦留,表現為下腹膨脹、有尿排不出,膀胱殘餘尿量可達數百毫升(正常為50毫升以下),很像是前列腺肥大的排尿困難;(2)膀胱括約肌失控引起尿失禁,表現為尿急、尿頻、...
治療神經源性膀胱主要是保護上尿路功能,防止發生腎盂腎炎、腎積水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其次是改善排尿障礙症狀以減輕患者生活上的痛苦。治療的具體措施是採用各種非手術或手術方法減少殘餘尿量,殘餘尿量被消除或減至很少(〈50mL)之後可...
膀胱殘餘尿定量測定:囑患者排盡尿液後飲水600ml,以後禁水。飲水後30分鐘注射PSP。120分鐘後排盡尿液,全部收集。如患者腎功能良好,又無瀦留尿者,在120分鐘以後採得的尿液內應不含PSP。根據兩次尿液內PSP濃度可計算出膀胱殘餘尿量。
本手術的主要優點是:①乙狀結腸位於盆腔內,與膀胱鄰近,易與膀胱吻合,從而減少了腹腔污染的機會;②乙狀結腸的管腔比迴腸粗大,管壁肌層厚,術後排空能力強,殘餘尿量較少;③與迴腸膀胱成形術相比,乙狀結腸黏膜分泌的粘液較迴腸...
小便後稍加按摩可以促使膀胱排空,減少殘餘尿量。會陰穴為生死穴,可以通任督二脈,按摩使得會陰處血液循環加快,起到消炎、止痛和消腫的作用。分三級 一級預防 即在有了前列腺疾病後應盡可以的早醫治,完全醫治,不留後遺症和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