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與昌黎縣境內山巒)

武山(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與昌黎縣境內山巒)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武山,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昌黎縣境內,緊傍灤河,山南為昌黎縣地,東面和北面屬盧龍縣境。

武山隔灤河灤州境內的橫山、榆山等山巒對峙,山海拔287米,占地約2.9平方公里,山勢大體呈西北至東南走向。武山山頂狹而長,四面山坡則除南面平緩一些,東、北、西三面都很險峻。

基本介紹

位置境域,名稱由來,地理環境,歷史記載,自然資源,歷史遺蹟,

位置境域

武山在歷史上長期屬於昌黎縣境,新中國成立前後成為跨越昌黎盧龍兩縣境界的一座山巒,山南為昌黎縣地,東面和北面屬盧龍縣境。

名稱由來

武山之所以用“武”字冠名,據傳是因早時有一個傳稱“武王”的人(一說其人姓武)在其地占山為王。另據舊版縣誌記載,武山“一名五山”,疑據其山巔有五頂顛連之狀而稱,“五山”當為武山的原稱或古名。

地理環境

武山隔灤河與灤州境內的橫山、榆山等山巒對峙,海拔287米,占地約2.9平方公里,山勢大體呈西北至東南走向。
武山高高聳立的山頂狹而長,四面山坡則除南面平緩一些,東、北、西三面都很險峻。

歷史記載

據清光緒版《永平府志》記載,登上武山“絕頂四望,邊城在目,有古壘遺蹟”;民國版《昌黎縣誌》雲武山“綠水青山,盡歸一覽”,其“東接書院山,西臨灤河,南為石門,北近釣魚台,出青石最宜碑碣”。

自然資源

武山所出的“青石”為優質石灰岩。其山體的岩溶地貌也比較發育,山上多或隱或現的喀斯特溶洞。

歷史遺蹟

在武山諸多的溶洞中,一些洞穴堆積有含有大量地質年代比較久遠的哺乳動物的化石。多年來,與舊石器文化考古研究有著比較密切關係的武山溶洞,曾先後吸引眾多考古專家實地考察。
1976年,盧龍縣武山北側喀斯特溶洞遺址曾整理出人頭顱骨化石、馬鹿頭骨和無名獸骨化石、六顆牙齒化石,此外還有灰燼遺址,因此被認為是遠古人類繁衍生息之地,被稱為“武山猿人遺址”。
近些年,考古工作者相繼在武山的周邊地區發現了舊石器文化和新石器文化遺蹟;而在武山西南麓的昌黎縣小樊各莊一帶,也曾多次發現哺乳動物化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