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莊村(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縣沙灣鎮張莊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莊村位於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畲族自治縣沙灣鎮西北部,離縣城45公里,距鎮政府所在地10.8公里,海拔650米轄張莊、佃坪、毛風炎、岱頭垟、毛鳳坑5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共142戶,584人,其中畲族295人,占51.39%(張莊自然村的少數民族比例最高,達到98%),全村實際勞動力339人,占59.06 %,其中60%左右外出經商務工。耕地面積433畝,林業用地3259畝,盛產油茶。村兩委幹部共11人,平均年齡52歲。

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擬將張莊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莊村
  • 所屬地區:浙江省景寧縣沙灣鎮
  • 地理位置: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沙灣鎮西北部
  • 人口:566人
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產業發展特色明顯,基層組織充滿活力,
簡介
張莊村位於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沙灣鎮西北部,離縣城45公里,距鎮政府所在地10.8公里,海拔650米。在沙灣村北3公里,轄張莊、佃坪、毛鳳壧、岱頭垟、毛鳳坑、壧後,胡水林等 7個 自然村,132戶,566人,其中畲族268人。耕地面積409畝,林業用地3259畝。盛產油茶。9個村民小組, 139戶604人,其中畲族人口291人,占54.09%(張莊自然村的少數民族比例最高,達到98%),全村實際勞動力327人,占60 %,其中60%左右外出經商務工。耕地面積433畝,山林面積3059畝,村兩委幹部共9人,平均年齡54歲。有中共正式黨員19人,畲族黨員10人,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122元。
村“兩委”幹部團結帶領民眾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最佳化村居環境;因地制宜培育主導產業,增加農民收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確保社會穩定;加強民主管理,推行政務公開。幹群關係密切,社會和諧。張莊村的村容村貌不斷改善,農村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從以前的落後邊遠村變成全鎮經濟文化中心村之一。
張莊村

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投入資金6萬多元,在全鎮率先完成占地面積130平方米村民活動場所修建,投入24多萬元,完成張莊本村自來水安裝,解決了近三百人的安全衛生用水問題。“康莊工程”建設順利推進,在村民集資、部門支持下完成了總里程達10.8公里的“康莊路”政策處理、路基拓寬、路面修整,計畫在年底前全面竣工。村內道路建設步伐加快,村民生活生產環境不斷最佳化,目前全村已完成村內道路硬化1500米,其中張莊自然村完成800米,村內主要路道基本硬化,被列入2007年整治重點村。農村信息網路建設不斷健全,信息交流更加便捷。開通了移動、聯通、電信網路,寬頻網、電視聯網也已在建設過程中。建設了民眾性健身場所,配置了一整套的健身器材,為村民健身娛樂提供了場地。村支部書記藍曉娟利用所學專業知識,創建了村醫務室,為本村民眾進行保健知識輔導,提高民眾健康水平。

產業發展特色明顯

張莊村海拔650米,其優越的地理條件非常適宜高山蔬菜的種植。在省科技特派員和畲仙高山蔬菜合作社的引導支持下,高山蔬菜種植初具規模。2007年規劃種植小辣椒40畝,目前已完成耕地整理、種苗培植。該村針對原楊梅基地品種老化,口感欠佳並且產量低等現狀,全部嫁接上新品種“東魁”楊梅。嫁接後該村“東魁”楊梅基地將達400多畝,預計畝產量將比原來翻翻,每畝增收2000餘元。

基層組織充滿活力

村“兩委”班子團結協作,優勢互補,凝聚力戰鬥力不斷增強,黨支部核心作用發揮明顯。建立和完善了包括黨員學習機制、管理監督機制、民主參與機制、黨員發展機制、聯繫民眾機制等五項科學的長效機制,建立了村財務管理制度,推行村務公開,開展村級基層組織星級管理,加強黨員隊伍的管理,實施聯村辦公制度,在重大問題和建設項目過程中,發揮中心村作用,召集周邊村幹部在一起解決疑難問題,共商發展大計,促進共同發展,為新農村建設順利推進提供平台。但由於歷史、區位等種種原因,該村總的來說經濟社會發展還是比較落後,民眾生活還不夠富裕。尤其是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增收渠道難以拓寬。以上這些問題有待在今後工作中探索新辦法加以解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