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建 國家科技部、國家教育部積極參與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建設;作為國家光電信息產業基地技術創新的源頭,湖北省、武漢市政府在政策、項目、資金、人才、土地等方面給予全方位重點支持。湖北省委、省政府和武漢市委市政府領導多次聽取匯報、親臨現場,對項目籌建工作給予指導並將光電國家實驗室建設列入2003年度武漢市重大工程項目計畫。湖北省與武漢市投資6000萬元,配套支持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建設。
光電國家實驗室(籌) 1.2005年 6月20日,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辦公區通過驗收,標誌著實驗室辦公區開始正式投入使用。
2.2005年11月2日上午11時,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大樓啟用儀式在A區三樓學術報告廳舉行。
3.2005年9月,光通訊與
智慧型網路 研究部與行政辦公室、技術支持部遷入實驗室大樓。
4.2005年10月,光電子器件與集成研究部、光電信息存儲研究部和生物醫學光子學研究部遷入實驗室大樓。
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堅持“依託光谷、省部共建、資源整合、區域創新”的方針;定位於
國家創新體系 下的科研基地,光電科學與技術的學科創新基地,光電領域高層次、複合型、創新性人才培養基地,光電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基地,為推動民族光電產業進一步發展,提升我國光電產業國際競爭力提供強有力的科學和技術支撐。
科研實力 實驗室大樓總建築面積45000平方米,固定資產近5億元,擁有價值2億多元的儀器設備,建立了7個初具規模的學科科研平台和2個公共科研與測試平台。光電國家實驗室2007年獲批國家外專局、教育部支持的“光電科學與技術創新引智基地”,2008年獲批中央組織部“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首批20家之一),2008年獲批教育部光學工程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實驗區。圍繞這些基地與平台,實驗室組建了36支科研團隊,研究人員達到360多人,博士碩士研究生700多人。實驗室現擁有雙聘兩院院士6名、千人計畫2名、973首席科學家2名、長江學者14名(其中講座教授6名、特聘教授8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名、科學院百人計畫入選者5名、
中國青年科技獎 2名、國家百千萬人才4名、教育部跨/新世紀人才17名;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湖北省創新團隊3個。聘請以美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
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 等著名專家為海外大師,以及海外學術骨幹共60多人組成的海外學術軍團,並聘請國內兼職教授41人。實驗室還加強學術交流,依靠此創新平台,先後凝聚了95位海外大師和學者來室講學、交流,開展合作研究及聯合培養研究生。
光電國家實驗室地圖 光電國家實驗室在2004-2008年,承擔973首席科學家項目1項,主持和參與973課題9項,主持和參與863計畫項目59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96項(主持重大項目1項,參與重點項目5項),主持國家支撐項目1項,參加國家支撐項目2項,項目總經費約為5.56億元。獲批發明專利82項、
實用新型專利 33項,軟體著作權9項。發表論文1247篇,其中SCI收錄383篇、EI收錄319篇。共獲得省部級獎11項,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獲得國家外專局國家友誼獎1項。
管理團隊 理事長 李培根
總支書記 林林
主任 葉朝輝
常務副主任 王延覺 駱清銘
副主任 姚建銓 謝長生
辦公室主任 楊海斌
主任助理 張新亮 劉筆鋒 鄒勇華
研究部籌備組組長
基礎光子學研究部
雷射科學與技術研究部 陸培祥
光電子器件與集成研究部 劉文
光子輻射與探測研究部 潘德彬
光電材料與微納製造研究部 史鐵林
光電信息存儲研究部 馮丹
微光機電研究部 劉勝
生物醫學光子學研究部 曾紹群
光通信與智慧型網路研究部 朱光喜
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國家試點學院)
總支書記:劉繼文
院長:張新亮
學院副院長:呂文中,江建軍,楊曉非,楊克成
組織結構 如右圖。
光電實驗室組織結構 國際合作夥伴 美國 史丹福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 )
喬治亞理工學院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卡內基梅隆大學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
賓夕法尼亞大學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
貝爾實驗室(Bell Labs )
貝克曼 雷射研究所(Beckman Laser Institute)
美國NSF生物光子學研究中心(NSF-UC Davis)
法國 土魯斯 三大 (Université Toulouse 3 )
國立昂熱大學(Université Angers )
巴黎十一大(Université Paris-Sud 11)
國立斯特拉斯堡高等物理學校 (Eacute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 Physique de Strasbourg )
魯昂大學 (Université de Rouen)
蒙聖埃尼昂高等電子工程工程師學院 (Eacutecole supérieure d'ingénieurs en génie électrique,ESIGELEC)
俄羅斯 俄羅斯科學院(Prokhorov General Physics Institute)
基礎物理研究所(A.M.Prohorov)
薩拉托夫國立大學 極地研究所(Saratov State University )
俄羅斯科學院雷射與信息技術研究所(Las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
TETA 雷射公司
ELS 雷射公司
Plasma 雷射研究所
英國 劍橋大學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德國 愛爾朗根-紐倫堡
弗里德里希 ?
亞歷山大大學 (Friedrich-Alexander University, Erlangen-Nuremberg,FAU)
亥姆霍茲國家研究中心聯合會(Helmholtz Association of National Research Centers )
柏林工業大學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erlin )
亞琛工業大學 (RWTH Aachen University )
加拿大 蒙特婁大學 (Université de Montréal Canada)
Laval大學(University of Laval)
澳大利亞 斯文
伯恩 技術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新加坡 新加坡數碼存儲研究院(the National Data Storage Institute )
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