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機構改革方案

武威市機構改革方案,經省委、省政府批准,2019年1月11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了《武威市機構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會議部署,主要內容,

會議部署

2019年1月20日,市委四屆八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農村工作會議審議通過《關於貫徹落實〈武威市機構改革方案〉的實施意見》,標誌著我市機構改革工作全面轉入組織實施階段。根據《方案》,機構改革後,共設定黨政機構47個。其中,黨委機構15個(紀檢監察機關1個,工作機關14個),政府工作部門32個。

主要內容

《方案》分為機構改革的總體部署、調整最佳化市級黨政機構和職能、統籌推進其他各項改革、組織實施四個部分。主要精神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突出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方案》中市級共設定黨的議事協調機構13個,加強市委對深化改革、依法治市、國家安全、財經、網信、外事、機構編制、審計、教育、農村等工作的領導。同時,最佳化了市委組織、宣傳、統戰、政法等部門職責配置。
二是堅持最佳化協同高效。堅持一類事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統籌,一件事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負責,統籌設定黨政機構,合理界定部門職責,避免政出多門、責任不明、推諉扯皮,防止機構重疊、職能重複、工作重合。與改革前的57個機構相比,精簡了10個。牢牢把握機構職能基本對應的要求,市級黨政機構中,省委要求必設的40個機構均對應設定,其他7個因地制宜設定的機構均與省級黨政機關機構基本對應。設掛牌機構22個,其中對應省上設定的18個,省級黨政機關設為實體機構我市設定為掛牌機構的4個。
機構改革機構改革
三是結合武威市情實際。在機構限額內因地制宜設定機構和配置職能,如組建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並作為市委工作機關,組建市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市林業和草原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並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等。
四是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文體廣電旅遊、衛生健康、醫療保障、退役軍人事務、生態環保、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等人民民眾普遍關心的領域,加大機構職責調整最佳化力度,組建了一批新的機構,進一步加強政府公共服務、社會管理職能。
五是做到統籌同步。對市級黨政機構、人大政協、群團、事業單位、綜合行政執法等方面改革作出了統一部署,將市直承擔行政職能的63個事業單位全部納入改革範圍。其中完全承擔行政職能的14個事業單位,除2個整合設立為1個行政機構、占黨政機構限額外,其他12個事業單位行政職能劃歸行政機構,部分執法職權納入綜合行政執法改革;主要和部分承擔行政職能的49個事業單位,其行政職能劃歸行政機構,執法職權納入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原單位改為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