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概況
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完成106486萬元,比去年增長11%,限額以上
工業增加值完成完成22226萬元,比去年增長20.2%,
農業增加值完成34616萬元,比去年增長17.8%,實際利用內資17830萬元,固定資產投入額29647萬元,分別比去年增長48%、45%。地方財政收入預計完成1142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04%,比去年增長21%。其中,
國稅完成114萬元,地稅完成483萬元,分別比去年增長18%和25%。
農業稅完成545萬元,比去年增長15%。
歸德鎮位於
長清區中西部。 1997年, 轄9個辦事處, 106個行政村,21815戶, 7954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122人。總面積148.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992公頃。1 997年,全鎮財政收入1301萬元,農業總產值22019萬元,工業總產值118900萬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2840元,分別比1986年增長490%、332%、1551%、571%。1997年
人口出生率13.52‰, 人口自然增長率5.36‰,分別比1986年下降2.74個千分點、2.76個千分點。1993年,歸德鎮被市政府命名為濟南市首批小康鎮,1994年,跨入全國綜合實力500強和山東省綜合實力前200名鄉鎮行列,1996年,被市科委命名為濟南市科技興農示範基地鄉鎮。農業全鎮耕地中噸糧田2000公頃,是長清縣重要商品糧基地。鎮黨委、政府在穩定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大力實施“黃淮海”農業開發工程,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1997年,糧食總產達到5802.8萬公斤,創歷史最好水平。 自1991年起,連續7年過億斤。全鎮以市場為導向,按照“山區林果牧,平原糧油菜,灘區漁禽菌”的格局,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培植起一批
大蒜、菠菜、大棚菜、食用菌、林果生產基地。同時建立健全了科技服務體系,大搞科技興農,推廣“四作四收”
立體種植模式2 000公頃,糧經作物種植面積之比達到5∶5,提高了經濟效益。 1997年末大牲畜存欄2.01萬頭,生豬7.03萬頭,羊5.03萬隻,家禽65.65萬隻,分別比1986年增長328%、117%、166%、264%。農機總動力達50857萬千瓦,是1986年的1.55倍。1996年被命名為濟南市“兩高農業”示範鄉鎮。
1986年, 有鎮村企業849家,絕大多數企業屬於小手工業、小作坊式生產,管理水平低,效益差,全鎮工業總產值僅7202萬元。12年間,全鎮工業以科技進步為先導,堅持走“以外促內,內外並舉,以外為主,雙重推進”的發展路子,開發新產品110多種, 有12個項目填補市內空白、6個項目填補省內空白、3個項目填補國內空白。 工業產品達到400多種,形成了以鑄管、化工、機械、建築、建材、塑膠為主導產業的工業格局。其中,鍋爐、特種鑄管、光可降解膜、起動液、制動液等20多種產品榮獲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和展覽會金、銀獎。1997年全鎮鎮屬、村辦、戶辦企業已發展到1000餘家。 其中,鎮屬企業19家,村辦企業156家,合資企業10家,
外商獨資企業1家。有山東泉都、長興、
長虹、冰山、濼源5家省級集團(總公司),有濟南福祿、魯越2家市級企業集團(總公司) ,有1家省級有限公司(三友公司) 。全鎮工業總產值11.89億元, 利稅完成2357萬元,固定資產14600萬元,分別比1986年增長1551%、580%、647%。 教育·科技1986年, 全鎮共有中學8所,國小76所,教職工690人,在校生12000人。12年來,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合點並校,加強對學校的全方位目標管理。1997年,有中學4所, 國小49所,幼稚園74所,教職工643人,在校生1萬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國小畢業升學率99%,國小在校生鞏固率100%,國中在校生鞏固率100%。1995年,該鎮實施教育“
兩基”達標,投資1000多萬元新建15幢教學樓,建築面積達到25000平方米, 併購進一批教學設備,改善了教學條件,提高了教學質量。1996年被評為濟南市義務教育先進鎮。鎮黨委、政府重視科技工作,鎮、辦事處、村都設立了科技工作領導小組,完善了組織網路,配備了得力幹部,並大力發展了“兩高一優”農業。投資50萬元,修建了歸德鎮成教中心,用於發展農業科技,培訓科技人員5000名。 1994~1997年,共引進實施各類科技計畫38項,其中國家級
星火計畫2項、
火炬計畫1項、“863”計畫1項、
燎原計畫1項,省、市級星火計畫、科技攻關計畫8項。
奶牛小區建設:分別在萬莊、
薛莊建設了占地一百畝以上的奶牛小區兩處,近百家奶牛養殖業戶入駐小區,飼養奶牛達600餘頭。
坦山優質果品基地建設:一期完成植果面積3000畝,栽植了冬棗、核桃等果苗,修建水窯、水池30餘個,做到樹上山、水上山,果樹成活率達到90%以上。
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在鞏固發展2萬畝大蒜的基礎上,今年新發展大蔥2000畝,大葉菠菜2000畝,積極推行“標準化”種植,成立了無公害蔬菜銷售龍頭企業,註冊了“盧城”牌商標。
招商引資:今年以來共引進項目13個,總投資額5400萬元。已投產的企業6家(濟南金源大化工有限公司、濟南桑信太陽能有限公司、濟南巨鑫包裝廠、濟南新全都化工有限公司、濟南紅利味素有限公司、顧小莊
黃河浮橋)在建企業3家(龍口奧與鋼化玻璃廠、濟南明星釀造廠、濟南東風鍋爐廠)已簽定協定的項目4家(秀華機械加工廠、鑫地空心磚廠、輕質板廠、機車組裝廠)。
工業園區建設:今年投資近300萬元,硬化園區內道路3條、5000平方米,進一步完善排水、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在園區服務大廳的基礎上,新上企業產品展示室、會務室,實現了微機聯網,工作人員的服務素質和業務水平不斷提高。
村村通道路建設:規劃建設了衛樓至吳渡村水泥路、李官村至萬莊柏油路、翟莊至南馬山村水泥路,公路建設總里程19公里,總投資540萬元,所有道路已全部完工。
坦山連片供水工程:總投資175萬元,包括新打深水井3眼,新上變壓器3台,建蓄水池三座,安裝主管道1.4萬米,支管道6.5萬米等設施,解決了坦山10個村,7500口人的吃水問題。
黃河大壩加固工程:該工程全長17.6公里,動用土方338756方,投工日135502個,投資203.25萬元,工程竣工後可保證全鎮沿黃灘區抗禦每秒5000立方米的洪峰。
旅遊開發前景廣闊:現有區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九個,西漢北國建都於此,轄區內發現國內罕見的大型
漢墓群(
雙乳山濟北王陵)。歸德鎮是世界盧氏發源地,韓國前總統
盧泰愚來此尋根,增進了中韓兩國人民的友誼。
工業經濟
1、園區建設濟南經濟開發區南園於2005年5月18日在我鎮揭牌成立。園區建設已累計投入400多萬元,達到了水、電、路、訊、郵、氣、排污、土地“
七通一平”標準,形成了“五縱七橫”的道路網和綠化帶,出台了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完善了服務大廳,配備了一流的辦公設施,充實了招商服務管理人員,具備了招大商、招強商的條件。目前園區內已入駐各類企業42家,分列在西部化工區、東部副食品調料加工區、機械加工區,成立了南園企業家協會、企業保護委員會,逐步形成了同類企業相對聚集、優勢互補、良性互動、資源共享的產業鏈。
2、招商引資2005年全鎮引進項目19家,其中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5家,實際利用內資2.06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06%。
農業經濟
歸德鎮是傳統的農業大鎮,連續多年保持了山東省糧食生產第一鎮的“桂冠”,2013年糧食總產量為73940噸,較上年增產2140噸,增長3%,再創歷史新高,成功實現糧食生產“十三連增”,這主要得益於良田、良種、良法、良農、良策的“五良”並舉。近年來,歸德鎮在全鎮推廣
秸稈還田和
測土配方施肥。2013年,全鎮21392個農戶累計發放糧食等補貼1400多萬元。
新發展六大基地:奶牛基地。新建續建2個小區。一是萬莊奶牛小區,奶牛存欄量已達到600多頭,日產鮮奶近4000公斤;二是薛莊奶牛小區,奶牛存欄量已達到200頭,日產鮮奶近1000公斤;林果基地。面積3000畝,部分地塊已開始掛果,預計明年、後年可進入盛果期;蔬菜基地。總面積4萬畝,經濟效益顯著。僅大蒜一項,面積3萬畝,全鎮增收6000多萬元;豐產林、路林基地。面積1萬畝,全部實行路林拍賣,僅今春拍賣路林75.8公里,既實現了經濟效益,又提高了民眾積極性,確保了高成活率;畜牧養殖基地。現有養雞小區3處,存欄量30萬隻;肉牛小區1處,存欄量500頭;規模養豬場3處,存欄量1500頭;新發展養鴨大棚50多個,集中在前夏、後夏、翟莊、後
劉官村,養鴨20000隻;制種基地。面積50000畝,年增經濟效益500萬元。
歸德鎮以實現小康為目標,圍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經濟全面增長” 的思路,著重在調整糧經作物比例、提高種植效益上搞突破。1995年,經過努力篩選出小麥//菠菜/玉米//花生“四作四收”高產高效模式,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並作為發展大農業的成功模式在中央電視台“
新聞聯播節目”中予以介紹。1997年,全鎮“四作四收”面積達到2000公頃,實現了糧食、經濟作物效益同步增長。 推廣“四作四收”種植模式,掌握了以下種植要求:一是選用良種。小麥選用分櫱力強,
成穗率高的品種,玉米選用掖單12號、13號,花生選用平度204。二是保證密度。夏種玉米畝株數保證2700株,花生9000墩。三是適時串種。四是施足底肥,足墒播種。五是藥劑拌種。 “四種四收” 種植模式的推廣比傳統的小麥/玉米種植模式有以下優勢:一是解決了糧食、經濟作物爭地矛盾,提高了
複種指數,增加了效益,一般畝增收1000元左右;二是調整了作物茬口,改善了田間氣候;三是增加了優質飼草,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四是投入少,見效快,適於機械操作,易被農民接受。僅此一項全鎮年增加收入3000萬元,農民年人均增收400元。1996年,歸德鎮大搞科技興農“1113”工程。健全了鎮、辦事處、村三級科技興農的1個領導班子。建立完善1處功能齊全、設施完備的科教中心,有師資、有教材、有實習基地,年培訓各類人員1萬人次。建成1個高標準的農業示範基地。 建立
高效農業模式化栽培示範區, 其中,
大蒜基地1333公頃、“四作四收” 種植模式2000公頃、“五作五收”種植模式667公頃;實施
秸稈轉化工程,培植15個
沼氣專業村,建沼氣池3000個。產生新的經濟效益,促進生態農業的發展、 鞏固。圍繞發展
城郊型農業,以市場為導向,調整最佳化農業內部結構,建設3大農業示範區:一是東部林果區,二是中部糧油菜區,三是西部水產養殖、食用菌和速生豐產林區。歸德鎮重視科技工作,靠科技求發展,大力發展“兩高一優”農業,實施農業產業化工程, 糧食產量連續7年過億斤。1996年被濟南市政府評為科技興農示範鄉鎮。
組織建設
目前全鎮五好
紅旗村達到24個,五好村達到52個,村級管理規範,第三批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開展的紮實、有效。
文明建設
被評為全國爭創文明村鎮建設活動先進鄉鎮、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先進鄉鎮、全國
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鄉鎮。盧城文化廣場已經全部竣工。為宣傳曾經
雷鋒的戰友
劉成德的事跡而建的“劉成德紀念館’也已完工。
教育、科技
1986年, 全鎮共有中學8所,國小76所,教職工690人,在校生12000人。12年來,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合點並校,加強對學校的全方位目標管理。1997年,有中學4所, 國小49所,幼稚園74所,教職工643人,在校生1萬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國小畢業升學率99%,國小在校生鞏固率100%,國中在校生鞏固率100%。1995年,該鎮實施教育“
兩基”達標,投資1000多萬元新建15幢教學樓,建築面積達到25000平方米, 併購進一批教學設備,改善了教學條件,提高了教學質量。1996年被評為濟南市義務教育先進鎮。鎮黨委、政府重視科技工作,鎮、辦事處、村都設立了科技工作領導小組,完善了組織網路,配備了得力幹部,並大力發展了“兩高一優”農業。投資50萬元,修建了歸德鎮成教中心,用於發展農業科技,培訓科技人員5000名。 1994~1997年,共引進實施各類科技計畫38項,其中國家級
星火計畫2項、
火炬計畫1項、“863”計畫1項、
燎原計畫1項,省、市級星火計畫、科技攻關計畫8項。1986年,全鎮文化娛樂設施比較簡陋,活動較為貧乏,此後鎮黨委、政府逐年增加對文化設施建設的投入。1996年,投資50萬元建成電視轉播台。是年, 承辦了聲勢浩大的省、市文化下鄉開幕式。1997年,有文化站1處,電影放映組3個, 年均放電影1272場;文化大院15處,文化專業戶30家。每逢春節都舉辦踩高蹺、扭秧歌等豐富多彩的民間娛樂活動。同時還成立了書法、信鴿、花卉等8個協會。
環境建設
自2003年至今,全鎮共硬化道路141.8公里,總投資3465萬元,其中去年投資1100萬元,新建道路26條,長45.2公里,占全區總工程量的五分之一,打通連村路16處,目前已全部完工。薛莊、路莊、
李官、前夏等村還動員民眾多方籌資,對村內主要街道進行了(水泥)硬化,實現了街街通。投資150多萬元,在
濟南經濟開發區南園修建了“
五縱五橫”的道路框架,架設了工業專線,完善了供水、供電、通訊、郵政等基礎設施;投資100多萬元,修建了防訊排澇工程。
特色農產品:蔬菜,
奶牛,果品,冬棗,核桃,
果苗,
大蒜,大蔥,菠菜
1986年,鎮衛生院設門診、內科、外科等14個科室,醫務人員90名,病床47張。12年來, 購置透視機、B超機等醫療設備。1994年,恢復了農村合作醫療,實行兒童計畫免疫。 1997年,全院設18個科室,醫務人員85名,年門診量3.6萬人次,固定資產135.6萬元。村級衛生室90個,衛生員149名,其中甲級衛生室75個。1997年,全鎮有計畫生育服務站107處,人口學校107所,計畫生育協會會員12000名。 歸德鎮重視體育事業的發展,加大了對體育設施的投入。1996年,歸德鎮組團參加了全縣第二屆農民運動會,取得了全縣總分第一的好成績。1997年,全鎮籃球場、桌球台等活動場所達72處。 村鎮建設1995年,歸德鎮被列入山東省“百新工程”試點鎮和濟南市小城鎮建設示範鄉鎮。 1997年,
小城鎮規劃面積達到10平方公里,商業街寬26米,長2公里,總建設面積5萬平方米, 硬化了人行道,綠化部分路段,計生服務大樓、派出所大樓等相繼竣工投入使用,商業街花園、街頭公園完成了一期工程。百貨大樓、高檔賓館、影劇院、工業區、蔬菜批發市場、學校、衛生院等日臻完善。村莊改型換貌工程取得進展,村村以修好一條高標準的文明街為重點,搞好村容村貌綜合治理,徹底改變了髒亂差的落後局面。小康屋建設取得實質進展,全鎮150幢小康屋已基本完工。
交通郵電
境內220國道、濟兗、濟平省道3條公路幹線縱貫南北,鄉村公路四通八達,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標。1996年,整修了衛樓村至董窪村的瀝青路,開通了歸南村至王魏辦事處的防汛路,
220國道標準路建設一期工程已經完成。吳渡黃河
浮橋建成通車, 加強了兩岸的經濟聯繫。1995年,投資200萬元,建成了高標準的郵電通訊大樓, 全鎮有80%的村通了電話,電話裝機量達到800多部。1997年,鎮
郵電局投資300多萬元,修建了尋呼台,鋪設了3000米的地下電纜。 市場建設隨著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歸德鎮十分重視市場建設。1997年鎮政府駐地商業街商貿網點發展到140個,成為一條新興的三產聚集帶。建起了占地4.3公頃的蔬菜批發市場,並在其北側、西側營造15處商品房,成立了蔬菜批發市場管理辦公室,完善了蔬菜批發市場的綜合服務功能,全鎮的菠菜、大蒜及其它蔬菜源源不斷地打入東北市場。以220國道兩側開發為重點,在後夏村西新建了1處專業批發市場,並開發建設了鳳鳴、 萬莊兩處商業小區。?村、翟莊、國莊辦事處駐地村各修建了1條長50米的商業街,並在原有1處農村集貿市場基礎上又各增建2處農村集貿市場,逐步形成了3~5村1處集市的市場網路。 同時,全鎮十分重視市場軟環境建設,工商、稅務等主管部門進一步加強了商業街蔬菜批發市場和集貿市場的管理,提高了服務水平,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至1997年底,全鎮個體工商業戶已發展到5000多戶,第三產業年增加值達到2.1億,比1986年增長1840%,成為全鎮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化古蹟
歸德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文物古蹟眾多。古盧城位於歸德鎮國莊一帶
盧城窪,是世界
盧姓發祥地。春秋時期,
齊桓公並國拓地,將盧擴為齊國版圖,並將其
賜封給
齊太公姜尚13代孫高溪作采邑,高溪得盧,溪的後代遂以封地為氏,均姓盧。盧氏從
姜姓部落中析出,因此有“盧氏出自姜姓”之說。2000年6月中旬,韓國前總統
盧泰愚前來認祖,拜謁了
盧國國君墓,並在
長清縣召開了世界盧氏宗親創立大會。
神山歸德鎮有一座小山,名叫“神山”,有著神奇的傳說和奇特的自然景觀。相傳,王母娘娘路過此地,發現大片桃花林,頓生愛意,便將東海三神山中的一座,投在此處。某年大旱,很多地方顆粒無收,但神山周邊方圓3公里範圍內,連降幾場好雨,糧食大豐收。山頂玉皇廟約建於金代,曾多次毀於戰火。神山南側一片青石上密密麻麻地分布著類似腳印和馬蹄印的印記,傳為“神仙的腳印”。當年建玉皇廟時,有人夢見神仙告訴他:明天晚上有人來送金子,要將金子留下,用來塑
玉皇大帝金身。等到晚上,果然發現神山南面山路上來了一隊人馬,穿紅袍,騎紅馬。善良的村民不忍心出手,放人馬走過。晚上又夢見神仙埋怨,並告訴他明晚還有人馬路過,是送銀子的。第二天晚上村民果然又見來了一隊人馬,穿白袍,騎著白馬。村民們又沒忍心出手,眼看這些人馬路過。晚上此人又夢見那位神仙,再次埋怨村民們沒有聽話,同時又稱明晚還有一路人馬路過山腳下,希望村民們不要錯過最後一次機會。第三天晚上,果然又來了一隊人馬,穿黑袍,騎黑馬。村民們狠了狠心,呼喊著衝出林子。這群黑袍人撂下隨身行李,就無影無蹤了。村民們近前一看,原來是成堆的鐵塊。他們就用這些鐵塊,鑄成了
玉皇大帝的像,供在玉皇廟中。神山南側的青石板路上的腳印及馬蹄印,就是神仙們送鐵時留下的。
小屯商周遺址位於長清區歸德鎮小屯水庫北側,占地面積7200平方米。該遺址是1956年修建小屯水庫時發現的。先後發掘出土了
古銅器、陶器140件。其中青銅器99件,多數完整。經省文物管理局和有關考古部門鑑定是商、周時期的觚、樽、鼎、爵、戈等,分別由中國歷史博物館、
山東省博物館和縣文化館收藏。1977年12月,遺址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月莊遺址位於
長清區歸德鎮月莊村村東,2000年春,濟 南市考古所對月莊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面積近300平方米。2003年,山東大學、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濟南市考古所聯合發掘了月莊遺址,出土了大量
新石器時期至漢唐時期遺蹟和遺物。其中
新石器時代墓葬1座、
東周墓葬3座、唐代墓葬1座,東周及漢代溝3條;新石器時代、東周及漢代灰坑200餘座。遺物以陶器、石器、骨器為主。新石器時代陶器中夾砂陶占絕大多數,泥質陶僅發現十幾片。月莊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存中帶足磨盤的發現,對探討
後李文化與
裴李崗文化的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雙乳山漢墓,位於歸德鎮雙乳村的雙乳山上,始建於漢武帝天漢四年(前97年)。據考證,該墓是濟北王
劉寬之墓。1995年10月至1996年7月,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墓群鑿山為陵,為“甲”字形豎穴石坑木槨墓,直接鑿岩成穴,總面積約1500平方米。分墓室和墓道兩部分,總長85米。墓室在南郊,基本呈正方形。墓室總深度達22米,面積約100平方米。總鑿石室達8700平方米。墓內隨葬銅器、玉器、漆器、鐵器、陶器、金餅、車馬器具和家禽等2400餘件。出土玉器以玉覆面和玉枕最為精緻,玉覆面由額、頤、腮、頰、頜、耳等部分組成,形象生動,對稱協調,渾然一體,且十分獨特。此外,墓內還隨葬有雙轅或單轅、結構各不相同馬車5輛,所用
車馬器大多鎦金或裝飾金銀的
雲雷紋、飛禽走獸紋等紋樣,十分精緻。該墓保存完整,
隨葬品較豐富。雙乳山
漢墓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前夏古墓位於歸德鎮前夏村西南,由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
長清區文管所進行考古發掘。共發現戰國、西漢、東漢至宋元時期的墓葬72座,共出土各類文物400餘件。大多數為西漢、東漢時期的墓葬,只有少量幾座較早的戰國墓及宋元時。
現狀概況
歸德鎮位於長清中西部,距市區6公里,距省會濟南28公里。鎮域面積150平方公里,近10萬人,是濟南市人口和面積較大的鄉鎮之一。鎮轄區內有109個村,一個企業黨委,14個黨總支,168個黨支部,3462名黨員。歸德鎮地形是呈東南高西北低的傾斜地勢,山、灘、平原各占三分之一,耕地面積11.5萬畝。
黃河自西南向東北從鎮域西部流過,有
南大沙河自東南向西北流經全鎮。境內
220國道、104省道、濟平公路、南水北調乾渠縱貫南北,
濟菏高速公路長清出入口和服務區建於歸德鎮,村村通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黃河河岸線長18公里,現有碼頭、顧小莊2座
浮橋橫跨兩岸,交通十分便捷,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歸德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境內有區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9處,其中雙乳山濟北王陵
漢墓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盧古城遺址是春秋時期盧邑即盧子國的城都,也是世界
盧姓的發祥地;月莊遺址是
新石器時代北辛文化發源地,是濟南市考古發掘最早的文化年代,距今約7500—8000年。
近年來,在省、市、區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鎮黨政一班人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曆屆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團結帶領全鎮廣大黨員幹部民眾,進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求實務實,迎難奮進。特別是鎮黨委、政府始終不渝地堅持“122334”的總體工作思路,即:以建設文明和諧富強的社會主義新歸德為目標;牢固樹立“大開放、大發展”和“搶抓機遇、爭創一流”兩種意識;深入開展“
創先爭優,勇做
四德先鋒”與“弘揚四德,建設歸德”兩大主題教育活動;穩步實施“工業立鎮、招商強鎮、科教興鎮”三大戰略;切實抓好“黨的建設、社會穩定、經濟工作”三條主線;著力培植“工業經濟、民營經濟、城鎮建設、現代農業”四大亮點。同時,每年辦好十件實事,促進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2010年全鎮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8億元,大地域財政收入完成352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690元。我鎮先後被中央、省、市、區評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鄉鎮”(第一、二批)、“全國新農村建設科技試點鎮”、“省級文明鎮”(連續10年)、“省級衛生鎮”、“平安濟南建設先進集體 ”、“全市安全生產先進單位”、“全區科學發展目標管理標兵單位”、“全區精神文明建設標兵單位”、“全區十佳科學發展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弘揚
四德,建設歸德。九九歸一,德行天下。歸德鎮竭誠歡迎廣大客商來我鎮投資興業,同謀發展,共創輝煌!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75904 |
男 | 38073 |
女 | 37831 |
家庭戶戶數 | 22177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75734 |
家庭戶男 | 37981 |
家庭戶女 | 37753 |
0-14歲(總) | 15386 |
0-14歲男 | 8123 |
0-14歲女 | 7263 |
15-64歲(總) | 53259 |
15-64歲男 | 26787 |
15-64歲女 | 26472 |
65歲及以上(總) | 7259 |
65歲及以上男 | 3163 |
65歲及以上女 | 4096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75258 |
下轄村
苾村村 崗辛莊村 後平村 前平村
國街村 張街村 劉街村 褚集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