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奧會腳踏車比賽

殘奧會腳踏車比賽

殘疾人腳踏車競賽項目有場地項目和公路項目兩個分項。競賽類型分為計時類項目、團體競速類項目、制勝類項目;比賽方式分為個人出發和集體出發兩種;能量供應特點主要為無氧和有氧混合供能、有氧供能;比賽成績主要以運動員到達終點的時間和順序進行排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殘奧會腳踏車比賽
  • 舉辦地點:賽車場
  • 賽事類型:競技類
  • 主辦機構: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
歷史沿革,項目設定,場地器材設施,運動員分級,競賽規則要點,觀賽禮儀,

歷史沿革

殘奧會腳踏車比賽是專門為視力損傷、腦癱脊髓損傷、肢體殘疾或其他永久性身體殘疾的運動員組織的比賽。腳踏車項目是殘疾人體育的新興項目,開展於歐洲,最早只有視力損傷的運動員在健全人的幫助下,使用雙人腳踏車來體驗腳踏車活動的感受。在1984年的國際殘疾人運動會上,首次進行了視力殘疾者的腳踏車比賽。有80餘名視力殘疾運動員,與他們的領騎員協作完成了比賽。同時,還有腦癱和肢體殘疾的運動員參加了比賽。此後,每年都舉行一定規模的殘疾人歐洲錦標賽。
在1988年漢城殘奧會上,公路腳踏車賽被首次列入正式比賽項目,標誌著腳踏車運動正式成為殘奧會比賽項目。1996年亞特蘭大殘奧會又增加了場地腳踏車賽。
目前,殘疾人腳踏車運動開展比較好的國家有德國英國美國法國比利時澳大利亞日本等。2003年,殘疾人腳踏車運動的年度賽事和競賽規則列入國際腳踏車聯盟的相關檔案,競賽方法和運動員的參賽行為等受國際腳踏車聯盟的約束。
中國殘疾人腳踏車運動的發展
中國殘疾人腳踏車運動起步較晚,最早的殘疾人腳踏車比賽是2002年在武漢舉行的全國殘疾人腳踏車錦標賽,來自全國7支隊的肢體殘疾和視力殘疾共5個級別33名運動員參加了26個項目的比賽。之後,殘疾人腳踏車項目首次列入2003年第6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南京),比賽分場地賽和公路賽兩個項目。場地腳踏車比賽的所有項目全部使用了歐米伽電動計時系統,為我國殘疾人腳踏車競賽與國際接軌奠定了基礎。2004年和2005年分別在甘肅蘭州和山東日照舉辦了全國殘疾人腳踏車錦標賽。至此,中國殘疾人腳踏車競賽項目已開設了除手動腳踏車以外的殘奧會腳踏車全部比賽項目。
2004年,中國殘疾人體協還舉辦了全國殘疾人腳踏車項目裁判員培訓班,建立了規範的殘疾人腳踏車項目的裁判員隊伍,為殘疾人腳踏車競賽發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中國殘疾人體育協會非常重視殘疾人腳踏車運動的發展,先後多批、多人次地派出代表團參與世界殘疾人腳踏車運動的交流和比賽,並取得了一些優異的成績。特別是在2004年雅典殘奧會上,中國派出6名運動員分別參加場地賽和公路賽中17個項目的角逐。周菊芳(上海)以1分15.491秒打破了LC1級場地1千米計時賽世界紀錄,並獲得冠軍;在公開級的公路個人計時賽獲得第7名;湯奇(江蘇)以1分18.387秒打破了LC3級場地1千米計時賽世界紀錄,並獲該項目第3名。徐以梅獲得B1-3公開級場地200計時賽第5名和個人追逐賽的第7名;安鳳珍獲得了LC1級場地1千米計時賽第2名和公開級公路個人計時賽第8名。
中國殘疾人腳踏車運動已廣泛開展起來。目前,江蘇上海廣東甘肅河北遼寧山東河南北京等十餘個省市成立了殘疾人腳踏車運動集訓隊,進行系統化和科學化的訓練工作,運動水平不斷提升。在英國曼徹斯特舉行的2005年殘疾人腳踏車世界盃賽上,周菊芳和湯奇又分別以38.551秒和49.421秒的成績創造了LC1和LC3級場地500米計時賽世界紀錄,並獲得冠軍。周菊芳還以12.578秒打破了行進間200米計時賽的世界紀錄。

項目設定

第13屆殘奧會腳踏車
殘奧會腳踏車比賽分為場地腳踏車賽和公路腳踏車賽。場地比賽包括計時賽、追逐賽、?>爭先賽和團體競速賽4個項目;公路比賽包括個人賽和個人計時賽(集體出發)2個項目。視力殘疾運動員的比賽,是與一名視力健全的領騎員組成一組,分為男子組、女子組、男女混合組3個組別進行比賽。肢體殘疾運動員的比賽,是根據不同殘疾級別分為男、女4個組別進行比賽。腦癱運動員的比賽,是根據不同殘疾級別分為男、女各4個組別進行比賽。手動腳踏車的嚴重下肢殘疾運動員的比賽,是根據不同殘疾級別分為男、女各3個級別進行比賽。
第13屆北京殘疾人奧運會比賽項目尚未確定。

場地器材設施

比賽場地
賽車場
殘奧會腳踏車比賽使用同夏季奧運會腳踏車比賽同樣的場地。賽車場由兩條直道和兩個彎道組成。電動計時和成績處理系統等競賽設施同國際自盟競賽規則要求。
公路賽場地
殘奧會公路賽所選擇的環行賽道,其賽道一圈不得小於7公里,建議使用每圈10公里的賽道。在環行賽道一圈中,上坡路段的坡度不得超過平均坡度6%、最大坡度不得超過15%。爬坡距離的總和不得超過一圈距離的25%。
對於三輪腳踏車、手動腳踏車組別的運動員更要選擇距離較短和技術難度較低的環形公路。
比賽車輛
在比賽中運動員除使用傳統的賽車外,有些殘疾種類和級別規定運動員必須使用雙人腳踏車三輪車或手動腳踏車。
雙人腳踏車
為視力殘疾運動員比賽使用車輛,雙人腳踏車的前坐為領騎員的位置、後坐為視力殘疾運動員的位置。
兩輪腳踏車
為肢體殘疾運動員和輕度腦癱運動員比賽使用車輛。
三輪腳踏車
為重度腦癱運動員比賽使用車輛。
手動腳踏車
為使用輪椅的運動員,或者由於下肢重殘而不能使用常規兩輪或三輪腳踏車的運動員參賽所使用的車輛。
所有的腳踏車必須符合國際腳踏車聯盟的有關規則。對於形態學上的或者殘疾原因的例外是允許的,但必須遵守國際腳踏車聯盟規則中有關腳踏車方面的原則。例如:對於截肢位較高的殘疾運動員,允許在車把上改裝變速器和剎車操作桿,但利用空氣動力學優勢和保護性的改裝則不被接受。

運動員分級

殘奧會腳踏車項目是根據運動員不同殘疾種類和殘疾程度進行功能分級,主要劃分為以下四大類、不同級別的功能類型:
(1)視力損傷。是根據運動員殘疾程度由重到輕分為B1、B2、B3級。只要達到最低參賽標準的B3級運動員均可參加VI級別的各項比賽。
(2)肢體殘疾。根據截肢及相關殘疾運動員的殘疾程度由輕到重分為LC1、LC2、LC3、LC4級。
(3)腦癱。根據腦癱運動員的殘疾程度由重到輕分為CP1、CP2、CP3、CP4級。
(4)嚴重下肢殘疾。根據使用輪椅和手動腳踏車運動員的殘疾程度由重到輕分為HCA、HCB、HCC級。

競賽規則要點

參賽人員的資格 運動員
獲得殘奧會腳踏車比賽的運動員至少在參加殘奧會當年滿18周歲。參賽運動員的殘疾程度必須達到所規定的最低程度,並持有國際殘奧委員會認證的腳踏車項目功能分級證;參賽運動員還必須持有國際腳踏車聯盟認可的國家協會發放的有效參賽證。
領騎員
所有18歲以上的男、女腳踏車運動員都可以作為視力殘疾運動員的領騎員參加比賽。並且在過去的三年中,他們沒有代表所在的國家協會參加國際腳踏車聯盟的任何比賽。三年內未參與職業腳踏車運動的活動,同時持有國際自盟認可的國家協會發放的有效會員證。
一般規則
違反殘奧會規則的任何運動員都將受到殘奧會的紀律處罰。如果只違反了國際腳踏車聯盟規則,違規者將受到國際腳踏車聯盟的紀律處罰和制裁。
除殘奧會腳踏車比賽的特別規定外,國際腳踏車聯盟規則同樣適用於殘奧會腳踏車比賽。
(1)視力殘疾的運動員使用雙人腳踏車參加比賽時,前座是一個視力健全的領騎員,后座是視力殘疾運動員。VI運動員只允許參加一個組別的比賽,並且不得再變更參加其他組別的比賽。
(2)視力殘疾的運動員或者領騎員在同一天內不得參加兩次比賽。
(3)公路個人賽中,要求運動員佩戴與自己級別所規定的一致顏色的頭盔,或者使用相應顏色的頭盔罩。
紅色頭盔:男、女LC1級;男、女CP2級;男、女HCC級;男子雙人車
白色頭盔:男、女LC2級;男、女CP4級;男、女HCB級;女子雙人車
藍色頭盔:男、女LC3級;男、女CP3級;男、女HCA級;混合雙人車
綠色頭盔:男、女LC4級;男、女CP1級;
在比賽中,運動員錯誤使用頭盔顏色,將不予以出發,或者令其退出比賽。
(4)在公路個人賽中,要保證所有參賽運動員的安全和公平。比賽開始必須在至少200米的中立騎行後行進間出發。比賽中,僅同一級別、組別的運動員之間可以尾隨。否則,違規運動員被取消比賽資格。
(5)公路個人計時賽中,任何一個級別、組別的運動員尾隨其他運動員,將被加罰時間或取消比賽資格。
(6)場地比賽中,計時賽、追逐賽、爭先賽的編排方法和競賽方式同國際腳踏車聯盟規則。
(7)在團體競速賽中,每隊由3名肢體殘疾運動員組成。每個隊必須包括至少2名不同級別的LC運動員,並且每隊3名成員的級別數字相加的總和不少於6(例:LC1+LC3+LC3;LC1+LC2+LC3或+lLC4)。其中,一名CP3級運動員可以代替LC3級運動員;一名CP4級運動員可以代替一名LC2級運動員。
在團體競速賽中,只有正在領騎的運動員可以占用快速騎行道。

觀賽禮儀

殘疾人奧運會腳踏車比賽是一項競爭性很強的項目。運動員們通過克服自身殘障,以頑強的意志與對手激烈競爭完成比賽。充分體現殘疾人運動員堅忍不拔、不畏艱難、挑戰自我的樂觀向上精神。在每一組比賽結束時,觀眾都應該報以熱烈的掌聲,為身殘志堅的運動員鼓勵、喝彩,體現觀眾對殘疾運動員的關愛和對他們在比賽中表現的讚佩。
不同殘疾類別的運動員有著不同的身體障礙特點,他們大多在比賽出發時都存在控制賽車和身體平衡的障礙。特別是腦癱運動員,起動時存在的難度更大。
所以,在腳踏車比賽中,運動員出發時,現場的觀眾要保持安靜。一是使運動員能夠有一個平靜的外界環境,減緩他們的心理壓力;二是使運動員能夠集中精力按倒計時電動發令提示音準確地出發。
在公路賽道沿途觀看比賽時,觀眾不能接觸或幫助運動員,更不能向運動員的身上和車上灑水。否則,運動員不但失去比賽的資格,而且還可能給他們帶來極大的危險。
觀眾在沿途觀賽時,不要超越隔離區和穿越賽道,以保證自身和運動員的安全。
在比賽中,觀眾應積極地為運動員加油助威,激發運動員的挑戰精神與頑強意志。鼓勵運動員戰勝自我、挑戰極限,取得理想的比賽成績,實現自我價值的體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